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夠好玩的溫尼考特 06】恐懼依賴的現代人──催生「獨立」的時代錯覺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愛,只出現在完整的人身上。」
「只有當一個人足夠獨立,不再依賴別人,他才能真正的愛別人。」
「如果我們需要從伴侶身上,而不是先從自己身上得到滿足,這樣的關係是有問題的。」

類似於上述的名言金句,你一定聽過不少(歡迎留言分享你聽過的版本)。有時候它們被歸在心靈雞湯,而如果是什麼名人或心理師說出來,則可能被奉為圭臬。我想任何表述都有其適切的脈絡,這些名言有時候是對的,有些時候則不太恰當。

無論如何,這些話都對「獨立」有著強烈的追求:人應該變得更不在乎他人,只依賴、滿足於自己,讓自己變成愛的強者。

但除了因為不夠獨立而造成的關係問題,催生出這些金句之外,我們可曾想過這些話背後的情感真相?對依賴的恐懼

依賴,簡單兩個字,就暗示著人並非完整、也不完美,有許多的需求與滿足都著實要靠另一個人來完成。許多人恐懼依賴,並不是因為這個生而為人的情感需求本身,而是因為這需求一直受挫,挫敗到他們只能選擇離開,走上「我不需要別人,我很完整,我要一種不依靠對方的關係」的路。

有依賴的需要,在都市人耳中聽起來就不夠潮、不夠chill,而臨床的實況是,這有夠痛的!

依賴之所以成立,是一方有需求,一方願意提供滿足,因此需求在某種意義上,不會被感受為「脆弱」(至少不會是無法忍受的脆弱);對依賴的恐懼,源於「脆弱」直接威脅到「存在」本身,脆弱的反應(失落、苦痛、折磨、孤獨)讓人們害怕極了「依賴」可能帶來的結果。

為此,最簡單的社會藥方,就是「不要依賴!完全獨立!」,你可以在各大書店、文章或 YT 影片看到這類的論述。

然而,「完全的獨立」、「個體完整性」、「先愛自己」這些事真的可能嗎?撫心而問,就算有人能夠主觀地認為做到了,難道不曾在某個深夜時刻,覺得自己與世界有所隔閡、不再為小事感動?或曾經覺得這也是條死巷,卻不知道如何轉身?

充滿貶抑味道的「依賴」

〈依賴〉是生命的序曲,沒有一個小孩不是在對照顧者的絕對依賴中長大的。如果依賴得夠好,同時又放手得夠穩,我們便能夠預視小孩的未來即使有苦有痛,也是能夠朝向獨立,不會是個媽寶或爸寶。

相反,某一種華人傳統,總強調小孩要越早獨立越好,三歲就不能吵鬧、五歲就要學會煮飯照顧弟妹、七歲就要知書達禮兼反過來照顧父母的情緒。這些其實都是依賴環境的失敗例子,小孩被強迫成為「小大人」,從小抑制內心「想去依賴」的渴求。臨床上,他們常常呈現為對自己沒有感受、不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或者是對關係議題十分敏感,因為這牽動著心底對依賴的焦慮與恐懼。

也許剛好因為文化上,主要的照顧者都是母親,因此「依賴」這件事往往在潛意識中跟「母親(這個女人)」綁在一起。一如溫尼考特指出:

「在精神分析以及同類型的工作中,發現所有個體(男人們和女人們)都保留某種程度對女人(WOMAN)的恐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為害怕,但可說普世皆然。這與害怕某個特定的女人相當不同。」(〈關於「民主」這個字的意義的一些想法〉,1950│取自《溫尼考特的語言》,233頁)

溫尼考特從這個觀點指出對女人的恐懼是種社會結構(如父權)的催化劑,也暗示厭女(misogyny)源於此。

用我的話來說,我會看到這種早期「依賴」的失敗創傷與恐懼,使得許多男性無法以有效的方式應對或回應女性伴侶的情緒。只要女伴一發脾氣,他們就只能把自己縮起來、逃離。在他們彷彿唸著「好可怕、好可怕」的聲音背後,反映了兩件幾同步發生的事:

以行動支持創作!用訂閱解鎖沙龍
本篇內容共 350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如果人生這款遊戲會讓你不斷拖延,不是你的問題,是這款遊戲不夠好玩。」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會做的事情,後來看到了一部YouTube影片,影片作者詳細地把人生比擬成遊戲,邀請大家一起成為自己的「遊戲設計師」與玩家。 如果在人生這場遊戲裡,會止不住地拖延,這可能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遊戲設計得不夠好玩。 等等,但也別急著歸咎於誰,因為空洞的遊戲大
Thumbnail
avatar
圓子
2024-05-07
夠了喔....2018/09/10 16:25  命運寶箱 拍圖
Thumbnail
avatar
波士燉大龍蝦
2024-04-08
購入電子書閱讀器六個月後的心得去年九月準備去德國交換學生半年,因為去的時間不短不長,要盡量減省行李重量,但我沒書看又不行啊!!因此動了購買電子書閱讀器的念頭。
Thumbnail
avatar
海柔小姐
2024-03-31
構築生活蓋房子不只是蓋房子,而是建造一個世界。汗得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第七學季一開始就進行的蘭博構築展,逐漸成為高二同學認識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avatar
胡湘玲
2024-03-19
夠讚的冰與火之歌,3/10高雄官方賽亞軍戰報 Hi 我是Venice,自從去年台北N賽之後再次參加官方賽,很榮幸再次突破去年八強的成績拿到亞軍,以下是我的組隊歷程及當天一些比賽的過程,若有錯誤或建議都歡迎給我反饋,謝謝! .組隊過程 說到組隊不得不先抱怨一下,報名後直到當週一才能知道有無抽到參賽資格,確定抽到資格只剩不到一週
Thumbnail
avatar
Venice Lee
2024-03-14
[夠]--狗竹圖文 [夠] 如果時間從來就不夠用 那 步調慢一點 走路緩一點 心情鬆一點 煩惱少一點 也是可以的 因為 時間從來就不夠用
Thumbnail
avatar
狗竹圖文
2024-03-09
【構思流(Idea Flow):通過Nick Milo的ARC框架提升知識工作效能】在2024年2月,參加了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的過程中,我從Nick Milo的分享中獲得了深刻的啟示。他介紹的ARC框架,即Add, Relate, Communicate,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知識工作的流程。這一框架不僅促進了我的思考,也讓我對如何
avatar
王啟樺
2024-02-10
只有最好,才是夠好:《玩得好!樂高商業冒險之旅》只有最好,才是夠好(Only the best is good enough) 象徵樂高精神的這句話,熱愛樂高的玩家們應該都耳熟能詳,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這句話成為公司座右銘的緣由,是創辦人奧爾.科爾克於約莫九十年前,在德國的博覽會中,碰巧看見的泰迪熊廠商標語:「對孩子而言,只有最好,才是夠好。」
Thumbnail
avatar
少鋒
2023-07-25
遊戲好玩在哪?遊戲心流分析架構介紹想要分析一款遊戲好玩在哪裡嗎?這篇文章可以提供一套有系統的分析架構,從8個面向探討這款遊戲到底為什麼好玩,以後跟別人推薦遊戲的時候就不再只會說「打這款遊戲很爽!」而已囉!
avatar
Way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