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擇良木而居的網誌遷徙人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起來,身為出版從業人員大半輩子,也算得上發表過總計上百萬字的文章了。扣除目前工作所需不得不寫的廢文不說,回憶起自己的寫作人生,最早是在小學年代,因為班上流行發行「個人刊物」,以「純手工」的方式每週定期在班上發行自己的刊物。儘管當時文句不成熟,但寫作的喜悅感,在那時候就悄悄埋根。

後來國高中時期,當時雖被課業壓得剩下一只蒼白空洞的靈魂,但因為某段時期,與幾個好友流行起「用稿紙寫作」這回事。用稿紙書寫,意味著限定每篇文章或小說都必須以一張500字稿紙書寫完結、無法來回修改一氣呵成,這件事當然酷!當時曾用一個晚上順手寫完三篇同樣命題為「12歲」的500字短小說,不多不少就500個字以內,三篇同為12歲的男孩女孩在那年發生的故事。到現在都還很佩服當時的自己有此能耐呢!

raw-image

後來一直到現在,「部落格」漸漸成為喜歡寫作的自己在抒發想法時的一畝良田。一首歌、一部戲,或是簡單的日常風景,都成了日更的文章標的。當時選用過的部落格相當多,所以一直不斷在遷徙搬移想找到「最喜歡的」。除了近日即將關閉的「隨意窩」倒是沒有使用過之外,當時MSN附帶的網誌、已關閉的「蒟蒻閣」、以及日本老牌網誌網站「FC2」...等等都曾駐足,當時選用的原因不外是:可自行編輯頁面排版與視覺配色,有些可放音樂語法,還有的選擇原因則是:可以養格寵!前一個駐足之地為「痞客邦」,當初原本是純粹想記錄自己在玩遊戲時遇到的趣事。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想分享的東西無法框限於遊戲這個主題,另外也覺得舊文的風格,無法與想分享的心情相契合,加上該站過量的廣告置入讓讀者很難閱讀,所以從2020年,逐漸將一些文章移居於此。未來也計畫分享一些關於回憶的紀錄,或甚至嘗試新創作。

關於回憶,想記錄已經很久了,總是以「文筆不優」當做拖延的藉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未來有一天,年齡終將超過懷念的父親,那些關於家人的記憶就會消失於無形,害怕當我終於再也記不得任何往事時,會不會像《可可夜總會》裡說的一樣,某個深愛的人,因為沒人記得,靈魂也跟著消失?

工作的關係平日的書寫量雖然相當大,當過作者,也當過主編,但連自己都不愛的文章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樣,只能一直拼命安慰自己「只不過就工作而已」,畢竟商業性質文章。但漸漸發現「喜愛寫作」的熱情快被侵蝕殆盡、自己真實想法也快消失,就連年少時的寫作能力,在商業化口語誇示法書寫的習慣下,快被消耗光了,明明閱讀依舊如此美好。在此駐足,也算是給自己全新的發聲練習吧。

avatar-img
5會員
13內容數
陪我一起看劇、看書、玩遊戲,閒聊一下這個五蘊熾盛的人生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故事描述一對感情深厚的16歲閨蜜好友堇與季代,相約一起從青森鄉下遠道前往京都,立志一同成為舞伎,不過領悟力較差的季代始終跟不上老師的教授進度,在即將被迫離開屋形(也就是藝伎們居住的「家」)之前,意外被大家發覺有料理的潛能,於是留下來,一同與姊妹成長的故事。
「將別人的幸福當成自己的使命」這樣的想法,就成了晴女活祭的悲劇宿命。
這部動畫改編自森見登美彥同名小說,這部小說在2010年5月由角川書店出版,並且於2011年獲得第31回日本SF大賞,據說連宮崎駿都想翻拍這部作品呢!而這部動畫,也拿下了北美國際電影展的今敏賞(ベストアニメーション賞)。
《異星災變》是由被譽為「異形之父」的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所執導的影集,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執導影集,是近來少見必追之一的科幻題材
所有個體,都是借來的生命,借來的並不是這短短的「100天」,而是個體活著的每一天。
故事描述一對感情深厚的16歲閨蜜好友堇與季代,相約一起從青森鄉下遠道前往京都,立志一同成為舞伎,不過領悟力較差的季代始終跟不上老師的教授進度,在即將被迫離開屋形(也就是藝伎們居住的「家」)之前,意外被大家發覺有料理的潛能,於是留下來,一同與姊妹成長的故事。
「將別人的幸福當成自己的使命」這樣的想法,就成了晴女活祭的悲劇宿命。
這部動畫改編自森見登美彥同名小說,這部小說在2010年5月由角川書店出版,並且於2011年獲得第31回日本SF大賞,據說連宮崎駿都想翻拍這部作品呢!而這部動畫,也拿下了北美國際電影展的今敏賞(ベストアニメーション賞)。
《異星災變》是由被譽為「異形之父」的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所執導的影集,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執導影集,是近來少見必追之一的科幻題材
所有個體,都是借來的生命,借來的並不是這短短的「100天」,而是個體活著的每一天。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從何時開始我慢慢地放下對寫作的熱愛呢?當我再度鼓起勇氣,決定開始執筆時,這個疑問逐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似乎有某種力量引領著我,去追尋答案吧!
其實高中的記憶通常都不是很好的。在大學以前我很喜歡文字創作,尤其越是感受不好,越是壓力,創作的內容越多,但是都不是很正面。
Thumbnail
從小我就喜歡寫作。 在我有記憶以來,寫文章是獲得成就感的方式。當時一般人到四年級文章才有機會被選中,但三年級起我就是常勝軍,幾乎每期的校刊都有我的文章。國中的時候周六仍需上半天課,下午班級請了作文老師來上課,每堂課的一開始老師都會念優秀的作品,每一次都會有我,老師在台上朗讀著我的文字,說明這篇文章
Thumbnail
我要重拾我十五年前的興趣了,寫部落格。 十五年前的我,讀國小三年級,那時剛辦了自己的無名小站,也學會要課金每個月88元,成為銀色幸運草會員,因為這樣才有儲存空間上傳照片跟音樂,還有做自己的版面。 那是甚至還會自己做一些奇怪的GIF、文字簽名,每個月上傳我用小畫家與博客來購買的1200元繪圖板所畫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多年後第一次在中文部落格裡發表網誌。 在90年代出生的我,還記得部落格曾是我的回憶,那時候部落格十分熱門,幾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現在有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很多人對部落格的回憶似乎沖淡了。這樣說也不對,其實到現在寫網誌的人還是很多,只是不同以前,我們可以自己設計屬於我們
Thumbnail
去年二月,建立了方格子的部落格,想要平時下班的時候寫寫東西,跟世界上的同好們,或意外看到我文章的讀者讀一讀我對這世界的看法,或,對這世道。 一年多過去了,莫名突然間,發覺部落格寫的文章全都在寫自己的事情,部落格的文章從沒提過自己對於各種議題的看法,每次的文章就等於自己每個月的人生寫照。
Thumbnail
我還存留不少紙本日記,大都斷斷續續的,寫完一整年的僅16本,顯示我堅持精神還是很不夠的。年少的日記,基本記錄的是感情生活。青年時期,我記錄很多孤獨、迷惘,對人情世態的不解;不乏失敗的挫折,成功的欣喜,開悟的成長,自以為是的執見。
Thumbnail
早在無名小站時代,其實就有寫一些文章的習慣,當年無名小站要關站時,我特地上去瀏覽之前寫過的文章,發現自己有些思維慢慢在改變,例如:2009年寫出接下來的網路上的信任危機,後來有區塊鏈技術出來,試圖解決信任危機。有了這些紀錄,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進步。 無名小站的關站,帶來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覺得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從何時開始我慢慢地放下對寫作的熱愛呢?當我再度鼓起勇氣,決定開始執筆時,這個疑問逐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似乎有某種力量引領著我,去追尋答案吧!
其實高中的記憶通常都不是很好的。在大學以前我很喜歡文字創作,尤其越是感受不好,越是壓力,創作的內容越多,但是都不是很正面。
Thumbnail
從小我就喜歡寫作。 在我有記憶以來,寫文章是獲得成就感的方式。當時一般人到四年級文章才有機會被選中,但三年級起我就是常勝軍,幾乎每期的校刊都有我的文章。國中的時候周六仍需上半天課,下午班級請了作文老師來上課,每堂課的一開始老師都會念優秀的作品,每一次都會有我,老師在台上朗讀著我的文字,說明這篇文章
Thumbnail
我要重拾我十五年前的興趣了,寫部落格。 十五年前的我,讀國小三年級,那時剛辦了自己的無名小站,也學會要課金每個月88元,成為銀色幸運草會員,因為這樣才有儲存空間上傳照片跟音樂,還有做自己的版面。 那是甚至還會自己做一些奇怪的GIF、文字簽名,每個月上傳我用小畫家與博客來購買的1200元繪圖板所畫
寫自己,好像很自戀,因為我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作為第一篇內容,寫一下自己好像也不為過吧。 學生是寫最多字的時候,但所謂閱歷被縮限在學生身分。 成年步入工作,則是開始感悟成長的痛和快樂的時候,卻沒什麼時間把這些感受完整紀錄。 就此打算開始動筆當作練習,練習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 回想起來已很久沒
Thumbnail
多年後第一次在中文部落格裡發表網誌。 在90年代出生的我,還記得部落格曾是我的回憶,那時候部落格十分熱門,幾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現在有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很多人對部落格的回憶似乎沖淡了。這樣說也不對,其實到現在寫網誌的人還是很多,只是不同以前,我們可以自己設計屬於我們
Thumbnail
去年二月,建立了方格子的部落格,想要平時下班的時候寫寫東西,跟世界上的同好們,或意外看到我文章的讀者讀一讀我對這世界的看法,或,對這世道。 一年多過去了,莫名突然間,發覺部落格寫的文章全都在寫自己的事情,部落格的文章從沒提過自己對於各種議題的看法,每次的文章就等於自己每個月的人生寫照。
Thumbnail
我還存留不少紙本日記,大都斷斷續續的,寫完一整年的僅16本,顯示我堅持精神還是很不夠的。年少的日記,基本記錄的是感情生活。青年時期,我記錄很多孤獨、迷惘,對人情世態的不解;不乏失敗的挫折,成功的欣喜,開悟的成長,自以為是的執見。
Thumbnail
早在無名小站時代,其實就有寫一些文章的習慣,當年無名小站要關站時,我特地上去瀏覽之前寫過的文章,發現自己有些思維慢慢在改變,例如:2009年寫出接下來的網路上的信任危機,後來有區塊鏈技術出來,試圖解決信任危機。有了這些紀錄,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進步。 無名小站的關站,帶來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