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有雷心得]回憶中的瑪妮-深有共鳴的四個描寫

閱讀前小提醒:請看過正片再進來比較好唷! 內有關鍵情節透漏!

另外,文章縮圖取自吉卜力官網唷!



0.寫在前面

談到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許多人總是想到「風之谷」「天空之城」「霍爾的移動城堡」等經典之作,但很少有人提到「回憶中的瑪妮」這部作品。

簡單來說,這部作品是一個女孩子自我療癒的故事。


這部作品雖然沒有什麼奇幻的大場面,或是華麗的世界觀,但在觀賞之後,我十分著迷於那種劇中人事物不知不覺由緣分連結起來的感覺。

雖然到快結束時已經猜到最後的伏筆是什麼了,但真正揭曉時我還是不禁濕了眼眶。


此外,劇中許多風景的繪製令人十分心曠神怡,看了非常放鬆,彷彿跟著女主一起漫步在這些場景裡。

我最喜歡的景色就是採香菇的森林,真的很美,尤其是那透過森林的樹蔭之間撒落的光線,讓人非常的嚮往。


是一部適合在周末下午泡一壺花茶,細細品味的治癒小品。

下面,就來分享我覺得本片讓我覺得深有共鳴的四個部分:



1.藝術的連結性

在片中可以看到,寫生是彆扭期的杏奈唯一的出口與支柱。

到了鄉間後,也是因為遇見同樣愛寫生的久子小姐,才讓杏奈能有了與人交流的機會,也為日後發現大宅的故事埋下了契機。

藝術,除了是情緒的出口,也可以串聯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片中美麗的風景畫面,也串起了作品本身與觀眾的連結,讓觀眾更能代入角色。



2.自由的愛

做為也曾經很彆扭與自我厭惡的人,我很欣賞大岩夫妻對待杏奈的態度。

沒有苛責,沒有限制,讓杏奈自己去她想去的地方,去探索她想探索的事物。

沒有限制,意味著他們相信杏奈,這種無條件的信任反而能慢慢打開杏奈的心。

唯一算得上是強迫的地方,就是讓杏奈跟信子去廟會。

但就算杏奈在廟會上跟信子起了衝突,大岩夫妻也只是一笑置之,也反駁信子媽媽情緒化的指控,站在杏奈這邊(「那孩子才不是不良少女!」)。

但這一切也是因為賴子願意放手讓杏奈自己去大岩夫妻家靜養,才開啟的故事。

無論賴子或是大岩夫妻,他們都對杏奈全然的相信著。

可以說,賴子與大岩夫妻給予的自由的愛,就是杏奈找回自己的關鍵。



3.適合的朋友與不適合的朋友

劇情前期,大岩太太似乎想鼓勵杏奈社交,才希望她和信子一起去廟會。

信子在劇中的表現,算是一位有主見,人緣也很好的女孩,但似乎少了一點敏感度。

信子缺少敏感度的表現,表現在看到杏奈的許願籤後直接搶過來看,還當面唸出來的行為上。

或許信子認為杏奈只是害羞了點,於是就用這種方式想拉近與杏奈的關係吧。

但對於心底有傷且封閉的杏奈來說,這無疑是十分不尊重人的舉動。

我認為信子並不是很壞的女孩,只是她交友的方式並不適合杏奈。


在杏奈遇到了瑪妮之後,從東京來的彩香搬進了沼澤大宅。

憑藉著同樣對瑪妮的好奇,兩人有了友善的互動。

彩香從沒有強迫杏奈做什麼她不願意的事,而是以分享的方式和杏奈親近,也是她的細心發現了倒在雨中的杏奈。

久子小姐與杏奈的互動也是,兩人憑藉著對藝術與沼澤大宅的喜愛,得以慢慢地親近。

到了劇情末尾,看著彩香和杏奈在船上相談甚歡,並把瑪妮的故事當作兩人之間的祕密約定時,讓我感到十分欣慰與感動。


「這是我們的祕密唷!」杏奈跟瑪妮的約定,終於可以對著現實生活中的朋友說出口了。

杏奈的世界,也變得更寬廣了。

世界這麼大,總是會有適合你的朋友的,對吧?



4.對緣分的描寫

在一開始曾提到,我十分著迷於那種劇中人事物不知不覺由緣分連結起來的感覺。

杏奈對沼澤大宅感到熟悉,是因為小時候外婆曾提過那是她最愛的房子。

沼澤大宅,是瑪妮人生中最重要的地方,那是一切故事的源頭,也是杏奈找回自我的關鍵。

但這祖孫三代的心碎故事,也需要旁人的見證與愛,才能成功的在杏奈這代畫下句點。


若賴子沒有收養杏奈,杏奈或許就不會獲得色鉛筆,獲得寫生的習慣,也不會認識大岩夫妻。

若大岩夫妻沒有給予杏奈足夠的自由去探索她覺得安心的地方,就不會看到沼澤大宅。

若彩香沒有搬進沼澤大宅,就不會發現瑪妮的日記與相片,還有久子小姐的畫。

沒有久子小姐的畫,杏奈就不會去探尋沼澤大宅與瑪妮的故事。

而瑪妮,暨是杏奈的外婆,也是外婆、娃娃與自己內心的綜合體。

一切彷彿是偶然的緣分,又彷彿是上天刻意為之。

那些在旁邊釋出善意的人們,似乎都在杏奈的自我探索旅程上推了一把,讓她往正確的方向前進著。

這是讓我非常動容的地方。




雖然以吉卜力工作室的往年作品來說,這部算是冷門作品,但我覺得十分值得一看。

這部作品的看點除了主線故事以外,也可以試著觀察自己對女主這樣的角色的想法,或許對自己也有進一步的認識。

例如,有些人一定覺得女主杏奈任性又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難怪會被討厭吧。

當你看著女主的舉動,產生莫名的嫌惡感或其他情緒時,試著暫停問問自己:「欸?為什麼我會討厭這種情節?或這種個性的人?」

「這個人物/情節讓我想到了過往中的什麼情境/經歷?」

或許你的內心給你的回答,會比主線故事的啟發對你更有收穫。

相信喜歡自我探索的讀友,應該都能從這部作品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訊息與共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