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工作雜談】身心迴圈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斷根的疾病比喻為看的到終點的流行性感冒,是否會心理安慰一點?


    可是到底精神科的病人會不會好?


    當有人這麼問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剛入職場時,看到的某一個老年婦女的眼睛,她是嚴重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長年用藥,藥物的作用導致她經歷一段時間就會因為白血球減少導致發燒,口水也因為藥物副作用的問題流個不停,她常說,我要喝雞湯、我的老公呢?


    因為住院的一些限制,不管飲食或著家屬的會客,我們只能一遍一遍的哄騙她,其實很好哄,但效果很短暫,因為注意力很差的關係,她很快就忘記了,然後重複重複的問,我看著她白濁無神的眼、像稚兒一樣的反應,跟著恍了神,說不出甚麼感覺。

    這還算好照顧的,如果半小時內要安撫轉移個三次左右,但更多的不是這樣。


    一開始學校教我們的是不要欺騙病人,但實際走一遭,會發現太多狀況是需要所謂的順著毛摸,好一點的可以嘗試轉移,差一點的就是病人的大爆發,可能是暴力哭喊尖叫或咒罵,通通都有可能。

    誰要面對呢?當然還是第一線的人員,還有部分覺得很衰的同住患者。


    在精神科真的是一個容易被問候祖宗十八代的地方。

    跑題了。


    這麼多年來,看過住院患者最好的狀況是維持穩定、延長下一次住院的時間,最差呢?大概就是反覆的出入院,一兩個月就看的到同一個患者,他們住到熟門熟路,我們也習以為常。


    最難的是一種叫病識感的東西,中文翻譯就是病人知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有病就要治療,但更多的狀況是病人不知道、不認為,也許他們認為是卡到陰,吃藥根本沒有必要,好一點的是知道,但是無法配合服藥,或是僥倖心裡自己當醫師、挑藥吃,甚至是那種久病多年、服藥時就是一餐一大把藥物的患者,設身處地的想,藥物帶來穩定維持或改善的機會,但更多的可能是無法忍受的副作用,像是流口水、注意力不好、注意力遲鈍。

    吃藥真的是很辛苦的事,但他們生病了失序起來對自己、對他人也是很辛苦的事。

    路很漫長,精神科滿滿的是情緒的張力,而關上門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另一個世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