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明熹宗實錄》看天啟帝前期的治國方式和性格-以聖旨和上諭為中心-4.內帑

所謂內帑是相對於以戶部所管控的外庫而言,指的是皇宮內的十二監財庫總稱。晚明財政隨著戰事的擴大而越趨惡化,相較於每年歲入三百八十萬兩的白銀,據天啟元年戶部尚書汪應蛟統計,光是遼東、山海關、保定、天津和山東登萊的二十餘萬軍隊,一年的軍費開支就達到五百餘萬兩,幾乎是歲入的一倍以上,因此加稅勢在必行,亦實行了三次。但是當時收稅效率無法比擬現代,還得依賴各省耗費數月的時間運進北京太昌庫,對於當時的軍需來說根本緩不濟急,因此向皇帝的內庫借帑,便成了整個天啟朝屢見不顯的現象。

天啟帝的爺爺神宗皇帝便以聚斂著稱,任內徵收礦稅,導致內帑數額急遽增加,萬曆三十至四十年代便有許多朝臣認為皇帝聚斂過度,請求罷止礦稅的言論。萬曆四十八年(1620)七月神宗駕崩,繼任的光宗為收拾人心,一月內便發出內帑兩白萬犒賞邊軍和充作遼餉。然而當年的戶部財政仍不樂觀,當年十二月主持山東新餉司(即遼餉)的戶部郎中楊嗣昌及主事鹿善繼紛紛上疏朝廷,請求再發內帑。楊嗣昌說明當時的情況:

...新餉莫大于加派,加派三次,共得五百二十餘萬。以九十餘萬付兵部,二十餘萬付工部。臣部有四百萬之名,而今年未完尚有二百八十餘萬。 -《楊嗣昌集》頁48 〈覆袁經略戰守次第疏請會議遼餉搞〉

楊嗣昌先前一疏提到當時遼東欠餉百萬,加上當年新派稅額尚有七成拖欠,無以為繼,幾次上疏,皇帝皆杳無音訊,同時任主事的鹿善繼甚至上疏稱熹宗新政批答迅速,留中不處裡自新餉司請帑疏起。十二月中,天啟帝方下令會議商討。其中楊嗣昌甚至把腦筋動到之前即位犒軍未發完的內帑上,請求將此尚未發完的賞銀,充作軍隊正餉,以解燃眉之急,但熹宗始終不允。十二月內,楊嗣昌連上六封奏疏請帑,鹿善繼亦上兩封,皆未得到正面回應。十二月二十日,不勝其擾的天啟帝發下上諭:

遼餉缺乏,屡次請發帑金,朕豈不軫念邊軍勞苦,吝惜不發?朕思前項發過遼餉并助大工及登極賞賚軍士銀数百萬兩,見今內庫缺乏,况朕大婚在邇,所費不貲。昨內帑發去,并該部累年發過遼餉,軍士未霑實惠,皆貪將污吏侵剋肥己,以致不敷應用。尔部便移文彼處撫按官將發過該鎮銀兩逐一開造清冊奏聞,俟朕別有定奪。其各省直拖欠額派餉銀,著各該撫按官嚴督有司,上緊催徵觧部,以濟急需。如有仍前怠玩不遵的,著該部科查參重處。-《明熹宗實錄》卷四

可見西元1620當年發下的帑金極多,熹宗亦懷疑發放過程弊端甚多,要求各軍造冊送戶部審查,同時贊同戶部嚴格執行考成法,對於拖欠稅額州縣官員從重彈劾。二十四日熹宗得到遼東因缺餉發生兵變消息,終於下旨:

朕覽卿等所奏,遼陽飛騎告變,借發帑金急救異常危亂,朕心軫念遼軍缺餉,准將大婚典禮所用銀兩,暫借百萬給發。前已屡旨明悉該部,如何不能措餉遼東,不能清餉,各不淂無罪。著該部院參看來說。-《明熹宗實錄》卷四

隔年天啟元年(1621)正月七日,天啟帝針對去年財務狀況惡化,下諭旨切責戶部集其他有司官員:

朕惟遼餉一事,該部屢奉明旨,自當講求良策,不悞軍需,何至外解中斷,動以請帑為事?况內帑自有經費,近歲給發事多,如內帑亦乏,該部又何所指借?且該部所請前後數目參差,何從憑據?但今彼中告急,餉庫一空,軍士枵腹,深軫朕衷。姑准發帑五十萬,作速解發,以救然眉。還著經略各該衙門如法給散官軍,別項不得借用。卿部仍照屢旨,集九卿科道各官作速會議足餉、清餉畫一之策具奏,如某處拖欠、某處冒破,即行查參治罪。該部不得仍前因循姑息,致悞軍需。故諭。 -《明熹宗實錄》卷五

天啟帝責備戶部沒有能力解決各地拖欠和調度資源,並且屢次請帑數目都不相同,質疑他們到底有無憑據?同意再從內庫發五十萬兩白銀救急,要求廷議迅速召開,給出解決財政困難的方略。之後遼東戰事一敗再敗,天啟二年(1622)正月,遼東巡撫王化貞棄廣寧城,與經略熊廷弼逃回山海關,整個遼東幾乎淪陷,連帶喪失的是大量戰備資源,戶部之前的努力化為烏有。天啟元年九月四川土司不堪屢次調動土兵支援遼東,土司奢崇明等人於重情起事,殺害前來校閱的四川巡撫徐可求等人,更是對於明廷財政雪上加霜。天啟二年下半年山東和北直隸境內又發生妖賊之亂,立刻又有群臣建議要發帑金以供軍續,所幸當時的山東巡撫迅速于年底前平定,否則明朝恐怕提早而十年就滅亡了。

至天啟二年年底,將《明熹宗實錄》有發帑紀錄的條目稍作統計,已有近九百萬兩之多,加上之前光宗在位一月內所發的兩百萬兩,確實可見到內庫的財力雄厚,至少能夠支撐三年的國家收入,然亦證明熹宗已經很努力處理當時的國家危機了,每次發出內帑,熹宗便要向需求最大的戶、兵、工三部抱怨,如天啟元年十月的上諭中,他就說道:

內帑所發已多,全無實用,且兵餉分毫難省,而動稱無兵,有餉無兵,是何緣故?經撫各官不思覈餉,設法討賊,但苦告訴窮,推罪卸擔...-《明熹宗實錄》卷十五

夾在群臣和皇帝之間的首輔葉向高在天啟二年五月所上揭本中,亦表示左右為難:

臣等竊惟今日封疆多事,今日東西逆賊勢甚猖獗,各處索餉請帑,皆急如燃眉。臣等每當看詳,不勝愁悶,欲擬允,則內帑有限,且恐聖意為慨許;欲擬不允,則地方委系危急,不容坐視;欲擬令戶部設處,則戶部亦束手無策,尚書汪應蛟且稱病求去;欲擬令各省嚴追逋欠,則民窮已極,嗷嗷思亂,追徵太急,必至生變。蓋臣等之苦心,于是窮,而計真無所出矣!
奉聖旨:覽卿等所奏兵事未寧,矧邪教驟亂,具見卿等為國憂勞,朕悉鑒之。...等項所費銀兩,仍著各該部設法處給。況帑金頻發數多,皆為糜爛。...
-葉向高-《續綸扉奏草》卷五〈請內帑揭〉

可見當時明廷已陷入惡性循環,邊疆戰況告急,投入支援,戰敗失去所投資一切,只好加派提高稅額,更快的方式便是請發內帑。儘管內帑我估計應該有一千多萬兩左右,足夠承擔二十餘萬軍隊近三年的軍費,但終究有用完的一天,熹宗便已表示愛莫能助,有嚴格追究各地貪污和欠稅,不然全國追著他討錢,真是永無寧日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文淵閣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