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竹愛跨域|AI工具助力雙語教學設計與學習支持心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24年12月15日的午後,參加了一場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的工作坊——「MagicSchool in Action: AI Tools for Bilingual Lesson Plann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Support」。這場工作坊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副教授、雙語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簡雅臻老師擔任主講,並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同為雙語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的程玉秀老師擔任主持。活動地點位於臺師大校本部文學院二樓的樸201教室,地理位置便利、教室佈置舒適,與會者從各地匯聚而來,讓這個本就富有學術氛圍的場域更加充滿多元思考與交流的能量。



  身為一名英語教學領域的學習者與參與者,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現場正面臨一個嶄新而充滿可能性的時代。這場工作坊的主題聚焦在如何透過AI工具,協助教師更有效率地進行雙語課程規劃與學生學習支持。在全球化與科技進步的浪潮下,AI不再僅是冰冷的程式碼,而是能協助教師優化教學品質的得力助手,尤其當我們思考「雙語教育」這個領域的挑戰時,不論是課程設計、教室互動、教材生成,還是學習差異化的支援策略,AI皆能提供實質的助力。

  在工作坊開始前,我先環顧教室現場,來自各級學校的英語老師、雙語課程設計師、研究生以及教育行政人員悉數到場。這些參與者擁有不同背景與專業,但都懷抱著同樣的疑問與期盼:如何善用AI讓雙語教學不再耗時費力,而是更精準、更貼近學生需求? 當簡雅臻老師緩步上台,與主持人程玉秀老師進行簡單問候並開場,我就知道這將是一場知識含金量極高、切中時代脈動的研討。

  工作坊正式進入主題後,簡雅臻老師首先對「AI工具」這個概念進行詮釋。她提到,AI工具並非單指某款工具,而是一種整合多元AI應用的教學生態系,教師可透過此生態系中的各式AI工具,如智能教材生成器、口說分析軟體、閱讀理解輔助系統等,構築出更立體、更豐富的雙語教學情境。不論是英文課堂的聽、說、讀、寫訓練,都能在這些AI工具的輔助下獲得精準的差異化教學支持。她更強調,AI並非要取代教師,而是協助教師將心力集中在更具創造性、思考性的教學內容設計上。

  在這個脈絡下,簡老師以實例分享了AI在雙語課程設計的應用。她展示了一個情境:假設教師想在下週的英文課程中引介「氣候變遷」這個主題,傳統做法可能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蒐集閱讀素材、設計適切的引導問題、準備聽力音檔與口說練習素材,並思考如何讓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有合適的學習挑戰。但透過AI工具,教師可迅速匯入英語原文文本,AI會自動分析文本難易度、抽取核心詞彙,並自動生成多層次的閱讀理解問題。對於程度較佳的學生,AI會建議更高階思考問題;對於仍需基礎語言訓練的學生,AI則能提供字詞解釋、簡化文本、配合圖像或多媒體輔助,讓教學者能輕鬆彈性調整教案內容,打造分層教學的最佳實踐。

  除了課程設計面向,簡老師也特別談及AI在學生學習支持上的價值。過去,教師若想精準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盲點與需求,往往要透過繁瑣的測驗分析、課堂觀察與個別諮詢,但AI現在能快速協助建立學生語言表現檔案。舉例而言,學生的口說表現可經由AI進行語音辨識與語音質量分析,AI即時針對發音、語調、句型使用等面向給出回饋。教師因而不必再花大量時間重複聆聽錄音,而能將精力投注在個別化的回饋及補救教學策略上。再者,AI分析出的數據趨勢可協助教師即時微調課程設計,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軌道上穩健前行。

  整個工作坊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生中心」這個概念的再次強調。AI的價值在於它能自動化繁雜的事務性工作,讓教師有更多時間思考「教什麼」與「如何教得更好」。這並不是要將教育簡化,而是要讓教育工作者能夠聚焦在最關鍵的教學本質:陪伴學生學習、激發學習動機、培養批判思考與全球視野。雙語教學的挑戰在於要同時兼顧語言能力與學科內容的深度,AI工具在此宛如「教學媒介的向導」,不但能協助檢視教材難易、支持課程分組策略,還可針對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情境提供精準資訊與即時建議。

  工作坊的後半段,主講人與主持人邀請與會教師進行分組討論和實際操作練習。透過現場提供的設備,我們可以即時試用部分AI工具,嘗試上傳教學素材,然後觀察AI如何產出教材建議與學習活動設計提案。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大家互相交流使用心得:有些教師發現AI生成的題目非常有創意,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文本;也有教師提出,在工具建議中可能出現不適合特定學齡階段的詞彙,需要教師再做適當微調。這些交流讓我更深入理解到,AI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教學判斷,但確實能極大化教學的可能性。

  在接近尾聲的總結中,簡老師再次強調,AI並非萬能解藥,但絕對是教育工作者的創新武器。在面對未來課室環境多元化、學生背景異質性的挑戰下,教師需要的是具備彈性思維與科技素養的能力。當教師能夠熟悉並善用AI工具,我們將有機會讓學習者更自主、更有動力地探索世界,進一步提升雙語教育的品質和深度。

  回顧整場工作坊,我深感自己不僅學到AI應用的實用技巧,更受到一種教育新典範的啟發。過去,許多老師可能害怕科技改變既有教學模式,然而透過這場工作坊,我看見科技並非要顛覆教育的本質,而是成為助力教育升級的關鍵。AI在雙語教育領域中所能開拓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從課程架構、語言訓練到學生學習評量,AI均能提供教師更靈活、高效且精準的教學方案。我開始思考,未來若能將這些AI工具納入日常教學流程,教學者將更有餘裕專注在提升教學創意、激發學生思維,以及引導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善用學到的語言與知識。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的吳小姐、徐小姐,以及所有幕後工作人員,為這次工作坊的順利舉辦所作出的努力。他們的周到安排與用心,使得參加者能夠在寬敞而舒適的教室中,安心地專注於學習與交流。更要謝謝主講人簡雅臻老師與主持人程玉秀老師,透過他們淵博的專業知識、耐心的解說與豐富的互動設計,我們得以從多元視角理解AI與雙語教育的結合。

  雖然工作坊只有短短的三小時,卻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透過這次經驗,我更堅信未來的教室不僅是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空間,更是教學者與科技攜手共舞的舞台。當AI成為幫手,教師得以運用更多元的教學手段,讓雙語課堂充滿活力、創意與深度。我期待未來有更多這類型的學術工作坊,讓更多教師與教育工作者得以了解並掌握AI科技,攜手創造教育的新篇章!


如果您覺得本次分享內容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tinyurl.com/mhdsjctr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yesimsportscientist8642/abou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4/12/20
謝謝您的分享❤️
avatar-img
我是運科竹!
44會員
315內容數
想知道運科竹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嗎? 這個專題分享運科竹平常的訓練過程,以及相關訓練的心得還有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目前最新運動科學研究現況!
我是運科竹! 的其他內容
2025/04/22
📊 運動時我們的呼吸系統有多厲害?從肺部生理學看人體如何應付運動挑戰! 當我們在跑步、騎腳踏車或是打球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呼吸會自然加快?而且,明明身體負荷這麼大,為什麼大多數時候我們卻不會感覺到缺氧?這背後其實是一套極為精密且強大的生理機制。
Thumbnail
2025/04/22
📊 運動時我們的呼吸系統有多厲害?從肺部生理學看人體如何應付運動挑戰! 當我們在跑步、騎腳踏車或是打球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呼吸會自然加快?而且,明明身體負荷這麼大,為什麼大多數時候我們卻不會感覺到缺氧?這背後其實是一套極為精密且強大的生理機制。
Thumbnail
2025/04/18
在力量訓練的世界裡,多樣性和精確性相當重要。今天,我想分享我最近使用兩個強效下肢訓練動作的經驗:Zurcher Bulgarian Split Squat 或者叫做 Rear foot-elevated split
Thumbnail
2025/04/18
在力量訓練的世界裡,多樣性和精確性相當重要。今天,我想分享我最近使用兩個強效下肢訓練動作的經驗:Zurcher Bulgarian Split Squat 或者叫做 Rear foot-elevated split
Thumbnail
2025/04/15
今天報告完創業計劃書後,心裡其實有種複雜的感受。一方面是鬆了一口氣,畢竟這段時間為了構思整體架構、蒐集資料與準備簡報,花了不少心力;但另一方面,我也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內在的體悟,特別是關於創業和我現在正在進行的博士班學習之間,意外地發現了許多共通點。
Thumbnail
2025/04/15
今天報告完創業計劃書後,心裡其實有種複雜的感受。一方面是鬆了一口氣,畢竟這段時間為了構思整體架構、蒐集資料與準備簡報,花了不少心力;但另一方面,我也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內在的體悟,特別是關於創業和我現在正在進行的博士班學習之間,意外地發現了許多共通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天應許老師的邀約,來到東吳大學講授一場G-AI輔助分析財報的課程。 原本以為學生是資訊背景,結果現場一問,才發現是政治系、心理系、社會系、日文系等科系的學生,來上商學院跨領域的課程。 AI時代,學生出了校園,會不知道怎麼找工作,這些學員一出社會,馬上面對的就是各企業瘋狂導入AI,不會AI的學生
Thumbnail
今天應許老師的邀約,來到東吳大學講授一場G-AI輔助分析財報的課程。 原本以為學生是資訊背景,結果現場一問,才發現是政治系、心理系、社會系、日文系等科系的學生,來上商學院跨領域的課程。 AI時代,學生出了校園,會不知道怎麼找工作,這些學員一出社會,馬上面對的就是各企業瘋狂導入AI,不會AI的學生
Thumbnail
如何不斷精進 EMI(English as Medium Instruction)課程的課程設計?如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並提升學習成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籌辦了多場與 EMI 相關的主題講座,期許在 EMI 課程裡透過經驗分享及共思,積極研究如何將雙語教育確實在校園內落地扎根。
Thumbnail
如何不斷精進 EMI(English as Medium Instruction)課程的課程設計?如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並提升學習成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籌辦了多場與 EMI 相關的主題講座,期許在 EMI 課程裡透過經驗分享及共思,積極研究如何將雙語教育確實在校園內落地扎根。
Thumbnail
本次原住民族語司儀人才培力活動在臺北圓滿落幕,15位學員經過嚴格考核,成功參加為期四天的專業訓練,獲得業界專家的指導。此次活動旨在提升原住民族語的發展,並鼓勵優秀學員參與獎勵,期待能帶來新的思維與啟發。後續還將在臺中、屏東和花蓮舉辦相似的培訓活動。
Thumbnail
本次原住民族語司儀人才培力活動在臺北圓滿落幕,15位學員經過嚴格考核,成功參加為期四天的專業訓練,獲得業界專家的指導。此次活動旨在提升原住民族語的發展,並鼓勵優秀學員參與獎勵,期待能帶來新的思維與啟發。後續還將在臺中、屏東和花蓮舉辦相似的培訓活動。
Thumbnail
志工們在今年8月初來到了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後寮國小。後寮國小一直是德內ㄦ非常緊密的協作夥伴,自2021年起,我們的課輔老師就定期到校教授閱讀課程。 這次服務期間恰好遇上了卡努颱風,天氣變化多端,有幾天艷陽高掛在天上,傍晚還能有美麗的晚霞陪伴,種子老師們都感到非常幸福。 偏
Thumbnail
志工們在今年8月初來到了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後寮國小。後寮國小一直是德內ㄦ非常緊密的協作夥伴,自2021年起,我們的課輔老師就定期到校教授閱讀課程。 這次服務期間恰好遇上了卡努颱風,天氣變化多端,有幾天艷陽高掛在天上,傍晚還能有美麗的晚霞陪伴,種子老師們都感到非常幸福。 偏
Thumbnail
身為教育小透明,第一次聽到教育科技展時眼睛都亮起來了~雖然隔天要期中考,還是要到台北瞭解一下教育新趨勢啦。11/12-11/13,走進每個攤位瞭解詢問一波,也帶給我些啟發~ 分成兩部分闡述:1.教育科技展覽的反思 2.「師師可雙語」之社群論壇筆記
Thumbnail
身為教育小透明,第一次聽到教育科技展時眼睛都亮起來了~雖然隔天要期中考,還是要到台北瞭解一下教育新趨勢啦。11/12-11/13,走進每個攤位瞭解詢問一波,也帶給我些啟發~ 分成兩部分闡述:1.教育科技展覽的反思 2.「師師可雙語」之社群論壇筆記
Thumbnail
文 / 台灣話 tâi-uân-uē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能參加雜學校所舉辦的普列斯製造共識營,透過和地方夥伴的交流,以及講者們深入淺出地介紹,都讓我們對地方創生有了更多的想像,更近一步去思考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落地,回饋團隊紮根之地。 這次營隊在桃園龍潭舉行,雜學校也實際安排許多活動,讓參與者更加
Thumbnail
文 / 台灣話 tâi-uân-uē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能參加雜學校所舉辦的普列斯製造共識營,透過和地方夥伴的交流,以及講者們深入淺出地介紹,都讓我們對地方創生有了更多的想像,更近一步去思考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落地,回饋團隊紮根之地。 這次營隊在桃園龍潭舉行,雜學校也實際安排許多活動,讓參與者更加
Thumbnail
上長ê歇熱過--去--ah,學生開始tńg去學校上課。M̄-koh「母語」ê重要性是無thang停睏--ê。〈Ài復興母語,應該重視台灣本土意識ê覺醒kah建立〉kā培養台語家庭ê苦心講hōo你知。〈政府ê雙語國家政策對本土語言ê衝擊hām因應之道〉hōo lán做伙來關心「2030雙語國家政策」
Thumbnail
上長ê歇熱過--去--ah,學生開始tńg去學校上課。M̄-koh「母語」ê重要性是無thang停睏--ê。〈Ài復興母語,應該重視台灣本土意識ê覺醒kah建立〉kā培養台語家庭ê苦心講hōo你知。〈政府ê雙語國家政策對本土語言ê衝擊hām因應之道〉hōo lán做伙來關心「2030雙語國家政策」
Thumbnail
虎科大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110 年教師專業成長社群暨績優計畫成果分享會」,本台語教師專業成長社群也將參與,就台語如何使用於法律、語文、物理、自動化、材料科學等專業課程中發表成果。 上庠講台語,虎科發新聲,台語融入專業課程(召集人-通識中心李玉璽教授)
Thumbnail
虎科大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110 年教師專業成長社群暨績優計畫成果分享會」,本台語教師專業成長社群也將參與,就台語如何使用於法律、語文、物理、自動化、材料科學等專業課程中發表成果。 上庠講台語,虎科發新聲,台語融入專業課程(召集人-通識中心李玉璽教授)
Thumbnail
活動名稱: 虎科大教師專業成長社群線上專題演講--台語系列專業演講 主辦單位: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上庠講台語,虎科發新聲,台語融入專業課程教師成長社群
Thumbnail
活動名稱: 虎科大教師專業成長社群線上專題演講--台語系列專業演講 主辦單位: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上庠講台語,虎科發新聲,台語融入專業課程教師成長社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