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去夜街

    政府鼓勵市民多點去夜街,以帶旺經濟。我想想近半年我晚上超過十一點才回到家中的次數,原來只得區區一次。

    政府以「去夜街」作為一個重要策略以求帶起香港經濟,若憑我的生活習慣來說肯定會以失敗告終,儘管我就算在疫情期間也不會時刻躲在家中靠外賣生存,但到底我得承認我也不是坊間所說的「貓頭鷹」一族,就算昔日最年輕的所謂瘋狂歲月,去夜街至通宵達旦的次數可能一隻手的手指也數得完,反而後來結婚後跟太太學人到商場看世界盃直播倒有好幾次,其餘夜歸的原因大多是去了宴會或親戚朋友家中吃飯,亦有看完話劇或舞台劇後,但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是急急回家,中途再吃碗糖水的次數絕無僅有,所以就算說到去夜街真的可以帶動經濟,恐怕我完全是反面教材。

    不過不知道是否真的物以類聚,據我所知我身邊仍會去夜街的親戚和朋友也是不多,就好像最近舊同學相聚,本來相約的晚餐由正常的七點一直推前到六點,最後八點左右便各自回家,揍仔的揍仔,休息的休息,沒有人想再有其他餘興節目。當然,我們一班舊同學年紀已不輕,大部分的子女仍然在學,翌日自己又要上班,若還要去夜街,返到居所可能已接近半夜,實在沒有能耐回到去還要處理家頭細務然後睡幾小時便又要起床上班。

    我的例子當然只說出跟我背景接近,年齡群又相近的人,香港還有很多人,可能真的有很多爺爺想同孫女去蘭桂芳「劈酒」,而我的爺爺及公公已經離世,這個經驗恐怕不會在我人生中出現。

    不過我反而想說出一個現實情況,去夜街真的和年齡有關,任誰也知道年紀越大體能及精神也會下降,去夜街根本是消耗體力及精神,也不是太健康的生活習慣,此外大多數年紀大了的人還因為有了家庭而多了責任,所以連去夜街的本錢也沒有,所以無論跟我背景是否相近,一去到某個年齡層,自然會減少去夜街,過去少去的去得更少,多去的也會減少。雖然我也認識一些長者傍晚才出動去聽粵曲及吃飯,但聽得更多的卻是傍晚五點已經吃了晚飯在家中等睡覺。

    在我來看,去夜街較多的是比較年輕的一群,只是近年有很多年輕人離開了香港,他們本有的消費力、活力、朝氣及創意也一併跟他們離開,少了人去夜街根本不令人意外,但政府又怎敢明說出這個原因呢?

    同樣,這也是一個失去創意及活力的地方,一個地方失去朝氣和蓬勃,只懂走舊路,用舊蹺,既不敢面對真正原因,亦只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不知時代變了。認識不少年輕的一輩,甚至很多來自西方國家的旅客,亦多了注重健康及避免過度消費,食宵夜及購物未必是年輕一群及旅客的必然喜好;此外,居住在新界的居民的比例亦比以前多,港島權貴仍只懂把那些重點活動集中在中環海濱和西九海濱,卻忘記在這些地方去完夜街還要跨過多區才可返到屯門、上水及將軍澳,我不排除一次半次也可以湊湊熱鬧,但當發現行夜街最終又是那些千篇一律、不外如是而且日間也找到的東西,就沒有下次了。

    香港已經跟四年前不一樣了,卻還只會叫市民去夜街以帶動經濟。

    (14·09·2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