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對高信疆《紙上風雲》的追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到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意外發現有「高信疆《紙上風雲》& 阮義忠《映象之旅》」聯展。

在我們那個年代,高信疆是台灣文化界的風雲人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他的擘畫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成了當時華人知識份子、藝文界人士注目的焦點與一展身手的舞台。

raw-image
raw-image

看著當年「人間」副刊那熟悉的充實版面、涵蓋面甚廣的內容,驚覺到一個讓人懷念的時代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逝……

raw-image
raw-image

我大學剛畢業,在友人家中與高信疆初次見面,我送他一本大學時代出版的《霧之男》請他過目。事後,他邀我到「人間」副刊撰寫「楓林散記」專欄,成了我在台灣媒體界露臉的開端。

中時晚報創辦時,我妻子嚴曼麗也蒙他舉薦,到「時代」副刊當副主任。我們不敢說這是他識人,但他的確是我們的貴人。

2003年,我又蒙出身聯合報的吳興文推薦,到大陸的《南方都市報》撰寫「人性探微」專欄,也成了我在大陸報章雜誌撰文之始。

raw-image

2007年,我們夫妻在北京三元橋附近的一家餐廳,和高信疆與吳興文吃飯,相談甚歡,當日情景猶歷歷在目。

如今,高信疆與吳興文已先後作古。一個時代,兩段緣分,就這樣過去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溢嘉的沙龍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王溢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6
從台中專程來到彰化花壇,為的是看一個磚窯,聽說那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八卦窯。花壇素有「磚窯故鄉」之稱,全盛時期有二十多家磚窯廠,但如今多已沒落,八卦窯也已閒置廢棄多年。 八卦窯這個名稱讓我原先誤以為它和易經的八卦有關,但其實只是因為它的屋頂沿著窯壁形成八角形才有的俗稱。 八卦窯是道地的舶來品,
Thumbnail
2024/09/16
從台中專程來到彰化花壇,為的是看一個磚窯,聽說那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八卦窯。花壇素有「磚窯故鄉」之稱,全盛時期有二十多家磚窯廠,但如今多已沒落,八卦窯也已閒置廢棄多年。 八卦窯這個名稱讓我原先誤以為它和易經的八卦有關,但其實只是因為它的屋頂沿著窯壁形成八角形才有的俗稱。 八卦窯是道地的舶來品,
Thumbnail
2024/02/20
 草屯九九峰下有一座毓繡美術館,那是由侯英蓂、葉毓繡夫婦創辦的私人美術館,參觀須先上網登記,但完全免費。  我們在台中時,先上網了解,知道當期展出的是三位畫家的聯展《近山:何以為界》,感覺應該不錯。於是上網登記,隔天就從台中來到草屯的九九峰下,發現美術館是隱身於一片翠綠竹林中的清水模建築,給人隱世
Thumbnail
2024/02/20
 草屯九九峰下有一座毓繡美術館,那是由侯英蓂、葉毓繡夫婦創辦的私人美術館,參觀須先上網登記,但完全免費。  我們在台中時,先上網了解,知道當期展出的是三位畫家的聯展《近山:何以為界》,感覺應該不錯。於是上網登記,隔天就從台中來到草屯的九九峰下,發現美術館是隱身於一片翠綠竹林中的清水模建築,給人隱世
Thumbnail
2024/02/14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逐風浪。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想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戇,啊~~~毋知初戀心茫茫。」  在腦中盪漾著熟悉、溫婉而又有點哀怨的女音《安平追想曲》歌聲中,我們來到了台南安平舊東興洋行前的金小姐藝術公園。  金小姐母女的雕像(母
Thumbnail
2024/02/14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逐風浪。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想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戇,啊~~~毋知初戀心茫茫。」  在腦中盪漾著熟悉、溫婉而又有點哀怨的女音《安平追想曲》歌聲中,我們來到了台南安平舊東興洋行前的金小姐藝術公園。  金小姐母女的雕像(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新書出版前,新經典文化邀請《時空迴游》的推薦人,也是陳德政開始走入台灣山林的推手詹偉雄,以「迴游在不同時空的我們」在國際書展活動現場聊爬山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   《時空迴游》一書總共分四輯,第一輯陳德政寫他來到台北,跟很多南部長大孩子一樣節日或假期返家,在長年南歸中所積累的情感,第二部分北
Thumbnail
新書出版前,新經典文化邀請《時空迴游》的推薦人,也是陳德政開始走入台灣山林的推手詹偉雄,以「迴游在不同時空的我們」在國際書展活動現場聊爬山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   《時空迴游》一書總共分四輯,第一輯陳德政寫他來到台北,跟很多南部長大孩子一樣節日或假期返家,在長年南歸中所積累的情感,第二部分北
Thumbnail
文青時代一種對世界的幻想及浪漫的成長過程。 聽了蔣勳一整集的podcast 記得最清楚的反而是「文青開始變得像是負面的句子」以及「特殊的靈魂有一些對話」
Thumbnail
文青時代一種對世界的幻想及浪漫的成長過程。 聽了蔣勳一整集的podcast 記得最清楚的反而是「文青開始變得像是負面的句子」以及「特殊的靈魂有一些對話」
Thumbnail
到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意外發現有「高信疆《紙上風雲》& 阮義忠《映象之旅》」聯展。 在我們那個年代,高信疆是台灣文化界的風雲人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他的擘畫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成了當時華人知識份子、藝文界人士注目的焦點與一展身手的舞台。 看著當年「人間」副刊那熟悉的充實版面、涵蓋面
Thumbnail
到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意外發現有「高信疆《紙上風雲》& 阮義忠《映象之旅》」聯展。 在我們那個年代,高信疆是台灣文化界的風雲人物,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他的擘畫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成了當時華人知識份子、藝文界人士注目的焦點與一展身手的舞台。 看著當年「人間」副刊那熟悉的充實版面、涵蓋面
Thumbnail
鄭南榕應該不用再多介紹,有興趣建議直接去看展,可以更瞭解他的生平與思想,裡面有很多他的手稿、筆記與照片,還有當時政府查禁公文書
Thumbnail
鄭南榕應該不用再多介紹,有興趣建議直接去看展,可以更瞭解他的生平與思想,裡面有很多他的手稿、筆記與照片,還有當時政府查禁公文書
Thumbnail
如果問你台灣的小說家有誰,你能說出幾個呢?這本《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聚焦於戒嚴時代,談談這些你可能聽過卻不甚熟悉的台灣作家們。
Thumbnail
如果問你台灣的小說家有誰,你能說出幾個呢?這本《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聚焦於戒嚴時代,談談這些你可能聽過卻不甚熟悉的台灣作家們。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初知此書,乃因Podcast《百靈果News》(我是教徒👌)。 聽完讀書會第一章我對本作即起了興趣,但在讀之前我是有過猶豫的——因為歷史「小說」首先是小說之後才是歷史。
Thumbnail
現代人已經習慣了日新月異的日常,但對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台灣作家來說,「現代化」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適應和挑戰。1940年的台灣,詩人黃洪炎懷抱著「搜集台灣古典好詩」的夢想,與好友共同編纂、印製了多達470頁的《瀛海詩集》,網羅400多位日治時代漢詩人的3000多首詩,以文學延續台灣的「一線光明」……
Thumbnail
現代人已經習慣了日新月異的日常,但對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台灣作家來說,「現代化」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適應和挑戰。1940年的台灣,詩人黃洪炎懷抱著「搜集台灣古典好詩」的夢想,與好友共同編纂、印製了多達470頁的《瀛海詩集》,網羅400多位日治時代漢詩人的3000多首詩,以文學延續台灣的「一線光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