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愛與教導

置於辦公桌上的三角桌曆,又換上新的一本。翻開後,大大的阿拉伯數字「1」映入眼簾,代表著人生旅程又邁入另一個篇章,心中難免有些喜悅。未來總有無限可能,新年新希望,冀望築夢踏實、美夢成真。


講究生活需要儀式感,寫作與閱讀當然也不能例外。新的一頁,就從「愛與教導」開始吧。


前一陣子從書店帶回了魯瓦克(Robert C. Ruark)著、謝斌譯的「爺爺與我」(The old Man and The Boy)一書。雖然日常生活中,野營、打獵或釣魚都不曾有過經驗,就連發生年代與所在地---一九二○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是什麼模樣都沒有概念,但藉由書中樸實流暢的文字敘述,卻彷彿讓人身臨其境,腦海中得以自然湧出相對應的畫面。可見作者與譯者筆下的一字一句,早已融入其生活與生命中,才能字字句句都顯得自然而然、讓人感動。


圖片來源:網路〈BOOKWALKER〉。


初初以為該書的重點係以遊憩居多,竟不想越看到後面越覺得內容在在充滿溫情、慈愛及關懷,並將長輩對晚輩的愛轉化成具體的教導行為。常常有人說,教養孩童絕對有比學才藝或語言來的更重要的事。那究竟是什麼呢?若將麥克風遞到眼前,我會這麼回答:「教育正向人生觀、引導正確價值觀。」不過話雖這麼說,日常生活中又該怎麼做?其實一點也不清楚。增一分,怕矯枉過正;減一分,如隔靴抓癢,不痛不癢;緊閉雙眼、不聞不問,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淪為一種口號。然而,從這本書中或許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以下摘錄書中幾段內容,以供參考:


「為靜養頭腦,釣魚一定要像我們剛才那樣。在男人整天忙碌煩雜的生活中,等於是給自己一次休假。船一划到這兒來,你媽找不到你,奶奶也找不到你,不再有電話、信件、收音機、汽車等這一類的東西。除去你和魚,什麼也沒有。只要把魚鈎掛上小蝦,往水裡一扔,牠們游得比誰都快。有魚,你就往上拉,就算一條魚也沒釣著,你也夠享受的啦。在寧靜的海上,聽海鷗的叫聲、風聲和浪花的激動,你仍舊擁有了最快樂的一天。」〈原文〉


「回到家裡,滿身被曬得紅紅的,好累,恨不得馬上爬上牀。晚飯還沒吃完,爺爺朝著後院指指,他說:『孩子!去把魚弄乾淨,我年紀太老,弄不動啦,在睡覺之前,一定要把帶回來的東西弄得乾乾淨淨。要不,就是浪費啦,打了獵物回來不利用,是一種罪惡!』『如果放得越久,處理時就越加困難。』我蹲在無花果樹下清理魚兒時,眼睛已經睜不開了。大功告成後,我搖搖晃晃地剛走近牀邊,爺爺又把我喊住,他說:『快去把自己洗乾淨,如果把奶奶洗好的牀單弄上了魚腥味,那她一定會很生氣的,以後我們就甭想再去釣魚啦!』洗過澡上牀,立刻睡得沈沈地,當隔天早晨,在餐桌上多了一份鱒魚時,就覺得這份辛苦不曾白費。」〈改寫〉


「那天午後,爺爺把我叫到一旁,告訴我,他背部非常酸痛,指不定那一天就會安然逝去,現在要我學習獨立,帶著狗去森林,看牠們是否依舊肯守規矩。歷經一番嚐試與磨合,最後我帶著豐厚的成果回家,告訴爺爺:『人不能隨便批評一條好的獵狗,只有狗才能了解狗的事呢。』爺爺笑著說:『孩子!你說的話正合我的心意。你只要從小把狗訓練好,就別再管牠了,準錯不了,教育小男孩也是這樣。從小把狗慣壞了,以後即使喊破嗓子也不管用。』幾日過後,爺爺送了我一隻難看又滿身疥癩的短毛獵犬,他勸我說:『別太看重外表。』並且要我記得,是訓練不是馴服;教育牠,而不是將牠整垮,因為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條心情沮喪,提不起勁的獵犬。」〈改寫〉




愛與教育必須攜手向前,不能背道而馳。因為有愛,所以更要教導。不要因為一時的寵愛,養成了一輩子難以改正的習性。


自小背的三字經,其中有這麼幾句:「苟不教;性乃遷」、「養不教,父之過」意思是說如果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及早教育,他們善良的本質會隨著環境影響而變壞;若僅僅是供子女吃穿,而不去教育他們,那便是父母(廣義的說應包含家中長輩)的過錯。可見,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為人父母者,倘若因工作、生活忙碌或其他理由,將教導子女人生價值觀的重責大任,放給了無須為我們人生負責的第三者,如:電視、網路、遊戲、卡通等,屆時因為傷心再來後悔,除了遺憾,恐怕已無第二句話可以形容。


每個子女對父母而言,都是格外珍愛的人,正因為如此,越是需要透過許許多多的機會教育,於日常生活中培養與學習好人生價值觀。擁有這個能力,才是送予他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禮物。臺語有句俗諺:「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意思其實與書中爺爺說的話相仿。從小培養孩子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往後他的人生哪怕一時出錯,最終依舊得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以及回家的路。


許多人都說:「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大自然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成長與生命的書。」閱讀後,我相當認同這個說法。新年初始,與您分享這本好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