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25閱讀時間約 27 分鐘

黎智英現身!少了新聞的養分,「蘋果」長成什麼樣子?

raw-image

重點節錄

「壹蘋新聞網」一週年了!你知道它跟「台灣蘋果日報」、「黎智英」都沒關係了嗎?

這一年來,累積近20年的「台蘋」網站,整個消失了;取代而之的是一樣大紅、大藍、點綴著綠葉的「壹蘋」。作為「台蘋」的後生,「壹蘋」真的原汁原味地延續台蘋精神了嗎?選擇「更商業導向」的壹蘋,真的有更賺錢嗎?

越是討論「壹蘋」,越是象徵「蘋果」的殞落。殞落的其實是整個香港新聞業。

港版國安法上路後,中國已大幅侵蝕香港的民主自由,像是港府預計放寬與國安法、國民教育等內容的「平衡報導」規範,也就是幫偏頗的愛國內容開大門、剷除障礙。但還是有些好消息,在立場新聞、眾新聞等港媒關閉後,這一年許多新的香港媒體都在海外成立,他們希望透過新聞報導,讓光持續照進逐漸黯淡的香港。

這次專題想說什麼?

我們想從關心黎智英、關心香港出發,談談國安法上路3年後香港新聞業的現況,尤其關注中國勢力將如何跨海影響台灣。另外,在「壹蘋」成立一年後,我們也想回頭看看「蘋果」是否走了味?或許,台灣媒體也能從這位成功的新加坡商人潘杰賢身上,學點什麼啟發?

而如果你曾是「台蘋」會員,你更應該仔細看,因為你的資料可能不太安全…😵‍💫

文長,但別怕!這樣看少負擔:
找有興趣的數字標題0️⃣→看內文→延伸閱讀


焦點快報

-黎智英獄照曝光!「愛國教育報導」將在香港滿天飛?

1️⃣ 黎智英罪重猶如「殺人犯」,一天被關23小時

現年75歲、被囚禁超過2年半的《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目前在香港赤柱監獄,這是香港最高度設防的監獄,主要監禁無期徒刑或12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人。事實上,黎智英目前共被判刑約7年,但他卻被比照「殺人犯」規模伺候。

美聯社最近拍到黎智英的最新狀況,他每天必須被獨自監禁23小時,只有50分鐘的放風時間,一個月只能被探視2次,重點是牢房內沒有冷氣。這次是黎智英自2021年初出庭應訊後,首次曝光,他看起來更為消瘦,外界擔心患有糖尿病的他,可能會在監獄中度過餘生。

延伸閱讀:
中央社》無國界記者要求釋放黎智英 全球逾百媒體人響應|https://bit.ly/3KHwKLy
中央社》黎智英獲美議員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https://bit.ly/3OXsuKx

2️⃣ 辦個報紙,黎智英身負哪些罪?

📌參與「未經批准集會」,被判共20個月

黎智英因參與2019年8月18日在維園的流水式集會(因警方不同意集會,因此民眾按照原訂計畫前往集會後,以徒步行走的方式前往各地鐵站自行「離開」,結束集會),被控「組織」及「參與」的罪名,最後僅以「參與」被定罪。此外,因參與2019年10月1日遊行及2020年六四集會,他也雙雙被被定罪。

最後,三項罪名合計被判刑20個月。

📌詐欺案,被判共5年9個月

壹傳媒向科技園公司租借土地,作為蘋果日報大樓使用,然而在2016-2020年間將部分辦公空間轉租給同為黎智英名下的力高顧問公司。法官認為,黎智英此舉「違反租契,並以壹傳媒作為『保護傘』,讓執法機關不敢突擊檢查」,因此最終以詐欺罪判刑。

對此,人權觀察組織認為這是「北京策劃的案件,是要報復香港民主和媒體自由的主要擁護者」;而美國共15名跨黨派議員聯合譴責,認為這是中共試圖合理化對「黎智英違反國安法」的假審判。

📌違反港版國安法,預計今年9月審理

黎智英被指控違反「港版國安法」,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之虞,原本預計在2022年12月開庭,但二度延後,最終將在今年9月25日審理,最高恐被判「終身監禁」。

延後主因之一,是黎智英聘請英國大律師歐文(Tim Owen)為其抗辯,但港府反對,雖然最後法院准許歐文替黎辯護,但特首李家超表示「將提請『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結果是:「外國律師能否參與國安案件由香港特首決定」。也就是,黎智英恐難聘請歐文替其辯護。

這也衍生出案外案,也就是香港在今年5月修法通過,未來要聘請外國律師必須經過「行政長官單位同意」,這將限制被告選擇律師的自由,恐再度削弱香港司法的獨立性。

延伸閱讀:
BBC中文網》黎智英國安法案始末|https://bbc.in/3DYXSSC
BBC中文網》黎智英失去自由前的最後訪問|https://bit.ly/3OVeIrI
Wikipedia》「港版國安法」案件列表|https://bit.ly/3QCedEn

3️⃣ 港府:如果是愛國內容,就不用平衡報導喔!

今年7月中,香港廣電媒體主管單位表示,未來播送有關「國安法」、「國民教育」、「身分認同」等內容時,不受到「持平」規定,也就是播送愛國內容時不需要平衡不同觀點,因為平衡反而可能觸犯國安法。另外,港府也預計讓「中國信譽良好的媒體」不受到香港既定規範,幫中國媒體大開通往香港的門。

事實上,讓觀點「平衡」是新聞媒體重要的核心價值,過去香港也有媒體因未平衡而受罰的案例,然而如今卻要放寬特定內容的限制,香港傳播學者李立峰就表示「這不符合香港的廣播傳統,反而靠近中國的制度」,因為在習思想中,新聞不僅要無條件接受黨的領導,更不是如西方所稱之「第四權」。

尤其,今年2月港府要求5家廣電媒體,每天至少播送30分鐘有關「國民教育、身份認同和正確認識《香港國安法》」的節目,也與「不用持平」的政策不謀而合。

由此,我們大概隱約可以感受到,中國透過這種種方式,正在收攏香港的言論自由、改造媒體生態。

4️⃣ 台灣,也可能受到牽連…

你有想過中國對香港的箝制,可能會跨海影響到台灣嗎?比如,今年6月初港府向法院提出申請,希望將「願榮光歸香港」列為禁歌,然而在法院尚未決議前,Apple Music、Spotify等多家串流平台卻巧合地消失或無法播放,讓人聯想為「自我審查」。又如,港府曾要求Google移除該首歌曲在「香港國歌」搜尋結果首位的狀況,並將中國國歌置頂。

雖然後來法院並未同意禁令申請,該首歌曲也重新上架到各大音樂平台,而Google亦堅決反對配合言論審查或人為操縱,但過去已有諸多「平台配合中國審查」的案例,像是Disney+刪除部分「辛普森家庭」級數、Apple禁止鏽刻部分字眼等,可見我們都仍在言論審查的暴風圈中。

關心香港,也是在關心台灣,因為中國明目張膽地用各種手段吞噬香港的民主自由,可能是台灣未來,甚或當前正在面對的挑戰。
延伸閱讀:
棱角》製作團隊:「願榮光歸香港」下架並非政治原因|https://bit.ly/3YBVrie
INSIDE》Google:除非證明「願榮光歸香港」非法,否則不下架|https://bit.ly/45bYsZ2
棱角》幫中國維穩後,Linkin還是退出中國|https://bit.ly/3qxlDOC

解讀焦點

-「壹蘋」取代「台蘋」一週年,更甜美還是更乏味?

1️⃣ 這一年,「壹蘋」集團長大了

「壹蘋新聞網」背後是龍丞資本,創辦人是潘杰賢,他是新加坡籍商人,主修金融學及工商管理,也是拍拖、17 Live的共同創辦人。除此之外,目前手上還握有SoundOn、Goodnight、Dapp Pocket等公司。2023年5月,潘杰賢再買下月活躍用戶60萬的師生互動平台Zuvio,他認為「媒體的未來是和社群深度綁定」,因此欲將壹蘋內容與Zuvio培養的大學生社群相結合。

另外,潘杰賢也在8月開設新加坡版本的「壹蘋」,主因是「回饋家鄉」。不過進一步細究,會發現除了使用新加坡網域、使用簡中、多了「新加坡」分類外,內容上仍與台灣版無異,比方說依然會有台灣車禍、台灣政治等報導。儘管如此,但這或許將某程度提升台灣的能見度,或更有利新加坡人關注台灣,值得觀察。

延伸閱讀:
「壹蘋新聞網」新加坡版|https://nextapple.com.sg/

2️⃣ 總歸來說:大力擁抱商業的「壹蘋」,是新聞業未來的典範?

實際觀察,商管專業的潘杰賢領導的「壹蘋」,在「追求流量變現」的目標下,不僅延續「蘋果」腥羶色、狗仔、淺碟的風格,內容上更常違逆新聞價值,像是抄寫社群網站、許多報導無記者具名等。另外,壹蘋還讓廠商「冠名贊助」特定報導分類,在新聞中直接導購,同時新聞也充斥更多「置入性行銷」、「廠商公關稿」,魚目混珠。

由於目前新聞產業困窘,所以各家媒體或多或少都有上述狀況,但「壹蘋」像是把技能點滿,猶如一份幾乎只剩商業廣告的報紙,甚至反過頭侵蝕讀者對新聞本體的信任感。如果說當代需要一場「為新聞找出路,努力向商業和市場轉」的媒體實驗,壹蘋肯定是指標案例之一,然而我們對壹蘋的走向並不樂觀,因為它正在犧牲新聞底線——為公共服務、向讀者負責。

目前看來,壹蘋可能是台灣少數全力向商業傾倒的媒體,甚至超越同樣追求流量的ETtoday,而這究竟是否能成功作為「新聞」的解方?甚至成為未來的典範?只能留給時間和讀者來證明。

3️⃣ 細緻檢視:壹蘋有哪些「達標」與「未竟之業」?

📌當初說要「一年內賺錢」,真是如此?

去年壹蘋成立時,老闆潘杰賢自信地宣示「壹蘋流量會是前幾大」,並用各種方式創造營收,成為「健康賺錢的公司」,因為他的專長就是「流量變現」、「媒體社交娛樂」。

一年後,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壹蘋透過精簡人力、發展生活娛樂內容、在集團各平台交叉銷售廣告等方式,自稱目前已達「損益兩平」。不過,實際透過Similarweb檢視壹蘋7月的總流量是970萬,相比ETtoday(5400萬)、聯合(1億)、中時(7950萬)、自由(2970萬)等其他媒體仍有差距。

進一步比較壹蘋與以前台蘋兩者在報導分類標籤上的差異,會發現少了投書評論,多了購物、愛美、女神等標籤,甚至這三個標籤都有「廠商冠名贊助」,其中一個還是集團旗下產品,可見壹蘋更朝商業靠攏的趨向,並展現集團綜效的潛力。

📌強調「流量變現」,壹蘋有流量?

壹蘋除了網站流量的表現並未特別突出之外,其社群經營的效果也不太好,比方說「台蘋」的臉書粉絲有371萬、「壹蘋」只有32萬,並未成功轉移;「ETtoday」的臉書貼文互動動輒坐百望千、「壹蘋」破百就算不錯。

而回首台蘋過去主打「爆料」、「狗仔」來衝刺銷量、設定議題,壹蘋的確延續這種風格,像是其網站有明顯的「讀者爆料」專區,同時也保有「火線」分類,以週刊的專題模式包裝新聞議題,甚至也設有狗仔記者的職位。然而實際檢視,壹蘋的爆料內容並不多,而「火線」雖具有過去壹週刊的風格,但內容大多非原創、配圖多為翻攝,議題設定效果不明顯。

📌為什麼壹蘋可以明目張膽「置入」跟「冠名贊助」?

壹蘋的「購物」由One Boy冠名、「愛美」由愛爾麗冠名、「女神」由關係企業Goodnight冠名,此外,更有許多報導中大喇喇放上商品連結、廠商公關稿、獨厚單一企業等。等等,你是不是好奇「為什麼壹蘋可以在新聞裡又置入、又冠名?」,這不違法嗎?

事實上,目前只有具執照的電視或廣播媒體才有「『新聞』不得置入性行銷及冠名贊助」的規定,也就是凡舉報紙、雜誌、網路等媒體都沒有相關法規,只能仰賴媒體自律與外界監督。換句話說,壹蘋讓新聞與廣告交織交融的作法,雖然可能損害其新聞公信力,但它並未違法。

📌壹蘋的「記者」其實不多?

當初從台蘋延攬280位員工的壹蘋,截至目前為止,發生過2次裁員事件,如今員工人數不到100人。第一次是今年1月,根據《公視》、《今週刊》報導,當時資遣人數為42人,主因是「4個月就燒掉1億,預估到2023年底會燒掉5億,因此需要調整組織結構」,而在今年5月,又再次資遣19人。

實際觀察壹蘋報導,會發現許多報導沒有記者具名,像是我們觀察前30則最新報導,僅有15則有具名報導,其中又只有10位不同的記者;與ETtoday相比,30則最新報導中,29則都是具名報導,其中有27位不同的記者。先不論內容是否為一手資料,但由此即可知道「壹蘋的編採團隊相當有限」,而這恐已削弱內容品質與可信度。

4️⃣ 蘋果已經404,但是你的會員資料可能正在勇渡黑水溝

如今輸入台蘋網址,會發現整個網站皆已消失、無法讀取,那過去的記者名冊、爆料記錄、會員和訂閱等資料究竟還在不在?答案是:還在,而且文化部去年已對台蘋開罰10萬,因為它沒有妥善說明個資的處理方法,甚至目前可能仍有遭香港政府取走的風險。

經濟民主連合曾於2022年表示,港府有意透過壹傳媒清盤案,將台蘋資料帶回香港。雖然目前尚未能證實港府正在動作,但這凸顯「台蘋應妥善處理資料」的重要性,因為上述貴重個資若不慎傳輸到香港,「港版國安法」的魔爪可能伸到台灣,甚至成為政治清算的憑據,影響非常重大而深遠。

此外,台蘋目前在經濟部的資料仍屬於「營運中」狀態,它今年初向文化部的開罰提出訴願,雖然結果遭駁回,但當中揭示:台蘋將人資、法律、財務等資料以「紙本」方式保存於原大樓中,1樓有保全、各樓層有門禁、儲存房間有實體鑰匙鎖;訂戶資料則以「伺服器斷電」、「重啟需密碼」處理;新聞編輯資料以「將電腦消磁」方式處理。

台蘋目前仍保留有部分個資,且並未明確說明保存的安全措施及相關細節後續,代表攸關你我安全的資料處在危險之地。尤其弔詭的是,台蘋明明已停止營運,公司為何還存續?如何支應辦公室租金?由誰負責管理?誰有權接觸這些資料?…,這些問題都是台蘋應該向社會公開說明的。

延伸閱讀:
台蘋向文化部訴願決定書|https://bit.ly/3QNe6pl

洞悉未來

-港媒的迴光反照?台灣成為承載外媒、港媒的安全港?

1️⃣ 港媒的「迴光反照」?

2020年隨著港版國安法上路,許多香港媒體不是離開(如端傳媒),就是關停(如立場、眾新聞),留下的大多是親中的建制派媒體。然而即便黎智英猶如「殺雞儆猴」的警告,今日的香港傳媒界,卻出現新的生機。

2022年起,有許多新的香港網路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他們的記者「大多不在香港本地,而是海外」,來避免政治追殺,像是:追新聞、ReNews、庭刊、法庭線、集誌社、棱角、光傳媒等。以《棱角》為例,這是由散落世界各地的前香港傳媒人於今年初創立,記者散落台、英、美、加、澳等地,他們透過在海外來迴避香港已然成形的新聞紅線,期待重建香港的新聞環境,不只是服務在港港人,更包含移居各地的海外港人。

而隨著離港的記者越來越多,2022年底香港新聞工作者也在英國成立「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該組織即是希望提供海外香港記者新聞培訓、幫助他們在海外從事新聞工作,並著手研究香港新聞工作者的現況。

延伸閱讀:
燦爛時光會客室》離港媒體人在台辦媒體,《光傳媒》要讓黑暗有光|https://bit.ly/3E5kYak

2️⃣ 可是,人不在香港,怎麼跑香港新聞?

香港資深媒體人李家聰曾指出,總部設在國外的媒體能脫離「國安法」限制,填補當地缺乏新聞自由的空間,但也缺少在地的實體採訪,因而報導方向主要是跟進國內的每日新聞,再加上評論、訪問海外港人的故事。

光傳媒創辦人梁嘉麗則認為,目前香港只剩官方一種聲音,而在當地也做不了這些新聞,因此雖然在海外缺乏當地採訪的可能性,但至少可以保有新聞自由、免於恐懼,把離散香港人的聲音帶回香港主流媒體。對此,李家聰也認為「這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抗爭,不是說要寫文章罵政府,而是去保留屬於香港人的聲音」。

也許可以說:在海外寫香港新聞,可能比在香港寫香港新聞,更真實而多元。

3️⃣ 台灣人,為什麼要關心香港媒體?

2002年,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18、東亞第一,當時台灣排名35、東亞第三;2023年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140、東亞第五,台灣排名回到35,變成東亞第一。無國界記者組織直接寫到:2020年港版國安法上路後,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目前為止有12位新聞工作者被拘留。

香港的遭遇,就是我們應該關注香港新聞業的主要原因,因為中國對台灣新聞自由的干預也可能正暗地裡進行著,像是透過經濟或政治的手段,利誘、操控台灣媒體,進一步達到言論審查的效果。必須承認,在言論自由的框架下,我們很難明確指出「中國正在控制台灣媒體」,但諸多案例都顯示:「親中媒體正在台灣的公共議題上帶風向,讓屬中國意的新聞評論,偽裝成自由言論現身」。

我們必須從淪陷ing的香港媒體經驗中學習,戒慎恐懼,關心香港,就是關心台灣。

4️⃣ 香港之後,台灣成為外媒的安全港?

香港曾是許多外國媒體關注亞洲事務的重要據點,不過2020年國安法上路後,許多外媒都紛紛移轉到台灣等地。根據外交部最新資料,目前共有23國、83家媒體共150位記者駐點在台灣,而若以2022年為基準,駐台外媒與2020年以前相比增幅超過1/3。不過這與疫情、台海關係緊張也都有關係。

駐台記者增加雖會提升台灣的國際曝光度,但法廣記者墨德安指出,報導還是會框限在「兩岸衝突」、「半導體產業」之下,也就是說,外媒增加不一定會讓世界更認識台灣,反而縮現國際對台灣的既定印象。墨得安舉例,當報導台灣的流行音樂時,他還是會提到中國所沒有的言論自由。

《報導者》的Podcast就曾討論到:「當外媒大多想呈現衝突性內容,台灣在國際眼中只存於特定框架;我們的聲音及文化,還有機會被認識嗎?」而在節目中,包含墨德安在內的幾個駐台記者都指出,他們會盡量在衝突框架之外,報導更多台灣不同的聲音,像是墨德安就曾走進原民部落,介紹台灣饒舌文化給法國讀者認識。

延伸閱讀:
報導者》當台灣成為世界的焦點,究竟外媒眼中的台灣是什麼模樣?|https://bit.ly/47ISJfd

5️⃣ 台灣如何突破外媒「衝突框架」?

英國《經濟學人》曾在2021年以封面故事形容台灣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而2023年3月再次大篇幅報導台灣的「危險」;又如實際在《路透社》搜尋「台灣」,會發現報導離不開「中國」、「衝突」、「美國」等關鍵字。有人認為,許多外媒常常把台海戰爭想得太簡單,與台灣真實社會的體感不相符。

這個現象,彰顯出外媒對台大多採取「衝突框架」的結果;但是,世界還是有因此更認識台灣一些。比如墨德安就發現,過去法國媒體大多把台灣視為如香港一樣的「地區」,但近年來會改以「實質上的獨立國家」來形容台灣。

此外,台灣要掙脫衝突框架,除了等待外媒改變之外,我們自己還是可以努力做點什麼,像是於2021年成立Taiwan Plus就是關鍵之一。這是目前由公視負責營運的國際影音平台,以英文為主,內容橫跨政治、藝術、文化、科技、自然等軟硬內容兼具,主要目標就是要向世界表達台灣的觀點,同時讓外國人更全面瞭解台灣的不同層面,目前正積極在北美電視頻道上架,並優先在該地旅館露出。

延伸閱讀:
關於Taiwan Plus|https://bit.ly/45zAnLM
央廣》胡元輝:TaiwanPlus 最快6月北美落地|https://bit.ly/3P6A7ya

支持我們🥰

⭐ 和我們一起塑造「更好的媒體,更好的社會」⭐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 這將能支持媒觀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關於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https://www.mediawatch.org.tw/about
》透過 媒觀官網 支持我們 💰
》歡迎在 Facebook 、 Instagram 上追蹤我們 👍

參考資料

1.BBC中文(2023)/黎智英國安法案件:香港修例限制聘用海外律師將造成什麼影響?|https://bbc.in/45wc0hI
2.BBC中文(2022)/黎智英國安法案:中國人大常委會頒布釋法,外國律師能否參與國安案件由香港特首決定|https://bbc.in/3DYXSSC
3.鏡週刊(2023)/黎智英申請「永久終止聆訊」 3名《國安法》指定法官駁回原因曝|https://bit.ly/47wEf1L
4.今日新聞(2023)/香港新聞自由度年年惡化 黎智英恐終身監禁|https://bit.ly/3Yyk93b
5.新頭殼(2023)/黎智英國安法案審理再延期 明年925日審理|https://bit.ly/45ve75z
6.法廣(2023)/美聯社罕見拍到黎智英在獄中 披露囚禁情況|https://bit.ly/3KJcfhL
7.自由時報(2023)/黎智英每日放封50分 《美聯社》目擊:獄中身影更消瘦|https://bit.ly/3OYaNuk
8.自由時報(2022)2項欺詐罪成 黎智英再判刑59個月|https://bit.ly/3qr1Ikr
9.追新聞(2023)/黎智英案|8.18組織未經批准集結上訴得直 赤柱獨囚每天僅准放風50分鐘|https://bit.ly/47zJBct
10.Wikipedia(2023)/「赤柱監獄」條目|https://bit.ly/45sOIcB
11.德國之聲(2022)/欲加之罪關到死?香港媒體人黎智英再背2條詐欺罪|https://bit.ly/3DYzznH
12.鏡週刊(2022)/黎智英2項詐欺罪成立!美16參議員譴責抹黑 中駐港公署反嗆:政治作秀|https://bit.ly/3YD7nAf
13.央廣(2023)/黎智英被控組織非法集會上訴獲撤銷 刑期少3個月|https://bit.ly/3OXFHTu
14.Wikipedia(2023)/「黎智英」條目|https://bit.ly/3YA66de
15.Wikipedia(2023)/「『煞停警黑亂港 落實五大訴求』集會」條目|https://bit.ly/44aQAWn
16.報導者(2019)/這一天沒有催淚彈:170萬港人雨中「流水式集會」,重聚民氣|https://bit.ly/45rRUW2
17.自由時報(2023)/香港媒體自由再倒退 港府倡國安相關節目毋須「中立」|https://bit.ly/3YzswLS
18.太報(2023)/「持平」恐觸國安法 香港通訊局要求媒體國安節目不須持平、學者批:違反廣播專業|https://bit.ly/3qGqpZY
19.法廣(2023)/國安法節目研毋須「持平」 中國信譽媒體可能免遵守則 學者:顯特權兼削傳媒職能|https://bit.ly/451QamB
20.BBC中文(2023)/香港推動電視廣播節目「增國安、減英文」,外界關注其「國際化」會被削弱|https://bbc.in/3KK3TWZ
21.中央社(2023)/港媒:願榮光歸香港在蘋果音樂應用程式下架|https://bit.ly/3OztnYl
22.INSIDE(2023)/Google 槓上港府:需要證據證明《願榮光歸香港》是非法的,否則不會下架|https://bit.ly/45bYsZ2
23.自由時報(2023)/港府申請禁《願榮光歸香港》法院今駁回:侵犯言論自由|https://bit.ly/4477ogZ
24.棱角(2023)/犧牲名聲幫中共維穩無助營運 LinkedIn退出中國 西方社交平台在大陸消失|https://bit.ly/3qxlDOC
25.棱角(2023)/《願榮光歸香港》下架 Dgx Music:技術問題非政治原因|https://bit.ly/3YBVrie
26.棱角(2023)/《願榮光歸香港 – 2023 Edition》重新上架各大平台|https://bit.ly/3QGu2tK
27.壹蘋新聞網(2023)/想用App看新加坡《壹苹》 跟我这样做好简单|https://bit.ly/3DW1IMr
28.工商時報(2023)/搶學生族群 龍丞資本收購Zuvio|https://bit.ly/3KEdjU3
29.Meet小聚(2023)/潘杰賢出手收購大學社群平台Zuvio,整合《壹蘋》、SoundOn打造數位媒體集團|https://bit.ly/459oAUF
30.公視新聞網(2023)/《壹蘋新聞網》業務緊縮資遣19人 留任員工認股成股東|https://bit.ly/3YGGo6S
31.鏡週刊(2023)/傳《壹蘋》大裁99人!內部文件曝3離職選項 勞動局回應了|https://bit.ly/3sjX0Wa
32.今週刊(2023)/才說1年內會賺錢,4個月虧1億就裁員!《壹蘋》老闆年前10天出手…員工批根本沒善待我們|https://bit.ly/45w4Xq5
33.Similarweb(2023)/tw.nextapple.com|https://bit.ly/47IW1Pl
34.經濟日報(2023)/曾2度裁員!壹蘋新聞網營運達損益兩平 傳本土買家有意收購|https://bit.ly/3E5KUmg
35.經濟日報(2023)/新加坡壹蘋新聞網上線 台灣達損益兩平持續經營|https://bit.ly/3E57MlK
36.全國法規資料庫(2023)/電視節目廣告區隔與置入性行銷及贊助管理辦法|https://bit.ly/3CGS0gs
37.全國法規資料庫(2023)/廣播節目廣告區隔與置入性行銷及贊助管理辦法|https://bit.ly/3OKnFTl
38.行政院(2023)/行政院訴願決定書院臺訴字第 1125000589 號|https://bit.ly/3QNe6pl
39.聯合新聞網(2022)/蘋果日報自認「仍屬存續」 拒向文化部提個資保護措施|https://bit.ly/45UoGj1
40.經濟民主連合(2022)/黃浩證實台蘋跨境傳輸個資 檢方與文化部應追查不法|https://bit.ly/45c0poq
41.大紀元(2022)/臺蘋遭罰10萬元 文化部要求落實個資處理|https://bit.ly/3so6wrq
42.台大新聞所(2023)/黑暗之後的光亮:蘋果日報紀錄片《我們的黑暗時代》映後座談|https://bit.ly/3KQcbwG
43.自由亞洲電台(2023) /【離散港人】報告指至少數百傳媒人離港 分析:新聞自由無改善|https://bit.ly/3P2lYlO
44.VOX(2023)/亂世求真報導無死角 香港傳媒人創辦網媒“棱角”|https://bit.ly/45BkWCB
45.中央社(2023)/海外香港傳媒人成立新組織 關注香港新聞自由|https://bit.ly/45stewG
46.RSF(2023)/香港新聞自由指數|https://bit.ly/47HRJaU
47.RSF(2023)/Hong Kong: Two press freedom organisations point out the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for journalists|https://bit.ly/3YFXfXJ
48.中央社(2023)/台海緊張氛圍 外媒對台新聞需求大增|https://bit.ly/3KPcHLv
49.自由時報(2022)/外媒出走中港轉駐台 外交部:現有75家國際媒體駐點|https://bit.ly/3QIStqt
50.自由時報(2023)/外交部今回應改版外媒記者證 刪除「駐華」字眼避免混淆|https://bit.ly/44hb4w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媒體大事長知識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