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遊戲心得|To The Moon、Finding Paradise(下)

《Finding Paradise》劇情介紹

raw-image

遊戲名稱:Finding Paradise 尋找天堂
製作團隊:Freebird Games
遊戲類型:劇情向角色扮演、視覺小說
發行日期:2017/12/14
資訊連結: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37340/Finding_Paradise/


一位退休的飛行員叫做Colin,在家人都不支持的情況下想要透過西格蒙德公司的服務,獲得一場沒有遺憾的人生。

Colin的願望很樸實,他希能度過一個充實而沒有遺憾的人生,但盡量不要對過去的經歷作出修改,以及完整保留與家人的記憶。

這次的故事懸疑性又比上一作可加強烈,不僅記憶跳耀改成「螺旋衰減軌道」的罕見方式,而且在穿梭的過程中發生一些異狀,甚至還見識到Colin的早年記憶中充滿超現實與白日夢色彩,例如學校置物櫃上方長了一棵樹;在私人飛機場打工初次與老闆見面時,場景猶如電影般遇到黑社會老大般誇張;最奇怪的是Colin早年階段與青梅竹馬Faye生活片段,遠比晚年的記憶還要生動。

當他們來到螺旋軌道的中心點時,討論著是否把有關Faye的記憶移除,然後發生一連串詭異的事件後,他們才得知Faye不是真實人物,只存在Colin的幻想中。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如果Faye代表Colin的潛意識,那麼這些戰鬥其實是為了保護Colin記憶不受破壞的防衛機制。

我們可以推測,其實Colin的潛意識根本不想改變任何記憶,因為他早就已經擁有充實而美好的一生,所以他在一開始才會像西格蒙德公司提出,不要更動他所經歷過的那些記憶,那麼為什麼Colin還是會感到遺憾呢?

要帶給人幸福,有時候不是找出答案就好,還必須引出問題的根源。Colin為什麼需要Faye?對Colin來說Faye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當劇情來到Colin與幻想朋友Faye道別的最後一次對話中,我們才明白,Faye如同精神支柱一般,陪伴孤獨的Colin完成每一個困惑與挑戰,例如學習不喜歡的大提琴、去機場打工與學開飛機、參加樂團表演,直到認識未來的妻子Sofia為止。這段期間他一直把Faye寫進自己的綠皮日記裡,彷彿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一個朋友陪伴著他。

話說,在我第一次得知Faye只是一位幻想朋友時,我一度以為自己在看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只是差別在於電影主角John Nash患有精神人格障礙疾病,但本遊戲的Colin是在做一場清醒的白日夢,而他想像出來的青梅竹馬Faye也好比於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中女主角小時候的幻想朋友Bing Bong。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有幻想玩伴或一段只存在大腦裡的幻想冒險旅程,只是Colin的童年幻想一直陪伴他好長一段時間,我們在遊戲中看到Faye對Colin講的悄悄話、惡作劇、鼓勵他不要害怕的話語,其實通通都是Colin一個人的內心獨白。

後來我讀到河合隼雄《不可思議的故事》,書中提到不少兒童文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另一個我」的故事,而「另一個我」是一種隱含療癒功能的人格。例如英國的著名兒童文學《回憶中的瑪妮》(When Marnie Was There),主角名叫安娜,年幼時雙親早逝,加上患有氣喘,因此養成孤僻內向的性格,後來養母帶安娜來到鄉下休養身體,在那裡她遇到了一位開朗活潑的少女瑪妮,有了瑪妮的陪伴,安娜慢慢打開心房。故事的結尾,我們才發現,原來瑪妮不是真實人物,「其實是住在安娜心底的人,也就是安娜的另一個我。」(引自《不可思議的故事》),瑪妮的出現,象徵著主角內心自我療癒的過程。

在《尋找天堂》故事中,Faye的開朗活潑、喜歡惡作劇、勇於行動的性格,其實就是Colin的「另一個我」,Faye陪伴Colin經歷孤單、寂寞的時刻,也給予他追夢的勇氣,Colin在日記上書寫Faye的故事,象徵著自我療癒的過程。最終當Colin覺得完成了人生的重大目標,考上飛行員;與他人結下深厚的羈絆,和心愛的Sofia成家立業,便是與Faye道別的時刻。

所以當主角們發現Colin此生唯一的遺憾,其實只是想再次和「另一個自己」分享,把人生的幸福時光分享給Faye。Faye看似是一名寫在日記的虛構人物,但也許在Colin的潛意識願望,很希望Faya是真實的,希望別人也能見證Faye的存在。而Eva與Neil是唯二能與Fyae談話、互動的人,也算是實現了Colin的願望吧!

總體感想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尋找天堂》這部作品,相較下《去月球》比較像一齣浪漫淒美的愛情劇,但《尋找天堂》更多探討一個人的內在想法、信念、渴望與遺憾、選擇與代價、幸福人生的定義等。

如果你想得到些什麼的話,你就得放棄些什麼。

假設記憶修改技術真的存在,我們勢必得付出某種代價,來換取想要的東西。這裡的代價指的是「虛假性」,就好比齊諾克教授提出的經驗機器,假設我們可以進入機器中隨意更換想過的人生體驗,但前提是你無法再醒來回到現實。然而這就會有另一個問題,被修改記憶過的幸福人生,真的稱得上「幸福」嗎?幸福的條件是什麼?若就齊諾克的實驗結果來說,「真實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要素。人生本來就無法像遊戲世界一樣讀檔重來,人生的不可逆性,反而讓我們學習珍惜當下。如果是我來做選擇,我也不想要利用機器創造一個表面美好的虛假人生,莊周夢蝶醒來後仍有一絲惆悵感,那正是體悟到夢中美好醒時破滅的失落。謊言最可怕的不是謊言本身,而是虛假破滅後面對現實的失落。比如說《去月球》的Johnny透過機器獲得了一場幸福人生,但是他仍無法改變在妻子River離世前想起當初的約定,這個遺憾是無法被改變的事實。

我們所有的記憶,以及其中的一切,都不過是我們編給自己聽的故事罷了。

記憶如果長期不用就會消退,雖然不見得完全消失,但會被掃進記憶的角落,就像《腦筋急轉彎》所描述的記憶垃圾場,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下意識間誇大或微調記憶成分,以便彌補過往的小遺憾。網路上有句瘋傳的名言是:「曾經發生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 。」如果記憶修改器有提供喚起被遺忘的記憶功能,我可能勉強考慮使用吧!XD


(原文 2021/05/07 發布於 Medui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