親子教養|親子戰爭的贏家:比爾蓋茲的故事告訴我們,放手才能贏得孩子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原始碼:成為比爾.蓋茲》一書中,有一段描述他童年與父母的關係。

九歲的比爾蓋茲,已展現出明顯的叛逆。他渴望大人能回答他所有的問題,但慢慢地,他發現——大人其實不知道所有答案,甚至說不出令他信服的解釋。

當他意識到「原來大人也不是全知全能」,親子之間原本的緊密關係開始動搖。他開始質疑:「我能自己思考,為什麼還要聽父母的?為什麼他們擁有主導權?」

與父母,特別是母親的衝突因此越來越多,言語也變得尖銳。

(這,是不是很像你身邊那個青春期的孩子?)

父母對他的期待落空。他不愛運動、不學音樂、成績也不理想,家庭氣氛緊張到最高點。


最後,父母帶他去見心理諮商師。

出乎意料的是,諮商師沒有要他「乖一點」,反而對比爾蓋茲說:

「這場親子戰爭,你會贏的。」

因為——孩子終究會長大、會獨立。

但同時,諮商師也提醒他:

「你父母愛你,是你的盟友。他們沒有錯,你不會永遠活在他們屋簷下。」

這段話深深影響了比爾蓋茲。他不再執著於對抗父母,而是把精力轉向學習與探索。


而諮商師也對父母說:

「放棄吧,他會贏的。」

這句話,讓他們開始選擇放手——尤其是母親,雖然困難,但她終究學會了信任。

多年後,他們彼此接受了對方原本的樣子。關係因此和解,變得更緊密、更真實。


如果親子關係中,父母每一場戰役都要爭贏——那麼,孩子就會輸掉自己

變得沒主見,只會服從命令,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孩子會長大、會離巢。若哪天他無法獨立,才是父母真正的擔憂。

既然這是一場注定爭執對抗就會輸的戰爭,又何必硬撐,讓雙方傷痕累累?

這場親子戰爭,你有機會贏——但方式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不是靠權威,不是靠壓制,而是靠理解與放手。

因為真正的「贏」,是孩子長出自己,而你守住了關係。

這才是真正的雙贏。

而父母可以能做的,是:

  1. 相信孩子的潛力
  2. 允許孩子犯錯
  3.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4. 鼓勵孩子去冒險、去探索

如果我們總是懷疑孩子的能力,他又怎麼學會相信自己?

能從失敗中學習的孩子,才會變得堅韌而智慧。勇於犯錯的孩子,才有機會真正成長。

成功,不是提早長大的結果,而是在探索與陪伴中自然綻放。

給孩子多一點空間與自由, 讓他們,有機會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若你也曾在教養的路上感到迷惘,願這段文字,陪你一起找到更溫柔的步伐。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4會員
282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4/11
孩子不想補習,是藉口還是真的感到不舒服?親子間的信任與溝通,比一味要求孩子「更好」更重要。別讓愛成為壓力,給孩子空間、相信他們,一起開啟心對話。
Thumbnail
2025/04/11
孩子不想補習,是藉口還是真的感到不舒服?親子間的信任與溝通,比一味要求孩子「更好」更重要。別讓愛成為壓力,給孩子空間、相信他們,一起開啟心對話。
Thumbnail
2025/03/26
孩子不再事事告訴父母,是成長的表現,父母應學習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並維持關心但不干涉的態度,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仍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2025/03/26
孩子不再事事告訴父母,是成長的表現,父母應學習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並維持關心但不干涉的態度,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仍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2025/02/07
青少年時期的孤單感,以及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隱性孤單,是本文探討的主題。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談到在學業壓力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下,隱藏內心孤單的感受。並藉由《隱性孤單》一書,探討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強調父母陪伴與無條件的愛,對孩子建立自信與面對挑戰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2/07
青少年時期的孤單感,以及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隱性孤單,是本文探討的主題。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談到在學業壓力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下,隱藏內心孤單的感受。並藉由《隱性孤單》一書,探討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強調父母陪伴與無條件的愛,對孩子建立自信與面對挑戰至關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