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一開始是注意到她的手作衣服課。曉晴是婚後來到台灣的新疆人,從無到有打造了很有風格的工作室。但我並沒有為自己做衣服的欲望(或者說還沒有),反而是她空間的風格讓我眼睛發亮。
後來她與作家貓力開了一家獨立書店非書店,是百年老屋修繕而成。繁體簡體的書都有,選的書讓我很想讀。(非書店修繕思維採訪)
然後是她的自由書寫課,讓我有了丟訊息詢問的衝動。
曉晴的回覆理性中帶著溫暖,奇妙的是,從短短的幾則訊息,我感到她是「真心」的想做這件事(幫助大家以及她自己寫字)。
她的空間辦活動,常常讓我有參加的衝動。
如果你認識我,就知道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因為我很宅 (所以後來還是沒有參加)。
我查過了幾次的地圖,在我的想像中,那是個交通不便的山區。在厭倦了生活繁雜與堆疊的情緒(白話翻譯:和說書人吵架),我會反常地背著背包出門,自己搭車與步行去到那個小鎮。(是的,到這裡還是我的想像)。
你問我有沒有報名她的自由書寫課?
沒有。
為什麼?
之前我有自己發起了30天自由書寫的計畫。簡而言之,我內心覺得這件事是可以自己做的。過去我常常太依賴課程或老師的帶領,反而把事情搞得太複雜,或是壞了胃口,覺得自己不再喜歡那件事了。
前陣子,我終於手滑網購了非書店選書《一个一个人》。
書用舊報紙包裝非常仔細,連舊報紙都很有可讀性。
開包裝的體驗讓我愛不釋手,還拍了兩張包材的照片,書本身都沒拍。
想了好久的非書店,實際走訪了,才發現是在北海岸海邊的山坡上。
說書人難得的假日 (周五),開車和我去走了這個瑞芳的小鎮。
為了"可能"的爬山行程,前一天說書人和我還去買了新的登山鞋。
我的舊登山鞋是 2016 年在環遊世界最後一站加州買的,鞋底與鞋面之間的環保材質開始碎裂,但鞋底與鞋面仍非常完整,送去修鞋店搶救,希望可以延續它的生命。但填補的地方已經脫膠第二次了。
登山途中鞋底掉下來可不是好玩的事,心一橫更換。
然而,抵達約 12:30,第一站就跑去了書店......旁邊寬哥的關於咖啡吃午餐,把登山拋在腦後。
一進門迎面走來一隻黑白相間的貓,爬到窗台上望著街景。
店內僅有 3 組客人,大多都還是空桌。
接著來了一對情人牽著一隻狗,坐在我們身後的沙發區。吃飯的過程中時不時聽到狗狗在哭哭表示很想吃,坐在兩個人類之間,鼻子很忙(在人類制止下馬上就自制的乖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