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帶我突破閱讀瓶頸 🚀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開始完全沒想到《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這本書會帶我突破閱讀瓶頸。第一遍的閱讀我依舊使用原本方式,從第一頁逐頁閱讀到最後一頁,才看完第一章,發現自己的閱讀毛病都被作者講中,有如芒刺在背🦔,像是:

🎯 沒有依據書籍類型調整閱讀方式,導致閱讀續航力弱,常常只讀前兩章就中斷

🎯 看不懂就卡住,直接放棄閱讀整本書

🎯 對作者的話照單全收,沒有自己的論點

🎯 想記住書本全部內容,最後一個重點都想不起來

有人和我一樣中箭了那麼多次嗎 😵

區分書籍類型

書籍可以區分成「散步」和「登山」類型的書籍。

散步指的是文學作品,適合慢慢閱讀;而登山指的是商業書、學術書等類型,適合擷取重點。

這本書提供的三次閱讀法較適合使用在「登山」類型,以往的我無論書籍類型,都是使用散步模式,難怪常常半途而廢。

作者也有提到如果發現這本書含金量很高,改為使用散步模式看完也無妨。

「三次閱讀法」究竟是什麼?

是指在 100 分鐘內將一本書閱讀三次,目標是擷取出書中的精華內容,且三次的閱讀方式都不同,簡單說明如下:

第一次:10 分鐘 - 抓出整體架構

將注意力先放在目錄、作者背景,和最後一章,作者通常會將書中最重要的觀點在最後覆述一遍,以及每個章節的大略內容,通常可先看第一段和最後一段。

第一次的閱讀重點在於抓取整本書架構,一方面可以知道這本書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也不會被作者的論點牽著走、閱讀時也能有目標。

第二次:50 分鐘 - 既宏觀、亦微觀

依循第一次閱讀時找到的架構,閱讀重點內容,並在感興趣的段落畫線。

第三次:40 分鐘 - 深入內容

需要接續第二次的閱讀,做更深入的閱讀,將自身想法與作者觀點對話。

若有衍生的想法或是觸類旁通、質疑的地方,都可以直接寫在書本內頁的空白,作者有建議在兩句話以內說完,寫太多的話可能是想法還不夠清晰。

除了閱讀這個行為本身,還有兩件事可以提升閱讀效果:

1. 進行三次閱讀法之前,先思考為什麼會想讀這本書,並提出問題,後續大腦就會有意識在書中搜尋相關內容。

2. 閱讀完後,分享或是教導他人,對書本內容的記憶會更加穩固。

三次閱讀法是有彈性的

書中也有提到,三次閱讀沒辦法一天內做完也沒關係。

可以三次分開進行,在一天不同時段或是一週內完成;又或是帶三本書,每本都先進行第一次的閱讀都可以。

閱讀時間需要特意規劃

另外書中還有提到很重要的一點,閱讀時間是必須刻意規劃的。

一方面是零碎時間很難管理、也比較沒有規律性,很可能會將閱讀這件事不斷往後移,零碎時間可以當成禮物,但不能期待每天都有。

閱讀能夠增進個人思維與眼界,是件值得特意投入的事。

分享書中節錄

🔖 最喜歡的一段話

「讀到後來,同一本書會孕育出截然不同的著作,雖然物理上還是只有一本書,但抱持著獨立思考的精神,將自己的觀點與作者的觀點相互激盪,會創造出另一本你與作者的共同著作。」

這段我覺得既浪漫、又點出了閱讀的意義和樂趣,每本書到了不同的人手上,物理上是同一本書,但是每個人對書本會有不同理解,因此書本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存在。

🔖 醍醐灌頂的三段話

「追尋正確答案是在傷害自己的思考能力、決策能力、行動能力,害你不能創造自己的正確答案。」
「反覆閱讀比專注更重要,千萬不要把專注力神化。」
「不能把所有時間都用來理解,而是要理解後,再抒發自己的意見。」

選擇這三段話的理由是,自己常常發生當下雖然專注,過了幾天還是什麼都記不得,又或是輸入太多,卻沒有任何輸出,導致知識在大腦裡都是船過水無痕,這幾段話精準點出我的毛病,並提出解決方式。

總結

最後,分享我對這本書提出的提問:

1.如何縮短閱讀時間?

設定閱讀時限、認知閱讀也有方法論、文章有既定的架構

2.有效記憶書本內容的方法?

  • 嘗試使用三次閱讀法
  • 主動閱讀:包括設定閱讀目標、提問,以及抱持自身觀點與作者對話
  • 紀錄佳句、閱讀時觸發的想法或對作者的質疑可以寫在書頁空白處,只能留兩句話

3.如何評估閱讀成果?

是否能歸納出三個重點?或是使用一句話歸納出這本書的重點、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什麼?

作者本身是以 60 分鐘完成三次閱讀,考量到初學者,建議先從 100 分鐘為目標,三次閱讀也不用一次性達成,我認為這個閱讀法蠻有彈性,也容易達成。

這本書讓我在「閱讀」這件事上有很多新看法,最可貴的是突破了許多閱讀盲點,也推薦《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這本書給大家。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每次的閱讀體驗都是獨一無二 記錄當下萌芽的所思所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作者金正 John Kim先生提出一套針對忙碌讀者的高效閱讀方法,提出三次閱讀法是在一百分鐘內全面掌握書本知識的方式。快速瞭解書的架構,再進行深入閱讀,最後整理重點心得,以提升知識內化與實用性。此外,文章鼓勵讀者確立閱讀目的,選擇合適的書籍,並強調知識應用的重要性,以達到真正的自我成長與啟發。
Thumbnail
好書太多,時間太少。 據說只要花100分鐘讀三次,就能幫你提升閱讀效率。 跟🍊有一樣「讀不完」困擾的讀友們,為你推薦既能快讀,又能強記,還能建置個人讀書資料庫的「三次閱讀法」。🍊實測有效,歡迎一同來瞭解。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我總結3個我最有幫助的想法:不要用所謂的讀書效率來讀書、閱讀不要只去看別人的結論、讀書的本質是思考,而改變才是讀書的終於目標。
Thumbnail
作者認為與其花很長時間要求自己讀完一本書,而且常常還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讀完,不如在限定的時間內多讀幾次,反而會讓你更有收穫。這就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一書中推薦的讀書方法。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作者金正 John Kim先生提出一套針對忙碌讀者的高效閱讀方法,提出三次閱讀法是在一百分鐘內全面掌握書本知識的方式。快速瞭解書的架構,再進行深入閱讀,最後整理重點心得,以提升知識內化與實用性。此外,文章鼓勵讀者確立閱讀目的,選擇合適的書籍,並強調知識應用的重要性,以達到真正的自我成長與啟發。
Thumbnail
好書太多,時間太少。 據說只要花100分鐘讀三次,就能幫你提升閱讀效率。 跟🍊有一樣「讀不完」困擾的讀友們,為你推薦既能快讀,又能強記,還能建置個人讀書資料庫的「三次閱讀法」。🍊實測有效,歡迎一同來瞭解。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我總結3個我最有幫助的想法:不要用所謂的讀書效率來讀書、閱讀不要只去看別人的結論、讀書的本質是思考,而改變才是讀書的終於目標。
Thumbnail
作者認為與其花很長時間要求自己讀完一本書,而且常常還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讀完,不如在限定的時間內多讀幾次,反而會讓你更有收穫。這就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一書中推薦的讀書方法。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