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5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吳起兵法 全文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吴起穿着儒者的衣服,带着用兵的计策来见魏文侯。

文侯说:“我不喜军事。”

吴起说:“我预见到隐微的事物,观察到将来的局势,主上您的言语和心中想的怎么不一样呢?现在您依四季气候来制作军衣,把它们覆盖在朱红色的漆器上,用彩色的颜料来描绘,再镶上磨光的犀角和象牙。冬天穿着它不暖和,夏天穿着它不凉快。用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皮做的盔甲,大车样的幔盖,彩色的轮毂,看了反而不美丽,坐在上面打仗反而不轻便。不知道主上您是靠什么的?如果是为了进攻时作战,退守时防御,却不去求得它的实际作用,那就好比是如母鸡伏击狸猫,如小狗挑战老虎,虽然有战斗的决心,却随之就死了。古代承桑氏的国君,修行德政废弃武力,因而灭亡了自己的国家;有扈氏的国君,依仗人多喜欢勇敢,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江山。贤明的君主以此为鉴,一定对内注重文化品德,对外做好战备。所以面对敌人却不前进,就没有达到义的标准;让死者尸骨不还,就没有达到仁的标准。”

于是文侯亲自摆设席位,夫人捧着酒杯,在庙里祭祀,封吴起为大将,守卫西河。文侯与诸侯打仗七十六次,其中全胜的次数有六十四次,其余的也不分胜负。所得土地四面拓展,千里之广,这都是吴起的功绩。

吴起说:“从前谋求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先教化百姓亲近万民。有四种不和:和国家不和,不能出军;和军不和,不能出阵;和阵不和,不能出战;和战不和,不能取胜。所以有道的国君,将要用他的民众时,先和而造大事。不敢独信自己的私谋,一定要告诉祖先庙堂,打开占卜的龟甲,参考天时的有利与否,吉利的才干。民众知道国君爱他们的生命,怜惜他们的死亡,达到这样的程度,然后再和他们共临难关,那么士兵就会以尽死为光荣,退生为耻辱了。

吴子说:“道,是回归事物本质的道理;义,是引导行事成功的方法;谋,是趋利避害的策略;要,是保护事业成功的关键。如果行为不合道,举措不合义,而处于高位,担负重责,必定祸患临头。所以圣人用道来安抚人心,用义来理顺事物,用礼来驱动民情,用仁来抚慰人心。这四德,发扬光大则国家兴隆,废弃不用则国家衰败。所以成汤讨伐夏桀而夏民欣喜,周武王伐纣而殷人不反对。因为他们是顺天人之心,所以能如此。”

吴子说:“凡治国治军,必须教导士兵守礼,励士兵有义,让他们知道羞耻。人有了羞耻心,力量足以战斗,力量足以守卫。但打胜容易,守胜难。所以说:战国时期,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因此,多次打胜仗得天下的很少,用战争亡国的很多。”

吴子说:“军队兴起有五个原因:一是争名,二是争利,三是积仇,四是内乱,五是因饥荒。名有五种:一是义兵,二是强兵,三是刚兵,四是暴兵,五是逆兵。禁止暴行、拯救动乱是义兵,依仗人多势众来征伐的是强兵,因怒兴师的是刚兵,弃礼贪利的是暴兵,国乱民疲,举众动众的是逆兵。这五种服法,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

武侯问:“愿闻治兵、料人、固国之道。”



吴起回答:“古时的明王,谨守君臣之礼,讲究上下之仪,招集官吏百姓,顺从风俗教化,选拔优秀人才,以备不时之需。过去齐桓公招募五万人,以称霸诸侯;晋文公召集四万人,以实现其志;秦缪公组建三万人马,以服邻敌。所以强国的君王,必须估量其民力。招募有胆量、勇气、力量的人,编为一队;乐于进战效力、显忠勇的人,编为一队;能越过高远、轻足善走的人,编为一队;失位而想在君上显身手的人,编为一队;愿放弃城池、离开防守、除尽其丑的人,编为一队。这五种人,是军队的精锐。拥有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

武侯问:“怎样做才能做到陈兵出战,必胜无疑,守御稳固,必无不克?”

吴起回答:“您这不是仅想听听而已吗?您如果能任用贤者做高官,不肖之徒处低位,则陈兵出战已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亲近其长官,则守御已稳固;百姓都拥护君上而非敌国,则战斗已胜利。”

武侯曾谋划事情,群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散朝后武侯面带喜色。吴起进谏说:“过去楚庄王曾谋划事情,群臣没有能比得上的,他退朝后面带忧色。申公问:‘您面带忧色,为什么呢?’楚庄王说:‘我听说,世上不会没有圣人,国家不会缺乏贤人。能得到他的老师辅佐的就可以称王,得到他的朋友辅佐的就可以称霸。现在我没有才干,群臣没有谁能比得上,楚国就危险了!’这是楚庄王所忧虑的,而您却很高兴,我私下感到害怕。”于是武侯面有惭色。

料敌

武侯对吴起说:“现在秦国威胁我国西界,楚国带兵我国南界,赵国冲犯我国北界,齐国紧临我国东界,燕国阻绝我国后路,韩国居于我国前面,六国四面进攻,形势非常不利,我为此深感忧虑。”

吴起回答:“安国家之道,先戒备为宝。现在您已经有了戒备,离祸患就远了。请让我分析一下六国的俗习:齐国军队虽然摆设阵势却不够坚固,秦国军队分散但又善于自斗,楚国军队完整但不耐久战,燕国军队守卫但不能迅速行动,三晋军队部署完毕却不起作用。”

“齐国人性情刚烈,国家富足,君臣都骄奢淫佚,对待细民简单粗浅,政令宽而薪水不均,一有阵势,人心不一,前重后轻,所以阵势虽整却不坚固。打击齐国的方法,必须三分兵力,乘其左右,胁迫而从之,齐军可败。秦国人性情强悍,地势险峻,政令严明,赏罚有信,士卒不畏令,都有斗志,所以散而自战。打击秦国的方法,必须先以利诱之,然后引而远之,设下伏兵,等其脱离阵地,乘其混乱而攻击,秦军将领可取得。楚国人性情弱,地广人稀,政令不力,民疲国困,所以整而不久。打击楚国的方法,乘其驻地不整而扰乱之,先夺其士气,轻进速退,劳其师徒,不与争战,楚军即可被败。燕国人性情诚朴,民情谨慎,好勇义,少诈谋,所以善守而不能远战。打击燕国的方法,触犯其边境并远远离开之,从容驰骋以诱其追赶,燕军将领即可被俘。三晋之地,中国也,其民习于战法,善于使兵车,轻其将帅,薄其禄利,士卒无死志,所以难治而不用。打击三晋的方法,阻其驻地而压迫之,但防其正面来攻,追其撤退之兵,以避免和其正面交战。这样作战可以击败其本来不多的兵力。以上是对各国的作战方法。总之在军队中,一定有如虎似熊的勇士,力大能举鼎,足轻如骑马,拔旗斩将,有这样的勇士还要有其他兵的配合。像这样有勇力的人选出来并重用他们,这就是军队的命脉。其中有的擅长各种兵器,有的体壮力大好斗,立志吞敌破敌的士兵,一定要加官晋爵重用他们。优待他们的父母妻子,用奖赏鼓励他们,使他们更为士卒所信任和敬畏。这样的军队为将领所看重,可以长久作战。如能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就可以打败敌人。”

武侯问:“妙!”

吴起说:“判断敌情而不必卜筮就能出战的情况有八种。一是,冒着大风大雪,早晚赶路,渡河伐木,不怕困难。二是,盛夏酷热,疲倦仍不休息,行军饥饿口渴,还要远离水源。三是,军队已经远征,粮食已尽,百姓怨声载道,妖言恶语屡起,将领不能制止。四是,军队的资财已经枯竭,柴草谷米不足,阴雨连绵,无处可掠夺。五是,兵员不足,地势不利,人马患疾病,四邻不援。六是,路远日暮,士兵十分疲倦并恐惧,饥饿无力,解甲休息。七是,将领弱小,士卒不信任,三军屡次惊慌,师徒无援助。八是,阵地未定,住宿未毕,行经险坡,一半隐一半现。遇到这类情况,都应毫不迟疑地出击。有六种情况不必占卜而应避开。一是,土地广阔,人民富足。二是,君主爱护臣下,恩惠普及。三是,奖赏信义明确,时机得当。四是,按功勋排列位置,任用贤能。五是,士卒众多,军械精良。六是,四邻帮助,大国支援。凡是不如敌人的这方面条件,都要避开而不怀疑。这就是所谓见可进则进,知难则退的道理。”

武侯问:“我想观察敌人的外表以了解其内情,观察其行动以了解其目标,从而判断胜负,能讲给我听吗?”

吴起答:“敌人来犯,行列杂乱无章,旌旗摇动不定,人马频繁回顾,这样的军队可击败十倍于己的敌人。”没有形成诸侯的会合,君臣之间意见不统一,防御的壕沟未成,禁令不能施行,三军喧哗不定,想前进又不能前进,想后退又不敢后退,以一半兵力攻击倍数之敌,百战不会失败。”

武侯问什么情况下敌军可以进攻。

吴起答:“用兵必须察明敌军虚实而攻击其弱点。敌军远来新到,行列未定,可进攻;敌军刚吃完饭,尚未做好战斗准备,可进攻;敌军奔走而来,可进攻;敌军劳倦不堪时,可进攻;敌军没有占据有利地形,可进攻;敌军失利时不听指挥时,可进攻;敌军旌旗乱动时,可进攻;敌军在长途行军后来不及休息时,可进攻;敌军过河一半时,可进攻;敌军处于险地时,可进攻;敌军阵地多次移动时,可进攻;将领离开士卒时,可进攻;敌军军心恐惧时,可进攻。所有这些情况,要选择精锐部队冲向敌军阵地,分兵相机继进,迅猛攻击切勿迟疑。

治兵

武侯问:“进军的方法应该以什么为先?”
吴起回答:“首先明确四轻、二重、一信。”
武侯问:“什么是四轻、二重、一信?”
吴起回答:“使地面松软便于驰马,马匹轻装以便行车,车驾轻便以便于载重,士兵训练有素而英勇作战。明确地了解地形险易,则地面松软利于驰马;饲草饲料供给及时,则马匹轻装便于行车;盔甲武器锐利精良,则车辆轻便更利于士兵作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执行军令必须坚决。能做到这些,就可能是胜利的主宰。”
武侯问:“军队怎样才可以战胜敌人?”
吴起回答:“以治理得当来取胜。”
武侯又问:“不在人数多少吗?”
吴起回答:“如果法令不明确,赏罚无信用,鸣金而不停,擂鼓而不进,虽然有百万之众,又有何用?所谓治理得当,就是平时遵守纪律,战时就有威势,前进时不可阻挡,后退时不可追赶,前进后退有节奏,左右移动听从指挥,即使绝成阵列,散开亦能成行。与这样的军队在一起,安全而无忧,使用这样的军队可以连续作战而不会疲惫,无论投向何方,天下谁敢与之抗衡,这叫做父子兵。

吴子说:“行军作战的原则,最重要的是不违反进退的节制,不失去饮食的适宜,不耗尽人马的体力。这三条,是掌握士卒命运的关键。如果进退不遵循节制,饮食不适宜,人马疲惫而不能休息,就不能执行命令。因为执行命令是军队行动的基础。如果进退不度,饮食不适,人马疲惫而不解舍,就不能执行命令。上令既废,军队行动必乱,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则必败。”

吴子说:“凡两军交战,生死相争的场所,必须尽力杀敌,才能生;贪生怕死,则必死。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像坐在漏船上,伏在烧屋之下,必须使智慧的人来不及谋,勇敢的人来不及怒,就立即行动起来,与敌人对抗。所以说:用兵的害处,犹豫最大;三军的灾难,莫过于狐疑。”

吴子说:“人们常常要死在不能做到的事情上,失败在不利条件所引起的不便上。所以用兵的法则:教育训练放在首位。一个人学会作战,可以教会十人;十人学会作战,可以教会百人;百人学会作战,可以教会千人;千人学会作战,可以教会万人;万人学会作战,可以教会全军。用近的对待远的,用安逸的对待疲劳的,用饱食的对待饥饿的。圆阵变为方阵,方阵变为坐阵,坐阵变为立阵,向左移动变为向右移动,向前移动变为向后移动,分散变为集中,集中变为分散。每一种变化都要熟悉,然后才授给兵器。这就是为将的职责。”

吴子说:“教战之令,短小者持矛戟,长大者持弓弩,强壮者持旌旗,勇敢者持金鼓,弱小者给厮养,智慧者作谋主。乡里相约,什伍相保。一鼓整顿队伍,二鼓练习列阵,三鼓趋走向食,四鼓严整纪律,五鼓准备行动。听到鼓声协调后,然后举旗。”

武侯问:“军队行进和停止,有规律可循吗?”

吴起回答:“不要在‘天灶’、‘龙头’之地停兵。‘天灶’是指大谷之口,‘龙头’是指大山之端。必须在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上招摇星,下从事营,将战之时,观察风从何方来,风顺则呼和,风逆则坚阵以待。”

武侯问:“凡畜养车骑,有方法吗?”

吴起回答:“驾车之马,必须居于安稳之处,适于水草,节制饱饥。冬天要暖厩,夏天要凉房。要剪毛鬣,谨落四蹄,收戢耳目,不要惊骇,习惯于驰逐,习练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用。车骑装备,鞍、勒、衔、辔,必须完好坚固。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摧毁。能明白这些道理的,可以横行天下。”

论将

吴子说:“文武兼备的人,才能胜任将领;刚柔并济的人,才能统兵作战。一般人对于将领的评论,常常偏重于勇气,其实勇气对于将领来说,只是小事而已。勇敢的人必然轻易涉险,轻率合战而不知利害,是不可取的。所以,将领要慎重的有五件事:第一是理,第二是备,第三是果,第四是戒,第五是约。理,就是治理群众要像治理少数人一样;备,就是军队出动就像面对敌人一样;果,就是临敌时要果断,不为侥幸所动;戒,就是即使打败敌人也要像刚开始作战一样严谨;约,就是法令简明而不烦琐。接受任务而不推辞,打败敌人后再谈返回,这是将领应有的礼貌。所以军队出兵之日,要有全力以赴的决心,不能有退缩的念头。

吴子说:“大凡行军打仗有四个关键:一是气机,二是地机,三是事机,四是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安排部署,全在于主将一人的指挥,这就是气机。道路狭窄险峻,名山要塞可守,十人据守,千人难进,这就是地机。善于使用间谍,派遣轻兵往返,分散敌军,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这就是事机。车轮坚固,战马便于驰骋,士卒熟悉战阵,舟船得力,这就是力机。懂得这四个机要的将领,才能担任主将。然而主将必须具备威、德、仁、勇等优秀品质,才能率领部下安众,吓退敌人,决疑定策。主将发布命令部下不敢违犯,所到之处敌人不敢抵敌。得到这样的将领国家就强盛,失去这样的将领国家就危亡。这就是良将。”

吴子说:“鼙鼓金铎,是用来统一耳目的;旌旗麾帜,是用来统一意志的;禁令刑罚,是用来统一人心的。耳听声音在于清,眼见色彩在于明,内心受到惩处在于严。三者不确立,虽有国家必败于敌人。所以主将所指挥的部队,没有不从命的,所指向的敌军,没有不赴死的。”

吴子说:“大凡作战,重要的是先要察看敌方的将领和才能,根据情况灵活运用策略,就能不劳顿而成功。敌方将领愚蠢而轻信别人,可以用计谋诱骗;贪婪而不顾名声,可以用财货收买;轻率易变而没有谋略,可以设计诱困;上层将领富裕而骄横,下层士卒贫困而心有怨恨,可以离间其内部;敌方进退犹豫不决,士卒无所依靠,可以震吓而使其溃散;士卒轻视其将领而思归,道路平坦易攻,可以邀击而取胜;敌方前进道路看似容易,但后退却很容易,可以设计引诱使其退却;前进道路看似艰难,但后退却很容易,可以强攻而击破;敌军处于低湿之地,水道无法通畅,又逢连雨不止,可以设计水攻而使其沉灭;敌军处于荒芜之地,草木丛生,常遇狂风怒吼,可以放火而将其烧毁;敌军长时间不前进不移换驻地,将士心生懈怠,军中毫无戒备,可以偷袭而破之。”

武侯问:“两军对峙,不知敌军将领的情况,我想推测一下,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吴起回答:“令地位低微但勇敢的士兵,率领精锐部队去尝试一下,务必在攻破敌方阵地,不要贪图胜利。观察敌军到来,一动一静,都要有规律的指挥,刚强之卒假装逃跑不及的样子,看到有利的条件却假装不知道,这样的将领就是智勇双全的将领,不要和他硬拼。如果敌军七嘴八舌喧哗不整,旗帜纷乱,士卒自顾自的行动,兵器横七竖八,即使敌军追赶如同不及,看到有利条件也不得,这就是愚钝的将领,即使人再多也可以俘获。”

应变

武侯问:“车辆坚固马匹优良,将领勇敢士兵强壮,但遇到敌人打乱队伍,不能按指令行进,该怎么办?”

吴起回答:“大凡作战,白天以旌旗幡麾为指挥,夜间以金鼓笳笛为指挥。指挥向左就向左,指挥向右就向右。击鼓就前进,鸣金就停止。第一次吹笳就前进,第二次吹笳就集合。不服从命令的就杀。三军畏服,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阵。”

武侯问:“如果敌众我寡,该怎么做?”

吴起回答:“在平易地形上避敌,在险要地形上设伏。所以说:以一击十,莫善于在险要地形上设伏;以十击百,莫善于在平易地形上避敌。以千击万,莫善于在阻断地形上阻击。如果用少(的兵力)一旦发起攻击,在险要道路击鼓鸣金,即使有众多敌军,也会惊惶失措。所以说:使用众多兵力的情况下,务必选择易行之地;使用少量兵力的情况下,务必选择狭窄之地。”

武侯问:“有强大的军队,既勇猛又勇敢,背靠大山险阻,右靠山左靠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弓劲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以与它长时间守战,该怎么办?”

吴起回答:“您问得好极了!这并非单靠车骑的力量,而是需要圣人的谋略。能准备千乘万骑,加上步兵,分为五军,各军守一方。五军分五路,敌人必然迷惑,不知该攻何处。敌人如果坚守以固兵力,急行间谍以观察我方意图。若敌人听从我方说,就解约而去;若不听从我方说,就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不要追赶,不胜疾归。如此假装败逃,安行疾斗,一军牵制敌人前方,一军断其后路,两军衔枚袭其一处。五军交至,必能找到敌人的弱点。这是打击强敌的方法。”

武侯问:“敌人逼近并有力量向我发起进攻,我想撤离但无路可走,军心军惧,这可怎么办?”

吴起回答:“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是我众敌寡,可以分兵多路进攻,敌人虽然人多势众,但因目标分散,自会疲于应付。如果敌众我寡,可以集中兵力一路进攻,进攻要有连续性,不要停歇,这样也可以克服敌人。”

武侯问:“如果在溪谷之间和敌军遭遇,旁边都是险阻,敌军人数还比我军多,这可怎么办?”

吴起回答:“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军应迅速通过这些地带,不要停留。如果敌军已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可以先鼓噪喧哗,然后借有利地形向敌军发起攻击,或是进或是退,要保持进军的速度。射箭、发弩、斩杀敌人都应同时进行,用以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如果敌军混乱,我军就可以进攻无疑。”

武侯问:“身旁是高山,地方很狭窄,和敌军在这里遭遇,既不敢击鼓鸣金,又不能快速前进或后退,这可怎么办?”

吴起回答:“这叫谷战。虽然我军人多,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没有用处。应选拔身手好的士卒,与敌军兵力相当,用轻便的兵器和锐利的兵器作为前导,把战车和骑兵分别列在四周,相距几里不要暴露我军兵力。敌军必然认为我军兵力单薄,不敢轻易进攻。此时我军可出动旌旗行列,并插在山外作为营地,敌军必然害怕。然后用战车和骑兵挑战,不让敌军休息。这就是谷战的方法。”

武侯问:“我军和敌军在水泽之地相遇,车辆和骑都陷在水中,船只也没有准备,进不得进,退不能退,这可怎么办?”

吴起回答:“这叫水战。我军不要使用车辆和骑,而是让它们留在我军一旁。登高四望,一定要了解水情的广狭、深浅,然后才能出奇制胜。敌军如果渡水作战一半时,我军就可进攻一半未过水的敌军。”

武侯问:“如果天一直下雨,马陷车停,四面都是敌人,三军惊慌失措,这可怎么办?”

武侯问道:“严明赏罚,足够打胜仗吗?”

吴起回答说:“严明赏罚,这个我不确定,虽然奖善罚恶,但要看时机。那些发布命令人们乐于听从、兴师动众人们乐于参战、勇猛上阵人们乐于效命。这三条,是君主所依靠的。”

武侯说:“如何实行呢?”

吴起回答说:“君王对有功者设宴招待,没有功绩的人也要鼓励他们。

励士

武侯问:“严明赏罚,足够打胜仗吗?”

吴起回答说:“严明赏罚,这个我不确定,虽然奖善罚恶,但要看时机。那些发布命令人们乐于听从、兴师动众人们乐于参战、勇猛上阵人们乐于效命。这三条,是君主所依靠的。”

武侯说:“如何实行呢?”

吴起回答说:“君王对有功者设宴招待,没有功绩的人也要鼓励他们。”

于是武侯在庙庭设宴,分为三行,犒劳士大夫。功劳重大的坐在前排,肴席和贵重器皿,安排上等菜肴和珍贵器物;次等的坐在中排,菜肴和器物略差一些;没功劳的坐在后排,肴席没有贵重器物。祭祀完毕后出门,又颁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也以功劳大小为标准。对有死事之家,每年都派使者慰劳其父母,表示不忘功臣。

这种办法实施三年后,秦国开始兴师攻打魏国,军队开到了魏国的西河。魏国士卒听说后,不等上级命令,穿着盔甲奋勇击敌的以万数。

武侯召见吴起,对他说:“前日你的教诲得以实行了。”

吴起回答说:“为臣听说人有长处有短处,气有盛时有衰落。君王您试试派五万没有战功的人,让我率领去抵挡他们。如果他们不能取胜,就会被诸侯嘲笑,失掉在天下中的权威。现在把一个死罪犯埋伏在旷野,派一千人追捕他,没有一个不眼睁睁地看着、慢行着不敢立即追上去,为什么呢?怕他突然反扑过来伤害自己。所以一个人拼死命,足以吓得退千人。现在我以五万人的军队,用来对付这些残暴的贼寇,本来就很难抵挡。

“为臣才疏学浅,不懂军事,承蒙奖赏,只有竭尽全力以报效国家。因此只希望得到能抛舍性命、敢于冲锋陷阵的一万勇士,来对敌秦国军队,秦国就难保不败了。”

于是武侯听从了他的建议,给他配备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人,结果打败了秦国五十万军队。这是激励军队的功劳。

在开战的前一天,吴起向三军下令说:“诸位吏士应当跟敌人作战。不论是车兵、骑兵和步兵,如果车兵不能车上,骑兵不能骑马,步兵不能走路,即使打败敌人也不会有功。”所以战争的那一天,他的军令并不烦琐而是威震天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