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如果重來一次,你還是會選擇一模一樣的人生?」
「對。」
「而且,你還會希望你兒子走上一樣的路,因為你相信你兒子不會是死掉的那個?」
「對。」他說。「對,你可以這麼說。」──寺尾哲也《子彈是餘生》
若以考試成績而論,故事中出場的角色指的就是 PR 99 的那些1%資優生。在少之又少的拔尖菁英中,讓人望塵莫及的頂尖天才會是甚麼模樣?連擠進那道牆都沒有的我們無法窺視,只能投以各式各樣美好的想像:平步青雲、家財萬貫、優秀地階級複製下一代。
作者用文字告訴讀者,青春的傷痛在這些拔尖生中仍然存在,只不過皮囊外層批了一張眾人對天才理想投射的袍,內部仍然爬滿了蚤子。傷口也並不一定在青春後就自動結痂,隨著生命潰爛的多有人在。
透過小說中各個短篇的視角差異、不斷切換的角色歷程與自剖,讀者得以理解出場人物間的關係,並看見小說中每個「我」與其周圍的同儕所有的掙扎──卑微、羞愧、忿恨。
面對精神困境的選擇,隨著故事敘述推進──有人在預謀自戕;有人自戕失敗臥床;有人成功解脫;有人終於解脫;也有人表示如果遇上可以重新活過的「再次選擇」假設題,仍會投身到這場生命競爭中。這些「我」來自不同時空,並在每個生命區段中苦苦掙扎,試圖在潰敗的傷口上開出燦爛的花。
引用寺尾哲也在後記的說法:「這些競賽選手,追求所謂才華的拔尖之時的過程,是有許多變態的副產物的。無關乎他們最終達成的成就高低,也無關乎追求本身那神聖的、晶瑩剔透的美麗。這些傷口是真實存在的,就如同這些美麗真實存在那般。」
「像你這種人,是沒有辦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渦蟲∀〉吳以翔尖銳的一語道破,也是天才介恆的性啟蒙、被虐快感的源頭,伴隨往後的生命備受折磨也折磨別人。
「你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要活在現實世界?」──〈渦蟲∄〉讓生命就像一場荒謬的展演,慾望在想像中被滋養、無處可逃。支配者與被支配者直面後,發現慾望終歸是換了皮的假想,醜陋無處藏匿、生命困境沒有解方、救贖只是幻想。
生而為人,找到生活下去的意義感有多重要呢?好似愈是遠離只需思考「如何生存」的時代,我們就愈發需要某種精神信念來讓自己「能夠繼續生活」。而這些自小就慣習於競爭的天才,達到常人無法企及的功績與高度,已經沒有什麼想要而得不到的都東西時,又要憑藉甚麼讓自己做出後續的選擇呢?
本書雖然主要描寫的是菁英階層的生命歷程與精神困境,但作者的文字克制,短篇的安排將整個故事織成了一整面的網,讀者能在這面網上看見各種人性掙扎,並共感人性中諸如慾望、忌妒、怨懟等七情六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