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以達爾文和拉馬克談台灣生育

今天我想來跟大家聊聊達爾文與拉馬克,前陣子看到房價與生育問題,又在網路上看到幾篇在聊新竹生育還有竹北房價等話題,想到了這個主題。

達爾文

達爾文



達爾文的理論是?

說到拉馬克,就會提想到達爾文的進化論:
繼續探討下去之前我先說我生物的分數不高,只是聊聊我的想法!!



達爾文認為,在一個繁殖速率遠遠超過資源增長率的環境中,生物種群之間會發生競爭,而這種競爭會導致一些個體更有可能存活並繁殖。

對這就是物競天擇,可是來到了現今的台灣社會,我們的出生率卻是大幅下降,有符合達爾文的"繁殖速率遠遠超過資源增長率的環境中"嗎?

關於台灣人口分析
台灣最新人口統計揭曉,最富縣市最年輕?

民國112年6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

擁有許多科技新貴的新竹市,為全國幼年人口比例最高縣市

六都+新竹市+嘉義縣+彰化縣人口變化圖%


以下數據給大家參考

  • 戶數最多:新北市1,655,751戶,占總戶數18.06%
  • 粗出生率最高:彰化縣7.84‰
    粗出生率最低:基隆市3.26‰
  • 粗死亡率最高為臺東縣13.25‰
  • 就縣市別言,淨遷入人口數最多為新北市4,491人,其次為臺中市3,093人,再其次為臺北市3,061人。
  • 0至14歲人口比率最高為新竹市15.62%,最低為金門縣8.21%
  • 15至64歲人口比率最高為連江縣75.42%,最低為臺北市66.12%
  • 65歲以上人口比率最高為嘉義縣21.96%,最低為新竹縣13.78%
  • 20歲以上人口比率最高則為金門縣88.03%,最低為新竹市78.72%。

其中有個名詞順便整理了一下

折合年粗出生率: 粗出生率=【(一年內之活產總數)/(年終人口數)】*(1000‰)

也就是說在這一年度中總出生的嬰兒除以年終的總人口數(在籍)
換句話說,年終的總人口數也會影響到粗出生率的高低,如果說這個地方的人口是淨流入且增速大,那麼有可能粗出生率是不高的。


回歸本題,我們先來看一下人口結構比例

  • 新生幼兒占比最高的是新竹市
  • 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嘉義縣
  • 壯年人口比例最低的是臺北市

我講自己認為解析請大家別介意、別生氣,但可以發表您的看法!

  • 最敢生育,敢培養下一代的就是新竹人。
  • 老了要靠自己最辛苦的是嘉義縣人。
  • 壓力最大,最少的人力要養最多的人就是臺北市人。

拉馬克理論

看完了台灣的現況後,我們再來看看拉馬克的理論

拉馬克






拉馬克認為,生物可以通過自身在生活中所獲得的經驗和使用習慣,將這些特徵傳遞給後代。換句話說,他主張後天獲得的特徵可以被遺傳,這將影響下一代的生物。


達爾文的進化論與拉馬克式演化的主要差異在於遺傳機制和進化驅動力。

達爾文著重於基因遺傳和自然選擇,認為適應性特徵是通過基因的遺傳傳播的,這些特徵能夠提高生物在特定環境中的生存和繁殖機會,這特徵可能是長相、外觀、器官、身體機能等。

而拉馬克式演化則強調後天獲得的特徵,並主張這些特徵可以在生物生命週期內被獲得,然後通過遺傳傳遞給後代。

我在維基百科上找到的說明是這樣寫的:

用進廢退說

獲得性遺傳」和「用進廢退說」是拉馬克進化學說中的組成部分。拉馬克認為,生物經常使用的器官會逐漸發達,如鐵匠的手臂較粗,而不使用的器官會逐漸退化

若是關於這一點我想大家都不會反對的,甚至將他套用在腦力,或者智力、知識等。

高中至大學的期間我在餐廳打工,為了端得動托盤,每天下班後,都必須要舉啞鈴,鍛鍊手部的肌肉,至今這也是我身體最強壯的一部分,每到健身房只要稍微練一下肌肉就回來了,而其他身體的部位在鍛鍊相同的時間卻沒有這樣的效果,我想這就是在「用進廢退」之下,而進化了。

相同的在讀書方面,父母相對經常性閱讀,擁有閱讀習慣的孩子比率應該也會是比較高的(這方面我沒有查證)
另外,以技能來說,父母若本身有相對應的專長,那麼在教育方面也會比較容易,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相應技能,比如:籃球國手,可以教孩子打籃球;桌球國手,可以教孩子打桌球;工程師,可以培養孩子程式邏輯;語文教師,可以教導孩子語感等等...


獲得性遺傳

拉馬克認為用進廢退這種後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因此生物可把後天鍛練的成果遺傳給下一代。如長頸鹿祖先原本是短頸的,但是為了要吃到高上的葉子經常伸長脖子和前,通過遺傳而演化為現在的長頸鹿。又例如上一代是為舉重選手,則子代應遺傳得到父母之強健肌肉

並不是說他的孩子生下來之後,就異常的有天賦,而是他生下來,就在特定方面擁有更多的資源,這就是孩子的生長環境,我把他歸類為獲得性遺傳。

我也想過一個問題,如果一對雙親屬於同樣屬性,比如都是籃球選手長得很高,可是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生下孩子,也許他們都是18歲的時候結婚並於19歲的時候生下第一個孩子,接著他們倆的各自生涯在25歲達到高峰,並於此時,產下第二個孩子,那麼這兩個小孩的成長過程中,皆使用相同的養育模式,那麼兩個孩子分別在20歲的時候,在身材、體能等會有所差距嗎?

同樣的情境,以我來說,我爸爸在生我之前,剛好是他業務生涯上升最快速的時期,在我大學畢業後,也是從事業務工作,而我高中到大學的打工,則是受媽媽影響,想讀書就要自己賺學費,所以提前步入社會兼職工作。

如果我的爸媽剛好不是做業務,且我媽沒有要求我要打工,那麼我的結果是不是有所不同呢? 你呢?


到底要看達爾文還是拉馬克?

達爾文角度看台灣生育

回到台灣生育的問題,如果說從達爾文的角度來看自然選擇強調了適應性特徵如何在物種中得以傳承,使得那些在特定環境中更有優勢的特徵得以延續。

竹科、中科、南科,台灣相對高薪的族群相對敢生育,對了上述的數據中補充一下結婚率:

粗結婚率最高為桃園市5.80‰,其次為花蓮縣5.69‰,再其次為臺中市5.54‰;最低為金門縣3.41‰,其次為嘉義縣4.18‰,再其次為澎湖縣4.31‰。

這些族群相對生育較高的情況下,這些基因得以傳承,所以導致未來世代的遺傳特徵這可能適應於低生育率環境的特徵在人口中增加。

拉馬克角度看台灣生育

拉馬克主張後天獲得的特徵可以被遺傳,這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文化和習慣的傳承,我們可以嘗試將後天環境適應的觀點應用到這些差異中,例如: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並非原生在新竹市的人因住在這裡所以很敢生而是新竹科學園區所在地區因為工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多的工作機會,吸引了年輕夫婦前往就業,從而增加了生育率?

結合兩者

我國中的時候,生物老師剛好是教務主任,雖然我不喜歡他,但是他在課堂中,設計了辯論環節,而我剛好是站在拉馬克的這一方結辯,因為當時我們看的角度,都是對拉馬克有利的一方,且盡力的反駁達爾文,以當次課堂的結果來說,是拉馬克獲勝了,但在現實社會,還是以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為主流。

幸好,我們現在的時代也出現了反二元論,答案不是在兩極只能二選一,非黑即白,我們發現其兩者的觀點角度探索它們之間的連續性和多樣性,我們進化可能不僅僅是基因的隨機突變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可能受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更為複雜的相互作用影響,包括後天習慣和環境因素這意味著,生物的進化可能是一個更複雜的過程,涉及基因、環境、後天獲得性特徵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