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產業顯學能引爆商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十年來,拜數位網路之賜,新技術開發的訊息在世界各地迅速散播,這讓企業在研發時有更多的策略與想像。近期觀察到的幾個現象,讓人不禁開始思考,究竟在研發端作為顯學的產品,離成為市場寵兒的距離有多遠?

自從祖克伯喊出「元宇宙」口號後,許多科技公司便研發AR、VR、MR穿戴式載具,消費者可以透過穿戴裝置,沉浸體驗不同的情境。

2023年蘋果公司發布了Apple Vision Pro,雖然這產品2024年才量產,但在目前的市場上,多種設計的穿戴裝置已經搶先推出,卻不見街道上人手一支AR/VR/MR的光景。

不過這樣的熱潮,確實已經燒到各行各業了。保時捷舉辦新車款Macan EV發表會,現場賞「新車」竟是以Meta Quest 3混和實境。

這是保時捷第一次將這套技術運用於媒體展示新車,裡面的內容使用大量的AR和MR技術,參與者可以透過載具,看到立體的數位成像,還能趴在地上看見底盤護板。

然而各國體驗者踏入展示間,看到一排的眼鏡,不免一陣失望。「賞車」對一般大眾來說,還是得觸摸到實體。

這樣的技術近期在藝術界也創造出一批數位藝術家。他們透過科技呈現創意,但不少藏家依然認為,看得到、摸得著的藝術品比較深得人心。當然,藝術欣賞是很主觀的。

另一個例子是電動車。全球政府企圖將永續意識落實在生活中,紛紛喊出202幾年後要禁售純燃油車。這一口號,讓全世界的傳統車廠、新創車廠、科技公司紛紛轉型,進入電動車產業鏈。

但最近英國政府宣布,將原先禁售燃油車的2030年延後到2035年,原因是電動車雖然節能減碳,但售價高到一般民眾無法接受。

可能是政策影響,競爭者林立;也可能是市場風向還不明確,電動車倡議者特斯拉祭出降價策略,希望可以穩住電動車龍頭寶座——減低利潤,提高市占率,可惜還是被中國的比亞迪超越。

特斯拉最新一期獲利平淡無奇,投資人大失所望,連三天下跌16%,市值蒸發近1,400億美元。

電動車確實是近幾年才被廣泛討論的議題。當新興產業進入市場,未來性若受到肯定,廠商應該會競相爭鳴,進入功能推陳出新的榮景。有趣的是,電動車才剛受到市場關注,就打起了一般產業發展較成熟後才有的削價競爭賽。

2022年台灣汽車的銷量約為42萬台,其中電動車只有1.6萬台。放眼國際,根據TrendForce統計,2022年全球汽車銷量為8,105萬輛;而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電動車的銷量較2021年增加55%,但總共賣出的台數僅1,000萬輛。

即使報導鋪天蓋地的宣布電動車前景可期,但至少在當下,「理想」與「現實」還是有一些距離。

科技創新、技術萌芽固然需要時間,但從市場、政策與同行間的競爭關係中,還是能預見產業的未來性。

打造成功的產品需要三年、五年、十年,該先選哪個題目?先做哪些布局?

公司研發部門別一頭熱,除了照顧投資人,更要關注市場反應,別錯把只紅15分鐘的小咖誤認為「里程碑」意義的巨星,才是釐清研發與市場關係中最重要的「應然」與「實然」。

avatar-img
24會員
96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公司每年提出新產品或構想,其後就有源源不絕的追隨者。這些大公司看似獨領風騷,其實時常也進退兩難。 舉例來說,當淨零排放成為全球永續目標之一,世界各國開始熱中於電動車產業的布局,台灣的鴻海科技集團也提出MIH電動車聯盟,希望創造絕佳的使用者體驗,並陸續設立生產工廠,招募供應鏈夥
日本具代表性的品牌東芝(Toshiba),有上市74年的歷史,若日本企業聯盟對東芝實施股票公開買賣,東芝將於今年下市。 東芝主力有半導體、核電與家電,許多產品都是日本首家製造商,包括雷達、電晶體電視與微波爐等,世界上第一台筆記型電腦也是出自東芝之手,昔日榮光歷歷眼前。
今年年初,OpenAI推出ChatGPT應用程式,正式開啟了全球生成式AI(AI Gernative Content; AIGC)的序幕。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恰逢七月,我任職的單位舉辦孩子的夏令營,加強小學五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學生的口語傳播能力。短短三天,我訝異現在的孩子獲得的資訊量,遠遠超出我同齡的時候。 課程中,有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分享他對「人的價值」的想法。當老師還在讚嘆十歲年紀竟想談如此有意義
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近幾年的行為讓人不解,他打造星鏈,火箭載人上太空,買下推特(Twitter)等,眾人彷彿霧裡看花,不知他在玩什麼把戲。 但若熟悉數位匯流的發展脈絡,則不得不佩服這位數位新鬼才的策略與盤算。
前陣子,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發表了演說,主題是重新定義全球化。 他提到,過去全球化的定義是「不顧國界、追求商業利潤,承擔商業風險」,但目前的全球氛圍與20年前大相逕庭,全球化的新定義是「在不傷害國家安全與科技經濟領先條件下,允許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外國產品進口」。
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大公司每年提出新產品或構想,其後就有源源不絕的追隨者。這些大公司看似獨領風騷,其實時常也進退兩難。 舉例來說,當淨零排放成為全球永續目標之一,世界各國開始熱中於電動車產業的布局,台灣的鴻海科技集團也提出MIH電動車聯盟,希望創造絕佳的使用者體驗,並陸續設立生產工廠,招募供應鏈夥
日本具代表性的品牌東芝(Toshiba),有上市74年的歷史,若日本企業聯盟對東芝實施股票公開買賣,東芝將於今年下市。 東芝主力有半導體、核電與家電,許多產品都是日本首家製造商,包括雷達、電晶體電視與微波爐等,世界上第一台筆記型電腦也是出自東芝之手,昔日榮光歷歷眼前。
今年年初,OpenAI推出ChatGPT應用程式,正式開啟了全球生成式AI(AI Gernative Content; AIGC)的序幕。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恰逢七月,我任職的單位舉辦孩子的夏令營,加強小學五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學生的口語傳播能力。短短三天,我訝異現在的孩子獲得的資訊量,遠遠超出我同齡的時候。 課程中,有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分享他對「人的價值」的想法。當老師還在讚嘆十歲年紀竟想談如此有意義
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近幾年的行為讓人不解,他打造星鏈,火箭載人上太空,買下推特(Twitter)等,眾人彷彿霧裡看花,不知他在玩什麼把戲。 但若熟悉數位匯流的發展脈絡,則不得不佩服這位數位新鬼才的策略與盤算。
前陣子,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發表了演說,主題是重新定義全球化。 他提到,過去全球化的定義是「不顧國界、追求商業利潤,承擔商業風險」,但目前的全球氛圍與20年前大相逕庭,全球化的新定義是「在不傷害國家安全與科技經濟領先條件下,允許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外國產品進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似乎從一個超級被追捧的明日之星,跌落到一個人人喊打的沒料企業。這基本上可以從特斯拉 TSLA 的股價看出......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AI伺服器成長預期2028年的數學也已經逐漸都有人算出來了 這就是正常的未來產業週期,無可避免也是歷史慣性 過去的智慧型手機跟電動車都表演過了 硬體先領先市場市佔率想像力之後才是軟體的週期還有電子零組件的價值提升想像 就像近期很多人討論巴菲特賣蘋果的操作 巴菲特買蘋果是在2016年跟現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似乎從一個超級被追捧的明日之星,跌落到一個人人喊打的沒料企業。這基本上可以從特斯拉 TSLA 的股價看出......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這兩天蘋果公司放棄開發近10年的Apple Car,並將資源轉向投資AI,Hank認為是明智之舉!因為儘管未來電動車平台擁有很多智能化發展的空間,但車輛總需求數並不會增加,加上中國電動車早已將這個市場紅海化,因此電動車所能帶來的收益成長並不具備投資想像力。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