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後感|我可能錯了:我們人類經歷的大多數心理痛苦,都是自願與自己造成的。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是作者發現的第一件事,「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然而這一去便是17年,這一趟修行旅程也成為了他返鄉後面對重新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憂鬱症、與 #漸凍症 並肩走向死亡的道路提供了細小的救命索。我們在安然無事中學習,在風暴時才會想起。

raw-image


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如作者所說:「我不會鼓勵任何人進行正面思考。完全不鼓勵。我一直覺得正面思考是比較膚淺表象的。」對於正面思考這點,我和作者的看法如出一徹認為正面思考是多麼的媚俗!這本書充滿了溫柔、誠懇、智慧、洞察力、美麗和脆弱,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我相信這本書對很多人來說都會是一次有意義的閱讀體驗。


「我們無法控制腦海中要浮現哪些念頭;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思維漏洞,會覺得自己的身分和念頭緊密相關。作者教導我們「我有著念頭,可是我的念頭不代表我。」陷在自己思維迷霧中的人,是無法活在當下的。他們會受到自己思維的局限。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念頭,也不能決定它們應有的樣貌。我們的思想往往受到潛意識的影響,這些潛意識來自我們的成長、經驗、文化和環境。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思維和行為中留下了印記,塑造了我們的個性和觀點。

「我們最難放下的念頭,到頭來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最大。」

而這段話再次提醒了深陷憂鬱黑洞的我。因為當我陷入某種頑固的信念時,正是這種感覺。我會不想放下這個念頭,因為「我覺得」它是對的。那些排山倒海的自我否定、質疑與厭惡,都是我對自己的標籤。每當復發時這些自我對話的聲音便像是關不掉的收音機一樣強行輸入腦海,慢慢我也相信了這些念頭。但當我選擇相信了這些念頭,我便讓我更加痛苦。

「我們人類經歷的大多數心理痛苦,都是自願與自己造成的。」

心理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但並不代表它沒那麼痛苦。我們的痛苦就在自己的念頭中產生;念頭就是痛苦生存和壯大的地方。只要我們允許它這樣下去。我們相信了那些會傷害自己的念頭。這些念頭會讓你我的生活變得艱難、沉重和複雜。

「我們無法控制腦海中要浮現哪些念頭;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我們應對這些念頭的方式會決定他們對我們的影響。當你保持一點距離,就能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這份覺察相當寶貴,因為這個空間可以幫助我們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和這些念頭保持距離、也可以讓我們學會不需要全盤接受腦袋灌輸我們的念頭。


❃ 後記

開閱時剛好在憂鬱復發的時候,這本排在書單第一本就自然而然翻開了。翻閱前並不知道太多書的內容,但或許真的像作者所說的,「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

畢竟已經與這個病攜手走過了好幾個年頭,也開始建立了與它共存的模式。但這次復發的速度之快,維持的時間與強度都是這段時間比較強的。腦子裡有些惡毒的聲音,不斷說服你相信事情永遠不會好轉,讓人深感不安。「落入這種狀態時,你所有的思緒彷彿都通過一道陰暗的過濾器。無論你想什麼,它最終都會變成不安、恐懼、無奈、焦慮與無助感。」陷入憂慮和恐懼中,就像被催眠一樣。這過濾器也是一種濾掉生活所有喜悅的過濾器、一道遮蔽所有思緒的簾幕。有個什麼躲在背後不停無情地說:「現在如此,以後也永遠如此。情況永遠不會好轉了。」

一邊看這本書真的跳脫了固著的憂鬱和恐懼,漸漸找回了內心的平靜。作者的話把我一直以來碎片化的價值觀,以細膩和誠懇的方式歸納起來匯集成本書。就好比這些念頭不等同於我、活在當下、順其自然、我可能錯了 - 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忘記的思考模式。我非常十分推薦這本書,特別同樣是有情緒困擾的人。有些書籍可以帶給人心靈上的啟發和療癒,幫助人們釐清思緒,讓你拋開那些傷害很大卻難以放下的念頭 - 而我認為這是其中一本。相信每個人看完都可以帶走屬於你的智慧和撫慰,在混沌中找回撫慰與前行的勇氣。


‧̍̊˙· 𓆝.° 。˚𓆛˚。 °.𓆞 ·˙‧̍̊

書名|《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1/31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onemorepage.alva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我可能錯了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