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6】恐懼依賴的現代人──催生「獨立」的時代錯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愛,只出現在完整的人身上。」
「只有當一個人足夠獨立,不再依賴別人,他才能真正的愛別人。」
「如果我們需要從伴侶身上,而不是先從自己身上得到滿足,這樣的關係是有問題的。」

類似於上述的名言金句,你一定聽過不少(歡迎留言分享你聽過的版本)。有時候它們被歸在心靈雞湯,而如果是什麼名人或心理師說出來,則可能被奉為圭臬。我想任何表述都有其適切的脈絡,這些名言有時候是對的,有些時候則不太恰當。

無論如何,這些話都對「獨立」有著強烈的追求:人應該變得更不在乎他人,只依賴、滿足於自己,讓自己變成愛的強者。

但除了因為不夠獨立而造成的關係問題,催生出這些金句之外,我們可曾想過這些話背後的情感真相?對依賴的恐懼

依賴,簡單兩個字,就暗示著人並非完整、也不完美,有許多的需求與滿足都著實要靠另一個人來完成。許多人恐懼依賴,並不是因為這個生而為人的情感需求本身,而是因為這需求一直受挫,挫敗到他們只能選擇離開,走上「我不需要別人,我很完整,我要一種不依靠對方的關係」的路。

有依賴的需要,在都市人耳中聽起來就不夠潮、不夠chill,而臨床的實況是,這有夠痛的!

依賴之所以成立,是一方有需求,一方願意提供滿足,因此需求在某種意義上,不會被感受為「脆弱」(至少不會是無法忍受的脆弱);對依賴的恐懼,源於「脆弱」直接威脅到「存在」本身,脆弱的反應(失落、苦痛、折磨、孤獨)讓人們害怕極了「依賴」可能帶來的結果。

為此,最簡單的社會藥方,就是「不要依賴!完全獨立!」,你可以在各大書店、文章或 YT 影片看到這類的論述。

然而,「完全的獨立」、「個體完整性」、「先愛自己」這些事真的可能嗎?撫心而問,就算有人能夠主觀地認為做到了,難道不曾在某個深夜時刻,覺得自己與世界有所隔閡、不再為小事感動?或曾經覺得這也是條死巷,卻不知道如何轉身?

充滿貶抑味道的「依賴」

〈依賴〉是生命的序曲,沒有一個小孩不是在對照顧者的絕對依賴中長大的。如果依賴得夠好,同時又放手得夠穩,我們便能夠預視小孩的未來即使有苦有痛,也是能夠朝向獨立,不會是個媽寶或爸寶。

相反,某一種華人傳統,總強調小孩要越早獨立越好,三歲就不能吵鬧、五歲就要學會煮飯照顧弟妹、七歲就要知書達禮兼反過來照顧父母的情緒。這些其實都是依賴環境的失敗例子,小孩被強迫成為「小大人」,從小抑制內心「想去依賴」的渴求。臨床上,他們常常呈現為對自己沒有感受、不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或者是對關係議題十分敏感,因為這牽動著心底對依賴的焦慮與恐懼。

也許剛好因為文化上,主要的照顧者都是母親,因此「依賴」這件事往往在潛意識中跟「母親(這個女人)」綁在一起。一如溫尼考特指出:

「在精神分析以及同類型的工作中,發現所有個體(男人們和女人們)都保留某種程度對女人(WOMAN)的恐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為害怕,但可說普世皆然。這與害怕某個特定的女人相當不同。」(〈關於「民主」這個字的意義的一些想法〉,1950│取自《溫尼考特的語言》,233頁)

溫尼考特從這個觀點指出對女人的恐懼是種社會結構(如父權)的催化劑,也暗示厭女(misogyny)源於此。

用我的話來說,我會看到這種早期「依賴」的失敗創傷與恐懼,使得許多男性無法以有效的方式應對或回應女性伴侶的情緒。只要女伴一發脾氣,他們就只能把自己縮起來、逃離。在他們彷彿唸著「好可怕、好可怕」的聲音背後,反映了兩件幾同步發生的事:

以行動支持創作!用訂閱解鎖沙龍
本篇內容共 350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章探討了中年女性的性慾和愛的情感,並透過歌曲《沐春風》的歌詞分析來解讀。對於中年女性的性情、性慾、以及社會上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深入而全面的觀點。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餓」,當然還有「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這些成長過程中尋常得成為國民共同回憶的玩笑,你有想過其實對身心健康而言並不好笑嗎? 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覺——到底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是想這樣、還是想那樣?甚至想都沒有去想過?——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也令人悲哀的事。
這篇文章討論了女性在關係中的謊言和偽裝,並對這種行為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討論。文章通過歌曲歌詞和宗教故事講述了女性為了使男人迷惑、不解、看不穿的偽裝目的,並討論了婚姻和關係中的對她們的影響。同時,文章也關注了在關係中不同壓抑的個性和感受,並探討了在關係中做出改變和妥協的必要性。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許多時候,我們回望過去,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喜歡上這個他或那個她。 是因為他長很帥、她夠美麗嗎?還是因為他很幽默、她夠善良?事實上,我們很難找出原因,或原因往往要在許多人生的經歷(心理諮商是其中一種)以後,才足以讓人刺痛與悔恨的方式被思想起──我們總是「事後」才懂得發生了什麼。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文章探討了中年女性的性慾和愛的情感,並透過歌曲《沐春風》的歌詞分析來解讀。對於中年女性的性情、性慾、以及社會上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深入而全面的觀點。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餓」,當然還有「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這些成長過程中尋常得成為國民共同回憶的玩笑,你有想過其實對身心健康而言並不好笑嗎? 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感覺——到底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是想這樣、還是想那樣?甚至想都沒有去想過?——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也令人悲哀的事。
這篇文章討論了女性在關係中的謊言和偽裝,並對這種行為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討論。文章通過歌曲歌詞和宗教故事講述了女性為了使男人迷惑、不解、看不穿的偽裝目的,並討論了婚姻和關係中的對她們的影響。同時,文章也關注了在關係中不同壓抑的個性和感受,並探討了在關係中做出改變和妥協的必要性。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許多時候,我們回望過去,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喜歡上這個他或那個她。 是因為他長很帥、她夠美麗嗎?還是因為他很幽默、她夠善良?事實上,我們很難找出原因,或原因往往要在許多人生的經歷(心理諮商是其中一種)以後,才足以讓人刺痛與悔恨的方式被思想起──我們總是「事後」才懂得發生了什麼。
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提出精神分析中的觀點,以及對違法行為和反社會行為的獨到見解。透過對治療和違法行為的討論和託寓,探討了犯罪、治療與社會情感的複雜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感依賴與獨立的定義、影響及關係中的平衡方法,並提供實際建議來幫助伴侶們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一直覺得人的行動是由兩個系統驅使的:恐懼同愛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獨立了,關係才能走向合作, 否則,仍然容易陷入依附或冷漠, 繼續期待別人來完整自己。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浪漫和孤獨的文章,描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孤獨。作者詳細探討了愛情中的掙扎和成長,並呼籲讀者學會享受孤獨,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情感依賴與獨立的定義、影響及關係中的平衡方法,並提供實際建議來幫助伴侶們建立更和諧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一直覺得人的行動是由兩個系統驅使的:恐懼同愛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獨立了,關係才能走向合作, 否則,仍然容易陷入依附或冷漠, 繼續期待別人來完整自己。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孤獨的感悟,從恐懼孤獨到學會獨立。文章提出兩種方式來感受生命的完滿:對生命的愛和對彼此的愛。最後,提供了冥想練習,幫助讀者探索自己對孤獨的感受,並鼓勵他們勇敢地獨立或與他人同行,以克服對孤獨的恐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浪漫和孤獨的文章,描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孤獨。作者詳細探討了愛情中的掙扎和成長,並呼籲讀者學會享受孤獨,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