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窗與另幾宗謀殺 – 後窗中的人性景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後窗與另幾宗謀殺 – 後窗中的人性景深

By 康乃爾.伍立奇

 

這本讀完應該有快兩個月了

去年底這一個多月都不知道怎麼過的

也不知為何

整個寫作這件事都停了下來(不管是書評還是論文…)

閱讀雖有

卻也緩慢了許多(這一個月讀不到一本)

 

講遠了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電影)場景中有許多空間與行為共構的景深

來自於不同建築物之間的錯位與遙望

那種多重建物的剖透交疊所帶來的都市生活感

現在想來仍令我非常著迷

隨便一楨的暫停

都可以明示暗喻的展現許多眾生之態

整部電影就是一卷動態的長軸浮世繪

 

而電影中當我們不再透過主角視角看時

窗戶中的空間場景就轉為拼貼的方式展現

既有了人稱視角的區別

也有了藝術氛圍

更加深了都市生活空間的景深與故事性的取景(框)感

(我想喜愛建築剖面的建築人應該都超愛)

 

而整個場景的設計參考正是當時美國反主流文化誕生地之一的格林威治村

(Jane Jacobs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中珍愛的那區)

也因為這樣

從電影中也可以看到當時的生活細節與對應的空間

後窗中的場景設計我記得是有建築師參與

加上導演本身也曾經做過佈景

兩個對空間熱愛的人在一起

造就這部電影的空間形塑很有水準

 

亦呼應了羅蘭。巴特提過的

他認為電影就算脫離動態

也就是哪怕只是其中一秒的靜態影像

都應該可以說一個自己的獨立故事

而不只是隸屬於這個長故事本身

希區考克的後窗完全展現了這個特點

我實在太愛那一扇扇忽遠又近的窗扉重疊、光影交錯中

所映照出的浮生場景了

 

 

也因為太愛這部電影

所以看到原著要出短篇集就買了

但因為已經先看了影像(且愛)

所以小說一開始就知道可能會比較感覺還好(也確實是)

然而從小說中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在影像中較難直接感受到的情緒

也更簡潔(小說中是沒有電影中的女主角這角色的)

 

讀完這本書有感受到伍立奇的故事/梗在現在讀來可能有點老套

但放在那個時代還是很有它的前衛性

(要不然也不會被挑中改編成電影)

每一則短篇都有他所想要說的核心

而這核心讓它不單單只具備推理懸疑的娛樂性

更有一種關切社會議題的深度

 

例如“兩宗謀殺,一宗罪案”

講述的是冤案產生背後的原因

但令人感慨的是最後兇手得以束手

以及追緝者之所以跟著兇手多年(跟他生活都貼合在一起了)

原因不完全是因為正義

而是因為後來被殺的是他的警察同胞

故事中更讓人感到有情意的

反而是第一位被冤者

臨刑前還想要攬下全責救另一個共犯 (雖然我們也不知道他是否有犯罪)

 

而故事中那種受到命運的隨機性/無常

以及隨眾而定的審判結果

可以如何輕易就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讓人讀了無比心驚

 

 

“如墳墓般緘默”則是在講婚姻中的信任

對我來說是個後勁充滿“感傷”跟“害怕”的故事

這也是到現在這麼多個月後

回想依然有感觸的一篇

故事來自於一個男子告訴未婚妻他不值得愛

因為他曾經殺過人

未婚妻則真摯的發誓

說她愛他這個人

她此生都會對這件事如墳墓般緘默

 

但在日後的婚姻生活中卻出現一場考驗

(也如同上一篇,其實是帶著一點“誤會”而造成)

讀者跟隨這對夫妻一起起伏、滅頂在婚姻的波濤中

那種人與人間

至親夫妻間的信任在伍立奇的筆下

顯得十分脆弱

但哪怕感情已經碎成片

都仍足以將彼此割得遍體鱗傷

 

 

整體來說對於已經被各種現代重口味養大胃口的讀者

這本書可能相對太清淡

但如果跟我一樣很愛後窗電影的

或想換個口味的

還是可以看一下

 

另外想提一下

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原文本就如此

通篇中形容詞的運用都不是太符合故事風格

也讓人覺得拖沓

還有就是整本書錯字不少(“在再”分不清…)





avatar-img
19會員
111內容數
歡對書談(ㄓˇ)天(ㄕㄡˇ)說(ㄏㄨㄚˋ)地(ㄐㄧㄠˇ),所以很愛說說寫寫有關書的事。 若你也喜歡,歡迎留言聊聊。 IG #readingatthenigh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宅 的其他內容
1月書宅 – 盼   一年又重新開始了 總有種重啟的感覺 雖然時間是單向性的往前 但心態上的重整 總會有種清掃過往 有了新盼望的心情   也祝各位書友 新年快樂,平安順利。  
泰坦星的海妖 – 沒有意義,但可以有意思 By 馮內果   *徒勞的人生 這本<泰坦星的海妖>比<焦慮的人>還早看完 但我先寫了焦慮的書評 直到這兩天有點餘裕才打開word 所以讀完的感覺以及一些細節的記憶其實稍微有點褪色了 但一開始打字 那股閱讀時最大的情緒又陡然湧現
香港散步學 By 黃宇軒 白卷出版 太多都市研究者說過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 就是行走 行走時的速度、尺度與高度(彈性的) 都恰恰好的適合觀看與體會這城市的運作與組成 這本香港散步學即透過散步路線 介紹了作者眼中/駐足觀看的香港 以一本都市研究來
焦慮的人 – 我們都是不小心走到這裡 By 菲特烈。貝克曼 譯者:杜蘊慧 出版:天培出版  . 因為忙 這半個月幾乎都沒讀什麼書 這本是前陣子最後讀完的一本 也因為忙  擱置了近半個多月才有辦法寫 但哪怕已經隔著時間 下筆時仍可以回想當時被什麼撫慰了的感覺 十分推薦
12月書宅 – 終。始   突然的 又來到今年最後一個月了 今年很多無言的事 也很多感激的事 新嘗試的事 更感受到很多事就像翻開一本書一樣 充滿著不一定 也充滿著可能 沒有翻到最後一頁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將會哭 會笑 還是會幹譙(笑)
地景 – 不絕的凝觀 By 約翰。威利 John Wylie   不是一本好啃的書 哪怕自己算是有稍微觸及這領域 都讀到冒汗
1月書宅 – 盼   一年又重新開始了 總有種重啟的感覺 雖然時間是單向性的往前 但心態上的重整 總會有種清掃過往 有了新盼望的心情   也祝各位書友 新年快樂,平安順利。  
泰坦星的海妖 – 沒有意義,但可以有意思 By 馮內果   *徒勞的人生 這本<泰坦星的海妖>比<焦慮的人>還早看完 但我先寫了焦慮的書評 直到這兩天有點餘裕才打開word 所以讀完的感覺以及一些細節的記憶其實稍微有點褪色了 但一開始打字 那股閱讀時最大的情緒又陡然湧現
香港散步學 By 黃宇軒 白卷出版 太多都市研究者說過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 就是行走 行走時的速度、尺度與高度(彈性的) 都恰恰好的適合觀看與體會這城市的運作與組成 這本香港散步學即透過散步路線 介紹了作者眼中/駐足觀看的香港 以一本都市研究來
焦慮的人 – 我們都是不小心走到這裡 By 菲特烈。貝克曼 譯者:杜蘊慧 出版:天培出版  . 因為忙 這半個月幾乎都沒讀什麼書 這本是前陣子最後讀完的一本 也因為忙  擱置了近半個多月才有辦法寫 但哪怕已經隔著時間 下筆時仍可以回想當時被什麼撫慰了的感覺 十分推薦
12月書宅 – 終。始   突然的 又來到今年最後一個月了 今年很多無言的事 也很多感激的事 新嘗試的事 更感受到很多事就像翻開一本書一樣 充滿著不一定 也充滿著可能 沒有翻到最後一頁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將會哭 會笑 還是會幹譙(笑)
地景 – 不絕的凝觀 By 約翰。威利 John Wylie   不是一本好啃的書 哪怕自己算是有稍微觸及這領域 都讀到冒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湖對岸唯一的屋子,被木板封住了門窗而不見縫隙,屋內的母女蜷縮著身子,在書櫃角落邊顫抖著,男女主角則站在客廳等待外頭的攻擊停止,突然屋外陷入了一陣平靜。鏡頭由低角度依序特寫拍下四人的面部表情,下一顆鏡頭則將他們排列在同一個景框內,能夠清楚見到他們距離攝影機的位置,觀眾如我竟著迷於這組鏡頭帶來疊加的恐懼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Thumbnail
電影很巧妙的用了不同時間點慢慢的帶出事件的整體原貌,也用了不同的人物視角與心聲去詮釋整件事情。 而整體又帶點懸疑以及部分推理的想像空間,沒有太多令人感到無聊的部分,也隱藏了一些笑點在裡面,是一部看完不會感覺浪費時間的電影。 裡面也隱含了對於犯罪的不同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刑責」、
Thumbnail
寶藏戲院-前言-人類版的戀情故事分享,另闢在這裡小出櫃放映,都是分集的極短篇。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湖對岸唯一的屋子,被木板封住了門窗而不見縫隙,屋內的母女蜷縮著身子,在書櫃角落邊顫抖著,男女主角則站在客廳等待外頭的攻擊停止,突然屋外陷入了一陣平靜。鏡頭由低角度依序特寫拍下四人的面部表情,下一顆鏡頭則將他們排列在同一個景框內,能夠清楚見到他們距離攝影機的位置,觀眾如我竟著迷於這組鏡頭帶來疊加的恐懼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Thumbnail
電影很巧妙的用了不同時間點慢慢的帶出事件的整體原貌,也用了不同的人物視角與心聲去詮釋整件事情。 而整體又帶點懸疑以及部分推理的想像空間,沒有太多令人感到無聊的部分,也隱藏了一些笑點在裡面,是一部看完不會感覺浪費時間的電影。 裡面也隱含了對於犯罪的不同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刑責」、
Thumbnail
寶藏戲院-前言-人類版的戀情故事分享,另闢在這裡小出櫃放映,都是分集的極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