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烦恼即菩提原理(修行课2022/10/31)

有一个网友说,烦恼即菩提,如果我把这件事情给战胜了,给解决了,我也算是有智慧吗?

首先是这样,就是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然后我也是问了一些高人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然后他们的意见是这样的。首先要解决这个事情,前题必须得明白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如果不解决这个事情的话,只会把蕴藏的性质搞混。

“烦恼即菩提”基本上是已经达到佛家“空色一体”的这种概念,已经证悟了“空色一体”。注意,不是在“证空”。其实佛家,还有其他的所有修行体系也是分成三个阶段。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我们所常见的这些佛法,像很多高僧大德,或者人间佛法绝大多数说的只是“众生皆苦”,对吧?

所以我们才要到极乐世界去,然后就是说一切皆空。

所以,当一个人还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只是在进入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所以我们才要离世,要跑到深山老林去,要出家。我们很多传统佛法都会这么说。

但是当我们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会发现空色其实是一体,本来就是一样的东西,《心经》上都说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白了合在一起就是空色一体,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只是一体两面。所以又有佛教徒说什么空非空,色非色,非空非色的说,说白了就是空色一体,但没把这事说透了。

所以不理解这情况的人一看佛教的一些经典就会感到很奇怪,就很容易认为是说一些绕圈子,正反对立一起说的话。

同时,坊间有的时候很多人,就容易总是说概念。但一个概念产生了之后,到底背后所产生的心境是什么?他可能不知道。

而如果一个人是在证烦恼即菩提的时候,这个人本身的佛家世界观就不是众生皆苦,而是众生皆乐。为什么?

这很简单,就跟考试一样。比如说一个高材生人要在高考考上清华北大的话,那么,高考对于他来说那是阶梯。但对于一个连二本都没考上的学生,高考对于他来说就是劫难。

都是高考,但是如果我没有上去,是自己的能力不行,所以我不能把它当成阶梯,它只能变成阻碍我高墻。同理,当我们这个时候拥高材生这样的世界观时,我们在看世间的一切苦难其实都不是苦难,没有苦难。

有的只是你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这些“苦难”,对吧?如果不能用更高维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些东西,那我们才会觉得苦。

说白了这道题做不出来,把我们难住了,然后才觉得苦。若是做出来了,那就是成就自己和别人之间的不同,这就是一种智慧,就是烦恼即菩提的根本。

所以当有了众生皆乐的这种认知方式后,我们就能把世间所有的一切的烦恼转换成来成就我的机還。这个时候才会有烦恼即菩提的概念。

那么,如果我们把一个事情战胜了,解决了,算不算叫有智慧呢?

这就涉及到解决方法是在哪一个层级,是在用什么心境去解决它。

比如说,我跟伴侣吵架了,然后我把伴侣哄好了算不算解决问题呢?算解決问題,但这绝对不叫智慧。这只能叫用了技巧,聪明,招比较多。但如果我能一辈子解决伴侣不跟我吵这个问题,那才叫智慧。

如果我们只是解决一次吵架,那不叫智慧。这种事情,只要嘴巴比较甜,或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把伴侣糊弄过去,都能做到,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

但要真能一辈子解决一个问题,那绝对是大智慧。这用人间的化解技巧一定不行,用法界的方法,像画个符,念个经也不行。而是用更高层次的认知去解决这个事才算。

我们举个很现实的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十字路口,假设两边车都要过的时候,那是不是就要容易撞上了?这就会产生冲突。然后用一个红绿灯,这边红灯就这边停一下,另一边能走。那就能解决问题,但这叫智慧吗?这不叫智慧,这只是用方法。

又比如说设立一个环岛,大家都按照一个方向绕,然后这算是这个智慧吗?这只比红绿灯稍微聪明一些,但是流量一旦上了之后,环岛也会出问题。所以方法的特点是只能在某一层次上去解决问题,有时候看似解决了,但实际上只是在某一层上解决了。

智慧一定是什么?

是用高维的认知去解决低维的东西。而只要是用经验或者手段,是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不说永久,但那怎么着也要能够要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把问题解决这个才算可以。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说烦恼即菩提,如果我把这件事情给战胜了,给解决了,我也算是有智慧吗?

第一,要知道自己是否利用高维认知去解决低维问题。

第二,是否永久性的或者是根本性的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叫有智慧。若不能做到这两点,我认为最多只是聪明或者招数比较多,仅此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