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亡者所往:《幸福的所在》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克羅埃西亞代表《幸福的所在(Safe Place)》改編自導演尤拉伊勒羅蒂奇(Juraj Lerotić)的真實經歷,以極簡的敘事反覆呈現「過不去」的徒勞:一扇又一扇的門,一道又一道的牆,一項又一項的規定,和被疾病隔開的意識與心靈。布魯諾穿過重重阻隔試圖救回試圖自殺的弟弟達米爾,之後要離開醫院解釋破門的理由;理應成為溝通橋梁的精神科醫生,理應協助救人的警察,都增加布魯諾和母親與達米爾之間難以越過的障礙。無法平復的焦慮,推不倒的框與牆,都讓說著「對不起,我放棄了」的達米爾在徬徨罪疚當中,投往認知裡的安全之地(Safe Place)。


raw-image


  電影開頭遠景看著布魯諾撞門衝上樓梯的腳步聲,撞開門猶如撕裂的黑暗,就宣示了要救一個人,首先要能抵達。然而布魯諾對著病床上的弟弟討論著葬禮與拍這部電影的理由,傾訴著事發後的感受,「你知道我會說什麼」所以只能傾聽;以及為了找回離家的弟弟在眾多樓層間穿梭,都呈顯兩人之間難以拉近的距離──以為是煙,要如何能不引火把實則焚身的他拉出來?更刺心的是布魯諾與母親極力想要冷靜,仍是不停地撥電話,不停地變換形式問「為什麼」和尋求保證──身心病患無法自制的行動,難以符合「正常」「標準」的「理性」與「選擇」,畢竟心靈已然覆上繁複細密、通著電流的網,吸附著醫生話裡隱含的指責,和親人關懷裡的苦惱(誰又知道警察把他從海邊帶回來的路上說了什麼?),一一吞噬,反覆咀嚼;倘若試著伸手,必得電傷皮肉,再次循環的痛除了轉向身體,又要如何找到出口?連傷害了自己,都還想到把血擦掉;明明該求助,還得說出心理師想聽的話好證明「進步」,面對這一切只能回答「還好」、「她人很好」;終於有人徵詢他的意見,卻已經過度負荷,痛到退縮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意識──醫者的傲慢和警方的顢頇,更加深了病患與照護者之間無法相會扶持擁抱的無能為力。最後那一張屢次被拿出來的照片背景,達米爾遲來的笑容後方,那些小孩接二連三地張開雙手,躍下牆後的海洋──那不僅是預示,彼方與鏡頭之間更是現實與影像、與幻想的距離,一如《日麗》的回顧,只是《日麗》是選擇在記憶裡接近、共舞與擁抱,《幸福的所在》則是自編自導自演的男主角藉由電影取暖與祈願,極力接近了亡者所往,那無法到臨的遠方。


raw-image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海藍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111會員
212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先特別說明的是:我不是宮老的粉絲,吉卜力的作品,過去我也只看過《神隱少女》,還是2022年重映才看的;我不熟悉宮老的人生經歷、人際關係,也未讀過相關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和《失物之詩》,對日本的歷史亦只有極淺的認知。所以這篇筆記,純是我對電影情節的理解紀錄。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生命裡常會下起像夏日的驟雨,例如爭吵,例如戀愛。   在那之前可能是無處可逃的陽光普照,或者連續不散的陰雲。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我向來難以喜歡英雄片,尤其是那種除我之外全是錯誤或附屬的「英雄」。但在《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這部電影裡,一如最後所言:英雄不是主角,而是整個過程願意出手協助的人。   (內文有劇透,推薦觀影後再讀)
  看這部電影之前,只約略知道與孤獨、死亡有關,然後跟平常一樣,選了習慣的時段,沒想到進去的時候,前面竟然有人;更意外的是,那個人回頭跟我打招呼:「我還以為會只有我一個人看!」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奴隸。」
  《我的麻吉4個鬼》敘述原本預定自殺的地獄倒楣男許辰緯,試了21次終究失敗之後,竟然開始被鬼纏身,為了送走這四隻任意占用他身體的鬼,許辰緯不得不一一完成他們的願望,再完成自己最後的解脫。 (內文有重雷及個人觀點,推薦觀影後再讀)   這部電影同時具有笑點和哭點。笑點在於「附身」
  要先特別說明的是:我不是宮老的粉絲,吉卜力的作品,過去我也只看過《神隱少女》,還是2022年重映才看的;我不熟悉宮老的人生經歷、人際關係,也未讀過相關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和《失物之詩》,對日本的歷史亦只有極淺的認知。所以這篇筆記,純是我對電影情節的理解紀錄。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生命裡常會下起像夏日的驟雨,例如爭吵,例如戀愛。   在那之前可能是無處可逃的陽光普照,或者連續不散的陰雲。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我向來難以喜歡英雄片,尤其是那種除我之外全是錯誤或附屬的「英雄」。但在《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這部電影裡,一如最後所言:英雄不是主角,而是整個過程願意出手協助的人。   (內文有劇透,推薦觀影後再讀)
  看這部電影之前,只約略知道與孤獨、死亡有關,然後跟平常一樣,選了習慣的時段,沒想到進去的時候,前面竟然有人;更意外的是,那個人回頭跟我打招呼:「我還以為會只有我一個人看!」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奴隸。」
  《我的麻吉4個鬼》敘述原本預定自殺的地獄倒楣男許辰緯,試了21次終究失敗之後,竟然開始被鬼纏身,為了送走這四隻任意占用他身體的鬼,許辰緯不得不一一完成他們的願望,再完成自己最後的解脫。 (內文有重雷及個人觀點,推薦觀影後再讀)   這部電影同時具有笑點和哭點。笑點在於「附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寧靜的村落忽遭屠滅,舉目無親的他,抱著母親及好友的屍首,不知自己將何去何從。 洛瑪,一個遭逢橫禍卻倖存的男孩。 烏莉、烏列爾,一對被諭為神明化身的雙生子。命運牽引他們三人相遇,是真心交付,還是完美騙局? 若人生能夠重來,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是否會選擇不一樣的道路?
Thumbnail
史坦頓.卡萊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父親病逝後,他放火燒掉房子跟父親遺體。 揹起行囊搭長途公車在終點站下車,漫無目的隨人潮走入正在演出的馬戲團, 團長正吆喝群眾親眼見證毛骨悚然驚世奇觀的最後機會, 快進來一探究竟,看看是人是獸? 經由歐美兩地頂尖科學家驗證過,判定為人類的生物, 能連續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我以為他至少會變回人,或者就離開家然後展開後面的生活,結果是就那麼回到房裡,死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癌症倖存者對於魏德聖導演的新作《BIG-讓孩子拯救世界》的觀後感。文章中提到了電影的主題以及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作者從癌友的身份和作為一位母親的角度出發,分享了自己的觀影體驗,以及在病房的生活和對治療的感受。整篇文章情感豐富,充滿正能量。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寧靜的村落忽遭屠滅,舉目無親的他,抱著母親及好友的屍首,不知自己將何去何從。 洛瑪,一個遭逢橫禍卻倖存的男孩。 烏莉、烏列爾,一對被諭為神明化身的雙生子。命運牽引他們三人相遇,是真心交付,還是完美騙局? 若人生能夠重來,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是否會選擇不一樣的道路?
Thumbnail
史坦頓.卡萊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父親病逝後,他放火燒掉房子跟父親遺體。 揹起行囊搭長途公車在終點站下車,漫無目的隨人潮走入正在演出的馬戲團, 團長正吆喝群眾親眼見證毛骨悚然驚世奇觀的最後機會, 快進來一探究竟,看看是人是獸? 經由歐美兩地頂尖科學家驗證過,判定為人類的生物, 能連續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我以為他至少會變回人,或者就離開家然後展開後面的生活,結果是就那麼回到房裡,死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癌症倖存者對於魏德聖導演的新作《BIG-讓孩子拯救世界》的觀後感。文章中提到了電影的主題以及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作者從癌友的身份和作為一位母親的角度出發,分享了自己的觀影體驗,以及在病房的生活和對治療的感受。整篇文章情感豐富,充滿正能量。
Thumbnail
全片從一對住在安養中心的年邁夫妻之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故事,與老先生在事隔七十年後的一趟遠行,引領觀眾跟著主角的回憶,走進了時光甬道,回到了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4年6月6日展開的諾曼第登陸一役,因戰亂引爆衍生而出的人心輾轉,也見證了永恆綿長療癒身心靈的愛,依然存在這世上。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