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2023/08/07「教師即陌生人?用嶄新的眼光,要先放下過去」

2023/08/07「教師即陌生人?用嶄新的眼光,要先放下過去」

🦉節錄書本的文字 🤓我腦袋的孩子

《覺 • 教導的智慧》P.52 🦉老師對學生的冒犯不可以牢記在心中,這既不衛生又不理智。它會影響孩子應有的教育啟發,更會因為成見而扭曲孩子的許多意思表達。父母也是一樣的。如果師長不能把孩子們對自己的不敬,一掃而空,每天以嶄新的眼光去看學生,那麼你就會不停的受到干擾,你的自我中心也就更加嚴重。最後,你會失去教導者的全部立場。而且會越來越脆弱,越容易受傷害。那時,你的教學和生活都會受到相當的損害。

最後我要說,師長若能擺脫(解脫)自我中心的習氣,孩子在你的教導下,會覺得情誼濃厚,有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從你的身上,學會開朗和自由的思考,他們也能從狹隘的自我中心裡走出來,展現通達的人生。

🤓那句“每天以嶄新的眼光去看學生”,讓我想到教學哲學課學習到的,由葛妮(M.Greene,1917-2014)提出的“教師即陌生人”。“葛妮說教師必須透過哲思來釐清自我意識,且應如返鄉遊子般,以嶄新的視野來覺察生活中的每一天,同時透過教育的歷程,也讓學生能自我覺察、自我選擇、自我實現,進而提升自我意識。

在教育上的啟示如下: (1)教師需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與境遇。(🤓:我思考到的東西和自己的詮釋如下,比如今天教的課是跟動物福利相關,那我就要充當一個動物福利大使,而明天的課可能跟人權相關,那我就要讓學生去思考自己的人權有哪些,另外境遇的部分則比如為什麼我要來台灣留學,要常常反思自己為何來、要來做什麼,我覺得這有助於不忘初衷的作用,抑或是讓我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有機會讓自己去思考那些原本的初衷,或許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讓自己變得更好。)

(2)教師應關注學生是獨特的生命個體。

(3)教師應透過哲思建立自我的教學立論。

(4)教師須像『返鄉遊子』重新體悟教學。

(5)教師可透過藝術開啟學生嶄新的生命視野。

(6)教師應哲思抉擇教學活動的價值規準。

(7)教師應使師生雙方皆能提升自我意識。”(蘇鈺楠,2022)

“教師即陌生人”還讓我想到曾經有一個小朋友他因為家庭因素,常常無法準時交作業,也不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當有一天他想要舉手發言時,老師用鄙視的眼神看著他,問他說:“你想要幹嘛?” 其實小男孩想要回答老師的提問,但老師由於沒有用嶄新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而帶著過去的成見,以至於讓小男孩想要改變學習態度時卻又遭到老師的鄙視,可能產生反正我就是爛,老師都不相信我的心態而退卻。

作為一個旁觀者,當然是會比當局者來得清楚,或許老師自己也沒有覺察到這件事情。我想如果是我站在那裡,或許我也好不到哪裡去,老師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壓力很大,但若能在這之中不斷覺察,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孩子一個機會,用嶄新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我想,可以帶給眼前這個小生命一個不一樣的改變。

然而,以上只是我的理解和詮釋,葛妮提出的“教師即陌生人”是受到『存在主義』和『現象學』影響,是用一種存而不論的方式來反省自身、批判反省現況,而非深入單分析目前現存的現況和價值,所以葛妮想要的可能不只是存而不論,而是要在反思後批判,如上述提到的案例中的個案,那個小男孩是因為家庭因素而不能專心向學,所以不能只是看到這個男孩不讀書就責怪他,而是要看到他的背景,而去理解我們所看到的片面的行為。

參考資料:

蘇鈺楠(2022)。教育哲學。台北:國家圖書館。

鄭石岩(1994)。覺 • 導的智慧。台北市:遠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