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閱讀時間 ‧ 約 14 分鐘

强与弱的分野:认知

这个世界有许多种标注及维度,如果要选一个最关键的标注及维度,那便是强与弱。

心态是强弱的一个重要区别,而认知(信念)便是二者心态差异的根源。

本文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点出了强者的显著特征“实事求是”,并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怨天尤人者,没用信心,迷失自我等诸多现象为你一步步阐释何为强者思维,以及何为弱者思维。

字数5000+,但如果耐心看下去,我相信你一定对强者的潜质有更为深刻的洞察。

强者的表象

什么是强者?

在表面上来看,强者就是有钱的,有权的,有知识的,还有修养的。

有钱的很好理解,毕竟德要配位,弱者哪怕中彩票拿个百万千万也终究守不住,最终败光。

有权的也很好理解,毕竟对某些心术不正者而言:权可以生钱。而且想要混官场,起码得洞察人性。

有知识的最好理解了,毕竟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无数学子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

有修养的也可以理解,毕竟许多强者都温文尔雅,而不像市井小民为了些许小利大打出手。


可是,有没有这批人,他们目前没钱,没权,知识也才开始积累,修养似乎和凡人无异呢?那他们会不会是强者?强者的本质是什么?

也有人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归纳出了比表象更为深一层但又远达不到本质的强者特质。这些归纳大多都相较而言比较碎片化,肤浅,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意义不大。

一旦把握到这个本质,你可以洞察你身边的哪些人(包括你自己),是强者,又有哪些人,是弱者。

预判对了,你可以提前结交强者,积累人脉。有悟性的,甚至可以通过反思来自我调整,由弱变强。

强与弱的差距:认知

从《天道》谈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豆豆著《遥远的救世主》所改编的电视剧《天道》,这部电视剧在十几年前刚出的时候掀起收视热潮,然后被重拳出击,封杀了。几年前再度解封,依旧有着不小的讨论热度。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更是反复被提。

尽管有很多人批判其故弄玄虚,故作深沉,但抛开这些争议不谈,单论台词本身,还是很有思想深度的。

任何一种命运,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什么是文化属性?我们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认知,或者信念。

用释家的词讲,这叫相由心生,也可以称为“万法由心造,诸相由心生”。在心理学领域,这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在教育学领域,这乃自证

《天道》中的核心概念,即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道出了一个真相:强与弱的分野,不过是认知(信念)


直面真实,求是求实

强者与弱者最显著的差别便是:强者直面真实,立足于真相来行动,并以此构筑信念;而弱者不敢直面真实,立足于内心的幻象来行动,并以此构筑信念

简要概括便是,强者遵循事物规律,而弱者常常与规律相悖,容易表现出“依赖强者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弱势文化。

下面我会给出具体案例来深入阐释。

不怨天,不尤人

最常见便是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部分中学生对自己的恶劣环境的抱怨,说因为这个环境所以自己学不好。首先,他说自己环境不好,这是一个事实。其次,他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一方,将自己放在正义的立场,巧妙地抽离了自己的责任。然而,洞察言语背后的情绪与信念,我们可以发现他在靠,他靠什么?靠那些优异的外界环境。殊不知,这反应了他的弱者心态。

越是弱者,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越高。这不是说环境对强者毫无影响,恰恰相反,环境对强者也很重要,毕竟大家都是人。不同的是,强者并不像弱者一样卡在肤浅的情绪层,沉浸在对事实的反复确认和过度确认。强者会进入对信息处理的环节,进行对事物真相,规律的探究

强者不会抱怨,不会怨天尤人。对弱者而言,这是困境,这是绝境,这是绝望。而对强者,这不过又多了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危与机并存。强者意识到逆境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模式,便会利用逆境。

面对恶劣的环境,强者会先尽量隔绝环境的负面信息,毕竟遵循客观规律,哪怕是强者,也会被环境影响。强者还会以自己的意志还抵挡环境的负面能量。必要时,强者会给自己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主动给自己构筑环境。


当弱者一味地强调公正时,因为自己与富二代官二代悬殊的差距而绝望时,他没有意识自己肤浅乃至错误的信念。因为他认为,这个世界就应该是公正的。这又与规律相悖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说这个世界就原本是公正呢?这就像狼吃羊,羊觉得狼很坏,自己被吃,好不公正。如果牧羊人介入,狼只觉得羊好坏,不让自己吃。

在自然界的视角来看,吃与被吃,收割与被收割,不过是自然规律而已。

换而言之,弱者的抱怨很多也是对规律的肤浅认知或认知偏离。同时,弱者的很多抱怨也只是宣泄情绪,发泄自己的不满罢了。倘若他们突然摇身一变成为富二代之类的,他们也多会竭力让下层人纯粹沉浸于抱怨之类的无用的情绪反应,消磨底层人的精力,让其内耗。


先信后证

认知的差距也造成了强者与弱者的心态不同。弱者期望破格获取,而强盗就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因为他们都没有信心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

“没有信心”,这又涉及到人类命运的根本逻辑:先证后信VS先信后证。通俗来讲,凡人的信念逻辑是:无信→证→信念→行为。没有人生来是弱者,只因为几次失败的“证明”,便给自己以“凡人”的心理暗示之信念,也导致了平庸的命运。

基于过去的证据推断未来,再等未来的结果作过去的确认,这难道不是同一模式的循环论证吗?

很多人失败的原因并非障碍巨大,只因为其信念飘摇所以随波逐流啊。

强者之所以看起来很自信,既非自负,也非自傲。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定——我就配成为优秀的人,我值得世间的一切美好与好运,我是高贵且睿智的。释家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个抽象的信念,与精细巧妙的外部辅助比起来,是否  ?而凭借一个抽象的信念,却能逆天改命,这便表现出了色与空的相互转化。

先凭空定下信念,再用外物为我高歌呐喊。


人生中心论

弱者之所以为弱者,就是他觉得自己弱,自己力量不足,所以需要外部的辅助及支撑。因为弱,所以需要立足于内心的幻象,不敢直面真实,一旦幻想破灭,希望消散,弱者也随之倒下。换而言之,弱者以他人,以外物作为人生的中心。而在强者看来,自己是天地的中心。

正因为自己是天地的中心,所以无论资源优劣,不过都围着自己转。守住本心,而非迷失在纷繁复杂的外部辅助中。环境围绕,我可以选择或隔离。居天地中,我自决断一切行为与路径。

我不以某种方法或策略为中心,我不迷信它们的力量。我以我自己为中心,相信我自己的力量。第一种方法不行,就去尝试第二种,第三种……直至问题解决为止。若外界没有给出解法,我便自己去观,去思,去悟。

无书可查,无人可问,外观内思而自悟。

实例分析

智商税

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网络流行词,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摘自百度百科

你喜不喜欢说:看,某某某被收了智商税。


当我们用“看,某某某被收了智商税”,其实已经预设了一个事实:这个产品价不配位,买这个产品的都是蠢货

“价不配位”,也是一个预设。但是,很大程度上,价是否配位,是一种主观性且动态的过程。一般有如下判定维度:消费目的,消费成本,产品跟目的的因果关系

对你来说可能是智商税的产品,换做是不同的人,就又可能不是智商税了。当我们对他人使用智商税一词时,可能会有一种虚幻的优越感,即精神利益的虚利。

而当自己用“智商税”来概括购买的决策失误时,其实有一种“过度简化”及“逃避责任”的嫌疑。同时,分析构成:智商税=智商+税。在大众看来,智商往往是不可改的,并且智商也容易成为标签的一种。给他人贴上低智商的标签,而自己容易在无形中有优越感。税,让我联想起“纳税是义务”,是不可避免的。智商税一词,可能让人在潜意识误以为:他做出的错误决策跟自己无关,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当我们去买知识付费课程的时候,一定是智商税吗?其实看情况。先明确消费目的:从课程中提取有利的信息或知识,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等。而网络上大多数知识付费课程的价格并不昂贵,恰是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两三百,出得起吧?同时,我们也需要承认,大多数课程确实有水分,但只是一个概率事件。在你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去购买,你也有可能恰巧买到对你而言确实有用的课程,提取有用的点。

如果因为购买了一次知识付费课程,恰巧它对你而言没用,没有达成购买目的,用“智商税”来概括是不恰当的,不如说是信息差等。同时,凯利公式也能为我们的决策打个数学补丁。

凯利公式(Kelly Criterion)345 赞同 · 54 评论文章


总结一下,误用或滥用“智商税”的群体,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不透彻。背后可能是因为懒,或者不想费力去思考,此乃一种思维上的弱势表现,使其与客观规律相悖。

如果你因此觉得,他们怎么可以滥用智商税这个词呢,传播肤浅乃至错误的思潮,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那么,不好意思,这(可能)又是弱者思维了。

一个强者,可能会希望滥用智商税的人越多越好,以此进行认知上的血色收割

正如那条定律:愚蠢者,会被食利


原生家庭决定论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大部分人都认同这个观点。什么样的事物最具有欺骗性?并非那些一眼识别就是错误的,而是那些半真半假的事物。原生家庭决定论也同理。站在肤浅的角度来看,它就是对的。但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停留在肤浅的层次,相反,我们要超越凡俗的道理。

首先,原生家庭决定论的信奉者,要么是自身的肤浅的逻辑推断,要么就是迎合了人性的“逃避”“省力”“心安”的阴面,抑或二者兼具。

原生家庭决定论的本质是一种线性因果逻辑,但这个世界并非单纯的线性因果逻辑,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万物合一”。过去决定不了当下,环境决定不了你。我在下面的这篇文章深入阐释原生家庭决定论背后的肤浅。如若想详细了解,可以浏览阅读。

即刻永恒,斩断一切懦弱与虚妄!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尽管大多数人意识不到原生家庭决定论的本质是一种线性因果逻辑,但也不会喊出那句典中典“归根结底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我承认,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实际上对绝大多数人的影响远不是决定性作用。我更喜欢这个比喻: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像是一个开关。当你觉得它重要,它就很重要,反之,它对你的影响就淡了,近似0。

换个视角思考原生家庭决定论,那些坚定不移的信奉者,实际上沉浸于过去的余波,实际上他们忽视了自身而无比看重外界。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潜意识认为自己很弱,没有信心,这也是前文所说的“怨天尤人”以及自我限定的弱者心态。

有的人将一切问题怪罪于父母,父母没给他买房,父母没给他好的资源,来一句“我是你生养的,你就要对我负责”之类的话甩锅给父母。挺爽,只是嘛……一无所有罢了,收获到了虚假的心安感。

原生家庭决定论的本质是在撇清自我的一切责任,很爽。甚至还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身份立场,在人类社会流行文化中,受害者就代表了正义。


如果是你,你会喜欢这种这种推卸责任的深度上瘾感吗?


躺平思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躺平思潮的背后是:大躺平时代。在这个时代,成功的难度以及能力要求相比较以前已经很高了,如果是之前几年买房是极端努力非常努力就应该可以,那么现在似乎已经成为难度极高的奢望。我相信胜利属于我们,但国家命运波动的周期对个体来说很长,中间有较长时间是很煎熬的。

如果是强者,他们会选择躺平吗?

普通人对机会的判断,多停留在最普通的常识层面:GDP增长率高,阶层流通顺畅……

而一旦上升通道紧缩,经济一言难尽时,弱者就会慌了,觉得是灾难,难免自动倒退。有的人,甚至会将自己的现状完全纯粹地归因给外界环境。而强者,脱离肤浅的情绪反应,进入信息处理环节,开始分析事实,探究规律

在强者看来,别人自乱阵脚,别人不进反退,这一转换,只要自身继续保持前行,赢的概率就比原来大!同时,强者还会继续学习高难度高深度高价值的内容。“忍人之所不忍,能人之所不能”。

俗话说,盈亏同源。危与机并存,弱者受制于多因素而只看见“危”,与真相偏离。而强者,不仅看见了危,也看见了机!

社会流行文化对爱情的吹捧

我们的社会,对爱情有很大的误解。他们把爱情捧上很高很高的位置,几乎是人生最重要的必需。不知道你能否感觉到?

似乎,爱情是人生很重要很重要的事。你不去爱就会很后悔,你错过了那个人就会很遗憾非常遗憾。

真的吗?

错。爱是一种幻觉,“因缘和合,本性为空”,大多数人之所以爱,是因为他有心理缺口,而他的缺口需要爱情来补。这是一种心理补缺的恋爱逻辑。这种逻辑下,你爱的不是那个人,你爱的是那个人的特质。你细品吧。我在下篇文章有过阐释。

破恋爱迷障,剖析三大恋爱逻辑0 赞同 · 0 评论文章

重点是,强者的态度。强者会洞察到这个概念的虚无,以理性分析来择偶,为自己的成长助力。我曾看见有人恋爱凭直觉,不好意思,大多数的人凭直觉最终都很惨。

如果是你,你会纠结于爱吗?

小结

强者是巧妙地利用本能,理性知止。而弱者恰是呈现了很多本能反应:渴求安全,渴望合群,想要逃避,希望省力,妄想心安。

强者,顺应规律。弱者,与规律相悖。


在弱者看来,这是最坏的时代。

而在强者看来,这是最好的时代,事实上,大多数时代都很好。

在这个时代,谁不为未来准备,谁不准备好,谁就可能覆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