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北關東產業遺產之旅1:富岡製糸場

2023年9月12日

北關東產業遺產之旅地圖

東亞大陸上的養蠶製絲技術,從彌生時代就傳入今日的日本。1859年江戶幕府開港、開放與西方國家貿易,當時生絲是重要輸出品,但品質參差不齊。1872(明治五)年,正進行明治維新展開近代化的日本政府,開始設立若干「官營模範工場」,位於今日群馬縣富岡市的「富岡製糸場」,就是最早的官營工廠之一。

「富岡製糸場」由法國技師設計建造,並引入法國技術進行機械化生產,是當時世界最大規模的機械化製絲廠之一。1893(明治26)年私有化賣給三井家族,1902年成為合資企業,1939(昭和14)年開始由片倉製糸紡績會社(現片倉工業)所經營,1987年工廠停工。

停工後工廠硬體設備仍然保存完整,包括衍樑長度140公尺、寬度12公尺的巨大廠房「繰糸所」,裡面有300釜的繅絲機;現存的機器是1966年裝設的「日產(Nissan)HR型自動繰糸機」。2005年,片倉工業將「富岡製糸場」捐贈給富岡市管理,廠區開始開放民眾參觀;2006年,主要的建築物被列入日本重要文化財,其中若干建物後來被列為國寶;2007年被日本經濟產業省列為近代化產業遺產;2014年以「富岡製糸場與絹産業遺産群」的名義,與其他三個絹產業地點一起,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富岡製糸場繰糸所的現存機器設備

富岡製糸場繰糸所的現存機器設備

富岡製糸場的圓形鐵水槽與煙囪

據日本維基百科的整理,「富岡製糸場」因為建築老舊,預計整體修復工事要30年才能完成。所以目前廠區並未完全開放,有些建築僅可以看外觀而無法進入內部。

就筆者自身的參觀經驗來說,這是被列為世界級的產業遺產,但展示內容卻讓人頗感失望。不少建築尚未整修完畢開放參觀、例如女工宿舍妙義寮與淺間寮,關於勞動的說明也很少,部分展示板不開放拍照,官網內容缺乏歷史資料介紹等等。

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當時的女工大多來自原武士階層的士族女子,因為一開始是官營企業,所以勞動條件顯然優於私營企業,且女工學得技術回鄉後,容易被家鄉的紡織廠延攬成為指導的工頭。明治六年4月時,廠內有562名女工,大多來自鄰近的群馬、長野與琦玉等縣,但後來來自滋賀縣的女工反而成為主力。

筆者在廠區內的展示板拍到關於工時的演變,但剛拍完就被告知說禁止攝影,所以無法拍其他展示內容。一開始的官營時代,每天工時七小時45分,私有化之後馬上延長至超過11小時、甚至12小時,一直到戰後實施「勞働基準法」,工時才又回復至八小時。

富岡製糸場的工時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來自外縣的女工,有些因為疾病等原因而客死異鄉,被葬在工廠附近的寺廟:龍光寺有明治七至34年間過世的工女之墓60座,其中最年少的不過九歲10個月大;海源寺則有明治六至九年間過世的工女(2名)工男(1名)之墓。

龍光寺的富岡製糸場工女之墓

海源寺的富岡製糸場工女工男之墓

富岡市另有幾處原來的製絲廠舊址,除了富岡市之外,群馬縣另一個「絹遺產」較集中的地方是桐生市。這些產業舊址大約都只保留建築結構,機械設備都已經消失,且大多改為其他商業用途,例如展示場館或餐飲業等。

舊曽我織物工場的鋸齒狀廠房屋頂

附錄:女工哀史》與《啊,野麥峠

左翼作家細井和喜藏(1897-1925)出生於貧苦人家,自年少時就在紡織產業工作,並參與勞工運動,他的妻子也是紡織業勞工。1924年,細井根據自身與妻子的勞動經驗,在《改造》雜誌發表記述女性紡織工人處境的報導文學《女工哀史》,第二年由「改造社」發行單行本,這大約是日本近代最早描寫「血汗工廠」的文學作品。

後來,小說家山本茂實採訪了在明治四十年代(1907-1916)的富國強兵政策下、辛勤嚴苛地工作的數百名紡織廠女工以及相關人員,於1968年發表紀實小說《啊,野麥峠:製絲女工哀史》(あゝ野麦峠—ある製糸工女哀史),可說是《女工哀史》的後續。

野麥峠指的是從岐阜縣北部通往長野縣的山道隘口,從明治到大正時期,不少出身飛驒地區的農村女性,必須穿越此隘口,才能到長野的紡織廠工作。《啊,野麥峠》發表之後受到矚目,其中的重要情節來自真實故事:1903年,年方14歲的政井峰(政井みね),跟著一百多名年輕女性,在暴風雪中穿越野麥峠,徒步二百公里到長野岡谷的紡織廠工作,雖然熟練工年薪超過百圓(相當當時小學教員的起薪,大約等於現在的三百萬日圓)算是收入不錯,但每天工時長達15小時,廠房內高溫達40度,結核病流行。1909年,政井峰重病,她請求她的兄長帶她回飛驒,就在越過野麥峠、峰說「啊,我可以看到飛驒了」之後,她就嚥下最後一口氣,年僅20歲。政井峰死後被葬在岐阜縣飛驒市的專勝寺。

後來,在野麥峠豎立了政井峰的慰靈碑。1969年《啊,野麥峠》一度要改編為電影,當時預定的女主角吉永小百合,在野麥峠捐贈一座雕像「政井峰之碑」(政井みねの碑),造型是政井峰的兄長背著重病的她返回飛驒的情景。1979年,左翼導演山本薩夫將《啊,野麥峠》拍成電影,同時,在野麥峠也成立了資料館「野麥峠之館」(野麦峠の館),展示關於青年女工的相關資料;「野麥峠之館」於2022年關閉,原來的資料移到旁邊的「お助け小屋」展示。1982年,山本薩夫又拍了續集電影《啊,野麥峠 新綠篇》。

延伸閱讀:

  1. 富岡製糸場」官網
  2. 富岡製糸場觀光見學情報
  3. 日本維基百科「富岡製糸場」條目
  4. 日本維基百科「富岡製糸場と絹産業遺産群」條目
  5. 絹遺產」。群馬縣關於養蠶製絲產業的相關產業遺產地點介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