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復盤自己的人際關係,研究了一下迴避型依戀,縱使我曾經就是迴避型依戀的重症型,根據我以前的狀態,任何人際我都不會維持太長時間,因為覺得自己不被愛,怕受傷而先把人推開,也一直戴著面具與人相處只因為擔心真實的自己,那些情緒和脆弱不被接納......。甚至,小時候我曾經問過我姊,為什麼自己會突然對身邊親近自己的人感受到厭惡,甚至那個人是我媽,理智上我知道她是愛我的,但就是會產生這種很莫名的感覺?這是正常的嗎?她果斷地回了我:正常的。
(現在才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對姊姊產生過這種感覺,因為我很清楚的知道,她是愛我且不會離開的。她見過我真實的所有樣子,但我從小就離開媽媽身邊,跟媽媽是真的有點不熟,還有我那自戀型人格的爸爸曾把他跟我媽婚姻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我而產生的不安全感。)
靈光一閃就想起《十二國記》最開始的劇情。
《十二國記》是一部我很喜歡的作品,儘管我對它動漫前幾集的觀感是覺得很拖沓,很慢,想快轉,而有這些感受的並非只有我。
為什麼?
:因為從小的情緒就一直被壓抑、被否定、不被重視,被告知哭沒有用......。
於是在看到劇情,女主哭哭啼啼、怨天尤人的時候,她觸發的是我不被允許的那段回憶,因為情緒沒被接受過,於是看到別人帶著情緒時的第一反應也是:「哭不能解決問題,能不能振作點?」
但我忘了,有情緒這件事,是成長中很正常的過程。
我根本不記得自己用多少淚水去澆灌自己心裡那棵埋在土中的智慧果實,只知道我一次次的像個時空旅人一般,回溯到過去找出是哪一段記憶塑造出我現在的價值觀,再跳出我個人的認知視角,詢問自己:「我的認知與事實相符嗎?」
:被愛的前提是優秀嗎?
:不是,愛妳的人,只是因為妳是妳而愛妳。
:哭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要哭?
:因為妳感受到壓力,哭只是一種情緒的釋放,妳可以去探索哭背後的情緒是什麼,再一步步推回去看見問題的本質,而不是停在哭這層表象,這對妳才會有幫助。哭不是件不好的事,也許是感動哭、喜極而泣呢?
如果脆弱、軟弱是因為成長過程中沒有被接納過而讓自己覺得這些情緒是不被允許的,別人接不接受那是別人的事,至少接受自己擁有這些情緒和過程。我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的磨,熬過了痛苦的階段後,現在記得的事好像越來越少了,因為對我來說都不重要,忙著創造哪有心思在乎那些呢?沒有什麼比讓自己活得好更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