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4|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二人同行 発心の道場 D6

    簡單的早餐,簡單的開始。一個小餐盤上裝了兩個小麵包、香蕉、番茄汁,然後一個可以裝咖啡或茶的杯子。

    在旁邊咖啡機裝了咖啡,上樓配電視享用。

    早餐用完,想到樓下裝熱水。結果我按成茶的按鍵,老紳士手忙腳亂的來協助,因為實在太燙了。連聲道歉後,我上樓又拿了杯子下來要熱茶。

    (這人根本沒有道歉的意思吧,又一直來麻煩人!)

    這才想到老紳士到底有沒有休息啊!到了晚上還在「顧店」,一早又出現在櫃台前面。

     

    整理好行李和心情,將鑰匙交還給櫃檯。出發。

    早晨新鮮的空氣,讓人感覺振奮。左右都是上班上學的人,走在他們之間,特別能感受自己今天不用上班的美好心情。

    電車上也滿滿都是學生。其實一直很好奇,在當地年輕學子的眼中,遍路者,又更加是外國人遍路者,他們是怎麼想的呢?

     

    睡睡醒醒中,到了立江站。

    雖然說不敢不先設定好手機導航,但出了車站,確實,一年前的記憶就回來了。

    「那時我從那裡走過來」,心想,然後往左前方走去,知道穿過民宅,不久後就能到達立江寺。

    終於知道正門在哪裡了。(笑)

    這次,告訴自己要盡可能有餘裕的好好在每一寺稍微專注的拍照。

    參拜之前,先在旁邊椅子上把白衣背心穿上,好好的洗了手,開始了我個人的極簡版參拜程序。我告訴自己,此行至少一定要把本尊的真言好好的唸上。

    在前往大師堂之前,碰到了一對來參拜的夫婦。那位阿姨很熱心的跟我介紹了附近展望很好的景點,請我務必去看看。

    上次在這裡初次遇到了給我招待補給品的民眾,這次一來就遇到了當地人熱情的言語交流。應該是好預兆吧。

    本堂

    大師堂

    用第二本(雖說其實應該是第一本)納經帳納了經,得到了本尊御影之後,還拿到了一張今年限定彩色的大師御影。

    這次告訴自己要在納經所要好好做完所有的整理工作,不要因為擔心在室內耽擱太久而慌慌張張。因此認真的環視了一下四周。

    看見牆上貼有方向指示和各種資訊,還有我已經有預訂的民宿パンダや的廣告。

    參拜已畢,先給今晚要住宿的民宿發了訊息,檢查好裝備,回頭向山門一鞠躬,要開始這次的旅程了,前往鶴林寺。

    這次對於路徑的焦慮稍微少了一點點。出發前發現一個叫Henro no Akari遍路のあかり的App,點按裡面的地圖,竟然意外發現上面的遍路路線圖可以疊在Google Map上面。真是太感謝了!這正是我需要的。雖然這跟實際走來的路也不會百分之百一樣,至少跟Google路徑規劃裡面的路線比較,與步行遍路道的吻合度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五了。只要定位的點沒有跑掉,就可以減少很多找路的情況。

    前段的路徑是不陌生的。上次在行走的時候,就已經隨處可以看到往鶴林寺的指標。只是鶴林寺是難所名單中的第二名,平整的路不會是常態。抱著絕不可大意的心,謹慎的往前走。

    沒多久,就離開了市區。眼前出現的田野景色,熟悉的感覺充滿胸臆,內心合掌感謝。

    看見整齊曬著的大根,覺得可愛。

    遠方的山,好漂亮。

    這次大多數的行程會是山路,因此看到山,也特別有感覺。

    此行也遇到不少金屬材質的輕量化建築結構。現代主義風格在鄉間,別有一種意境。

    可愛的房子排列,自然想要做個影像紀錄。

    還有,冬天少不了的,是路上梅花(以及杏桃等花朵)相迎,色香俱美。亦有各色椿花或單或複,各展風情。

    このような紫陽花、なんか気に入れます。

    這次的目標,也盡量想要多拍一些遍路指標。

    單純能拍到完整遍路石面貌的時候自然是非常幸運,不過,有時也喜歡古老遍路石和現代建設並存的風貌。

    走在路上,始終存在的最大問題還是:廁所。

    在真正的山路要開始之前,漸漸的有了想要上廁所的感覺。雖說好像就這樣到了鶴林寺再上也可以,不過要是能提前解決,接下來的山路應該可以走得舒服許多。

    (遍路不是追求舒服的旅程。但若能走得更穩當,應該是對自己適時照顧的責任吧。)

    正這麼想的時候,看見了廁所的標示。

    合掌感謝。

    這次的路途上碰見了不少這樣由地方組織善心而開放的廁所。不但乾淨,用水廁紙齊全,常常還有用心的裝飾,讓人使用起來沒有被施捨因而必須忍受的克難感,反而是受到招待的舒心感動。

    這裡的山好漂亮。

    前方,是否就是我要前往的鶴林寺呢?

    離登山口只有4.5公里了,心裡有期待。我此行即將步行到達的第一個寺院。

    路上的時光給人何種感覺,除了平路山路、除了鄉村市區等等的分別、除了晴雨風霜,對(就我而言的)步行遍路者來說,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指標的清晰度,以及沿途能夠感受到的支持──包括路線距離資訊、包括休憩所和廁所等設施。

    可能因為冬天進行這個活動,對人的感受不如對車的感受多。與人接觸的時間點多半已是已經到達寺院或已經到達當晚住宿處。路上遇見的人不多,去年的經驗也已經讓我可以面對各種居民的反應:偷瞄、無視、點頭招呼……

    此行十九番到二十番的路上,在到達登山口之前,可以說是一段以上述各種條件來說都極為親人的路途。

    看得到熟悉的景色、視野開闊美好、不用開手機也大概可以知道自己在哪裡。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路上偶爾進入住宅區,所見景象雖不繁榮,但遠比去年在一~八番路上所見,有「社區運作感」許多。

    原以為會如印象中、接近破敗的寂寥,走著走著卻看到許多店家不但在門口擺出女兒節的擺設販賣品,還寫著遍路者請入內、店內有招待的牌子。

    雖然並不總是有此需求、雖然不常有那樣的需求是好的,但是看到這些,心上總是既安定又感謝。又一次,清楚的看見自己心中的刻板印象:以為一定離德島近的地方繁榮、出了德島市一定更偏僻。

    但是誰說的呢?眼前的小聚落如此安定,以連我這個外人都能理解的方式靜靜如常運作著。

    正覺得風大、雙腿的疲累感漸漸產生,看見了這處。

    旁邊的板凳已經被吹翻。我把它重新擺正,

    背包加上我的體重,灰白的木板好生發出了一陣哀嚎。

    吃了一顆多汁甜美的柑子,再拿一顆放進背包裡。

    下面有一個小桶子可以放橘子皮。

    除了不要在路上產生垃圾、

    除了體貼步行者不用把垃圾背在身上,

    據知他們是會拿那些皮來堆肥的。覺得自己的行為有那麼一點點融入當地。

    希望這樣的小小歡喜確實如此

    合掌感謝。


    經過了「古民宅博物館」(我自己亂翻譯的)

    看起來遍路者可以免費進去,不過我想地方設施經營是需要支持的,如果我選擇進去,覺得還是要付錢比較好。

    而且──雖說我也是一邊走一邊遊逛,但也並不是那麼觀光的心情。何況,連一番都還沒完成就在那裡閒逛,好像說不太過去。因此點頭感謝,拍照完繼續往前走。

    此行一路上,常看到當地在爭取遍路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語。

    在地的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真是美麗的事情。

    繼續安心的走在路上。

    從地圖上看見有郵局,郵局還真的有開。

    (我真是被去年路上看到甚麼甚麼都沒開的景象驚到了)

    想起包包裡有要寄出去的明信片,決定先買好郵票。

    一身(其實是一半)遍路裝束走進遊局,寬敞整潔的室內空間裡,一位先生和一位小姐同時站起來向我招呼。

    就算是沒有什麼人的地方,工作就是工作。

    喜歡這樣的感覺。

     

    後來的路途中,(竟然)也常常看到郵局。

    一路上也發現這個地域的人們努力讓小城新生的痕跡。

    即使老店、即使觀客不多,不但沒有「放著給他舊」,更加入了許多新的元素。

    遍路路途真的,除非自己親身走過,不然永遠不知道自己會碰到甚麼樣的情景啊。

     

    走著走著,也會發現民宿。

    稍早在出發不久後,看到(應該是由農場結合開始拓展出來的)Guest House。

    距離登山口很近的地方,看到人家寫在記錄中的金子屋。另外一間看起來似乎也很有意思。

    登山口到了。再度看到民間組織善心開放的洗手間。

    時間還充裕,依然用了洗手間,好好的閱讀一下解說牌,拍照記錄一下。

    解說牌旁邊的告示板上,有鶴林寺給遍路者的公告。

    就在這裡,路一岔為二。車道和步行道。

    走上山路的那一側。要開始更謹慎的辨認方向了。

    陽光美好,這是視覺。

    真正的情況,還要加上冷冽的風。

    在差不多的時間,遇到遍路小屋,已經很幸運。

    如果在那個時候,肚子也剛好餓了,就更幸運。

    要是那個遍路小屋還有景觀,更是無限感恩。

    再發現是個有特色的遍路小屋的話,一切,南無大師遍照金剛。

    美麗的茅葺小屋座落在一個展望很好的高處。

    室內整潔,資訊完備。

    只是,冷風依舊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縫隙,停下來不到一分鐘,就冷到骨子裡。

    不想要一直整理背包、不想要拿取下層的衣物,幸而有一個稍微背風的牆面,還有椅子。即使不是面對景觀的那側,也已經太滿足。

    曬著暖陽,告訴自己,10分鐘。


    喲咻!

    繼續上山了。

    還是必須說,心理影響生理的程度,以我自身而言,不可思議的強大。

    去年上切幡寺,無預期的上坡和階梯讓人覺得驚異疲累,但在此時,看到這樣的情景卻是:好唷!我來了。

    在路上繼續看見解說牌。

    這麼說來,今年的行程,就是「阿波遍路道」行程

    經過了路線圖上所示的「水吞大師」

     路徑清晰的美麗山路。

    長長的緩坡。

    偶爾還是碰到比較陡的坡度,但說真的都在「還可以」的範圍內。而且,一路上手機都多多少少還有訊號,走得算是相當愉快。

    在稍微長的上坡後,轉到山腰展望良好處。

    看見解說牌又一枚。

    明天的路途就在眼前。判斷力不佳的我,難得可以清楚對照。

    遠方眼前祕境似的路,令人想起前年六月從嵐山走到高雄的溪谷路線。當年是沒有走過遍路,對於連續五個小時五感之內前面後方皆感覺不到人煙的經驗覺得害怕。不過這次的我,就不會有那樣的情況嗎?

    一邊這樣懷疑,一邊想要相信,一邊,一絲很確實的恐懼就爬上心頭。

    南無大師遍照金剛。大師會照看我的。能走在這麼美麗的溪谷中,一定是福份。

    明天的事情明天處理,一切加油就是了。

    看到通夜堂遺跡,頓時感覺有在(台灣)走古道的感覺。

    相對平坦的腹地、較四周細小的樹木、很多的草。

    其實,這次走的阿波遍路道,就是貨真價實的古道。

    台灣的古道也有多數是日本人修建的,以致常常走來,很有在走台灣健行的感覺,這個隔天會感覺更明顯。

    看到通夜堂遺跡,理所當然的就表示真的要到了。

     

    四国霊場第二十番․霊鷲山․鶴林寺

    本尊․地蔵菩薩(伝․弘法大師作)

    開基․弘法大師

    宗派․真言宗高野派

    本尊の真言 おん、かかかび、さんまえい、そわか

    御詠歌 しげりつる、鶴の林をしるべにて、大師ぞ居ます、地蔵帝釈

    停車場停了約三四輛車,也有人正迎面走來要去取車。看來參拜的人不少。

    旁邊有看起來設備良好的洗手間。

    走山路走到滿頭大汗,熱歸熱,但行路至此,完全不敢脫下帽子和圍脖。

    風很大、空氣非常冷。

    不過在山門前是一定要拿掉帽子的。整顆頭瞬間暴露的感覺有點令人驚嚇。

    這繩子是防像我這種人吧,看到苔就想去給他摸一摸。

    鶴林寺境內布置得非常整齊美觀。參道上旁的樹下,美麗的苔蘚舒泰安然的鋪展,與步行上山者大粒汗小粒汗的狼狽模樣頗有落差。

    洗了手,稍微整理一下容貌(也只能稍微,水太冰手太抖),開始參拜。

    本堂在整修。兩隻鶴在鷹架裡,勉強可以拍得到。

    我一邊參拜,寺院的庭園裡一直有職員在灑掃。打了照面、稍微招呼一下。

    納經所就在大師堂的旁邊,而且呈現90度面向。

    也就是說,我一邊參拜,納經所的人是看到即將會有人來納經的。

    本堂

    大師堂

    納完經,開始思考下山的事情。

    其實在路上就斷斷續續一直在看手機訊息。

    果樹オーナーの宿碧的主人真是太貼心,我完全不擔心訊息回應的速度。

    途中,他詢問我到達鶴林寺後,是否要自己走下山?

    正在思考這件事情(不知道走完會不會非常累、以及下山是下到哪裡、以及明日的接續點……),猶豫應該怎麼回答比較好的同時,下一個訊息又來了。

    他果然了解我的遲疑,馬上表示,所謂「下山」,是指走到大井聚落的意思。從鶴林寺出發大約一小時腳程。

    查了一下,大井町正在鶴林寺往太龍寺的路上,接續是沒有問題的,不會走多餘的路。而且時間還算早,可以利用這個先把明天的一小時路程「解決」,正是我最想要的結果。

    因此回覆說,我要自己走下山,就在大井町見。

    沒多久又收到訊息,他說,了解。不過如果到了鶴林寺覺得累、不想走,他也可以到鶴林寺來接我。

    真正了解步行遍路者的心。我暗自雙手合十,有幸能與這樣的人溝通,實在可遇不可求。

     

    參拜完畢,再次發訊息,以google map截圖上的幾個點,請教他確實的見面地。並且表示自己現在要先走回頭路到停車場那裡用洗手間,然後再回來走下山。

    (因為下山直往太龍寺階梯旁的洗手間已經停用,整個門都釘起來了。人家明明就有文字告示,但我卻一定要發現門開不了,才真正去好好看人家寫的告示。實在不可取啊。)(我為什麼可以自以為告示上寫的是我自以為的「停車場旁『也』有洗手間」呢?)

     

    約定好在「大井休憩所」見。

    我用完洗手間,在板凳上將登山杖拿出來,放至適合的長度,然後開始下山。

    陡下開始。走起來沒甚麼困難,只覺得或許這組登山杖比較細的緣故,拄起來沒那麼穩當,觸地時會有微微震顫的感覺。不過對行進並沒有造成甚麼影響,單純就是感覺而已。

    除了水泥、石頭階梯外,有些路段是清楚穩當用圓木檔好的土階,沒有鋪裝和修整的路段不多。因此陡歸陡,走起來可以很有節奏、步伐的大小容易調整,速度也就不會慢。

    與人有約定,雖然知道對方很了解遍路的情況,仍然希望不要讓對方等太久。

    絲毫不見緩衝的陡下,埋著頭走。

    看見了馬路,以為接下來是走車道,自作聰明的決定立刻把登山杖收起來,總記得去年往13番的路上,因為一直懶得收登山杖,手上的冗物搞得自己有點煩。

    仔細看了路標,發現遍路道不在車道上,是穿越車道對面,繼續往下陡行的山徑。

    在穿越車道的同時一邊收第一支登山杖,發現最後的那截收不回去。

    然後定睛一看,真正的陡下眼前才要開始,沿著溪谷而行路面的狀況也更加複雜。反正不用收登山杖了,回不去的那截也就暫時不去管它。但。

    真正感覺到辛苦的陡下一陣子後,赫然覺得手上怪怪的。

    剛剛那截收不回去的部分掉了。掉在不知道甚麼地方。

     

    很認命的往上走了一段。不過實在太陡了,也不知道還要繼續往上多久。

    仰著頭幾乎到了可以凝視天空的程度,看著剛剛一路下來的陡坡,嘆了一口氣。算了。

    瞄一下手錶。這支登山杖用不到半小時,就報銷了。

    站在陡坡的中央,也不想卸背包把「殘骸」裝進去。

    將就著一又四分之三支的登山杖,繼續下山。

    心情很受影響。覺得自己真是自討苦吃,本來心愛的好好的登山杖不用,幹嘛特地去買一組出國用的呢。

    我想念我習慣使用的那組霧金色的Komperdell。

     

    一邊走,一邊接近有民宅的地方。

    這裡也太多遍路標示,好有趣。

    從鶴林寺出發約50分鐘,看到大井休憩所。

    四下尋找車輛,只見一位氣質可親的大姐下車趨前。

    鄉下就有這個好處。冬天的遍路就有這個好處。

    不用特別辨識,這裡基本上不會有超過一組人。這是去年學到的。

    簡單的招呼後,大姐問我要去超市還是便利商店?

    我想想,回答了超市。

    上了車,這才發現我已是滿頭大汗。

    稍微整理了一下等等要帶下車去購物的裝備,然後發現──另一支登山杖也收不起來。

    這!!

    心情受了第二次打擊。我嘗試再用力一點,結果是不相干的第三節被硬收了進去再也拉不出來,然後,應該要進去的第四節非但沒有進去,還鬆鬆的掉了下來。

    我茫然了。

    大姐口中的約15分鐘車程因為心理因素感覺相當漫長。原本應該是放鬆休息的美麗時光,現在卻覺得自厭,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應該選擇(其實是我自以為可能)比較近的便利商店,不應該麻煩人家帶我去(自己以為可能)比較遠的超市。

    把支離的登山杖盡量集合好,以不戳到車子座椅的程度為限,放在一旁暫時不去管它。試著好好的把汗擦乾,計劃一下等等可能的購物清單,以免選購過慢使人久候。稍稍靜下來後,聽見車子後座持續傳來金屬條磨擦的聲音,回頭一看,是只籠子。因此車內有狗的氣味便是很能理解的事情了。

    車子經過一區民宅,大姐說,民宿就在這一帶,不過超市還要再開10分鐘。

    到了超市。大姐遞給我一個購物袋。啊!是個有相同理念的人。心中一陣感動。

    本來要說我也購物袋。但購物袋在背包中不易拿取的位置,既然剛剛沒有想到把它先取出來,此時就還是不要節外生枝的好。

    懷著小小喜悅收下了購物袋,確認了住處有微波爐,也有咖啡跟茶可以自行取用(真是太好了)之後,走進眼前這個好大好大的超市裡面。

    能舒服的搭著車到這裡來真是太感謝了。但不能悠哉的逛也真是太遺憾了。

    滿目的蔬菜水果納豆味噌豆腐蒟蒻……日本家常會用到的各種食材,以一種強大的居民生活感豁然開展,無法令人不嚮往。

    只能盡量選擇「超市有但超商可能沒有」、「微波爐和熱水可以處理」的東西。量的拿捏依然困難,吃不完的都要繼續背在身上,因此要盡量避免購買可能吃不完的零食。

    即使如此,還是多買了一包黑豆仙貝和一包味噌煎餅。日後證明還真的買對了。仙貝極好吃(結果竟是京都山科的產品),味噌煎餅吃不完的帶回台灣,媽媽很喜歡。

    走回車上,大姐問我:「有買到喜歡的東西嗎?」

    我說有。其實心裡想說的是,喜歡的太多了。都好想買來吃啊。

    車行又十分鐘左右,轉上一條僅容單向的小路,路邊的坡地上有一株盛開的白梅,眼前的建築廊簷上有大大的「碧」字樣。

    右邊的建築物屋簷下曬滿了筆柿,我最喜歡的景象之一。

    進了建築物,被帶進房間裡。

    不敢相信我今天就要住在這樣的房間內。這根本超越民宿等級,是度假旅館的設施,卻是遍路上住宿的平價。

    玄關旁有放置金剛杖的桶子,想到我的登山杖,依然一陣低落。旁邊架上有一些CD、印刷品在販賣,也有廁所、洗手槽等等。

    在廚房與玄關的小窗口邊付完了費用,聽完介紹,回房休息。

    冬天住客少、農事忙,因此不供餐。大姐繼續道歉著,我繼續道謝──能有這麼舒服的地方可住,還載我到這麼好的超市買東西,已經不知道怎樣才算更好了。

    一邊引導我到房間,大姐要我別客氣,有需要洗的衣服可以交給他。我再三推辭並道謝,表示這天才第一天,沒有需要洗的衣服。

    關門前,確認隔天的出發時間。大姐表示,到太龍寺和平等寺並不是特別長的路程,可以不用趕時間。不過我說,還是要早一點出門才放心,詢問幾點方便出發。大姐笑笑說,她都可以。我想了想,訊問七點半是否可行?得到了另一個令人安心的微笑,說沒問題。她這才安心離開房間,告訴我有事情隨時可以訊息聯絡,或者她會在樓下,要不就是在隔壁棟。

    旅館級的設施、民宿的待客。我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

    看到天色尚亮,想起剛剛下車前瞥見的白色梅花,決定出去看看。

    筆柿,可愛!

    稀稀落落的花,別有意致

    滿樹白梅,遍山生香

    春天秋天的住客,想來可以在這庭院賞景吧

    民宿老闆的車子,上面好多遍路貼紙。

    一出門才發現,身體筋骨已經冷了,卻還沒加上衣服,這樣晃下去可要著涼。趕緊回屋,這也才想到要把需冷藏的東西放進冰箱。稍事整裡,看著空出位置的沙發,半晌,「沙發」所代表的意思和它的用途這才如實進入意識中。

    「然後想到沙發是可以用來坐的東西」,一字不差。一直處在各種正面負面情緒衝擊中的我,此前到底有多恍神。

    登山杖躺在一旁地板上,心頭又一刺。我需要冷靜一下。

    第一個想法就是直接捨棄。不過,登山杖基本上是為了燒山寺帶的,那樣的上升和下降海拔,完全不用登山杖,真的很怕膝蓋出問題。而且,不一定在我有需要的時候,登山口會有可以給人家借用的金剛杖。先拿了路上遍路小屋裡面的金剛杖,又怕隨身多了東西不好保管。

    靈機一動,想到可以把那截鬆脫但沒有掉在半路上的第四節,用膠帶固定在另一支第三節沒有陷縮的登山杖上。這樣雖然不能拉至最長,也沒法收到最短,但至少可以有一個調節範圍,勉強能使用。

    覺得這個方法可行,只需要等等借個膠帶就沒問題了。

    終於有心情跟朋友抱怨這件事。談完了之後,覺得自己想要直接把整組丟掉的決定好像很「討債」,好像不跟賣家反應一下也不太對的樣子。

    於是跟賣家聯絡。對方沒有很久就回覆了,但總之他說零件還在都可以修,要我回台灣打電話給他,但零件有缺的就沒辦法。

    極端不擅於溝通爭取權益的我,當下只覺得很奇怪,但也不太敢一直咄咄逼人。

    要我自己修可以,但零件掉了不是我的錯,顯然產品本身品質有問題,但對方完全沒有提到補償措施,還理所當然,用字遣詞中還讓我覺得是我自己的問題。

    對於還要繼續背著這一又四分之三支登山杖,讓我覺得氣餒。不過至少目前有一支能擋著用,就先撐完燒山寺,再慢慢決定吧。多餘在背上的重量,只能當重量訓練了。

    爬山不累,跟這種人溝通卻非常疲勞。

    我癱在沙發上,吹著暖氣,終於覺得很餓,是一種再誤餐就要胃痛的感覺。看看時間,想到必須先洗澡洗衣服(今天流了很多汗,房間又很寬敞適合晾衣服),以免明天早上之前乾不了。決定先隨意吃一點東西,趕快洗個澡,把衣服洗好晾著,再慢慢去享用晚餐。

    收到大姐的訊息。說她已經跟パンダや報告我平安抵達,並且確認明天的預約如常了。

    除了繼續合掌感謝,已經不知道還能做甚麼了。只知道趕快把食物帶著,到樓下客廳享用,不然就要餓扁了。

    感動的事情並未到此結束。

    樓下的客廳(交誼廳?飯廳?)相當大,幾乎有點像是飯店的宴會廳了。只有我一個住客的晚上,大姐還是把所有的燈都開到滿,把暖氣事先開到足。定睛一看,不只如此,連地爐都好好的紅著炭火,散發出溫暖的氣味。

    整個場所,包括電視、雜誌書報架……全供我一個人享用。原應該是寂寥的情境,此刻突然翻身變成超奢侈待遇。

    發現我下樓,大姐進來簡單招呼。順便向她借了膠帶──結果拿來各種寬度的膠帶供我選擇。

    本日晚餐:

    小黃瓜茄子漬物、納豆、民宿提供的即溶咖啡、微波白飯、蛋絲叉燒肉小黃瓜拌春雨

    我拿來借用當餐桌的矮桌旁,有一些結緣用的日常用品(手帕、布製面紙套……),也有一疊白色的納札,上面寫著請大家計算這段行程要用的張數,拿取適量就好了。

    旁邊也有遍路的資訊,整齊的用資料夾分類放好。

    這間民宿對於遍路者的照顧,可說是已經超出我的想像了。

    用過晚餐後,先去把我的登山杖黏好,將膠帶歸位在剛剛說好的桌子上。

    捨不得這個溫暖寬敞的地方。歡喜坐到地爐旁邊,轉身拿起後面書架上的雜誌,一本一本慢慢翻閱。

    夜晚還很長,這裡跟房間一樣有隱私,一樣舒適,還有我最喜歡的地爐,地爐旁有多汁甜美的橘子、有香脆好吃的仙貝,書架上還有好多書(竟然也包括了台灣有出版的遍路書籍)。

    雜誌多是當地相關。有德島美食、景點……當然也有遍路報導。

    看見一本貌似月刊的地方誌,裡面有特派記者訪問太龍寺等附近寺院的住持的文章。

    仔細一看,其中一人就是民宿大姐。

    再一看名字,啊!

    稍早我的FB Messanger裡出現一個名字叫Emi Hara,以為是甚麼地方跑來的不明人士,不敢加入聊天。看到這照片旁的名字我才恍然大悟,趕緊拿起手機查看,原來大姐的名字不叫碧,一直都誤會了。訊息裡,大姐說因為民宿的帳號他有設定時間關靜音,怕不能及時收到我的提問,於是給我她個人的帳號。這個帳號隨時都會有出聲提醒,可以即時看到我的訊息。

    情境至此,心頭眼眶都熱了。即使只是遍路第一天,在我還沒有變得脆弱之前,這些看似小小的貼心,還是讓整個世界都微微震顫了。要是五天甚至更久之後,只怕到這個地步,我會崩潰大哭。

    這本地方誌出到第二期。是由地方自發組成編輯委員,自發性的採訪、撰稿,然後修輯而成。

    已經充滿感動的心滿溢。在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地方居民對當地的熱愛,充滿了對土地、文化的熱情和責任感。

    既然住到了這樣一個充滿了豐富資訊的地方,決定不能辜負,好好的閱讀手邊能看到的資料。

    幸運的是,(也因為剛好在德島縣)可以看到的資訊都是這次會走到的路。不過,一篇以「當天來回的遍路旅行」為企畫主題的報導有點嚇到我了。上面寫著22番平等寺到23番藥王寺步行時間是九小時。

    在這之前看過的所有資料上都寫著六小時。這,是怎麼回事?

    立刻拍了照,發了訊息問原小姐。

    剛好時間也略晚了,看來原小姐是要回主屋去了。她利用這個時候進來,跟我說這段路程大約是步行五小時。報導上的人不是遍路者。

    原來如此。

    能夠吸收資訊、想到問題、並且立刻獲得解答。這是幸福的其中一種模樣。

     

    悠哉的在地爐旁吃掉第二顆橘子。真的很好吃。

    遍路的晚上通常會瘋狂補充水分,因為白天總是不敢放心攝取。

    咖啡喝了,茶也喝了,非常自在。

    看書看到眼睛有點累,便坐在那裡放空。

     

    我把燈稍微調暗,暖氣稍微降溫──總覺得一人享用,不應如此浪費。寂靜的夜裡,看著黑色的炭一點一點的燃成紅色,再一點一點的變成灰,聽著清脆的嗶嗶啵啵的聲音。

    整個人好平靜。平靜到內心又洶湧了起來。

    上次這樣坐在地爐前,是與弟弟妹妹到九州旅行那次,在湯布院的晚上。

    那是多少年前了?

     

    就這樣,看著炭火、聽著炭火,彷彿凝視自己、聆聽自己。時間靜靜流動。任由一個念頭產生、一個念頭消逝;又一個念頭產生、又一個念頭消逝……眼睛很乾澀而眼眶卻很濕潤。

    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甚麼都沒有做,卻覺得無比充實。

     

    一直坐到炭火差不多都燒完了,差不多該準備一下上床睡覺的時間,才滿足的起身,上樓前往另一個也極為舒適的空間。

     

    認真安排晾曬位置果然是有用的。下午洗的衣服已經算是都乾了。覺得感謝。有穩定的暖氣,真是莫大恩惠。

     

    捨不得去睡,但溫軟的床鋪也讓人恨不得都窩在裡面才好。

    幸福得令人嘆息,即使困擾也能微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