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Halloween)的時間,一般認為是10月31日到11月1日的晚上。原本是個祭典,古不列顛凱爾特(Celts)人在秋冬之際進行的祭典;又稱之為Samhain(薩溫之夜),標誌著冬季即將來臨。
古Celts人認為秋冬之際,是鬼魂活動最活躍的時段,因此,一般人把萬聖節當作「西洋的鬼節」,也並沒説錯。衹是,因民間習俗實在禁不勝禁,羅馬教會索性定一個諸聖節 (All Saints' Day),十一月則是煉靈月。天主教有煉獄之說,基督新教是沒有的。10月31日成為「諸聖節的前夕」(All Hallows' Eve),於是又被縮寫為Halloween,這方面倒是比較少人提及,感謝文友〔蝸蝸講不聽〕的指點。
西洋人認為:在「薩溫之夜」,鬼魂會回到現實世界,並且群魔亂舞,介入現實生活。為保護自己不受侵擾,於是也穿著嚇人的服裝、點燃起篝火,提供食物和禮物以安撫亡靈。先是美國有此民俗,逐漸遍及世界各地,演變為歐美社會以裝扮、糖果和娛樂為特色的民俗節慶。
我聽聞到的萬聖節鬼故事,多半不是被鬼嚇唬,反而比較多是人嚇人的故事。這方面由於通過翻譯,又沒有親臨實境,總是覺得相較之下,中國鬼狐故事或日本怪談,還比較嚇人。
萬聖節當夜,人們會穿着各種恐怖或趣味服裝,扮演吸血鬼、巫婆、殭屍、鬼魂等等;孩子們也會穿著創意服裝走上街頭,挨家挨戶索取糖果,又被稱為「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 此外,大家雕刻南瓜為燈籠,通常以恐怖面孔為特徵。餐廳會推出Halloween主題大餐,饕客們可以好好享用;家家戶戶更是製作萬聖節藝品,掛飾、卡片,並把自己的房屋裝飾一番,以營造有趣却未必真正恐怖的節日氣氛。
當然,電影院還會推出恐怖片或驚悚電影,也是最常見的萬聖節活動。還有,去特別設計的鬼屋體驗恐怖的冒險,也是青少年必然參與的節慶活動。
由於萬聖節是個洋節日,當我兒子還是「小朋友」的時候,我自己很少穿搭鬼怪服裝;倒是兒子出國留學,然後在波士頓當教授且定居下來,每年都會寄來兒孫在萬聖節的活動相片。看到孫子們提著南瓜燈籠,對著鄰居要糖果的趣味鏡頭,使得我也沾染到不少美國人過萬聖節的氣氛。
兒孫們在美國歡度和享受萬聖節之際,也隨順著歐美民俗,居家環境刻意營造鬼怪世界的氣氛,其實毫無毛骨悚然的感覺,反倒充滿著兒孫們過節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