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第三十二戰:孤憤之戰(2)一個人的千古之戰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祖輩輩的這份得天獨厚。

他立了一個志:

要整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要撰寫一部規模空前的史著。

世代史官的司馬家突然有了一個想搞事情的人,是中國歷史的第一個幸運。

司馬談做回太史令的時候,小司馬遷10歲,正是長本事的好歲數。

小司馬遷跟隨父親回到了世界的中心長安,開始見到了大世面,而且由於老爹是學術性公務員的獨特優勢,小司馬遷又得以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國進行深造學習。

小司馬遷受到了當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良好的教育,在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城得到了最大的見識。

更難得的是,在司馬遷形成人身觀的這段時間,正是漢王朝國勢強大,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年代,司馬遷在大國豪氣和正規教育的薰染下,形成了他開闊,大氣,渾厚優美的文風。

功名看氣概,作者沒有襟抱情懷,寫出來的東西就難稱格局佳品。

良好的教育與偉大的時代,是第二個幸運。

司馬談在立志後,開始大量的搜集閱讀史料,為修這部大史做準備。但真一幹起來,老同志發現了這活兒已經不是他能幹完的了。

由於他立的這個志向太過於遠大,他要串起在此之前有史以來的所有事情,這就要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等等太多的方面,要橫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

他自己這歲數眼睜睜怎麼算也干不完了。

不像今天的這好時代,我想串起兩千年歷史,各種史料便宜的驚人(中國的知識是真便宜啊),有成千上萬的大學者著作可以參考,三五年也許就可以把這事搞出來。

這個時代巨人很多,太多肩膀可以站,但那個年代,司馬談四目望去,一片漆黑。

自己就是這個時代的最高點了。

司馬談一度消沉,但看到了正在看書的兒子,他突然想出了點子,他要找時間的銀行搞一筆「父子接力貸」。

司馬談找到了司馬遷,和他進行了深入的溝通,給他講了自己的家傳淵源,父親的苦心孤詣以及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希望他能夠發揚風格、肩負使命,早日參與這個宏大的工程。

一般來說,父母將自己的願望加到孩子身上時,非常容易起到反效果,而且司馬談強加的這個願望,還是個一眼望不到頭的大工程。

在這次關係到史學命運的談話中,司馬遷選擇了無怨無悔的子承父業,並迅速的進入了角色。

後繼有人,這是第三個幸運。

司馬遷在一邊讀書,一邊幫父親打下手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在司馬遷22歲的時候,司馬談覺得火候到了,叫來了司馬遷對他說:你已經讀萬卷書了,但書中的世界是局限的,是沒有溫度的,世界這麼大,你應該去看看。

於是,司馬遷開始走上了行萬里路的征程。

帶著目標的司馬遷進行了一次為期兩年多的全國漫遊,實打實的搞了一次現場訂正考察,獲得了許多過去書中看不到的第一手材料。

他來到了汨羅江畔,觸景生情的明白了當年屈原的憤懣。

他來到孔子故里,感受當地的禮義民風。

他來到江東之地,聽到了項羽雄渾的「彼誠可代之」!

他來到了易水河畔,體會到了荊軻耳邊的風瑟瀟瀟。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