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都青年】底層的苦難,是喊痛都沒力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般來說,生物會克制哭聲大小避免吸引天敵。只有人類這種佔據食物鏈頂端的,才可以肆無忌憚地嚎啕大哭。


黑暗裡對生活發愁與迷惘的各色臉孔、汗水與髒污交織的身體、華麗都市下顯得黯淡殘破的貧民窟、以及和動物屍體為伍的屠宰日常。


這幾種場景,構成富都青年電影的基調,除了沈重、壓抑和絕望,作為觀眾幾乎感受不到瞬間的希望,連哭都顯得奢侈,而這或許才是那些馬來西亞難民的真實面貌。


《富都青年》電影海報

《富都青年》電影海報


阿邦,想成為人最終卻成了菩薩


阿邦沒有家人,沒有身分證,甚至也沒有聲音,連喊世界不公都沒有人聽。


他的命運淒苦、生活悲涼,弟弟阿迪是他唯一的依靠。看上去好像是他處處照顧著阿迪,但其實是阿邦享受著那一點點擁有家人的溫暖。他對阿迪包容與溫柔,是因為他寧願苦自己一點也不願一無所有;因為他也想被愛、被疼惜、被需要。


像阿邦這樣在生活和命運里低伏到塵埃裡的人,對於苦難已經習以為常,甚至不覺得自己是在忍受。


吳慷仁對角色的掌握,從外形就可以感受到

吳慷仁對角色的掌握,從外形就可以感受到


即使弟弟能比他更有機會取得身分證,他也一點都不嫉妒;喜歡的緬甸女孩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選擇離開,他也未曾想過挽留,甚至祝福。


因為阿邦覺得自己不夠好,他還得要更好,要更加正直、努力,才能成為擁有身分證的「人」。


他是如此努力和相信,所以當弟弟阿迪有機會拿到身分證時,他比誰都開心。即使機會不屬於他,他也因為見證到了希望而歡喜。


但希望像一束短暫照進門的光線短暫,稍稍開了點門縫後就永遠關上。阿迪闖了一個阿邦終於無法幫他善後的禍,他慌張、冷靜、掙扎。最後選擇做個有良知的人,帶著一無所有的平靜,把最後一點對生命的渴望也留給了阿迪。


阿邦原本以為自己知道活著是什麼,一夕之間卻不知道怎麼活。當法師說著荒誕的心靈小語,那讓從來不說話的他,第一句說的話就是「我想死」。他的憤恨與悲傷,來自於連死亡的選擇都不給,自以為是的善意與安撫,只讓他感受到自己竟卑微到如此地步。


層層遞進的情緒與肢體,沒有聲音卻讓隔著屏幕的觀眾聽見滿滿悲傷

層層遞進的情緒與肢體,沒有聲音卻讓隔著屏幕的觀眾聽見滿滿悲傷


阿邦擁有得少、要得也不多,獄卒只不過說了「我知道你不是壞人」,便能給予他尊嚴,讓他願意帶著盼望活著。


當個人是多麽的艱辛、卻又如此簡單。


最後阿邦迎接生命盡頭的到來時,他的眼神不再逡巡恐懼、惴惴不安,他平靜而溫暖的眼神述說著他對所有一切命運和苦難的接受,那是他的起點和終點,是他的歸屬。


他以自身的弱小和犧牲,為弟弟阿迪鋪好了一條成為「人」的道路,那一刻他從當初仰望希望的人,成為希望本身,像個無語不言的菩薩,眉目垂愛、慈悲含笑。


都說能從底層人身上見佛性,而往往越是高貴的社會階層越喜歡求神拜佛。人人都嚮往無所不能、事事圓滿、願望成真,卻不知道真正的菩薩一無所有,因此能容世間萬物。


阿迪說,如果還有下輩子,還想和阿邦做兄弟。可惜阿邦連這輩子剩下的時間都在失去。


他們的永恆不在下輩子,在每一次敲雞蛋、每一次吃飯、和每一聲「阿邦阿迪」的呼喚裡。


敲雞蛋是阿邦阿迪從小到大的默契

敲雞蛋是阿邦阿迪從小到大的默契


阿迪,想要更好卻無法捨得


在阿迪的記憶裡,阿邦是生命裡唯一沒有拋下他的人。


自己也仍只是個青少年的的阿邦,為了小阿迪當起兄長,彌補他沒有父親的缺憾。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只要見一面父親就能獲得身分證,阿迪卻不願意。當初阿邦沒有拋棄他,他也永遠會選擇和他一起。


但這樣的日子始終不是阿迪想要的。或許正因阿迪擁有報生紙能夠證明他在此地出生,他想靠自己獲得他本來就應得的身分證,所以他不像阿邦過得踏實努力、卑微小心,他比阿邦更恣意,也更膽大。


他做非法移工的仲介、情婦的床伴,哪裡有錢他去哪裡,始終沒有正經的工作。雖然他知道自己應該可以獲得更好的人生,但和哥哥阿邦一起,即使現在這樣活著也還可以。


弟弟阿迪由陳澤耀飾演,是一位相當有潛力的演員。

弟弟阿迪由陳澤耀飾演,是一位相當有潛力的演員。


他渴望更好的人生,但他不像哥哥阿邦那樣的渴望,甚至逐漸對那些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感到不屑。


所以當志工佳恩來找他,告訴他只要見父親一面就能獲得身分證,不明白他為何不願意時。那種被施捨、被踐踏、被看輕的感受讓阿迪失去理智,他下意識就想用性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他是整個社會結構體制下的受害者,聲討自己應得的身份還要被指責,這比在生活中刁難他還令他憤怒。


而憤怒是底層人民最不該擁有的情緒,他們被迫只能悲傷、痛苦、無奈。因為當把痛苦轉嫁到「拯救者」身上,他就會被視為獸,低賤且無法翻身。


擁有報生紙而從未真正躲藏過的阿迪,跟著哥哥阿邦開始了逃亡。他想要更好,但他總是習慣性地和哥哥阿邦待在一起,沒有意識到自己無法捨下現有的任何東西。


阿邦總是保護、照顧阿迪

阿邦總是保護、照顧阿迪


和哥哥阿邦從來都是一無所有不一樣,阿迪被父親拋棄、但也被阿邦接納、被包容,他擁有阿邦全部的關愛與溫暖。


只有當他不再能和阿邦一起,他才終於能學會「捨得」這一課。


他的更好,是阿邦的盼望,也應該要是他為之努力的盼望,但他從不認為自己需要為之努力。而這本是他可以為阿邦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因為有哥哥阿邦偏愛,所以才能恣意

因為有哥哥阿邦偏愛,所以才能恣意


阿邦阿迪,鬼城富都裡彼此依偎


電影裡在很多場景用詭譎的音效、陰暗潮濕的色彩、冷酷壓抑的鏡頭語言、為觀眾架設了一個生不如死的世界,沒有癲狂如魔卻陰慘如鬼,地獄或許甚至還更加熱鬧些。


在這樣的世界裡渴望成為人的阿邦阿迪,他們窮途末路時找到彼此、擁抱依偎。用身軀的溫暖撐起了對方人生的一抹亮色,像暗夜裡的燈、夜晚歸家的飯菜、晚盤裡的雞蛋。


故事裡為數不多的溫暖,都來自吃飯的場景

故事裡為數不多的溫暖,都來自吃飯的場景


即使悲劇在鬼城富都裡輪番上演,絢爛的高樓與精緻的生活仍然屹立在此,人們始終來來去去,用自己的生命博幾次翻身的機會。


他們失去、獲得、一無所有,然後嘆息、悲傷、無可奈何。


世界沒有改變,但阿邦用僅剩的生命與時間換得了阿迪的改變。他收拾自己,努力「更好」,好讓自己能夠自己填補阿邦的位置,向沒有他的未來往前。


他的現在以阿邦作結、未來由父親開始。

他是富都青年,他終於能走出富都。


走出富都的阿迪,身旁再也不會有哥哥阿邦的陪伴

走出富都的阿迪,身旁再也不會有哥哥阿邦的陪伴


紀錄人際連結裡層的流動、情緒與感受,以日記的形式建立內在心靈的自我指引,或許也能成為人們向內行走的一盞微弱光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年輕世代用什麼在金馬適逢60歲時,繼往開來? 用青春、用好奇、也用行動。
1989年上映的《悲情城市》,由侯孝賢導演,陳松勇、梁朝偉、陳淑芳、辛樹芬等主演,背景以二戰終戰後的台灣為切入點,講述世居九份的林家,在1945至1949短短四年間,所發生的故事。
IU是非常擅長用嗓音發聲位置的轉變,來說故事的音樂詩人,並標幟自己身為女性成長的不同階段。
大概是13-15歲的青春期,我接觸到一齣日本的深夜檔戲劇《圈套》(Trick),故事裡的男女主人公總是跑到日本各種充滿奇異風俗、鬼怪迷信、宗教神棍的地方辦案。其中最吸引我的,不是那些神神叨叨又光怪陸離的村落文化(雖然很有趣),而是作為物理學家的男主角,和作為魔術師的女主角,兩個人辦案的方式。
如果你也有一個躁動的靈魂、總是不安於現狀、試圖尋找人生最完美的”moment“。那麼, 2020 年由皮克斯獻映的「靈魂急轉彎」(Soul),會是開啟下一段旅程之前的最佳行前指南。
年輕世代用什麼在金馬適逢60歲時,繼往開來? 用青春、用好奇、也用行動。
1989年上映的《悲情城市》,由侯孝賢導演,陳松勇、梁朝偉、陳淑芳、辛樹芬等主演,背景以二戰終戰後的台灣為切入點,講述世居九份的林家,在1945至1949短短四年間,所發生的故事。
IU是非常擅長用嗓音發聲位置的轉變,來說故事的音樂詩人,並標幟自己身為女性成長的不同階段。
大概是13-15歲的青春期,我接觸到一齣日本的深夜檔戲劇《圈套》(Trick),故事裡的男女主人公總是跑到日本各種充滿奇異風俗、鬼怪迷信、宗教神棍的地方辦案。其中最吸引我的,不是那些神神叨叨又光怪陸離的村落文化(雖然很有趣),而是作為物理學家的男主角,和作為魔術師的女主角,兩個人辦案的方式。
如果你也有一個躁動的靈魂、總是不安於現狀、試圖尋找人生最完美的”moment“。那麼, 2020 年由皮克斯獻映的「靈魂急轉彎」(Soul),會是開啟下一段旅程之前的最佳行前指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聾啞的阿邦作為一個失語者的形象,在先天上無以發聲,長期被迫緘默、低頭行事。他所代表的,是像他一樣千千萬萬個身分尷尬、處境艱難的底層長期失語的狀態。
Thumbnail
天生聾啞的哥哥阿邦與身體健全的弟弟阿迪,在馬來西亞,兩人相依為命地生活著。儘管有出生證明,但始終拿不到身分證的他們,生活處處受限,無法租房,錢也沒辦法存銀行,連路邊遇到警察也很害怕被盤查,對於未來、感情更是難以想像。
Thumbnail
《來世還作人》是澳門獨立製作電影,澳門不得志的青年阿明,因為性格懦弱,不管在家中或工作場合都無立足之地,讓他有想搬出去住的想法,而遇上不擇手段想要往上爬的地產經紀阿娟。出去住的生活依舊無改善,阿明開始想要轉世,而他想轉世的不是新人生,而是一張任人使用的紅色膠凳椅,眼前的阿娟似乎也是一個轉世而來的人?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因為角色平面,所以顯得其他部分特別用力,比方用雞蛋敲頭的橋段、阿邦與緬甸妹淡淡的情愫、甚至是以money姊這個跨性別的角色凸顯他們的邊緣性都呈現鑿斧之跡,尤其刻意放入兄弟間的「同志情誼」,時不時埋入兩人裸身同睡、彼此凝望的線索,更在money姊生日時設計共舞的情節,背景音樂則是鄧麗君的「千言萬語」
Thumbnail
聾啞青年阿邦(吳慷仁 飾演),少年時家遭大火燒毀,父母葬身火海, 連同所有身份證明文件都燒光,從此阿邦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 只能謹小慎微的在馬來西亞富都地區的舊市場,替商家送貨,剁雞討生活。 阿迪(陳澤耀 飾演)雖然有「報生紙」(出生證明), 但父母婚姻出問題,分道揚鑣,遺棄他。 四處流浪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你叫我不要放棄,繼續生活下去,但我不行。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 《富都青年,阿邦》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老實說,比起帶有諷刺意味的中文片名《富都青年》,我這回可能更傾向於國際片名《Abang Adik》,那即是馬來文的「兄弟」,亦有「手足」之含義。若拆分開來—— Abang 便是哥哥的馬來語稱呼,Adik 理所當然則是弟弟,也是兩位主人公的名字阿邦、阿迪,因此私心認為它更貼近整部片故事的核心主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聾啞的阿邦作為一個失語者的形象,在先天上無以發聲,長期被迫緘默、低頭行事。他所代表的,是像他一樣千千萬萬個身分尷尬、處境艱難的底層長期失語的狀態。
Thumbnail
天生聾啞的哥哥阿邦與身體健全的弟弟阿迪,在馬來西亞,兩人相依為命地生活著。儘管有出生證明,但始終拿不到身分證的他們,生活處處受限,無法租房,錢也沒辦法存銀行,連路邊遇到警察也很害怕被盤查,對於未來、感情更是難以想像。
Thumbnail
《來世還作人》是澳門獨立製作電影,澳門不得志的青年阿明,因為性格懦弱,不管在家中或工作場合都無立足之地,讓他有想搬出去住的想法,而遇上不擇手段想要往上爬的地產經紀阿娟。出去住的生活依舊無改善,阿明開始想要轉世,而他想轉世的不是新人生,而是一張任人使用的紅色膠凳椅,眼前的阿娟似乎也是一個轉世而來的人?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因為角色平面,所以顯得其他部分特別用力,比方用雞蛋敲頭的橋段、阿邦與緬甸妹淡淡的情愫、甚至是以money姊這個跨性別的角色凸顯他們的邊緣性都呈現鑿斧之跡,尤其刻意放入兄弟間的「同志情誼」,時不時埋入兩人裸身同睡、彼此凝望的線索,更在money姊生日時設計共舞的情節,背景音樂則是鄧麗君的「千言萬語」
Thumbnail
聾啞青年阿邦(吳慷仁 飾演),少年時家遭大火燒毀,父母葬身火海, 連同所有身份證明文件都燒光,從此阿邦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 只能謹小慎微的在馬來西亞富都地區的舊市場,替商家送貨,剁雞討生活。 阿迪(陳澤耀 飾演)雖然有「報生紙」(出生證明), 但父母婚姻出問題,分道揚鑣,遺棄他。 四處流浪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你叫我不要放棄,繼續生活下去,但我不行。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 《富都青年,阿邦》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老實說,比起帶有諷刺意味的中文片名《富都青年》,我這回可能更傾向於國際片名《Abang Adik》,那即是馬來文的「兄弟」,亦有「手足」之含義。若拆分開來—— Abang 便是哥哥的馬來語稱呼,Adik 理所當然則是弟弟,也是兩位主人公的名字阿邦、阿迪,因此私心認為它更貼近整部片故事的核心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