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習慣帶書出門旅行。出門前為打包行李忙亂時,每每也為該帶什麼書而煩惱。

raw-image

旅途中的書有各種不同功能,搭機搭車讀的,夜裡得空讀的,睡前讀的,時間長短與閱讀心情各異,想讀的書也不同。

更何況,尚未翻讀的新書,是否喜歡並未可知,有時看來有趣的書,讀了幾頁就想扔開,所以也不能只帶一本,免得無書可讀。

這次啟程前,忙到連上網買書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要出門購書了。在書架上找尋許久,未讀的新書固然有,但有的太厚重,有的太嚴肅,似乎都不適合旅途。

還好,臨出門的前一天,收到朋友寄來的幾本新書,有輕鬆有趣的,也有我喜歡的作家,這才免除了我旅途無書的大問題。

只是,這趟旅行不管飛機或火車的程途都短,讀不了多少書。而我愛逛書店的習性未改,帶來的書沒讀完,反倒是多了好幾本新書。

朋友說,就是旅途中隨時看書、買書的習慣,讓她決定捨紙本書,就電子書。

這聽來是個理智的選擇。但是,捨棄不了紙本書溫度的我,還繼續在為旅途中該帶什麼書而煩惱。

avatar-img
46會員
367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季節時序的更迭,某些事物彷彿凸顯了自我的存在。例如銀杏。 今早赴城西辦事,計程車駛過素來不熟悉的街道,突然看見整條路一片燦黃。 是銀杏! 聽見我的驚呼,計程車司機笑著說,這條路到秋天就很漂亮。 銀杏是秋天的樹,但以前暫居此城時住在城東,好像只偶爾見過一兩棵銀杏,從沒想過銀杏也是這裡的秋景
「地面溫度攝氏23度。」機長廣播說。 一個月前,飛抵當日的地面溫度30度。時隔一個月,降溫7度,就一座四季分明,且值秋冬之交的城市來說,似乎不太正常。 前幾日查詢天期預報,意外得知一個豆知識。 此城判斷時序入冬的標準是,連續五天的平均氣溫低於10度。而上週連著幾天降溫,四天的平均氣溫不到10度
說起來我實在是個小心眼的人,在某些事情上,有著非常限縮的底線,容不得別人踩踐。 比如我對工作的自我要求與堅持。 常有人說我給自己設定了太高的標準,所以不時讓自己痛苦不已。 稍微降低標準不行嗎?總有人問。 不行啊,因為我心裡有道坎,是怎麼也過不去的。 別人都行,為什麼你就不行?又有人問。
今天晚上在母校有場演講。早晨在陰雨濕冷中醒來,不免擔心,夜間在山上校區的演講,真的會有人來嗎? 還好,我是多慮了。報名的同學都如期而至,還有幾位校友、學姐也大老遠趕來。 以職涯發展為主題的演講,其實以前在其他學校也講過,但在母校,對著自己的學弟妹講,感覺非常不一樣。 學弟妹們的反應,也超乎預期
臉書的動態回顧,儼然是我的雲端記憶庫,每天跳出的動態回顧,讓我想起某年的今天有什麼心情,又在做些什麼。 今天看見了幾年前的書桌。 那是工作室剛剛啟用的時候,書桌乾乾淨淨,只有一份正在讀的書稿和一本筆記。桌子前面,隱約可見應景的聖誕紅。 此情此景,真的只能「想當年」。因為工作室和書桌,早就被我的
台灣閱讀節第二天。 據說昨天有朋友來訪未遇,今天決定好好顧攤。 雖然帶了筆電窩在角落趕作業,但一直被來來往往的人吸引,於是收起功課,專心看人。 名之為「閱讀節」,不知為何特別以兒童為對象。所有的節目安排,都以孩童為主。但的確,偌大的廣場,最多的,是出來遛孩子的爸媽。 有媽媽帶著小孩經過攤位。
隨著季節時序的更迭,某些事物彷彿凸顯了自我的存在。例如銀杏。 今早赴城西辦事,計程車駛過素來不熟悉的街道,突然看見整條路一片燦黃。 是銀杏! 聽見我的驚呼,計程車司機笑著說,這條路到秋天就很漂亮。 銀杏是秋天的樹,但以前暫居此城時住在城東,好像只偶爾見過一兩棵銀杏,從沒想過銀杏也是這裡的秋景
「地面溫度攝氏23度。」機長廣播說。 一個月前,飛抵當日的地面溫度30度。時隔一個月,降溫7度,就一座四季分明,且值秋冬之交的城市來說,似乎不太正常。 前幾日查詢天期預報,意外得知一個豆知識。 此城判斷時序入冬的標準是,連續五天的平均氣溫低於10度。而上週連著幾天降溫,四天的平均氣溫不到10度
說起來我實在是個小心眼的人,在某些事情上,有著非常限縮的底線,容不得別人踩踐。 比如我對工作的自我要求與堅持。 常有人說我給自己設定了太高的標準,所以不時讓自己痛苦不已。 稍微降低標準不行嗎?總有人問。 不行啊,因為我心裡有道坎,是怎麼也過不去的。 別人都行,為什麼你就不行?又有人問。
今天晚上在母校有場演講。早晨在陰雨濕冷中醒來,不免擔心,夜間在山上校區的演講,真的會有人來嗎? 還好,我是多慮了。報名的同學都如期而至,還有幾位校友、學姐也大老遠趕來。 以職涯發展為主題的演講,其實以前在其他學校也講過,但在母校,對著自己的學弟妹講,感覺非常不一樣。 學弟妹們的反應,也超乎預期
臉書的動態回顧,儼然是我的雲端記憶庫,每天跳出的動態回顧,讓我想起某年的今天有什麼心情,又在做些什麼。 今天看見了幾年前的書桌。 那是工作室剛剛啟用的時候,書桌乾乾淨淨,只有一份正在讀的書稿和一本筆記。桌子前面,隱約可見應景的聖誕紅。 此情此景,真的只能「想當年」。因為工作室和書桌,早就被我的
台灣閱讀節第二天。 據說昨天有朋友來訪未遇,今天決定好好顧攤。 雖然帶了筆電窩在角落趕作業,但一直被來來往往的人吸引,於是收起功課,專心看人。 名之為「閱讀節」,不知為何特別以兒童為對象。所有的節目安排,都以孩童為主。但的確,偌大的廣場,最多的,是出來遛孩子的爸媽。 有媽媽帶著小孩經過攤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日更一千字DAY7 我今天又開始逛博客來,每次逛都可以逛很久,我喜歡看即將出版的書,然後點「可訂購通知我」或是點「加入下次再買」,購物車就會越來越長,偶而也會巡一下有些書籍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想要跟需要是需要做取捨,這也讓我想到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想跟你分享我覺得閱讀需要取捨的部分。 1.書籍的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出門旅行,你會帶什麼東西出門? 是換洗衣物,還是相機,又或是化妝品、枕頭、被子。我的話,我會帶一本書。   為什麼我出門的時候會帶書?不論是在坐公車的時候,還是在坐火車的時候,我都會把書包裡的那本書,拿出來看。當別人在低頭滑手機的時候,我卻成了這節車廂裡的異類,也成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掌舵
Thumbnail
決定不帶筆電去旅行,那說書人在用筆電時,我要做什麼?我想到電子書,那不占體積與重量的神奇發明。那要買什麼新書?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Thumbnail
書總是讀不完,自己買的,圖書館借的,儘管待讀清單長長的,但遇到有興趣的書,還是先買為敬。 我的電子書大多在讀墨購買,雖然我的第一部閱讀器是Kindle,但實在沒什麼中文書可以買,後來丈夫送我第一代Mooink小六,我才開始投進中文電子書海,買買買,從此不用憂慮書籍擺放問題,有興趣就買。 後來
Thumbnail
這本書有好多時刻我都想要從書櫃取下來閱讀,但想一想之後還是打消念頭。前陣子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潮,至今還不能說完全振奮起來,所以,心想不然來讀一下這個故事,看看有沒有讓自己轉念的可能。
Thumbnail
我在漂書站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作者在封面的獨照「驚艷」到,有一股強大氣場,小心翼翼拿著書心理壓力十足(設計封面的人要負很大責任),我到底該不該拿來翻看?我決定開始翻閱,沒多久書中的一句話吸引到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日更一千字DAY7 我今天又開始逛博客來,每次逛都可以逛很久,我喜歡看即將出版的書,然後點「可訂購通知我」或是點「加入下次再買」,購物車就會越來越長,偶而也會巡一下有些書籍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想要跟需要是需要做取捨,這也讓我想到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想跟你分享我覺得閱讀需要取捨的部分。 1.書籍的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出門旅行,你會帶什麼東西出門? 是換洗衣物,還是相機,又或是化妝品、枕頭、被子。我的話,我會帶一本書。   為什麼我出門的時候會帶書?不論是在坐公車的時候,還是在坐火車的時候,我都會把書包裡的那本書,拿出來看。當別人在低頭滑手機的時候,我卻成了這節車廂裡的異類,也成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掌舵
Thumbnail
決定不帶筆電去旅行,那說書人在用筆電時,我要做什麼?我想到電子書,那不占體積與重量的神奇發明。那要買什麼新書?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Thumbnail
書總是讀不完,自己買的,圖書館借的,儘管待讀清單長長的,但遇到有興趣的書,還是先買為敬。 我的電子書大多在讀墨購買,雖然我的第一部閱讀器是Kindle,但實在沒什麼中文書可以買,後來丈夫送我第一代Mooink小六,我才開始投進中文電子書海,買買買,從此不用憂慮書籍擺放問題,有興趣就買。 後來
Thumbnail
這本書有好多時刻我都想要從書櫃取下來閱讀,但想一想之後還是打消念頭。前陣子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潮,至今還不能說完全振奮起來,所以,心想不然來讀一下這個故事,看看有沒有讓自己轉念的可能。
Thumbnail
我在漂書站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被作者在封面的獨照「驚艷」到,有一股強大氣場,小心翼翼拿著書心理壓力十足(設計封面的人要負很大責任),我到底該不該拿來翻看?我決定開始翻閱,沒多久書中的一句話吸引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