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記憶繼續長成牢籠──《父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父親》是法國導演費洛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改編自自己的同名劇作。故事敘述由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獨居的失智症父親,面對女兒的即將離開,有著情緒反應。父親的病況日益嚴重,多疑與暴躁也變本加厲,面對女兒的男友、請來照顧他的看護,總是態度倨傲甚至口出惡言⋯⋯。
事實上,這是一部無法敘述真正劇情的電影,因為做為觀眾的我們,直到最後,如同片中的父親,我們同樣不知道究竟所歷經的何者是真的,何者不是。我們不是以局外人的角度看一名失智者的故事,而是我們就在他的處境底。
讓這位父親錯愕的,也讓我們錯愕,他不知道的,我們也無從知道。整部電影是他在此一驚慌茫然底度過了一段時間,亦正是我們不知所措、迷亂地度過了整段時間。
電影最開始的一段,是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所飾演的女兒前來拜訪父親,悲傷地告訴父親,離婚多年的她,終於找到對象,決定隨情人移居巴黎,只好和父親道別。
接下來的戲,是再一個尋常早晨,父親悠閒地給自己泡了茶,走到客廳,赫然見到一個由馬克.加蒂斯飾演的陌生男子。父親嚇了一跳,男子卻並沒有太多情緒波動,他似乎熟知老人的狀況,淡淡地說自己是他的女婿,女兒出門採購,一會兒就回來了。
⋯⋯男子對老人說,這不是你家,這是我家,你就住在我家呀。離婚?從沒有的事!她要去巴黎?我可沒聽說呢?父親一頭霧水(我們也是),男子看老人情緒欠佳,遂叫妻子趕快回家。不久,門打開來,女兒返家,急切地問候父親還好嗎……,但這個自稱女兒的人,並不是剛才的奧莉薇雅.柯爾曼,而是奧莉薇亞.威廉斯(Olivia Williams)。
女兒安慰著父親,父親迷茫地說「剛才妳丈夫⋯⋯」,奧莉薇亞.威廉斯說:「哪裡有人?哪裡有丈夫?爸,你忘記我早就離婚了嗎⋯⋯」
這時,難道驚恐的只會有那位父親嗎,我們不也激動又恐懼地在心裡大叫:不,不是這樣,本來明明不是這樣,我記得地清清楚楚⋯⋯。我們總是聊著記憶的不可靠、記憶的背叛,但這一次,我們就在電影院裡,無可抵賴地遭遇了,前一刻還在腦中清晰的景象,下一刻已被全然推翻,由此而來的震撼,瞬間吞噬了一切滔滔概念,成為一種純然、深淵般的感觸。
《父親》將這設計貫穿了全片,不過是最簡單的父女關係與日常,卻湧動著各種陌生與變動,從「認不出這個人」、「不記得這件事」,繼續到每一件事的因與果、開始與結束的錯亂。而比「不記得這件事」更強烈的,且還有,「這件事剛剛已經發生過了」類的段落,如果時序不可能逆轉,則那就意味著全然的幻影,又或者,內心恐懼之終於成真。
《父親》給出了無可比擬的經驗,即是,記憶原來是一幢密閉的牢籠。與記憶絕對為敵的,不是遺忘,而是虛假的記憶。如同記憶,虛假的記憶也能兀自繁殖增生,可只是它的依據是浮動的、甚至是空無的,它並非一套平行的秩序,而只是亂長但結實的柵欄,人被更深更絕望地圍困其中。
《父親》全片都在同一處公寓套房,臥室、客廳、餐廳,環境相同,比起陳設偷偷改動,定義則是巨幅漶動的(這是誰的家?我是從哪裡走到哪裡?),平凡的居家空間因意識的迷亂成為沒有出口的迷宮。空間的設定強化了《父親》的主旨,既是隱喻,又對觀眾做出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逼迫。
記憶一直都可被轉化地看為空間的某種實現,幾世紀以來,所有記憶術的方法都派以一座城市、一個宮殿,讓每個部位,連結上某記憶事物。想像自己遊走在城市與宮殿,循序指認事物,不同的記憶依方位與先後,遂能穩當配置,絕不重複,亦不無中生有。當《父親》裡那個家屋,看著仍有物理上的可靠,但你在其中的移動與指認卻盡被否認,意味著即使是中性、堅實的一切,亦已然鬆動,即將消逝或崩毀。記憶宮殿就這樣成為記憶牢籠、記憶迷宮。
《父親》召喚了當年克里斯多夫.諾蘭的《記憶拼圖》(Memento)的觀影經驗:如同諾蘭將該片界定為「雕塑」,即通過觸覺獲得立即的感知,在《記憶拼圖》,我們不是看著一名順向失憶患者的經歷,而是事物降臨給我們的方式,讓我們驚覺自己也變成了順向失憶者,一切盡成碎片,我們只能困在當場,試著將碎片點滴還原為更完整的脈絡。《父親》也是這樣的作品,用影像創造了加諸給身體的真實經驗,不再訴諸對主人翁的同理入戲,而是第一線地擁有了主人翁的感知。
在看《父親》的當下,感受到的是在此之前無論怎樣的自以為懂得原來根本一無所知彼些失憶者的無助,那種日子持續到來,而他們卻無法收集線索、編織繩線以循著走行的幽闇,我對不曾能真正體貼到為此受苦的人感到不安。
可走出戲院後,那個恐怖感仍瀰漫不散。電影真只是以父親主觀來開展的嗎?它有多場父親不在場的戲,是以,那些對話和表演不成立給父親(作為他的虛假或迷亂記憶),則那是給誰的呢?電影結束時,情節扣回最開始,女兒道別後就搬離倫敦了,遂並無後來發生的事。那麼,中間那些父親盛讚小女兒的段落,是只存在女主角內心的幽冥嗎?而這整部電影的歷經,其實是我們的虛假記憶嗎?
在電影裡,我們並置了那些相互矛盾的短促塊落,而確認真相仍在他處,但在現實底所處在的看似連續性的段落,難道就不可能只是一些相對長、但依然斷裂的獨立塊落嗎?如此,則我們又自以為擁有什麼,足以正確破解每一筆新的遭遇?又如何敢自信能貫穿整條歲月長河?
令人害怕的,原來非關已然盤據眼前,我們卻感到陌生的事物,而是意識到,事實上那些事物是我們創造出來的。記憶作為牢籠的恐怖,非關其重重鎖上,而是那些層層建構,不但來自於我們自己,我們且停不下來要繼續創造。
全文劇照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以說,這部片體現了電影的聲效工業與音效剪輯的擬真、與共情「感知的同理」的驚人之處,全片不是用主客觀鏡頭區分,而是「主客音效」不斷切換、轉換。當他可融入、可維持「一切如常」幻想時可浸入、「回返」與常人共有的音場,但當他感受到「異物感」──無論自己之於周遭,或周遭之於內心世界──時又抽離⋯⋯
非人的存在,迫使我們對於人性進行全新的理解:當代、21世紀的災難──不論是如爆炸與性暴力等外在物理性的、如腦傷等非理性的,或是對於特定族群的排他暴力──究竟如何摧毀人性並形成非人?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已經被摧毀,同時將非人視為全新形式的主體,並將我們帶往最終的問題:人類的狀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該怎麼辦?
《真愛每一天》蘊含了人世間無比美好的事物與哲理,關於親子關係、手足之情與夫妻相處云云諸多無解難題的理想境界。所謂淡極使知花更豔,在現實的拉扯之下,還有一部電影可以舒緩生活痛感,柔軟渴望未來,展現人間的美麗與希望,不應尋找一個更聰明的方式面對人生,而是踏實學會愛、學會知足、學會甘之如飴⋯⋯
也許,在《花漾女子》中,所謂關於女人的承諾是:即使這是一顆破碎的心、一份會帶來疼痛的愛,但親愛的朋友,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帶著它。正是世上有著愛女人的女人,所以悲劇不再只是單一的場景,而成為貼身的收藏,有了歸依。
韓語、英語交雜的生活,是習慣,也是偏執,血液裡那股濃烈氣味,代表自己曾經居住大半輩子的故鄉,而這樣的氣味在移民之後逐漸淡去,甚至必須自我掩埋。人們為了融入異地,多所隱藏,因為過去生活不甚美好而移居,卻又相信自己骨子裡的民族性得以讓自己在異地做出一番事業,在割捨與緊握之間,他們迷失了自己⋯⋯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可以說,這部片體現了電影的聲效工業與音效剪輯的擬真、與共情「感知的同理」的驚人之處,全片不是用主客觀鏡頭區分,而是「主客音效」不斷切換、轉換。當他可融入、可維持「一切如常」幻想時可浸入、「回返」與常人共有的音場,但當他感受到「異物感」──無論自己之於周遭,或周遭之於內心世界──時又抽離⋯⋯
非人的存在,迫使我們對於人性進行全新的理解:當代、21世紀的災難──不論是如爆炸與性暴力等外在物理性的、如腦傷等非理性的,或是對於特定族群的排他暴力──究竟如何摧毀人性並形成非人?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已經被摧毀,同時將非人視為全新形式的主體,並將我們帶往最終的問題:人類的狀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該怎麼辦?
《真愛每一天》蘊含了人世間無比美好的事物與哲理,關於親子關係、手足之情與夫妻相處云云諸多無解難題的理想境界。所謂淡極使知花更豔,在現實的拉扯之下,還有一部電影可以舒緩生活痛感,柔軟渴望未來,展現人間的美麗與希望,不應尋找一個更聰明的方式面對人生,而是踏實學會愛、學會知足、學會甘之如飴⋯⋯
也許,在《花漾女子》中,所謂關於女人的承諾是:即使這是一顆破碎的心、一份會帶來疼痛的愛,但親愛的朋友,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帶著它。正是世上有著愛女人的女人,所以悲劇不再只是單一的場景,而成為貼身的收藏,有了歸依。
韓語、英語交雜的生活,是習慣,也是偏執,血液裡那股濃烈氣味,代表自己曾經居住大半輩子的故鄉,而這樣的氣味在移民之後逐漸淡去,甚至必須自我掩埋。人們為了融入異地,多所隱藏,因為過去生活不甚美好而移居,卻又相信自己骨子裡的民族性得以讓自己在異地做出一番事業,在割捨與緊握之間,他們迷失了自己⋯⋯
身為觀眾,我們有時會低估如霍普金斯這般年長的老演員能產生多大的潛力與爆發力,他就是英國現代詩人狄蘭.托馬斯筆下那位「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的人──片中的安東尼已經無法分辨現實,但安東尼.霍普金斯卻在這般高齡之時,傾注琢磨了一輩子的才華,清醒而精準掌握演出的每一道力,以及每一次幽微迅速的情緒轉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The Father父親》是由弗洛里安澤勒擔自編自導,於2021年上映的驚悚劇情電影。由安東尼霍普金斯、奧莉薇亞柯爾曼等人主演,講述了一位老年人迷失在失智症幻覺中的故事。本片日在日舞影展全球首映,獲得普遍好評,其中兩位主演的演技,以及電影對失智症的表現獲得高度讚賞。在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六項提
Thumbnail
Oliver對於思念總是直言不諱。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雅各不斷地忽略妻子莫妮卡的需求,進而侵蝕家庭的和諧性。文章述說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父親雅各的過度執著如利刃一樣刺破家庭和諧的畫面。他的夢想和固執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受損,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透過一連串的畫面,呈現了父親與女兒之間的深刻情感,雖然沒有過多的對白,卻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默契和愛。故事中的日常生活畫面,透過細緻的描寫,觸動人心。由父與女的日常情景中能感受到溫馨和幸福。父的無聲關愛、女的孝順及對父的愛戴,給人一種安詳和溫暖的感覺。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開始是丈夫托馬斯引發的爭議,他臨危脫逃忘記家人,雖然虛驚一場,但卻引發妻子艾巴對婚姻關係的不安與焦慮;艾巴認為托馬斯應該像她一樣在大難當前會先顧全子女,然而丈夫卻懦弱逃離且不承認事實;艾巴窮究一切手段要求托馬斯必須要坦誠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而托馬斯只希望妻子能忘記這段醜事不再提起,讓他保有父親的尊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The Father父親》是由弗洛里安澤勒擔自編自導,於2021年上映的驚悚劇情電影。由安東尼霍普金斯、奧莉薇亞柯爾曼等人主演,講述了一位老年人迷失在失智症幻覺中的故事。本片日在日舞影展全球首映,獲得普遍好評,其中兩位主演的演技,以及電影對失智症的表現獲得高度讚賞。在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六項提
Thumbnail
Oliver對於思念總是直言不諱。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雅各不斷地忽略妻子莫妮卡的需求,進而侵蝕家庭的和諧性。文章述說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父親雅各的過度執著如利刃一樣刺破家庭和諧的畫面。他的夢想和固執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受損,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透過一連串的畫面,呈現了父親與女兒之間的深刻情感,雖然沒有過多的對白,卻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默契和愛。故事中的日常生活畫面,透過細緻的描寫,觸動人心。由父與女的日常情景中能感受到溫馨和幸福。父的無聲關愛、女的孝順及對父的愛戴,給人一種安詳和溫暖的感覺。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開始是丈夫托馬斯引發的爭議,他臨危脫逃忘記家人,雖然虛驚一場,但卻引發妻子艾巴對婚姻關係的不安與焦慮;艾巴認為托馬斯應該像她一樣在大難當前會先顧全子女,然而丈夫卻懦弱逃離且不承認事實;艾巴窮究一切手段要求托馬斯必須要坦誠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而托馬斯只希望妻子能忘記這段醜事不再提起,讓他保有父親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