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若對居家美白和補門牙縫的步驟、經驗分享比較有興趣,可以從左側選單找到對應段落直接閱讀哦!
跟牙醫師剛好聊到美白和關縫的話題,因為很信任他所以很快決定了。為了寫文章而做功課才知道自己真的很幸運!
我的牙齒比較特別,一直以來所作的決定都環環相扣,所以就從乳牙的結束開始說起吧!
二十歲那年,最後一顆乳牙殘根才被拔掉。如果換完牙齒才算進入青春期,那我現在還未成年。
由於牙齒天生就比較小顆(恆牙只比乳牙大一點?)但它們的站位又是正常的間距,所以牙縫大到幾乎不會卡東西。加上前面提到的乳牙殘根晚掉是因為少一顆恆牙,那排牙齒站位更ㄌㄤ。
十幾歲時,矯正醫師評估,做不做矯正主要的差異在於未來會不會想從事業務相關工作,因為牙齒的狀態會看起來年紀比較小或比較不可靠。當時覺得沒差,像小孩好哇!
即使經常外拍也未曾注意到牙齒的「特別之處」,直到近期先後認識牙醫世家的朋友,還有牙醫,然後被說牙縫很大,就(會一直注意到)回不去了!
小時候。
長大。
大部分成人的牙齒(恆齒)會比乳牙大顆、堅固甚至平整。換牙、長牙時期,我深信自己成為「大姐姐」的時候,牙齒就會跟我所見的大人一樣。殊不知,當時的恆齒只會被推出來,外觀大小和鋸齒不會有太多改變。
空氣感拍攝、雙馬尾造型還有若隱若現的小牙齒看起來自然?
同一天的拍攝,換髮型和服裝之後,牙齒的影響看起來就不一樣了。
外拍生涯只有一次請攝影幫我修牙縫或調整上下唇距離,是這張比基尼。後製嘴唇很不自然。
當時並不知道也沒想過牙縫可以用補的!
牙齒就這樣「不演進」,直到...開始轉變與演進。
一般美白只會白到自然牙,所以要先美白,待齒色較穩定再依照牙齒美白後的顏色補牙。
牙醫:「有po(讀音:%)跟沒po(讀音:%)差不多。」
據說用(通常是粉紅色的)磨砂粉和小毛刷打磨拋光牙齒會有一點程度的美白效果。由於我的牙齒原就沒什麼染色痕跡,醫師未po先說沒差,結果真的沒什麼差。
1.噴砂美白主要是物理性的美白,會傷到一點點齒質,最多還只能白回牙齒原本的顏色。冷光和居家美白都有機會讓牙齒比天生更白。
2.美白牙齒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傷到牙齦,要不傷到牙齦就要專業的印模或者牙齦防護。居家美白中,購買開架商品和牙醫診所療程的精準度差異,就是自己拿兩條透明膠帶黏在牙齒上,對比於請牙醫印齒模做牙托再配戴的差別。
居家美白步驟
醫師先綜合評估牙齒的狀態,讓我覺得這很像是「健康牙齒限定」的美白療程。
舊有的牙冠、補綴物都不會因為居家美白變白。至少前牙外側都是健康自然牙,有美白效果又能夠承受藥劑的效力。
用很像黏土的材料蓋在牙齒上,待黏土硬化就拿去灌石膏,送去技工所後會用石膏模型做牙托。
試戴牙托並交付藥劑。
醫師確認牙托和牙齒具備容納藥劑的空間又足夠貼合牙齦處,就可以帶著牙托和美白藥劑回家了!
另,醫師建議我直接將附贈的含氟的去敏感牙膏取代現有牙膏,比較不會因為美白療程造成牙齒敏感。
這間診所提供的是濃度為10%的藥劑。由於法規的限制,診所才可以拿到比開架更高濃度的美白產品。
大約十五天,每天配戴八小時,從下圖變上圖(同光源)。
牙刷、牙線/牙線棒。
牙線在巨大的牙縫(牙周)穿梭,看似剔了寂寞,實則乾淨很多。無論有沒有美白,使用牙線或牙線棒是保持口腔衛生的好習慣。
剛戴上美白牙托盡量不要講話,很容易吃到(鹹鹹的)藥劑。大概30分鐘之後可以用略微艱辛的方式成全說話的慾望。最好的方法還是直接去睡覺。
使用醫師建議的去敏感牙膏就不會酸,我可能是他所謂的天選之人。另外我有實測用一般牙膏刷牙,然後配戴居家美白,牙齦痠痠的感覺就出現了!
雖然牙齒沒有甚麼不舒服,但剛開始的前幾天比較脆弱,例如喝水撞到杯子痛特別久。
沒辦法。牛肉捲餅咬下去才看到黃芥末;朋友請茶飲就會想喝。能做的就是盡量用後牙咬、吸管喝。
有一說是會沾衣服染色的食物都不要吃,不僅僅是咖哩、咖啡、汽水、茶,番茄醬、莓果也算。
除了平時少量或誤食染色食物,美白的十五至二十天,我只喝了三杯茶。
補充:喝有色飲料時,吸管插進嘴裡深一點吸,飲料最好直接進喉嚨,然後記得漱口!(隨身帶水帶吸管的日常就此展開)
每個人不一樣,我自己三到五天比較明顯。
醫師先用硬樹脂確認補牙之後的外型我喜不喜歡。由於我自己看可能會不太習慣,加上非常信任醫師的專業和助理的眼光,所以直接向他們索取意見。
因為是要從牙齦以下的位置開始補出來,會需要用到排齦線,醫師直接幫我決定先上麻藥。
上述都沒看到,無法詳述了。
只有入針有點不舒服,其他不會。醫師推麻藥推超慢,偷瞄他的手還以為是靜止動作。
因為這樣開開的很好刷啊!總覺得刷牙不太認真的我能夠從來沒有蛀牙是多虧牙齒很小,牙刷亂刷都刷得到。就實用的角度來看這樣很好,美觀的角度也已經達成了。
關縫頗需要牙醫師的審美、技術(和良心?)曾經看到網友提到補得不好會像米粒卡在齒縫,又或者是補好之後很快就掉了。想要牙齒(被)補得好看、用得久、邊緣滑順...之類的,建議做好功課。
重點:選擇優秀的牙醫至關重要
結論:難以判斷是否出色,但還是要選擇優秀的牙醫。
每個人心目中對優秀牙醫的定義都不一樣。我的看法是:
1.在需要力量時出力得當(大至拔牙小至印模),在需要細緻時耐心精巧。施力時施力,溫柔時溫柔!
2.擬定治療計畫時,會綜合評估患者的需求,提供專業建議,並且提出最佳方案。療程中會關心且在意病人的感受。
3.指令明確,動作俐落。需要患者配合的時候可以清楚簡短的告知,比較不舒服的操作或角度可以快速完成。
4.主動利用私人購買的器械完成更為細膩的操作,或者使用更高品質的牙材。
5.對我好。我心目中的優秀牙醫不需要對每個病人都好,對我好就好。
例如:印模的時候他放任我放鬆上/下顎(牙齒靠著手指),醫師的另一隻手默默用乾紗擦掉嘴邊的印模材,擦不掉就沾水繼續擦,最後用指尖把臉上殘留的紗、粉輕輕挑起來。
或許是從來沒有蛀牙或牙痛的經驗,看牙醫本來就不會有可怕的感覺。相反的,是被診所細心照顧的感覺。
剛上完麻藥漱口的時候口水牽絲,細心敏銳的助理馬上再遞上衛生紙,還伸手接過我揉在手中的那張。
回家吃過晚飯覺得門牙「高高的」,打電話去診所,櫃檯人員二話不說讓我直接過去找醫師調整。
原本有點自責自己沒有在第一次離開診所前發現,沒想到助理都超有耐心也很尋常平淡的讓我不用掛號直接去診間外等待。
醫師很保守的一點一點修,最後雖然某個角度還有點高,但醫師讓我先回家試試看,不行的話再去修也沒關係。
最後當然就是根本不用再修,醫師果然既專業又有經驗,讓我喜得進化的門牙!
最近很喜歡的照片,拿來做圖文不符的結尾。
牙醫:「有沒有覺得應該早點補(牙)的?」
我:「應該要早點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