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小學】004.學茶的孩子 不會變壞但會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柏拉圖的《理想國》裡有一則〈洞穴寓言〉讓我非常有共鳴。故事中假設有一個洞穴,洞內有一群囚犯,從小被限制行動,只能面向牆壁,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與其他囚犯,卻能透過外面的火光看見反映在牆上的影子,他們以為這就是真實的世界。就算有人可以得到行動自由,也會在走向洞口時因為被陽光刺痛雙眼而退縮。寓言中假設有一個人真正走出了洞穴,在適應陽光後看見外界的多彩多姿,興奮地跑回洞穴跟其他囚犯分享。但很殘酷的,沒有人相信他。

柏拉圖認為,大多數的人就像洞穴裡的囚犯,只以自己的偏見,或其他權威的刻板印象為依據,來論斷事情。即使有機會探索真相,也因為陽光引起的不適,寧願回到洞穴裡的舒適區。如果硬要將他們強拖出洞穴,他們可能會為了自身的安全感而傷害向他們展示事實的人。我想到最近吵得沸沸湯湯的108課綱。因為刪減文言文的比重,北一女老師大罵無恥課綱。我大學是念中文系的,考大學時,我把古文觀止當故事書整本念。文言文真的教會我廉恥與美德嗎?我只能說,當時我的理解能力並不足以讓我分辨每一篇古文傳遞的價值觀是否符合當前的時代,只是覺得讀起來很厲害而已。先不論古文的價值,但是光從該老師的論述方式,我就很擔心他的學生透過他究竟可以學到什麼。

扯遠了。拉回來洞穴寓言,柏拉圖要傳達的是一種探索真知的終極精神。如果你不幸成為洞穴的囚犯,你會如何對待得到自由後回來分享真相的人?如果你有幸身在洞穴外自由探索世界,你會願意忍受重回黑暗洞穴的不適感,向無知的人揭示他們的無知嗎?而這很有可能會讓你受到攻擊與傷害。那是不是獨善其身比較好呢?柏拉圖希望成功離開洞穴的人,能夠使用辯證法,求取真理,因為所見的不一定是真的。我們很幸運的是,只要我們願意,隨手就可以取得涵蓋古今中外的求知工具,很多還都是免費的,透過不斷的思考與辯證,判斷事物的真假。


不管是讀中文系還是學茶,這類教育體系並不是為探索真相而搭建,而是為了鞏固既有審美。不是說所有體系裡的人都沒有探索真知的精神,而是如果你要真知,就必定會破壞某些地基。雖然學習的目的不在於摧毀,但老實說建立真的很難。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才使推翻具有積極意義。祝大家在求知的道路上,能儘量保持客觀,勇於挑戰任何固有的答案,因為真理愈辯愈明,而總有些事你是不想裝睡的。記得,學茶的時候,學茶新手村與你同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回想起當初學茶,一路上也是花了很多冤枉錢,如果我能夠遇到10年前的我,我一定會教她哪些課沒必要上,把浪費的學費拿來買觀望很久的茶具不好嗎?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所以說有人引路真的很幸運啊。
要進入茶職業市場,除了製茶、焙茶這類需要器材設備訓練的專業人才,同學們不妨以泡茶、品茶、侍茶、司茶的角度切入。先在業界累積技能與經驗,最終要經營個人IP,才是長遠之計。
茶人在自我介紹時,會稱自己是某某師,雖然沒有一個制式統一的定義,但大致上也可以從這些名稱聯想到該茶人主攻的領域。在目前台灣官方沒有完整認證體系的現實中,算是一個產業界的默契吧。
回想起當初學茶,一路上也是花了很多冤枉錢,如果我能夠遇到10年前的我,我一定會教她哪些課沒必要上,把浪費的學費拿來買觀望很久的茶具不好嗎?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所以說有人引路真的很幸運啊。
要進入茶職業市場,除了製茶、焙茶這類需要器材設備訓練的專業人才,同學們不妨以泡茶、品茶、侍茶、司茶的角度切入。先在業界累積技能與經驗,最終要經營個人IP,才是長遠之計。
茶人在自我介紹時,會稱自己是某某師,雖然沒有一個制式統一的定義,但大致上也可以從這些名稱聯想到該茶人主攻的領域。在目前台灣官方沒有完整認證體系的現實中,算是一個產業界的默契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鐵窗屬於監獄 卻充滿自由天空 人生走不出去 但洞悉原理原則 思想能夠飛行 高牆外視野更寬闊 迷宮摧毀眼睛 老人家獨行繪畫裡
Thumbnail
你可曾有過一個不被打擾又能安心傾吐心事的「樹洞」呢?由於太有安全感,反而想跨出舒適圈看看外面世界的時候,卻缺乏勇氣而猶豫不決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困在自己所設下的牢籠,我們不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可以面對未知的一切,更對於在眾人面前抒發己見而心存懷疑,於是我們替自己貼上了「沒辦法」、「不行」
Thumbnail
導演細微地呈現孩子眼中的世界,好似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地饒富趣味,值得探索,因此在童言童語中,現實的殘忍如同摔破的玻璃杯,容易劃傷人,這裡引用茂對《龍貓》的想法:「要是它跑出來的話,一切都亂了套的,會被員警抓起來的」孩子們努力逃離現實、自己創造天堂——這不就是龍貓嗎?
Thumbnail
事實是沒有察悉到昔日的陽光 穿上的花裙顯得黯然失色 每當花生成了睡意來了 去到井邊拾着碎紙上的顏色 先投下某個傳說中的日記 又毀滅當中的內容裏的燈光 或許還有蠟燭的存在照射任何一個身影 那對會感應而浮動的眼簾 吸吮着井水的清甜夾雜的苦澀 那場誇大或受誘惑的想像形成的
Thumbnail
有一群囚徒,從小被關在一個深不可測的地下洞穴中,被鎖鏈拴在洞壁前。他們無法轉身,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只能從面前的牆上看到被太陽的光與洞穴裡的火炬所投射的、洞外事物的影子。
Thumbnail
樹洞埋藏的 說不出口的秘密 夜夜偷走 睡眠的安寧
Thumbnail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
Thumbnail
鐵窗屬於監獄 卻充滿自由天空 人生走不出去 但洞悉原理原則 思想能夠飛行 高牆外視野更寬闊 迷宮摧毀眼睛 老人家獨行繪畫裡
Thumbnail
你可曾有過一個不被打擾又能安心傾吐心事的「樹洞」呢?由於太有安全感,反而想跨出舒適圈看看外面世界的時候,卻缺乏勇氣而猶豫不決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困在自己所設下的牢籠,我們不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可以面對未知的一切,更對於在眾人面前抒發己見而心存懷疑,於是我們替自己貼上了「沒辦法」、「不行」
Thumbnail
導演細微地呈現孩子眼中的世界,好似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地饒富趣味,值得探索,因此在童言童語中,現實的殘忍如同摔破的玻璃杯,容易劃傷人,這裡引用茂對《龍貓》的想法:「要是它跑出來的話,一切都亂了套的,會被員警抓起來的」孩子們努力逃離現實、自己創造天堂——這不就是龍貓嗎?
Thumbnail
事實是沒有察悉到昔日的陽光 穿上的花裙顯得黯然失色 每當花生成了睡意來了 去到井邊拾着碎紙上的顏色 先投下某個傳說中的日記 又毀滅當中的內容裏的燈光 或許還有蠟燭的存在照射任何一個身影 那對會感應而浮動的眼簾 吸吮着井水的清甜夾雜的苦澀 那場誇大或受誘惑的想像形成的
Thumbnail
有一群囚徒,從小被關在一個深不可測的地下洞穴中,被鎖鏈拴在洞壁前。他們無法轉身,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只能從面前的牆上看到被太陽的光與洞穴裡的火炬所投射的、洞外事物的影子。
Thumbnail
樹洞埋藏的 說不出口的秘密 夜夜偷走 睡眠的安寧
Thumbnail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