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生病限制別亂吃,聽從建議快快好

    生老病死是人生一定要經歷過的四個階段。人吃五穀雜糧,就可能會有生病的時候,趕快治療回復健康身體,就是人們常講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俗話說病從口入,生病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忌口」,但是「民以食為天」,吃美食可說是人的一大天性。尤其五臟廟作祟,解解饞沒關係,心想也不會影響病情,就這樣無法度克制。然而華人又講究食補以及中藥的進補,顯示對於「吃什麼對身體有幫助」深信不疑,舉凡「食物相剋」等都顯示國人對於吃其實是很有研究。

    這兩種對比的矛盾,顯示出「忌口」的概念其實父老鄉親各位都明白,只是會自行判斷病情的情況而選擇性聽從醫師的建議。健康的最大障礙是「習慣」的改變,習慣都可能是我們的病源,吃更是我們情感上的寄託,相信有人也是藉由吃來紓解壓力,一般人不是面臨重病,是不輕易改變飲食習慣的。

    之前在醫院行政工作時,幾項常見影響病情或治療的飲食行為:

    喝酒:古語稱酒是「百藥之長,嘉會之好」、「酒所以養老也,所以養病也。」可知酒在中國人的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過去研究也有提倡適量飲酒有益,但是卻不要忽略某些藥物如感冒藥、鎮靜劑、安眠藥等如果和酒一起服用,會增強藥物作用,而產生危險,更何況所謂的「適量飲酒」可說是見仁見智、因人而異囉!孕婦及某些疾病患者如胃潰瘍、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痛風、肝病等症更不可飲酒。

    服藥自備藥物:不少病人住院時攜帶其他醫院開立的藥物,但卻沒有告知醫師或護理人員,便自行服用,導致與目前住院醫院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另外也有門診時卻沒有告知還有其他疾病正在服藥中,醫師無法掌握完整病情,開立藥物沒有周延,延宕診療效果。更甚者有因為癌症而自行採用民俗療法,卻又同時接受西醫診療卻無告知醫院,因此導致病情嚴重變化的新聞報導。

    食補:【藥補不如食補】,國人認為食補相較於西藥,要來的安全且溫和,也不會有副作用,因此由產後調理、病後進補等,都會採用「補品燉湯」來給病人,一方面認為既然不是藥,也就多吃無仿。一方面卻又認為補品有「藥的療效」,才會希望病人可以趕快身體健康,但進補如人參雞,麻油雞,薑母鴨等,對於不同病人不同病症,沒有掌握好,可就要注意了!

    來到醫院就是想身體健康痊癒,與醫師充分溝通您的病情,了解您的過往情況與曾經用過的藥物、吃過的東西,得過的疾病都是診治的關鍵,住院期間能夠遵守醫師與護理人員指示,切勿私自服用自備藥物或飲酒。也希望在康復回家前如果有任何進食的疑問,可以由醫師或營養師等做專業的諮詢討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