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市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牯嶺街是有名的舊書街,舊書攤雖已搬遷光華商場多年,但僅餘幾家舊書店的牯嶺街仍然在許多愛書人心中具有特別份量。

raw-image


也因此,從很多年前,牯嶺街就開始舉辦書香市集,剛開始時規模不大,就只有幾家二手書店,和來擺攤販售回頭書的大型出版社。

後來小型出版社興起,有幾年的時間,在書香市集可以找到這些特色出版社的特殊出版品,感覺像挖寶似的,非常有趣。

近幾年來,隨著台灣市集文化的發展,書香市集規模越來越大,市集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元,增加許多手作文創攤位,琳琅滿目,甚至比原本的主角--書籍更吸睛。

在牯嶺街附近居住多年,幾乎年年逛市集,到了今年,終於有機會成為市集一員,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市集。

市集以書香為名,但定義寬鬆,除了書店與出版社外,還有販售許多不同產品的攤位。不僅有一般市集常見的手繪與手作,也有其他的商品。但攤位的多元化,或許是為增加集客力的必要作法。

來逛書集的顧客也非常多元,有文青,有帶孩子的家長,也有愛書的銀髮族。不同的族群,流連的攤位不同,需求當然也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或許是對書本折扣的期待。

市集裡的書多半低價促銷,我雖然對於書的折扣始終有著抗拒,但也不可免俗的搬出倉庫裡的庫存書來促銷。而事實證明,低價書確實比一般正常折扣的書更受歡迎。

想想,這也沒什麼不對。對大部分的讀者來說,書本之間的替代性很高,除非是忠實書迷,否則沒有非買某本書不可的道理,以更划算的折扣買下也能帶來閱讀樂趣的書,應當是理性的選擇。我還是單純讀者的時候,也抱持著這樣的態度。

只是,書是替代性高的商品,但產出的過程卻又極其耗費人力。期待創作者產出好作品,但又不能保證創作者得到合理的回報,這其間的矛盾,始終無解。

只能說,無論如何,讓平常不親近書的人,願意來沾沾書香,也是好的。


avatar-img
46會員
367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旅行回來兩天,疲憊突然發作了。 前天深夜回到家,收拾東西,和女兒聊天,躺到床上已凌晨兩點。 昨天一早驚醒,想起要到醫院回診,急忙出門。接著又有場工作約晤,時間一直喬不定,忙亂一整天。 今天在陽光裡醒來,突然覺得無力起床,儘管有很多事要做,卻不斷想著,只要再多睡一會兒就好。 不得不起床,向來早
昨天差點迷失在山林裡。 寺院依山而築,各自獨立的塔樓院閣,層層疊疊,一重復一重,散落在林木之間。 因年代久遠,林木高聳,儘管時序入冬,但遲來的寒意,只讓樹木添了紅褐黃橙,葉未落盡,樓閣只隱隱約約露出了屋頂。 寺院因多則傳奇與名人而盛名遠播,穿過重重林木,爬上一段又一段階梯,走進各有故事的院
臨上飛機前,多出了一個多小時的空檔。同行友伴決定到湖畔喝咖啡。 在此城的幾日,下榻離湖區不遠的飯店,所有的活動似乎也都離不了這被稱為此城「名片」的大湖。但是,我們也從未悠閒地在湖畔賞景賞人。 臨湖的星巴克一排戶外座位,面對西斜的夕陽,粼粼波光裡,水鳥低飛,野鴨悠遊,小橋上儷影雙雙,襯著霜紅的楓葉
旅行的最後一夜,儘管回到飯店已九點,但不太甘心就這樣結束一天,決定出門逛逛。 飯店位在銀杏梧桐的小街,但拐個彎,就到熱鬧的購物區。棟棟相連的購物中心,既可避開夜裡的冷風,也可享受遊逛的樂趣。一棟棟穿過去,便到了行人徒步區。 九點半,依舊人來人往。沿著步行街往前,便到了湖濱。 這知名的景區,治安
習慣帶書出門旅行。出門前為打包行李忙亂時,每每也為該帶什麼書而煩惱。 旅途中的書有各種不同功能,搭機搭車讀的,夜裡得空讀的,睡前讀的,時間長短與閱讀心情各異,想讀的書也不同。 更何況,尚未翻讀的新書,是否喜歡並未可知,有時看來有趣的書,讀了幾頁就想扔開,所以也不能只帶一本,免得無書可讀。 這次
隨著季節時序的更迭,某些事物彷彿凸顯了自我的存在。例如銀杏。 今早赴城西辦事,計程車駛過素來不熟悉的街道,突然看見整條路一片燦黃。 是銀杏! 聽見我的驚呼,計程車司機笑著說,這條路到秋天就很漂亮。 銀杏是秋天的樹,但以前暫居此城時住在城東,好像只偶爾見過一兩棵銀杏,從沒想過銀杏也是這裡的秋景
旅行回來兩天,疲憊突然發作了。 前天深夜回到家,收拾東西,和女兒聊天,躺到床上已凌晨兩點。 昨天一早驚醒,想起要到醫院回診,急忙出門。接著又有場工作約晤,時間一直喬不定,忙亂一整天。 今天在陽光裡醒來,突然覺得無力起床,儘管有很多事要做,卻不斷想著,只要再多睡一會兒就好。 不得不起床,向來早
昨天差點迷失在山林裡。 寺院依山而築,各自獨立的塔樓院閣,層層疊疊,一重復一重,散落在林木之間。 因年代久遠,林木高聳,儘管時序入冬,但遲來的寒意,只讓樹木添了紅褐黃橙,葉未落盡,樓閣只隱隱約約露出了屋頂。 寺院因多則傳奇與名人而盛名遠播,穿過重重林木,爬上一段又一段階梯,走進各有故事的院
臨上飛機前,多出了一個多小時的空檔。同行友伴決定到湖畔喝咖啡。 在此城的幾日,下榻離湖區不遠的飯店,所有的活動似乎也都離不了這被稱為此城「名片」的大湖。但是,我們也從未悠閒地在湖畔賞景賞人。 臨湖的星巴克一排戶外座位,面對西斜的夕陽,粼粼波光裡,水鳥低飛,野鴨悠遊,小橋上儷影雙雙,襯著霜紅的楓葉
旅行的最後一夜,儘管回到飯店已九點,但不太甘心就這樣結束一天,決定出門逛逛。 飯店位在銀杏梧桐的小街,但拐個彎,就到熱鬧的購物區。棟棟相連的購物中心,既可避開夜裡的冷風,也可享受遊逛的樂趣。一棟棟穿過去,便到了行人徒步區。 九點半,依舊人來人往。沿著步行街往前,便到了湖濱。 這知名的景區,治安
習慣帶書出門旅行。出門前為打包行李忙亂時,每每也為該帶什麼書而煩惱。 旅途中的書有各種不同功能,搭機搭車讀的,夜裡得空讀的,睡前讀的,時間長短與閱讀心情各異,想讀的書也不同。 更何況,尚未翻讀的新書,是否喜歡並未可知,有時看來有趣的書,讀了幾頁就想扔開,所以也不能只帶一本,免得無書可讀。 這次
隨著季節時序的更迭,某些事物彷彿凸顯了自我的存在。例如銀杏。 今早赴城西辦事,計程車駛過素來不熟悉的街道,突然看見整條路一片燦黃。 是銀杏! 聽見我的驚呼,計程車司機笑著說,這條路到秋天就很漂亮。 銀杏是秋天的樹,但以前暫居此城時住在城東,好像只偶爾見過一兩棵銀杏,從沒想過銀杏也是這裡的秋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某天黃昏時,和女兒去TSUTAYA BOOKSTORE(蔦屋書店)。 在市政北二路。 以前經過這家書店,沒進去。 今天第一次進去。 書店在二樓、三樓,有電梯。 二樓一半賣餐飲,一半賣些文具、雜物,價格很貴。 三樓都是書,還不算少。 有座位,讓顧客可以坐著看書。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依我推測,經常到東京的早稻田(大學)舊書街的書友都知道,其中有一間叫「古書現世」的書店,這個店名好記又有趣。必須說,與去神保町舊書街相比,我較少去早稻田舊書街,儘管如此,我的確在「古書現世」買過優質的舊書。那麼我與早稻田舊書街有什麼特殊的關聯?   順便一提,我是「日本古本屋」電子報的訂戶,因而
Thumbnail
我是那種聽到舊書義賣,雙眼就會發亮的人...何妨只要10元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不知道妳喜不喜歡逛書店?三不五時我會到書店去噴一噴一種特別的香水叫做「書香」的香水,讓自己增添一點文學的氣味,感受一下「文青」的氛圍。但是常常發覺逛書店的人可能很多,但是真正買書的人實在不是很多,因為科技的發達網路的資訊太豐富,會買紙本書籍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慶南路,又稱府前街和本町通,是臺灣的第一條書店街,自1910年代起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裡的書店不僅銷售多樣的書籍,還成為知識分子聚集及思想碰撞的中心。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書店數量逐漸減少,從全盛時期的百餘間縮減至2020年的22間,但重慶南路依然是臺北市的重要書店集聚區。
Thumbnail
某天黃昏時,和女兒去TSUTAYA BOOKSTORE(蔦屋書店)。 在市政北二路。 以前經過這家書店,沒進去。 今天第一次進去。 書店在二樓、三樓,有電梯。 二樓一半賣餐飲,一半賣些文具、雜物,價格很貴。 三樓都是書,還不算少。 有座位,讓顧客可以坐著看書。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依我推測,經常到東京的早稻田(大學)舊書街的書友都知道,其中有一間叫「古書現世」的書店,這個店名好記又有趣。必須說,與去神保町舊書街相比,我較少去早稻田舊書街,儘管如此,我的確在「古書現世」買過優質的舊書。那麼我與早稻田舊書街有什麼特殊的關聯?   順便一提,我是「日本古本屋」電子報的訂戶,因而
Thumbnail
我是那種聽到舊書義賣,雙眼就會發亮的人...何妨只要10元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不知道妳喜不喜歡逛書店?三不五時我會到書店去噴一噴一種特別的香水叫做「書香」的香水,讓自己增添一點文學的氣味,感受一下「文青」的氛圍。但是常常發覺逛書店的人可能很多,但是真正買書的人實在不是很多,因為科技的發達網路的資訊太豐富,會買紙本書籍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