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536|績效增長|績效引擎|績效制度是否激發個人潛能?

raw-image

《績效增長》真的是不錯的書籍,對績效制度的起因與核心思路都有透切的描述。這樣見識到中國企業在進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時間,對組織制度的規畫已經逐步摸索出一套心法。

面對績效的第一印象,往往會聯想到對於考核成果,但對於績效不僅是衡量,其價值還包含了激發潛能。

但對於績效制度的導入,除了看到考什麼?怎麼考?的應用層面,還牽涉到組織內部的管理文化、組織制度等處在什麼樣的水平。

舉例來說,當初創企業在進行高標準的績效制度,看似擁有很強的武器,但這武器還沒上手,反而先被武器的重量給壓垮。

所以績效制度並非是一套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須考量企業本身的管理水平、運作狀態、團隊文化等層面,來找出一套適合的績效制度。

回過頭來看,什麼樣的績效制度算是適合?

其中有三個重要的指標:

  其一,組織增長:能否支持企業與個人增長。

  其二,引發潛能:績效制度是否激發個人潛能。

  其三,運營效率:是否提升運營效率。

第一問題,首重在衡量指標源頭的增長,是基於市場面,還是組織內部。如果僅依靠內部來對標是否增長,會漸漸陷入愈考核愈把市場做小;反之,績效指標是需要對標外部新市場,獲取新市場增量,才能帶來企業正向的正增長。

第二問題,潛能的激發,這是對於企業發展繞不開且愈來愈重要的話題。如果企業增長是依賴每個人盡本分的執行,與之相比的是,如果事業增長是來自群體發揮各自潛能來創新應用,兩者的增長就會逐步看出落差。因為前者是在既有水平上的發揮,後者則是在水平外的未知來開發。

綜上兩點,在考核面會增加不確定性,但又以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應對能力,反而能強化企業面對未知的競爭力。

所以運營效率是一套彈性化過程,也牽涉到團隊合作模式、組織制度等。

這也意味,企業在執行績效行為,除了檢視過往的後段指標,將慢慢轉向以前端的先行指標來做考量,一方面增加創造的新市場點;一方面讓團隊內部成員意識到,如何有更好作法也是激勵時,這就會在團隊內種下新的增長種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