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筆記 | 你沒那麼堅強,只是習慣了偽裝 | 關於迴避型依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迴避型依戀的特徵

有些人會將自己的獨立性視為首要之事,他們習慣自己承擔大部分的事情,並不期待他人的關心,更害怕麻煩他人。他們常常將他人的親近和關心誤解為打擾和控制,他們的情緒感知能力普遍較弱,外在變化和內心情緒的反應往往不同步。他們給人的印象是情緒穩定、獨立且成熟,通常是理性優於感性,因此常常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容易自卑,無法接受自己的缺點,不敢展現脆弱的一面,努力維持表面上的情緒穩定,不失控,並小心地隱藏自己的弱點。他們害怕一旦示弱,就會遭遇更糟糕的結果。這通常與他們的原生家庭環境或成長後的生活環境有較大的關聯。他們將確定關係、結婚等事情視為自由的剝奪,並認為這將帶來額外的責任。


迴避型的五大特點:

  • 自我界線明確:他們的自我界線過於僵化,很少敞開內心,對他人的信任和依賴程度較低。
  • 親密關係的疑慮:他們難以從固定的關係中獲得穩定感,對長期的親密關係存有疑慮,傾向於逃避問題,並對爭吵感到恐懼。
  • 自我價值優先:他們會將自我價值放在情感需求之前。
  • 貶低伴侶以維持心理平衡:他們習慣對伴侶進行負面評價,通過貶低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並避免欠太多人情債。
  • 獨處優於親密:他們缺乏主動積極的意願和行動力,相比與他人親密,他們更喜歡獨處,並且不擅長進行情感交流。


迴避型依戀的成因

迴避型依戀的成因,主要是與童年時期的經歷有關。迴避型依戀的人,通常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關注,也沒有建立起安全和信任的感覺。

他們可能遭遇過以下的情況:

  • 父母或監護人對他們冷漠、嚴厲、拒絕或虐待,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懷和鼓勵,也沒有回應他們的情感需求。
  • 父母或監護人之間的關係不和諧,經常爭吵、分離或離婚,沒有給予他們一個穩定和溫暖的家庭環境。
  • 父母或監護人過早地離開他們,或者是經常變換照顧他們的人,沒有給予他們一個持續和可靠的依附對象。


這些經歷,讓迴避型依戀的人,形成了一種貧窮的人格,內心並不富足,悲傷時不能被理解,快樂時還被潑冷水。他們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不相信別人能夠真心愛他們,所以他們選擇了逃避,而不是面對自己的情感需求。


迴避型依戀的影響

迴避型依戀,對自己和別人都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例如:

  • 會錯過了許多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無法享受到愛與被愛的快樂,也無法獲得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只能孤獨地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挑戰。
  • 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感到不自信,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也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能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不敢嘗試新的事物和挑戰。
  • 對別人的感受和需求漠不關心,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無法給予別人適當的關懷和尊重,只能與人保持距離,不敢深入交流和分享。
  • 他們會對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例如焦慮、抑鬱、失眠、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只能用一些不健康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壓力,例如吸煙、喝酒、沉迷網路等。


迴避型和渣的區別

迴避型和渣的人,有時候會讓人混淆,但是其實他們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有以下三點不同:

  • 面對未來,迴避型能避則避,不會給出明確的承諾,也不會主動提出計劃。渣的人則會用甜言蜜語來綁住對方,或者用各種藉口來拖延,或者用分手來威脅對方。
  • 通常不喜歡你付出,不喜歡麻煩欠人情。迴避型的人,不會期待或要求對方為他們做什麼,也不會接受對方的幫助,他們覺得這樣會讓自己虧欠對方,或者讓對方有控制他們的權力。渣的人則會無恥地索取對方的付出,不管是金錢、時間、精力,或者是身體,他們只會想著自己的利益,不會考慮對方的感受。
  • 不會為了喜歡你而主動改變,冷落會從頭到尾。迴避型的人,不會因為對方的要求或建議而改變自己的習慣或行為,他們覺得這樣會失去自己的個性或自由,他們也不會因為對方的不滿或抱怨而感到內疚或悔改,他們會覺得對方是在無理取鬧或干涉他們的生活。渣的人則會用改變來吊住對方的胃口,他們會在對方想要放棄的時候,突然表現出一些好的跡象,讓對方覺得他們有悔意或進步,但是這些都只是表面的,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改變,只是為了繼續利用對方。


迴避型依戀的相處之道

迴避型依戀的人,並不是無可救藥的,只要他們願意改變,並且得到適當的幫助和引導,他們就有可能從迴避型慢慢地走向安全型,成為一個更加開放和自信的人。


可以嘗試的一些方法:

  • 尊重他們的自我界線,不要強迫他們做不想做的事,也不要過度干涉他們的私事,讓他們感覺到你不會威脅他們的自由和獨立。
  • 給予他們一些正面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覺到你欣賞和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價值,也讓他們知道你有信心和他們建立一個穩定和長久的關係。
  • 與他們分享一些你的興趣和喜好,找出一些你們共同的話題和活動,讓他們感覺到你們有共鳴和默契,也讓他們知道你們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 適時地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讓他們了解你的想法和期待,也讓他們知道你不會隱藏或壓抑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因為他們的反應而改變自己的態度
  • 遵循他們的溝通節奏,不要太在乎他們的情感回饋,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也不要過度追問或質疑他們的行為和動機,讓他們感覺到你不會給他們太多的壓力或責任。
  • 固定的頻率和方式與他們保持聯繫,讓他們知道你不會消失,也不會突然出現,讓他們感覺到你是一個可靠和穩定的人,也讓他們知道你關心他們的狀況和感受。


總結

迴避型依戀是一種常見的依戀風格,它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和人際關係。迴避型依戀的人,通常是因為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和安全感,所以他們對親密關係產生了恐懼和不信任。他們會選擇逃避,而不是面對自己的情感需求,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關心和支持。這樣的行為模式,會讓他們和別人都感到孤獨和不快樂,也會影響他們的自信和潛力。


如果你想要和迴避型依戀的人相處,你需要有一些耐心和技巧,讓他們感覺到你是一個可靠和穩定的人,也是一個平等和包容的人。你需要尊重他們的自我界線,給予他們一些正面的肯定和鼓勵,與他們分享一些你的興趣和喜好,適時地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遵循他們的溝通節奏,以固定的頻率和方式與他們保持聯繫,當他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先詢問他們是否需要你的支持,當他們表現出親密的舉動時,以一種自然和平和的態度回應他們。這樣,你就有可能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真誠和溫暖,也讓他們學會如何去愛和被愛。


迴避型依戀的人,並不是無可救藥的,只要他們願意改變,並且得到適當的幫助和引導,他們就有可能從迴避型慢慢地走向安全型,成為一個更加開放和自信的人。如果你是一個迴避型依戀的人,或者你身邊有一個迴避型依戀的人,你可以嘗試用這篇文章中的一些方法,來改善你們的關係。




avatar-img
9會員
15內容數
各種研究心得分享,立志用最小成本獲得最多不同的體驗,小型研究、讀書心得、好書推薦、理財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有一個迴避型依戀的男友,他讓我看見了愛情中的矛盾面。他總是說愛我,卻很少主動靠近我。對於情感話題,他總習慣輕描淡寫或轉移話題,彷彿在維護一種微妙的安全距離。當我需要他時,他總用冷靜掩飾自己的退縮,像是在守護一座無形的城牆。他喜歡保持距離,卻又不願放手,這樣的矛盾讓我倍感孤單。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逃避型人格,在我身邊有兩個很顯著的例子,好像相似又有所不同,但對他們來說根本問題都在於原生家庭。 A生於重男輕女的家庭,父親很早便離開家但仍有少數聯繫,母親不知所蹤,儘管其他家庭成員對他疼愛有加,但父母親給的裂痕太大,始終無法補足他心裡所欠缺的。他很認真工作也很負責,在當主管的我眼中是不可多得的同
Thumbnail
逃避型依附者在婚姻中表現出的獨立性和情感穩定性使他們成為理想的伴侶。本文深入探討了逃避型依附者的優勢,以及他們在婚姻關係中的表現和影響。透過理性的溝通方式、對自由和空間的尊重以及情感控制的優勢,逃避型依附者展現了在婚姻中的重要價值。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喜歡伴侶和異性朋友來往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有一個迴避型依戀的男友,他讓我看見了愛情中的矛盾面。他總是說愛我,卻很少主動靠近我。對於情感話題,他總習慣輕描淡寫或轉移話題,彷彿在維護一種微妙的安全距離。當我需要他時,他總用冷靜掩飾自己的退縮,像是在守護一座無形的城牆。他喜歡保持距離,卻又不願放手,這樣的矛盾讓我倍感孤單。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逃避型人格,在我身邊有兩個很顯著的例子,好像相似又有所不同,但對他們來說根本問題都在於原生家庭。 A生於重男輕女的家庭,父親很早便離開家但仍有少數聯繫,母親不知所蹤,儘管其他家庭成員對他疼愛有加,但父母親給的裂痕太大,始終無法補足他心裡所欠缺的。他很認真工作也很負責,在當主管的我眼中是不可多得的同
Thumbnail
逃避型依附者在婚姻中表現出的獨立性和情感穩定性使他們成為理想的伴侶。本文深入探討了逃避型依附者的優勢,以及他們在婚姻關係中的表現和影響。透過理性的溝通方式、對自由和空間的尊重以及情感控制的優勢,逃避型依附者展現了在婚姻中的重要價值。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喜歡伴侶和異性朋友來往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