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除了病,我什麼都沒有: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從那年確診以後,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就像從此與我無關,我被關在一個名為加拿大的監牢。我被趕離了我賴以為生的「家」,漂泊到一萬多公里以外的冰天雪地,而這一切距離onset到離開只有半年不到的時間。半年很長嗎?我不知道,但原來長到足以讓我一無所有。

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洪子如

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洪子如

面對病的恐懼與未知,我沒有家人、沒有朋友,僅剩下那顆渾沌到無法轉動的腦袋和無處安放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質問自己為何變成了爛泥。我徹底恨透自己,我知道我放棄了自己的同時,也被好多人放棄。精神病患者的時間感與正常人並不一樣,我們失去了大家認知的當下,我們的當下就是過去所有被時間經過的地方。我的時間觀並沒有將來這種概念,只有過去和更遠古的過去、重複放映著世界的荒謬與痛苦 - 而我的世界則定格在這刻。我就像一個被上鏈的音樂盒玩偶,被困在這個時間空間出不去、也只能輪迴般做著一成不變的事。

「想死的念頭每日浮現腦中,老手應該不會太害怕,就是當有人問妳最期待的事,妳心裡其實在微笑說著「死亡」,很明確地知道那是「希望」,可能還有微微的光。」

每一天活著對我而言都是折磨,而失去了對未來的時間觀念更加放大了每刻的絕望、感受著更加漫長的時間。「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會持續多久,我是不是這一輩子都要這樣子呢?這時我每天都問自己的問題。於是我把慢慢的日子分段來過,只提自己設計短期簡單實際的目標。記得密集病發的那兩三年,獨自一人在外地試圖努力達成生活中原本基礎、毫無困難的事,例如:出門、對談、與人類對眼、離開床、吃飯、洗衣服、如何調整呼吸、或是笑,我該怎麼笑,用什麼方式笑才能找回遺失的快樂。」

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害怕任何感覺到清醒的時刻,當時幾乎整天都在臥床。我毫無自理能力、很久未梳洗,於是我會看著窗外放空,任由腦中不受控制的想法佔據思緒,等到入夜便理直氣壯的把各種藥物塞進胃裏。我總是會刻意讓自己混合著酒精吞下過量的藥物,可以讓睡眠比清醒的時間長,暗自祈禱這一睡便不會再醒來。無垠、黑暗的宇宙包圍了我,那是無聲的世界,是時間也停止流動的空間,有著無窮無盡的孤獨。日子沒有開始與結束,每一天都像是倒帶般不停重複,鮮少有「新的一天」這種體驗。被大量藥物填滿的我變得毫無知覺,從疲倦的冷眼凝望世間無情、尋找不到力氣嘆一聲。鏡子裡的自己雙眼失去了焦距,皮膚也失去了知覺一樣,刀子狠狠割下也沒有任何感覺。

「因為經歷太多次,你開始習慣這種痛苦,又因為發現自己竟然能習慣這種痛苦,而哭了起來。」

當你花費巨大力氣去平復自己好讓正常生活不至瓦解,但原來你所做的事只是正常人的正常發揮。感覺就好像遇溺,你必須不停掙扎來保持平衡、一但停止就會下墜。所以你必須強迫自己每分每秒保持掙扎,但你總會有疲倦的時刻,或是因為面對自身不同狀況而被停止掙扎。當你開始下墜的片刻你會感受格外的安寧,再沒有拍打海面的聲音、再沒有求救的聲音,只有自己和疾病慢慢的沈下海底。

有人曾經跟我說,她很想成為憂鬱症患者,想體驗我的體驗;又有人曾經跟我說希望自己有精神病,這樣便可以洗脫自己所有個人責任;又有人曾經跟我說很羨慕我現在擁有的一切。但他們大概都不知道,我花了多少力氣才能成為如今他們所見的模樣。如果能把過去的時間放進嘴裡品嚐的話,一定會像磨成粉的安眠藥一樣苦澀。

因為疫情的關係,意外得到了喘息的空間。最近一兩年我順著自己的節奏,很幸運的用時間慢慢找出了自己最舒服的樣子,慢慢的重拾正常生活的能力。但其實想了想後發現我還沒完全找回生活的熱情,我還是努力撐過一天算一天,我還是覺得自己死一死也沒關係。但我的確有找回一點點生存的意義,至少不用急著今天就離開吧。

或許因為久休復出,我就像初生兒般初次接觸世界。我好奇而又敏感,接觸社會時很慌張,怕封閉自己太久沒跟人群接觸會變得不太會回應各種對話。我認識過自己最難看且陌生的自己,我討厭過、絕望過 - 並清楚得知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自身努力調整來的。此刻的我其實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再度丟回無助的發病狀態,但至少那時候我可以捉緊在水面時為自己準備的浮木。在病情醞釀時,盡可能地泳高一點,找多一點浮木和資源,好讓再次下沉時不會感到過於絕望。

這本書絕對需要有trigger warning,如果你擁有與作者相似的經歷可能會有被trigger的機會。作者赤裸裸紀錄了她在躁鬱狀態下書寫的自大與暴力、也保留作者恢復理性與客觀視角後,紀錄了躁期與鬱期的不同性格所反應出來的行行為與風格,以適當的距離被理解、嘗試宣揚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非常感謝作者April對於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的努力,並且願意赤裸地對大眾分享自己脆弱不堪的一面。同為病人,閱讀完作者真誠而溫柔的文字讓我得到更大的力量將來每一次的relapse。我喜歡作者說的:

「沒有上帝,沒有鬼神,我們只有自己,我們只剩自己。」

在我們有限的認知裡,在一片浩瀚之中沒有人格跡象表明救助會從別處而來,幫助我們救贖自己。每一個你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都有屬於各自的命題,而無論有多密不可分的人對你的題目也沒有絕對的責任。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絕處逢生。

願大家一切安好。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aaaaalvarea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再多一頁 one more page
22會員
35內容數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Michelle Zauner的回憶錄《沒有媽媽的超市》,分享書中關於食物、家庭、文化認同和喪親之痛的動人故事,以及作者如何在這些體驗中找到自我和療癒。文章並觸及許多讀者可能感同身受的議題,例如亞裔移民家庭的高期待、含蓄的愛,以及在異鄉尋找歸屬感的掙扎。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Michelle Zauner的回憶錄《沒有媽媽的超市》,分享書中關於食物、家庭、文化認同和喪親之痛的動人故事,以及作者如何在這些體驗中找到自我和療癒。文章並觸及許多讀者可能感同身受的議題,例如亞裔移民家庭的高期待、含蓄的愛,以及在異鄉尋找歸屬感的掙扎。
Thumbnail
2024/12/10
曾經接觸過無數快餐式的雞湯讀物倡導著「與自己和解」、「相信自己」,但內容大多如出一徹難免讓人感到空洞和「如何和解」的空虛。而這次則是從神經科學)為切入點,了解如何能夠改變慣性的思維陋習。除了幫助人們面對創傷,也讓讀者了解到藉由建立神經連結,克服自我設限信念,並重新學會信任自己。
Thumbnail
2024/12/10
曾經接觸過無數快餐式的雞湯讀物倡導著「與自己和解」、「相信自己」,但內容大多如出一徹難免讓人感到空洞和「如何和解」的空虛。而這次則是從神經科學)為切入點,了解如何能夠改變慣性的思維陋習。除了幫助人們面對創傷,也讓讀者了解到藉由建立神經連結,克服自我設限信念,並重新學會信任自己。
Thumbnail
2024/02/19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2024/02/19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天亮前的那一刻總是最漆黑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還是病人,怎麼可能永遠都是黑夜呢?很快就會迎來清晨。」
Thumbnail
「天亮前的那一刻總是最漆黑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還是病人,怎麼可能永遠都是黑夜呢?很快就會迎來清晨。」
Thumbnail
自從那年確診以後,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就像從此與我無關,我被關在一個名為加拿大的監牢。我被趕離了我賴以為生的「家」,漂泊到一萬多公里以外的冰天雪地,而這一切距離onset到離開只有半年不到的時間。半年很長嗎?我不知道,但原來長到足以讓我一無所有。
Thumbnail
自從那年確診以後,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就像從此與我無關,我被關在一個名為加拿大的監牢。我被趕離了我賴以為生的「家」,漂泊到一萬多公里以外的冰天雪地,而這一切距離onset到離開只有半年不到的時間。半年很長嗎?我不知道,但原來長到足以讓我一無所有。
Thumbnail
作者就曾描述集中營的日子就像是一種暫時的生存,一種無明確日子的暫時生存(provisional existence)。我不曾有集中營的經驗,可我罹患憂鬱症的經歷對我而讓就像座心靈上的集中營,你無法走出去,也沒有人能夠走進來。
Thumbnail
作者就曾描述集中營的日子就像是一種暫時的生存,一種無明確日子的暫時生存(provisional existence)。我不曾有集中營的經驗,可我罹患憂鬱症的經歷對我而讓就像座心靈上的集中營,你無法走出去,也沒有人能夠走進來。
Thumbnail
回到家後,我陷入了憂鬱。 很深很深的憂鬱。 深不見底的那種。
Thumbnail
回到家後,我陷入了憂鬱。 很深很深的憂鬱。 深不見底的那種。
Thumbnail
整個四月對我而言是辛苦的。 有過不少憂鬱症病友私訊詢問我怎樣才會好? 我總是會回答:「會慢慢越來越好的。」 遺憾的是,這是一條長期抗戰的路程,沒有「完全好」的那一天。
Thumbnail
整個四月對我而言是辛苦的。 有過不少憂鬱症病友私訊詢問我怎樣才會好? 我總是會回答:「會慢慢越來越好的。」 遺憾的是,這是一條長期抗戰的路程,沒有「完全好」的那一天。
Thumbnail
04 現在的我常常覺得生活被抽離,自從生病之後我變得更多愁善感,每一件小事都覺得如同壓垮駱駝的稻草一般,我變的脆弱且不堪一擊。即使已經過去兩年,我也已經慢慢康復,可是午夜夢迴時還是會被過往的回憶嚇醒。雖然撐過來了,雖然覺得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力氣和精神承擔過往的重擔,但我仍舊忽略了自身的能力。 因為曾經
Thumbnail
04 現在的我常常覺得生活被抽離,自從生病之後我變得更多愁善感,每一件小事都覺得如同壓垮駱駝的稻草一般,我變的脆弱且不堪一擊。即使已經過去兩年,我也已經慢慢康復,可是午夜夢迴時還是會被過往的回憶嚇醒。雖然撐過來了,雖然覺得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力氣和精神承擔過往的重擔,但我仍舊忽略了自身的能力。 因為曾經
Thumbnail
02 人生漸漸陷入了無限的迴圈,早上醒來睜開眼睛後,我發現全身僵硬無法活動,時間一點一滴的慢慢流逝,我提不起勁起床洗漱,甚至也沒有胃口進食,窗外的時光不留痕跡地流淌, 很快地夕陽西下,我滿懷感激覺得終於又活過一天了,桌上的藥物在夜裡閃閃發光著,那些是我的救命神器,他們能保證我睡上至少四、五個小時,可
Thumbnail
02 人生漸漸陷入了無限的迴圈,早上醒來睜開眼睛後,我發現全身僵硬無法活動,時間一點一滴的慢慢流逝,我提不起勁起床洗漱,甚至也沒有胃口進食,窗外的時光不留痕跡地流淌, 很快地夕陽西下,我滿懷感激覺得終於又活過一天了,桌上的藥物在夜裡閃閃發光著,那些是我的救命神器,他們能保證我睡上至少四、五個小時,可
Thumbnail
疫情需要醫療人員與民眾共同努力,但是在疫情之外,卻還有無數疾病,醫學仍然無法解開,而我們這些像溺了水的孩子,還在等待醫療進步丟下一個救生圈來救援。
Thumbnail
疫情需要醫療人員與民眾共同努力,但是在疫情之外,卻還有無數疾病,醫學仍然無法解開,而我們這些像溺了水的孩子,還在等待醫療進步丟下一個救生圈來救援。
Thumbnail
「健康的人把『精神病』當作一句髒話;而真正生病的人把樑上的繩子打上美麗的繩結,睡前溫馴地吃兩百顆藥。」 -林奕含〈你該去看精神科了〉 洪蘭說懂得感恩的人一輩子不會得憂鬱症,吳宗憲說憂鬱症的原因是不知足;林奕含離世三年,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情仍未改變。
Thumbnail
「健康的人把『精神病』當作一句髒話;而真正生病的人把樑上的繩子打上美麗的繩結,睡前溫馴地吃兩百顆藥。」 -林奕含〈你該去看精神科了〉 洪蘭說懂得感恩的人一輩子不會得憂鬱症,吳宗憲說憂鬱症的原因是不知足;林奕含離世三年,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情仍未改變。
Thumbnail
彷彿死過了一次再活過來那樣,我還記得今年三月,忽然間重新感覺到自己真切地活著時,內心是多麼欣悅以及感激。
Thumbnail
彷彿死過了一次再活過來那樣,我還記得今年三月,忽然間重新感覺到自己真切地活著時,內心是多麼欣悅以及感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