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對高信疆《紙上風雲》的追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到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意外發現有「高信疆《紙上風雲》& 阮義忠《映象之旅》」聯展。

在我們那個年代,高信疆是台灣文化界的風雲人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他的擘畫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成了當時華人知識份子、藝文界人士注目的焦點與一展身手的舞台。

raw-image
raw-image

看著當年「人間」副刊那熟悉的充實版面、涵蓋面甚廣的內容,驚覺到一個讓人懷念的時代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逝……

raw-image
raw-image

我大學剛畢業,在友人家中與高信疆初次見面,我送他一本大學時代出版的《霧之男》請他過目。事後,他邀我到「人間」副刊撰寫「楓林散記」專欄,成了我在台灣媒體界露臉的開端。

中時晚報創辦時,我妻子嚴曼麗也蒙他舉薦,到「時代」副刊當副主任。我們不敢說這是他識人,但他的確是我們的貴人。

2003年,我又蒙出身聯合報的吳興文推薦,到大陸的《南方都市報》撰寫「人性探微」專欄,也成了我在大陸報章雜誌撰文之始。

raw-image

2007年,我們夫妻在北京三元橋附近的一家餐廳,和高信疆與吳興文吃飯,相談甚歡,當日情景猶歷歷在目。

如今,高信疆與吳興文已先後作古。一個時代,兩段緣分,就這樣過去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鄧雨賢是〈望春風〉〈雨夜花〉〈四季紅〉〈月夜愁〉等膾炙人口歌曲的作曲者。 我們來到芎林的「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走在綠樹滿園、鳥語花香的步道上,心中響起那些熟悉的旋律,覺得溫馨而自在。 鄧雨賢,1906年誕生於桃園龍潭,成長於台北艋舺,畢業於台北師範,師事一條慎三郎學習音樂。 畢業後,任教於大
 走出松山市場,白天的饒河街顯得明亮而稀微。我們彎進一條巷子,來到堤防外的基隆河畔。  松山舊名錫口,是凱達格蘭人巴賽族的社名,意為「河流彎曲處」,因基隆河在這裡轉個大彎。1705年泉州人來此開墾後,因淡水河河運發達,貨物集散,形成繁華的錫口街(今饒河街)。日治時期才改名松山,沿用至今。  夜晚
 午後和妻子搭捷運到松山站,走出二號出口,迎面就是松山市場的入口。  市場古典的招牌與造型,和周遭的新穎高樓相較,老舊得可愛。市場比想像小很多,又是公休日,多數商家都沒開,一眼望去,顯得狹窄、暗淡而殘陋。  當年在規劃捷運松山站時,原本想將它拆除,供捷運站出入口使用,但因具文資保存價值,而被留了
從頂茄荖(茄荖溪上游)來到下茄荖,行政劃分上成了彰化縣芬園鄉。 走進路邊的一條小巷,我們看到一道圍牆和深鎖的鐵門裡,兩棟比肩而立、美輪美奐、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物: 右邊是綠瓦紅門、燕尾翹脊的傳統宗祠,名為「崇星堂」;左邊則是圓拱、廊柱林立,氣派雄偉的西式洋樓,名為「玉美堂」。 這是當地望族洪躼
 洪姓家族是草屯的大族,他們跟隔著烏溪的霧峰林家時有紛爭,成分庭抗禮之勢。我讀台中一中時,初中和高中都有來自草屯的洪姓同學。  今天,終於來到草屯頂茄荖的燉倫堂。它建於1830年(道光十年),是洪氏家族在這一帶歷史最久、保存最好、也是南投縣唯一被登錄為古蹟的私有祠堂。  祠堂為閩南的四合院建築,
蕭壟勇士「飛番」程天與不只受西拉雅人傳頌,北頭洋還有他的墓。 我們用谷哥導航,在距離北頭洋文化園區不遠處的一個路邊,看到「飛番墓碑沿革」的告示。 但告示牌後方卻是一大片有半人高的蔓草,根本看不到什麼墓碑。 不想輕易放棄的我們,看到遠方有農家和叉路,於是走過去詢問一位農夫。然後依他指示,沿著小路
鄧雨賢是〈望春風〉〈雨夜花〉〈四季紅〉〈月夜愁〉等膾炙人口歌曲的作曲者。 我們來到芎林的「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走在綠樹滿園、鳥語花香的步道上,心中響起那些熟悉的旋律,覺得溫馨而自在。 鄧雨賢,1906年誕生於桃園龍潭,成長於台北艋舺,畢業於台北師範,師事一條慎三郎學習音樂。 畢業後,任教於大
 走出松山市場,白天的饒河街顯得明亮而稀微。我們彎進一條巷子,來到堤防外的基隆河畔。  松山舊名錫口,是凱達格蘭人巴賽族的社名,意為「河流彎曲處」,因基隆河在這裡轉個大彎。1705年泉州人來此開墾後,因淡水河河運發達,貨物集散,形成繁華的錫口街(今饒河街)。日治時期才改名松山,沿用至今。  夜晚
 午後和妻子搭捷運到松山站,走出二號出口,迎面就是松山市場的入口。  市場古典的招牌與造型,和周遭的新穎高樓相較,老舊得可愛。市場比想像小很多,又是公休日,多數商家都沒開,一眼望去,顯得狹窄、暗淡而殘陋。  當年在規劃捷運松山站時,原本想將它拆除,供捷運站出入口使用,但因具文資保存價值,而被留了
從頂茄荖(茄荖溪上游)來到下茄荖,行政劃分上成了彰化縣芬園鄉。 走進路邊的一條小巷,我們看到一道圍牆和深鎖的鐵門裡,兩棟比肩而立、美輪美奐、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物: 右邊是綠瓦紅門、燕尾翹脊的傳統宗祠,名為「崇星堂」;左邊則是圓拱、廊柱林立,氣派雄偉的西式洋樓,名為「玉美堂」。 這是當地望族洪躼
 洪姓家族是草屯的大族,他們跟隔著烏溪的霧峰林家時有紛爭,成分庭抗禮之勢。我讀台中一中時,初中和高中都有來自草屯的洪姓同學。  今天,終於來到草屯頂茄荖的燉倫堂。它建於1830年(道光十年),是洪氏家族在這一帶歷史最久、保存最好、也是南投縣唯一被登錄為古蹟的私有祠堂。  祠堂為閩南的四合院建築,
蕭壟勇士「飛番」程天與不只受西拉雅人傳頌,北頭洋還有他的墓。 我們用谷哥導航,在距離北頭洋文化園區不遠處的一個路邊,看到「飛番墓碑沿革」的告示。 但告示牌後方卻是一大片有半人高的蔓草,根本看不到什麼墓碑。 不想輕易放棄的我們,看到遠方有農家和叉路,於是走過去詢問一位農夫。然後依他指示,沿著小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承察度喪偶多年,又一直沒有續弦,所以晚宴上坐在他左右的是南山國第二、三號人物,右相汪英紫、左相無名。 這是小強第一次見到汪英紫,只看一眼就讓他想起北山國的「玉城按司」。 當初北山國內戰時,小強曾陪義兄謝慕志參與奧間勢力與今歸仁勢力的談判
Thumbnail
這本《舞動紅樓夢》是屬於遠流出版社-「看雲門讀經典」系列的第二本書,由蔣勳先生著作。 本書是2005/3/1初版一刷,老安手中這本是2005/4/15的三版一刷。 過年前在愛心商店的二手書架上入手。 短短45天內,就可以進行了三版,可見二十年前,台灣實體書最後黃金時代的輝煌。
Thumbnail
新書出版前,新經典文化邀請《時空迴游》的推薦人,也是陳德政開始走入台灣山林的推手詹偉雄,以「迴游在不同時空的我們」在國際書展活動現場聊爬山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   《時空迴游》一書總共分四輯,第一輯陳德政寫他來到台北,跟很多南部長大孩子一樣節日或假期返家,在長年南歸中所積累的情感,第二部分北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去年12月26日,看到一則藝文新聞,是台灣的漫畫家簡嘉誠的作品-《青空下的追風少年》 得到了日本第17屆國際漫畫獎金獎。 於是,我便到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很久沒看漫畫了,甚至可以說對台灣漫畫不熟,所以也沒有什麼期待。 故事的背景在二戰後期,就讀高中的主角尹立森很熱愛田徑,一天一個日本少年宮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承察度喪偶多年,又一直沒有續弦,所以晚宴上坐在他左右的是南山國第二、三號人物,右相汪英紫、左相無名。 這是小強第一次見到汪英紫,只看一眼就讓他想起北山國的「玉城按司」。 當初北山國內戰時,小強曾陪義兄謝慕志參與奧間勢力與今歸仁勢力的談判
Thumbnail
這本《舞動紅樓夢》是屬於遠流出版社-「看雲門讀經典」系列的第二本書,由蔣勳先生著作。 本書是2005/3/1初版一刷,老安手中這本是2005/4/15的三版一刷。 過年前在愛心商店的二手書架上入手。 短短45天內,就可以進行了三版,可見二十年前,台灣實體書最後黃金時代的輝煌。
Thumbnail
新書出版前,新經典文化邀請《時空迴游》的推薦人,也是陳德政開始走入台灣山林的推手詹偉雄,以「迴游在不同時空的我們」在國際書展活動現場聊爬山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   《時空迴游》一書總共分四輯,第一輯陳德政寫他來到台北,跟很多南部長大孩子一樣節日或假期返家,在長年南歸中所積累的情感,第二部分北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去年12月26日,看到一則藝文新聞,是台灣的漫畫家簡嘉誠的作品-《青空下的追風少年》 得到了日本第17屆國際漫畫獎金獎。 於是,我便到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很久沒看漫畫了,甚至可以說對台灣漫畫不熟,所以也沒有什麼期待。 故事的背景在二戰後期,就讀高中的主角尹立森很熱愛田徑,一天一個日本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