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了解自己的需求,創造讓愛流動的可能

          了解自己,包含自身的情緒,情緒情境下需要什麼支持,什麼能幫自己充電、什麼是自己的想要,也關於自己的身體想要如何被對待和照顧,更甚至是性取悅的表達。


    最近看了Netflix上的影集《性愛自修室》,非常喜歡。《性愛自修室》用有趣又溫暖的方式,點出了許多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啟齒的性愛困擾,也反映著性愛之下的關係互動、自我關係以及多元性別的議題。

    性愛自修室IMDB劇照


           昨天晚上,看見其中一級的片段,故事中的主角之一艾瑞克,興高采烈的和摯友歐帝斯分享了新的關係進度,歐帝斯則因為擔心好友受傷,著急地拋了一連段的問句和自己的觀點︰「你確定他不會耍你嗎?我認為他還…….」

            這時,艾瑞克說︰「停〜現在 不想要聽到任何你對他的評價,我想要你當我最好朋友,然後問我有關過程細節的問題(充滿笑容和期待)〜」

            歐帝斯︰「你說的對,我很抱歉。(暫時放下自己的擔心和慣性關心朋友的方式,轉換成和他一起興奮的心情),那你想要怎麼安排…? 」

            看到這一幕,我讚嘆著艾瑞克對自身的了解和清晰的表達,也讚嘆主角歐帝斯能夠瞬間調整自己的視角,不再停留在自己的擔心裡,而是共感著好朋友的心情,一起並肩前行。

            回想自己過去在成長過程裡,面對關係多多少少都曾有這樣的嚮往,像是「要是可以不用我說,他就知道我要什麼,那一定很幸福。」或者「如果他夠了解我,不用說,他也應該知道如何回應我」。無論在朋友、親密關係中甚至更私密的性愛裡,可能都不知不覺抱著期待,對方可以自然地知道如何最適切的回應、對待自己。

            但隨著年紀增長,關係互動的累積,發現這樣的期待,常常不知不覺的扼殺了許多愛的可能。

            在關係互動中,對方原本願意給愛和付出的心意,在生活中其實很有可能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在一次次的互動裡被拒絕、否定、感到挫折後,就漸漸退縮了。


            其實有時候,不是對方不願意愛,而是,找不到那條通往愛的路徑。


          當對方的反應不是你要的回應,在期望落空的責備之前,先暫停下來,好奇自己,此刻,我究竟需要/想要什麼呢?


    如果能夠足夠清晰自己的想要、喜好和需求,常常就能增加周圍的人愛到自己的機會。想要的時候,清晰的表達,「停~~」、「我想要……」、「我需要……」,然後在收到的時候,完整的感受對方的願意和愛,完整的表達感謝。也許,就能少一些「你給我的,不是我要的愛!」的失落,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愛,在抵達另一個人之前,就墜落在無盡的黑夜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