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學生的本分】教育希望學生變成什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擔任服務學習助教期間,曾有位合作的國小教師為了大學學生的服務狀況低迷,所以問了一句:為什麼大家這麼沒有服務熱忱呢?
我不加思索就回答:大家會參加這個服務項目本來就是為了服務學習的學分而已。
老師補充說道:可是你們是頂大的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呀!

我不禁思忖,作為頂大學生所應肩負的本分有多少呢?

頂尖大學的學生從何而來?

如何成為特定學校的學生,就必須考量學生如何被篩選進入大學。目前比較常聽見的入學方式有繁星推薦、學測申請入學、分科考試入學以及其他特殊選才。

首先,繁星主要是提供給在學時期成績穩定前段的學生。這邊不詳細談繁星的篩選方式,但可以知道的是繁星需要的是在學成績、學測成績,除了少數科系外,不需要經過面試或其他審查,因此相較申請入學更為單純,只須在意成績。

申請入學是佔比最大的入學方式,也就是第一階段利用學測成績篩選、第二階段面試或筆試的入學方式。雖然第二階段得面對備審資料及面試,但若第一階段的成績篩選沒有通過,想入學便是無稽之談。但是這也一定比例的讓學生更為看重自身經歷,以及是否適合其所選擇的校系。

最後是分科測驗(在我的時代仍是指定科目考試)。這類型基本上就是考試分發入學,跟以往的模式最為相像,基本上就是以考試成績決定一切,而且能夠填非常多的志願,不像學測或繁星需要技巧性的填學校。

撇除掉有特殊才華的特選生,可以發現入學手段簡而言之就是「考試成績」,即便後頭仍需要被審資料、面試。另外服務學習的時數也有在規定當中,但實際上因為服務學習而影響入學的其實少之又少。

總的來說,最直接篩選頂尖大學的學生手法,不是倚靠品德、服務熱忱諸如此類的,而是透過學術成績。同理,篩選出的學生便是成績好的學生,其餘品德或價值觀,或許只能說是隨機分佈。

所有人口中聰明的孩子

記得在親戚朋友間,最熱門的話題往往是孩子幾年級了、成績怎麼樣?至少我本人就「深受其害」。在那些寒暄的比較中,我時常是他人口中的「乖小孩」,回到家後母親總會調侃我道:「反正只要成績不錯就是乖小孩啦,也不想想你在家多懶。」

我想這應該不是單一事件,這八成是因為對於「成績好」一事大家有了過多的聯想。比如:成績好表示很自律,很自律表示成熟懂事,成熟懂事表示各方面都會顧及⋯⋯用類似這樣的方式遞進思考,最後「腦補」出了一個完美的存在,但其實成績好很可能只表示在題目卷的上的問題會的不少,僅此而已。

大家推崇的明星高中學生、頂尖大學學生,或許能夠代表的就只有在讀書方面的天賦罷了,其他優秀的面相或許帶了點相關性,但更多的都是個人的修養及優點。

當代教育錯了嗎?

那麽,是當代的教育出錯了嗎?這需要考量我們究竟想要教育出如何的下一代。

篩選時間、方式、規模有限,我不認為當今的教育體系是「錯的」,反觀是我們應當思考想教育出什麼樣的下一代。所謂的優秀學生,說穿的也是靠體制揀選而來,假如我們今天用成績來篩選,最後卻用品行來評估,豈不是牛頭不對馬嘴嗎?

對於國家投入許多資源的未來棟樑,大家確實會賦予更多的期待。就像投資不僅想要打平,定是想要成倍的賺回,因此即使只用考試成績篩選,大家仍希望優秀的學生既會唸數又有才藝,品德也要優良。在大家仰望那些看似不凡的人們時也得想起,他們終究是人,終究是受到現代社會的拉拔及篩選長大的,人不會天生完美,不會因為做好一件事就樣樣行得通。

因此,在看見明星學校的學生出了一些「狀況」後除了思考現代的教育是否出了差錯,也要思考在我們用道德標準檢視時,這些人當初又是如何被查核通過成為明星學校的一份子?

紀錄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雜思和手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今對於升學的態度百家爭鳴:有人鼓吹興趣導向,認為找到人生的志向比起工作的職稱或薪水更有價值;也有人鼓吹社會價值導向,認為人生的志向飄移不定,興趣和工作可以區隔,應該以更有保障的學歷為主。 而生在如此價值迥異的社會中,作為一個人該如何選擇呢?
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十六歲時,我第一次坐在父母面前,理性的討論他們教養我的方式。 我是第一次當小孩,而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都會犯錯,都會讓對方失望或不滿意。
七歲的我總以為學校很遠,總是在校門口等待外婆騎腳踏車的身影,或是在家中催促著要去學校上社團課。被抱下娃娃座椅的我總是急著離開,回到有厚重電視機的家裡,或是有新鮮玩意的課後社團課,鮮少回頭對你說一聲「掰掰」。直到換我留在原地送你離開,才執意不斷的說明天再見⋯⋯
結果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用這個方法提升成績。 如果成績對我很重要,打從一開始我就會去讀書,或是把只有小說的抽屜和其他同學一樣塞滿課本。 或是說,能夢到的都不是我會去改變的數學成績。數學自從出現角錐體面積後就再也不是我能負荷的東西了,也就是這樣我才會在一所交成績單就可以申請到的高中。 「要是讓我夢到國
你想要預知未來嗎? 我伸出手,抓住前面同學手上的考試卷。因為他沒有放手,所以我輕輕扯了扯,提醒沒有回過頭的他可以放手開始寫考卷了。 「有沒有這麼急著看題目啊⋯⋯」手上嘗試撥開黏在一起的考試卷,嘴裡低聲嘟噥著。 剛印好的紙張黏在一起,我不想割傷手,小心翼翼地搓著紙的角落。 曉玟,快點傳啦!」後面的同學
如今對於升學的態度百家爭鳴:有人鼓吹興趣導向,認為找到人生的志向比起工作的職稱或薪水更有價值;也有人鼓吹社會價值導向,認為人生的志向飄移不定,興趣和工作可以區隔,應該以更有保障的學歷為主。 而生在如此價值迥異的社會中,作為一個人該如何選擇呢?
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謝,而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十六歲時,我第一次坐在父母面前,理性的討論他們教養我的方式。 我是第一次當小孩,而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都會犯錯,都會讓對方失望或不滿意。
七歲的我總以為學校很遠,總是在校門口等待外婆騎腳踏車的身影,或是在家中催促著要去學校上社團課。被抱下娃娃座椅的我總是急著離開,回到有厚重電視機的家裡,或是有新鮮玩意的課後社團課,鮮少回頭對你說一聲「掰掰」。直到換我留在原地送你離開,才執意不斷的說明天再見⋯⋯
結果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用這個方法提升成績。 如果成績對我很重要,打從一開始我就會去讀書,或是把只有小說的抽屜和其他同學一樣塞滿課本。 或是說,能夢到的都不是我會去改變的數學成績。數學自從出現角錐體面積後就再也不是我能負荷的東西了,也就是這樣我才會在一所交成績單就可以申請到的高中。 「要是讓我夢到國
你想要預知未來嗎? 我伸出手,抓住前面同學手上的考試卷。因為他沒有放手,所以我輕輕扯了扯,提醒沒有回過頭的他可以放手開始寫考卷了。 「有沒有這麼急著看題目啊⋯⋯」手上嘗試撥開黏在一起的考試卷,嘴裡低聲嘟噥著。 剛印好的紙張黏在一起,我不想割傷手,小心翼翼地搓著紙的角落。 曉玟,快點傳啦!」後面的同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升上高中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周遭的同學對「才能」越來越重視,不管是會考成績,還是還是每次的校內考試。如果是自己考的好,就會一直說嘴,反之則是默默不語,或者宣傳他人的榮譽。我發現其實我自己也會有這種現象,有時候會想如果我會考怎樣就可以去xx高中了,一兩次的好排名也會讓我膨脹,覺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漸
教育 這幾天大學新生入學,看著小兒成了大學生,心中百感交集,世代在求知的路上,重覆著學院教育的薰習,學習專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格與思考的培養,卻付之闕如。 高尚優雅的人格教育,在制式的教學課程中是沒有的,獨立思索的養成,也是希缺的,學生在制式的教育下,只習了一身的匠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隨波逐流
Thumbnail
你可曾想過,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為了考好成績?念好學校?賺大錢? 在升學至上的教育制度中,我們往往會看見,很多人到了選大學的階段、甚至進入職場、人生過了大半,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從國小、國中、高中,我們就像被壓在沈重的書山下,整個社會操著鞭子要我們好好讀書、考試考好,未來就會一路順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過去三年每年會徵選新北市的高職學生參與一項為期一年的培訓計畫,目的是讓高職生「有自信地」在國際舞臺展現才能。對於家長選擇高職的原因和培養自信的做法進行了詳細探討。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收得多學生 主要是跟據學歷和得獎經驗 以上兩項專業都很重要!! 但 對收生來說 我發現對收學生幫助只有很少....👀 👉🏻專業知識x關係x了解x主動 才是真正能幫助你收生成功的關鍵 今次分享三點給大家💡
升上高中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周遭的同學對「才能」越來越重視,不管是會考成績,還是還是每次的校內考試。如果是自己考的好,就會一直說嘴,反之則是默默不語,或者宣傳他人的榮譽。我發現其實我自己也會有這種現象,有時候會想如果我會考怎樣就可以去xx高中了,一兩次的好排名也會讓我膨脹,覺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漸
教育 這幾天大學新生入學,看著小兒成了大學生,心中百感交集,世代在求知的路上,重覆著學院教育的薰習,學習專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格與思考的培養,卻付之闕如。 高尚優雅的人格教育,在制式的教學課程中是沒有的,獨立思索的養成,也是希缺的,學生在制式的教育下,只習了一身的匠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隨波逐流
Thumbnail
你可曾想過,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為了考好成績?念好學校?賺大錢? 在升學至上的教育制度中,我們往往會看見,很多人到了選大學的階段、甚至進入職場、人生過了大半,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從國小、國中、高中,我們就像被壓在沈重的書山下,整個社會操著鞭子要我們好好讀書、考試考好,未來就會一路順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過去三年每年會徵選新北市的高職學生參與一項為期一年的培訓計畫,目的是讓高職生「有自信地」在國際舞臺展現才能。對於家長選擇高職的原因和培養自信的做法進行了詳細探討。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收得多學生 主要是跟據學歷和得獎經驗 以上兩項專業都很重要!! 但 對收生來說 我發現對收學生幫助只有很少....👀 👉🏻專業知識x關係x了解x主動 才是真正能幫助你收生成功的關鍵 今次分享三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