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6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東豐快速道路,歷經動工、停工、行政訴訟,何時能全線通車?

raw-image

道路建設,絕對是城市中最基礎的交通設施,尤其對郊區來說,因為成本效益、周遭環境等原因考量下,通常只會興建一條聯外道路,但後續經過好幾年發展下,可能會遇上尖峰時段塞車問題,甚至更糟糕的、如果天災發生時不幸造成毀損,不僅會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嚴重一點甚至危及性命。

而今天的主角,位於台中的東豐快速道路,就有點類似這種情況,但更棘手的是,這條路線從一開始規劃至今,已經將近快20年之久,中間歷經施工、抗爭、訴願、二階段環評、復工各種流程,甚至出現經典的斷橋奇景,究竟整個工程發生甚麼事?分別遇上那些爭議?最新預計何時完工?


台灣解碼中是個專注於「交通建設、重大工程、區域發展」三大議題的YouTube頻道,點選下方傳送門可以看到精美動態地圖所呈現的內容!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jRAmIsTWH8I


台中的地形與道路規劃

先前說到雙北地區的都市發展,是一塊深受河流影響的城市,那對於台中來說,則是受到高低起伏的山地影響。


尤其我們從地圖來看,整個台中算是一個不太規則的盆地,為甚麼說不太規則呢,因為完美的盆地應該是四周地形都要比中間來的高,呈現有點類似碗或是盆子的形狀,像是南投埔里盆地、台北盆地等,就是屬於盆地地形。

不過一定會有人想問,台中地形跟今天的主角東豐快速道路,到底有什麼關聯,欸當然有關係,因為地形與河流,以及地圖表面看不到的斷層,都會大幅影響交通建設的路線與工法。


尤其我們從地圖中還能看到,台中高度較高的山區,大約集中在這兩個區域,相對平坦、聚集大量人口的則是這兩塊(黃色)。

河流由南往北分別是烏溪、大甲溪與大安溪,而今天的主角東豐快速道路則在這裡,因此從地形概略來看,需要以隧道形式穿越山區,還有河川的問題需要克服。

那除了東豐快速道路以外,如果從台中整體道路規劃來看,因為台中市區與港口的中間,受限於大肚台地的地形限制,所以能看到像是國道4號、台10線、台12線等路線,成為市區與海線重要的聯絡道路。

而南北向的更多了,除了有國道3號、國道1號,還有台17線、台61線、台1線、台3線等,提供往來其他縣市的重要道路,而且不只如此,還有一條馬蹄形、環繞市區的台74線,成為往返台中市區各地、相當重要的快速道路。


東豐快興建與921有關?

那整條東豐快速道路的路線規劃,主要是從國道4號台中環線豐原端開始,以隧道方式穿越公老坪山區,出隧道後跨越台3線及東豐自行車道,並且沿著大甲溪南岸繼續向東,最後跨越大甲溪與東勢大橋止於台8線,路線總長約為9.6公里,設計速率為60~80公里/小時,總共設置3處交流道,分別經過豐原、石岡與東勢3個行政區。


而起初規劃這條路線的原因主要有2個,第一個其實跟大家一段共同的恐怖回憶有關,也就是1999年9月21日、造成約2500人死亡、10萬棟房屋全倒或半倒的南投集集7.3大地震。

首先我們時光回朔一下,回到1999年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候台中的重要道路建設,跟現在比起來可說是少了不少東西。像是馬蹄形的台74線,當時只到現在的台中果菜市場附近,少了超過1/2的路線。


還有國道3號的台中路段,當時也尚未通車,只能依靠國道1號


國道4號也還在興建當中,更別說在今年2023年初通車的國道4號豐原潭子段工程計畫,在當時的地圖上,完全看不到路線。


因此可見1999年的石岡、東勢、新社,甚至更遠的和平等地區,只能依靠一條台3線、或是現在的市道129號往返台中市區。


況且不方便的程度不只如此喔,因為921地震除了造成多人死傷與房屋倒塌外,更讓台3線與東豐大橋遭到重創,而我們從地圖就能知道,一旦東豐大橋無法通行,鄰近的就只有北邊的兩座、以及南邊兩座橋梁可以走,但這幾座橋的面寬與對外交通上,都無法跟東豐大橋相提並論。


更不用說假如前段的台3線也無法通行時,就真的沒有什麼道路能通往市區,更延緩醫療與救災團隊到達時間。後續雖然東豐大橋在2002年重建啟用,並改名成東勢大橋,但也讓不少當地居民產生新建第二條聯外道路的聲音。


那第二個興建原因,則跟現在的狀況比較有關,因為自從921地震後,這幾個區域的人口逐漸流失,尤其我們從統計數據來看,可以發現不管是東勢、石岡或是新社,在1996年後的人口總數都開始下滑,跟台灣總人口數還些微成長產生落差,只有和平可能因為有觀光區的關係,人口還算平穩。


而且我們從環評的開發行為目的還能看到,東豐快其實還被加上活絡產業經濟的目的。但老實說我自己是認為,郊區地區在沒有產業發展的情況下,真的很難留得住人,畢竟每個家庭都需要經濟支撐,而且如果以和平區,目前人口還算穩定的結果相互對照,或許發展出當地的特色產業,是個比交通建設更為重要的課題。


但無論如何,在1999年地震過後,2004年辦理國道4號延伸計畫時,就一併將東勢等山城地區,進出國道4號改善可行性研究納入辦理,也就是現在東豐快速道路的前身。不過即使過了快要20年,整條東豐快也在2014年進行了部份工程,時至今日卻依然尚未通車,甚至出現經典的斷橋畫面,這是為什麼呢?


環評大卡關

東豐快速道路之所以延宕多年,最主要就是卡在環評與路線選擇上,而不同的路線不僅影響周遭居民,對於工程的看法與支持度,還會牽涉到土地徵收問題,再加上附近有不少地質敏感區,都讓這條路線在一開始就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第一個就是剛剛提到,其實東豐快速道路2014年就有開工紀錄,卻在隔年暫停工程,而暫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地部分居民認為環評存在瑕疵,進而提起訴願。那瑕疵是什麼呢?


這我們可以從通過環評前、2014年2月會議紀錄中看到,當時專案小組在初審會議的結論是,整個東豐快建議應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以及建議本開發應另提替代方案。



但卻在一個月後,3月21日的環評大會上,委員過半決議通過。


讓居民質疑市政府在沒有回答民眾的疑問下倉卒過關,引爆民眾不滿,進而後續提起訴願、要求撤回環評,那後續訴願委員會的確以「決議程序似有疑義」的理由,裁定居民勝訴。


不過整起爭議並沒有結束,2015年市政府再次召開環評大會,最後做出3、4、5標通過第一階段環評,其餘1、2標開發單位承諾,自願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的結論,導致部分環評委員認為,一個環評出現兩種不同的結論,不僅不合理、更是史上首見,同時認為在無法為結論背書的情況下,離席抗議。


除此之外,這次的表決結果,也成為後續東豐快在行政訴訟上,市政府敗訴、環評遭撤銷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當時的投票結果是通過環評審查6票,有條件通過7票,進行第2階環評5票,不應開發1票,共19票,而在四種結果都沒有超過半數的情況下,市政府卻把「通過環評審查」及「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票數相加後,做出全案通過第一階段環評,不須進行第二階段環評的結論。


而這個過程成為2017年,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撤銷環評審查結論,以及2018年最高行政法院判定市府敗訴的原因,可見某些地方確實存在問題。不過在看完大致的環評爭議後,這邊就有問題冒出來了,當地居民對於這條東豐快,究竟在擔心哪些問題?



居民在擔心什麼?

其實居民擔心的問題大約可以分成兩個,其中第一個最主要的,就是斷層與地質敏感區。而對於斷層的擔心的確其來有自,畢竟921地震導致山城地區重要的聯絡道台3線嚴重損壞,並且我們可以從地震後續統計的死傷報告看到,當時台中縣受災鄉鎮的總人口數為84.3萬人左右,而在地震中死亡總計為1131人,計算下來地震死亡率為0.13%。


那如果看得更仔細一點,把各鄉鎮死亡人數拆開來看,當中人數最高的地區落在東勢鎮,總共322人死亡,而地震死亡率最高則出現在石岡鄉,為1.14%,成為當時台中兩個死亡人數最嚴重的區域。


而除了死亡人數,在地形上也存在疑慮,尤其部分居民認為在經歷921後,多處山脈元氣大傷,有時下豪雨就會出現坡面滑動與土石災害,再加上隧道經過的公老坪山區,有多處地質敏感區,挖隧道會影響生命安全等意見。


那如果我們從地圖來看,東豐快速道路附近,的確是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像是在靠近豐原附近,就是目前普遍認為造成921大地震的元兇—車籠埔斷層,而再往山城地區走,還有九房厝斷層、梅子斷層等。


那如果把斷層周遭的敏感區一起框起來看,就會出現這張範圍圖,也大約能看出東豐快與地質敏感區的相對位置。而且除了斷層,還有台中盆地地下水補注區、以及山崩與地滑區,讓部分民眾認為有順向坡疑慮,主張東豐快不應該以隧道方式興建。


而後續依照環評中的文件說明,隧道路線其實跟地質敏感區為不同山頭、加上地表不會進行開挖,洞口也沒有順向坡與岩體滑動區域,因此認為無影響。而針對斷層部分,目前看起來的確會經過車籠埔斷層與梅子斷層,但這兩個部分依照公開文件說明,車籠埔斷層會以路堤方式通過,如果後續發生斷層錯動遭到破壞,能降低結構受損範圍並盡快修復,並且還會將隧道口退縮遠離,而梅子斷層則是採用鋼箱樑結構形式。


另外,在翻文件時還發現一個滿有趣的地方,也就是關於車籠埔斷層再活動機率,畢竟我們知道,地震預測是一門很艱深的學問,基本上也很不太可能出現某某年會發生地震的答案。


不過這裡根據環評資料顯示,在921地震後,地質界投入相當大的人力進行調查,而後續做出的總結與評估是,由車籠埔斷層的古地震研究結果,過去3000年以來共有7次地震事件造成地表破裂,而以地震之間的發生時距,還有長期滑移速率寪每年6.94公厘,發震模式屬於時間可預測的再發性模式下,依照推估,車籠埔斷層下次可能地震時間,約西元2340正負95年,也就是約在2235年~2435年間,雖然時間跨度真的非常長,但這邊也寫道,車籠埔斷層在未來50年內,再次發生如921地震般大規模活動的可能性應該不高,以及一般大型公共工程使用期限是50年,並且根據目前科學知識,也無法精準預判地表破裂,是否會重複發生在同樣的位置。


路線選擇與徵收

而第二個民眾擔心的問題,是東豐快的路線選擇與徵收問題。雖然我們上面只介紹東豐快最終路線的概略走向,但從將近20年前開始規劃至今,其實整條路線提出過非常多種版本,而從最後一版的環評報告書中,我們也能看到二階段環評,民眾提出的兩條替代路線,分別是全部與大甲溪河堤共構、以及部分與大甲溪河堤共構。


不過在最終路線確定前,因為冒出非常多種版本,加上路線走向會影響哪些建築要拆、哪些土地會被徵收,讓居民產生極大的擔憂,畢竟在之前的可行性研究中,當時預估要拆遷102戶地上物,更因為路線彎曲,導致可種植的農地無法維持完整性、土地破碎化,連帶影響仰賴農地為生的居民生計,成為前期石岡部分居民大力反對的原因。


那雖然在市政府後續釋出的新聞稿中看到,會被影響到、有居住事實的地上物縮減到僅剩2戶、局部落墩盡量使用河川地,以及如果土地因為計畫變得難以使用,也可以一併徵收等條件,依然出現市政府雖然減少拆除房屋,卻大量徵收農地的負面消息,成為建設推動者從以前到現在,都十分難解的棘手問題。



目前進度


那在大概了解整條東豐快速道路,在推動過程中的爭議後,最後還是得看一下目前的興建進度。首先是已經完工的部分,主要範圍是已經在2018年完工的第4、5標,其餘部分則是去年2022年、歷經6度招標後,正式傳來即將復工好消息的第3標。

而目前依照2023年9月的市長施政報告中提到,東豐快第3標預計2026年完成,並且會先行開放使用,而剩下的第1、2標,則是還在進行細部設計,預計今年下半年進行招標,但並沒有提到確切的完工時間。而如果從新聞媒體的報導來看,如果順利的話是預計2027年可全線通車,不過中間還是得看招標能否順利完成。


而如果從效益來看的話,依照環評文件是認為東豐快速道路通車後,可以轉移台3線約43%~48.9%的車流,讓台3線尖峰小時服務水準維持在B級。


而從台中整體路網來看,因為國道4號台中環線豐潭段,在2023年正式通車,再加上未來東豐快速道路也通車下,山城地區總算也納入台中的道路生活圈系統,而另一個重點,就是不必再依賴台3線,這條唯一的聯外道路,也是東豐快被稱作是生命救援線的原因。



環境v.s.開發

其實邊看資料邊寫腳本的時候,我自己腦海中一直浮現一種感覺,就是東豐快速道路的整個過程,跟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淡北道路很像,尤其淡北道路也是經歷了動工、停工、訴願、環評遭到撤銷、進入二階環評等流程,只是兩者爭議的項目並不一致,畢竟淡北道路是關於環境與交通衝擊的問題,東豐快則是牽涉到斷層、順向坡、徵收等層面。

但如果撇開徵收、甚至是行政程序問題等等的爭議,回到環評本身,對於共同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我們來說,是希望減少建設,保護更多環境,還是可以犧牲環境到哪種程度,換來更方便的生活,每個人心目中的比例絕對都不一樣,甚至相同一個人,對於每件開發案的態度,就會有不同看法,再加上每個案子所牽涉到的過程跟原因都很複雜,我自己常常都覺得,很難直接認定環境保護就是阻擋經濟發展、或是開發單位就只會破壞環境,這種一刀切的簡單二分法,畢竟如果把環境保護與建設開發,放在極端的兩側,環境評估審查,終究是希望將兩者取得平衡的一種手段罷了。


台灣解碼中是個專注於「交通建設、重大工程、區域發展」三大議題的YouTube頻道,點選下方傳送門可以看到精美動態地圖所呈現的內容!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jRAmIsTWH8I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