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台灣的電商社群看到有人發問說:
「樂天市場」在日本是第二大的商城平台,但會不會像台灣一樣,第一名跟第二名有很大的差距?
似乎是大家對日本市場的電商生態不是很了解。 (但也是,連日本人都不一定會了解,除非是在這業界工作的。)
這裡主要是對日本電商市場作一個概況說明。但其實說明這個的文章也有很多,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是加進台灣的數字,讓大家比較一下,可以知道日本市場跟台灣比較來的狀況。
======
順帶一提,電商已經成為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的主要途徑之一。過去來說,要進入日本市場,參展、找代理商幾乎是唯一的方式,現在多了透過跨境電商的管道。台北市進入口工會在2022年作的「《跨境電商突圍日本市場》跨境突圍日本市場的新商業模式」報告,超級詳細,建議大家看看。
在101家受訪台灣企業中,有49.5%主要採取「與日本當地進口商合作銷售」
,「利用跨境電商平台在當地銷售」占27.7%,其他透過「官網電商」或「在日本當地設立公司」也各占有7.9%
。顯示傳統的貿易合作模式仍然為主流,但電商模式也有達到近3成左右的比例。
按照上面的數字來說的話,如果你想進日本市場,那應該要做兩件事,一件是找進口商合作銷售;另一個是透過電商直接銷售。這兩條路要選哪一條,可以看裡這個討論。
======
那要做什麼比較呢? 這邊主要做日本市場跟台灣市場的三個比較:
(1) 電商市場規模的比較
(2) 龍頭電商平台的年度流通金額比較 (樂天 vs momo購物)
(3) 龍頭群眾募資平台比較 (makuake vs 嘖嘖)
首先,日本電商市場的規模是台灣的6倍。這裡的電商指的是B2C的零售電商,沒有B2B、也沒有B2C的服務電商。跟總體經濟的數字蠻接近的 (日本人口是台灣的6倍、GDP是台灣的5.6倍,整體結構沒有差太多)
(謎之音
: 那我進日本市場,營收應該有台灣的6倍,作差一點也有2-3倍!...好像不是這樣算的。真正做起來的感覺是...你的競爭對手多6倍、花的預算也多6倍)
另外,電商的滲透率 (電商銷售占整體零售的比例),日本是9.13%、台灣是11.51%。雖然沒有差太多,但可以說日本電商的滲透率還是比台灣低。
而且兩個市場在疫情期間,電商的滲透率都有很大的成長,不曉得2024年之後會不會倒退走,有待觀察。
(謎之音
: 線上銷售才9%,看起來還是要做線下市場,餅才夠大!...應該不用。初期進入日本市場,9% (3兆台幣)的市場就夠做了...當然有些因產品的特性,可能從線下開始比較適合,另當別論)
日本電商平台樂天的流通金額是momo購物的11倍。兩個平台都算是市場裡的龍頭平台,而且都有公開數據,好比較。(但數據裡參雜了零售電商以外的項目,樂天包含了旅遊以外的服務;momo包含了電視購物的金額)
另外,日本亞馬遜因為不是上市公司,數據沒有公開,但是網路上推估2022年的日本亞馬遜流通金額為6兆日幣,跟日本樂天市場的規模差不多。
如果透過電商進入日本市場的話,那這兩個平台是不可錯過。因為亞馬遜的進入門檻比較低,所以通常都是先作亞馬遜,把亞馬遜作穩之後,再作樂天。 (或者樂天可以給代理商作)
日本群眾募資平台Makuake 的平台募資金額(年度)是嘖嘖的1.8倍。
如果不知道「群眾募資」是什麼的人,可能覺得有點看不懂。Makakue是日本的群眾募資平台,嘖嘖是台灣的群眾募資平台,兩個平台都算是市場裡的龍頭。
雖然說是「群眾募資」平台,但基本上可以看成是「進入市場前期的銷售測試平台」,在日本Makuake把它叫作「0次流通」市場。(在還沒真正上市前的銷售)。(台灣似乎沒有這樣定位)
Makuake已經是上市公司,每年募資金額是公開數字; 嘖嘖是線上報導的參考數字。 (可能跟實際數據有差距)
這個數字是可能是打破迷思的一個好例子: 雖然日本市場比台灣大,但也不是所有的領域或平台都如此。即使在人口、GDP6倍的市場,但在群眾募資龍頭平台來看,Makuake的流通金額只有嘖嘖的2倍左右。
(謎之音
: 那是說日本的群眾募資不要作的意思?...我們自己是認為群眾募資還是一個在進日本初期值得一作的銷售管道,不然也不會把統計數字放上來作參考。雖然熱度沒有台灣高,要有心理準備。但是可以獲得的東西還是蠻多的。)
以上,是一個日本市場很概要的介紹。上面的數字跟資料的來源詳細都放在這個 Google Drive, 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希望這些數據,可以讓團隊透過各種管道進入日本市場時有更精準的預期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