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天賦只是未經雕琢的寶石,距離閃閃發光還有一大段距離

曾經的我沈迷於尋找天賦,當時的我認為我必須找到那個讓我事半功倍的禮物,讓我像是實現使命一樣的活著,後來慢慢的我才發現,天賦只是未經雕琢的寶石,也許他有閃閃發光的潛力,但也有可能就只是潛力而已…


天賦論:不是天才又怎樣

天賦是什麼?

每個人生下來一定都會有獨特的優勢,像是特別會觀察、特別會表達、特別善交友,這些我們一開始以為是個人特質的東西,都有可能是我們的天賦。

天賦像是每個人出生都帶著一個特別的寶石,有人的是祖母綠、有人的是翡翠、也有的人是鑽石,但寶石是經過開採、萃取、雕琢最後才變成市價不菲的商品,即使原石有些價值,但也比不上經過提煉的產物。

從小到大的教育環境裡,把我們框架在固定的學科裡,常常讓學生認為『我英文不如人、數學也沒多好,我是不是真的沒用了』,而成長過程中遇到自己真的有興趣的事情時,往往因為家長認為沒有比學業更重要而放棄嘗試,本來該在求學時期慢慢探索的歷程,最後到出社會可以獨立生活時才開始追尋。

比天賦更重要的事?

察覺自己有哪些天賦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讓你把自己放在適合的地方,然而深耕天賦是更重要的事情。天賦是讓我們贏在起跑線的個人特質,但是最後贏在終點線的往往是因為持續的練習,以前班上一定有不怎麼看書但是總是考很好的同學,但一定也有回家熬夜看書成績還是普普的學生,先不論他們的讀書方式如何,而我也相信當一個人想把一件事做好時,他肯定千方百計。

你有想過第一名的人在哪些指標裡面贏過其他人嗎?

基因?智商?睡眠時間?家庭教育?都不是,是對挫折的耐受力。


因為獨特讓我們遇見了天賦,因為深耕讓我們成就了自己



不凡成就的共同元素:恆毅力

恆毅力不是努力,是熱情和投入以及一段長時間努力的過程。


心之所向:最終目標階層


建立階層目標時常見的問題:怎麼找到最終的頂層目標?無法把所有目標集結成同一個共同目標怎麼辦?可以有兩個或多個頂層目標嗎?

我認為從巴菲特的25-5取捨法先開始做起會比較容易,先利用25-5取捨法篩選出重要的五個項目,通常列出的內容會是中階目標,再利用聯想這五個項目能不能有共同目標,最後可能會有幾項無法歸類在一起,就像是很難把『照顧爸媽』和『公司升遷』放在同一個頂層目標下面,把所有目標都集結成同個頂層目標本來就是很理想化的事情,現實是當你必須達成目標是勢必會犧牲你的其他目標,我想成功的人大概就是拋棄一切的在成就自己最終的理想吧!恆毅力的作者建議頂層目標一個就好,集中火力才容易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好。

常見迷思

迷思一:恆毅力高的人不會放棄目標

恆毅力高的人明白自己最終的頂層目標是什麼,而即使因為一些原因更換了底層或中層目標,最終想要到的目的地也是不變的,所以其實恆毅力高的人改變的不是目標是作法。

迷思二:熱愛工作的人不討厭工作內容

一份工作裡面不會所有事情都是你喜歡的或你想做的,但是也不該全部都是你不想做的。

像是我明白我熱愛的是找到bug原因,但免不了工作上會需要寫一些繁瑣的文件或報告,我能做的是減少我花在那些我不愛的事物上的時間,可能利用一些工具或一些碎片時間來做。

迷思三:恆毅力等於努力

恆毅力解讀成深耕會更好,因為深耕是指你投入心力看到反饋,然後再次修正迭代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像柯文哲葉克膜案例的故事,建立一個SOP在每次執行這個SOP後寫一份檢討報告,針對檢討報告再回頭修改SOP,慢慢的這個SOP會越來越接近完美且降低失敗率。

迷思四:熱情有一天會突然出現

大人學的Brian說:『不要期待熱情會像卡在沙發裡的遙控器一樣,有天突然被你找到。』

還沒找到熱情時我們該做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在職業倦怠時翻遍相關書籍和文章,最後在“恆毅力”這本書的詮釋讓我比較能明白,『熱情就像樣找伴侶一樣,你很難第一眼就認定對方是要在一起一輩子的人,更常發生的是在長時間的相處後,慢慢才發現彼此的重要性和合適程度。』

我想說

以上內容綜合《恆毅力》以及各種講座相關書籍的個人感想,過去的我太希望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就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甚至會因為還沒找到而焦慮,最後就像這本書裡提到的『尋找熱情就和尋找人生伴侶一樣』,必須踏上尋找的人並且持續自我成長。

我認為從目前手上在做的事情開始著手會比較容易,我有一陣子漸漸的對自己的工作失去興趣,讓我最挫敗的是在此之前我是每天都會期待去上班的人,這種反差感讓我更焦慮,我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工作內容中,哪些是自己喜歡的?哪些是自己不喜歡的?歸類現有工作對我來說的興趣,可以在我之後尋找其他機會時有個參考。

我是個恆毅力不高的人(甚至不用測恆毅力測驗就知道),我看過亨利溫的分享才知道,其實很多人都還在海上漂泊,能找到適合自己小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包括亨利溫在經營自我成長帳號之前,也一度認為自己做事三分種熱度一事無成,但他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他嘗試了在IG帳號分享他學習的過程,漸漸的找到自己可以帶給別人的價值。

謝謝把文章看到這裡的你,希望我的經驗和分享有幫助到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