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7|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客戶的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不是靠打折的~論瓜佛胎混搭的可能性~林道測試篇!

raw-image

賈伯斯曾講過:「在產品沒有放到顧客面前時,顧客根本不知道要什麼。」

而顧客的需求往往是通過外部信息觸發的。

購買行為的本身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滿足某種情緒方面的需求。

並不是生理方面的滿足。

品牌、廠商則需要透過頻繁重複的信息刺激,來讓顧客產生了解欲望,最終產生購買行為。

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面對庫存過多的現況,我們不能期盼著透過減價折扣的動作。

就會讓消費者在一早起床時突然決定今天應該去車店買一台車。

嗯……也許有吧,有錢就能任性嘛!!


畢竟自行車不是雞蛋,更不是麵包。

沒有它,日子並不會差太多。


所以,自行車跟其他許多的非民生必需品一樣,它要滿求的是人們的情感需求與自我實現。

特別是在台灣!

舉個好例子。

今年最流行的自行車活動之一就是去台北的彩虹輪狀練習場騎土坡車了吧~

感覺沒去台北騎一下,似乎跟不上潮流的樣子。

而彩虹輪狀練習場的誕生對於自行車市況有沒有幫助?

據我個人所知的消息來看。

有,但是很少。

不過至少比彩虹輪狀練習場誕生前的情況要好。

而且討論的熱度是有的。

這就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好例子。

或許我們需要更多這類的騎士來帶動?@EvaSportsLife

朋友幫Tektro拍的產品形象照@ajaximage

來自好友小賴的臉書

那麼瓜佛(Gravel)呢?

瓜佛(Gravel)還算是很新的騎乘形態,而經過這幾年的演變後,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騎乘型態:

**參考資料來源:

第一類:

光滑、維護良好的土路,幾乎沒有小礫石塊

理想的自行車:公路自行車

輪胎尺寸:25~28c

第二類:

久未維修的,破碎的路面。路面上有碎石,但是因為有作業車經常性的出入,所以石塊已經被壓得蠻平整的。

理想的自行車:耐力公路自行車

輪胎尺寸:28-32c

第三類:

維護不良的道路,有較大的岩石、車轍與沙子。

理想的自行車:瓜佛車

輪胎尺寸:33-38c

第四類:

未維護的林道,或具有大量體積碩大石塊的道路

理想的自行車:瓜佛車

輪胎尺寸:38-42c或更大 (其實更建議騎登山車啦……)

而以上這些分類,基本上都是以北美的地形與道路來作分類的。

也就是所謂的正宗美式瓜佛……

Unbound 2023的照片

不是啊~在台灣要上哪去找像美國那樣100km以上的礫石路可以騎啊?

我騎過台中最長的礫石路就是大甲溪、大安溪沿岸的砂石車便道。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麼應該是找砂石車公會來辨比賽,不是找自行車協會之類的團體來辨比賽了~

所以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的話,台灣騎瓜佛的路線基本上就是超過50%的柏油路再加上以上四大類路況的混合體。

舉例來說,從台中北屯騎文心路、向上路到老外林道玩瓜佛。

來回如果要30KM的話,真正玩到林道的距離可能還不到10KM。

所以我開始思考起前/後輪混搭不同外胎的可能性。

這在公路車界可能是非常外行人的用法;但是瓜佛又不是公路車。

況且登山車都有人這樣子搞了,有誰規定瓜佛車不能這樣子搞嘛?

而我在網路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的想法也是跟我相近的。

可見騎瓜佛的人都怪怪的,哦~不是,是不受規則所限制。

瓜佛就是自由!

找到因地制宜的騎乘風格與搭配,並且分享給更多潛在消費者。

這不就是無中生有,製造需求的一種行銷手法嗎?

至少業界的人要讓騎車這件看起來、感覺起來是好玩的吧?

要不然我們要怎麼說服別人買自行車呢??

別想那麼多了!上吧!!

首先要感謝鋼鐵馬廄的大力支持。

補胎液還是上次用的花之力.果菜汁。

前輪是用Maxxis Rambler。

後輪是用Maxxis Receptor。

會這樣子搭的原因是,考慮到制動力與滾阻的平衡性。

然後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實際上外胎可取得的難易度。

我想這兩條胎應該是Maxxis在台灣最常見的瓜佛胎吧。

而另一組拿來測試的外胎則是美國鷹(American classic)的Kimberlite 45c。

測試的地點就選擇老外林道啦,輪組搭配都是使用WH-RX880,因為它真的很棒!!

而除了測試外胎之外,我這次也打算測試GRX 12速的另一個齒比搭配。

那就是1x12+後10-45T的Unbeatable配置。

來看看跟目前Unstoppable的1x12+後10-51T在老外騎起來的感覺差在哪?



以下測試文開始:

第一次試跑是用前/後Kimberlite 45c,飛輪是10-51T的配置。

單圈距離約1.5km,但是考慮到騎士體力的問題,測的重點不是時間;而是騎乘在林道的感受;主要騎乘的區域是在上半段的地方。

然後胎壓都抓在45~50psi。

由於前陣子常有午後陣雨,老外林道內還是有多處爛泥,路面也比較濕滑。

再加上Kimberlite的胎紋比較適合良好鋪面的礫石路,在某些路段會有一點點撇輪的感覺,但是整體操控性還好。

不會有煞不住的情況發生。

至於爬坡段的部份呢?

10-51T的配置我只能說有點大材小用了,最大片的51T根本沒有派上用場的機會。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騎Revolt X進老外的關係,感覺騎起來有點拖。

總之,馬上進行第二趟的測試。

第二次的測試就是前Rambler 40c + 後Kimberlite 45c的配置。

可以從上面的照片看得出來,Rambler在林道的制動力理論上是會比Kimberlite好的。

不過第二次的騎乘感受在煞車制動力表現上我並沒有感覺到太大的不同。

也許是新一代的GRX BR-RX820的性能太好,所以在某些程度上它彌平了外胎的差異,再加上碟盤也是用新的RT-CL800,整體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不只安靜,煞車更是靈敏輕巧好操作。

總之,前兩次的差異我感覺差別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開始進行第三次的測試吧!

第三次的測試就是用前Rambler+後Receptor還有10-45T的齒比搭配。

直接說結論。

這是三趟騎乘裡我個人最享受的一次,也因此順便去騎了一些新的路線。

前/後40c的搭配在林道裡騎起來十分的輕快,有種很靈巧而且很好操控的感覺。

原本前兩次的些微重拖感完全消失了。

我心想,原來後輪裝45c跟40c差異那麼大的嗎?

在遇到一些路面上的樹根時,也會試著直接拉前輪跳過去。

在下坡時走線的選擇也比前兩次大膽。

我甚至都可以說這第三次的騎乘感受可能是我之前騎Checkpoint還有Marin Nicasio 2進老外林道多次以來最好的一次。

充滿樂趣啊!!

至於10-45T的齒比配置也是恰到好處,不會有過重跟過輕的齒比。

在經過今天的測試後,我幾乎都可以確定了接下來的配置就是這樣子了。

而10-51T的51T基本上是確定用不太到了。

就算是之前騎中興嶺、鯉魚潭、中九九(九層頭)我都沒有機會用到51T。

不過,我還需要一次長程的柏油路面配置。

而剛好下週六有機會可以讓我作測試。

我會在下週六騎完後,再分享Rambler+Receptor在柏油路面的表現。

就請大家期待下次的分享囉。



題外話,Shimano也有出小冰箱的。

它的容量大概是一手罐裝啤酒。

我不喝酒,所以放三瓶飲料+一袋冰塊剛剛好。

買給夫人用的防蚊神器!

據說是釣魚人必備,但是夫人嫌它太小隻了~啊~這就是正常的蜻蜒大小啊~

不然要我去買石炭紀的巨脈蜻蜓喔?!它翼展有兩英尺耶!!

所以,我拿來掛安全帽了……因為之前來老外林道快被小黑蚊叮死了。

今天都沒有被咬耶!!

我就認定是它的功勞了囉~

傳說中的巨脈蜻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