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邏輯投資週報-2024.03.03(合併號)

閱讀時間約 2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心得與觀念分享(含週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IG,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 近期專欄發布文章



※ 近期活動

最近接受SMART智富雜誌的專訪,並成了3月號雜誌的「封面故事」,其中包括我個人從「存股族」轉為「價值投資者」的轉折與心路歷程,以及主要操作的投資策略與心得等,如果讀者有興趣,不妨買一本來看一下,有些內容我在直播或去年「價投三次方」的活動有帶到,但雜誌其實整理得更有系統,值得一看。
圖片來源:Smart智富

圖片來源:Smart智富




☆ 日本九州之旅心情雜談

raw-image

有追蹤訂閱讀者專屬討論區或「邏輯投資」臉書粉專的讀者應該知道,最近「邏輯投資」帶家人去了一趟日本九州,目的除了陪伴家人外,也希望讓自己轉換情境,補充能量。

「邏輯投資」並非全職投資人,生活中除了本業工作外,其他時間就是花在投資研究與專欄寫作上,然而因個性使然,不論是哪一種工作,我都會希望儘量做到最好,結果就是身體慢慢產生倦怠感與排斥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感覺,有些事情你可能很喜歡做,也樂在其中,但時間拉長或頻率增加,例如每天吃和牛或生魚片,久而久之你也會不自覺地想避開或偷懶?

而要解決這個瓶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自己放個假,重新感受世界與家人的美好,並且充分享受人生。


raw-image


因此在這趟旅程中,我安排了許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入住一泊二食的傳統日式溫泉旅館、到海邊喝啤酒、住在豪斯登堡園區內的飯店、吃和牛、吃生蠔、開車自駕,甚至還跑去台積電熊本廠附近晃晃,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raw-image


當然旅途也不是只有美好的一面,中間家人開車一度遭遇事故,也讓我有了用Google翻譯跟日本警察溝通的特殊經驗,但不管如何,旅程總算平安結束,我目前也已經回到國內,接下來專欄會回到正常的寫作與更新節奏,在此感謝讀者們的體諒。

raw-image


另外我也想透過這次出遊的經驗,提醒讀者朋友,人終有一死,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死亡來臨之前,為我們的生命增添色彩,所以即便我們靠著工作與投資賺了錢,該花還是要花,該享受還是要享受,千萬不要把「資產累積」當作人生唯一目標,「資產累積」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讓我們跟家人提升生活品質,去做自己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而非犧牲生活成就財富,這就本末倒置了。

這也讓我反思,所謂的「財富自由」到底是什麼?是資產達到兩千萬、五千萬甚至一億?還是我們有勇氣與餘裕去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心靈上的自由」呢?我認為後者比較重要,你覺得呢?



※ 京城銀的機遇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看到這則報導,你會想到什麼呢?我看到的是京城銀(2809)有機會實現「評價翻轉」。

京城銀(2809)26日舉行董事會,通過2023年盈餘每股配發3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首度破5成、達53%。京城銀董事長戴誠志指出,京城銀自2024年起,股利政策將由以往固定金額的「一致性」及「穩定性」,走向盈餘導向及配發率導向,若未來獲利持續成長,配發率可望進一步走高。


另一篇報導有提到更完整的經營層論述,重點節錄如下:

戴誠志表示,過去京城銀經營層的想法是,銀行是特許經營事業,要照顧存戶還有股東權益,所以多年來京城銀股利政策一直很保守,‥…現在京城銀淨值跨越500億元大關,打個比方好像小孩「等(轉)大人」,可以不必再維持過去那樣過度保守的股利政策,所以決定自今年起大幅提高股利配發率

戴誠志並補充,雖然董事會討論時,就有董事認為提高配發率到五成多還是太保守,以京城銀的狀況,包括上年度提列特別盈餘公積迴轉以及龐大的未分配盈餘,配發率提高到六、七成甚至更高,每股現金股息超過5元都做得到,但京城銀希望能夠逐步漸進,「這次已經是跨出很大一步」,希望未來還可再拉高配發率,讓股利可以反映盈餘成長表現,股東滿意。

…,以京城銀的ROE相較去年台股投報率為低,顯示京城銀過去保留盈餘過多,不如發放給股東,股東可以在投資京城銀之外,有更多的股息資金可以自己運用去投資股票賺取更多報酬。…也就是說,今年分派去年盈餘的股利配發率是53%,這是跨出第一個大步,未來不排除可能逐步調高,朝銀行法上限七成標準挺進。戴誠志表示,因為今年剛開始改變股利政策,因此董事會討論先以過半配發率發放,雖然拉高後的配發率比起金融同業仍然算是相對偏保守,希望後續可以再逐漸提高

戴誠志並表示,提高股利配發率的同時,必須兼顧ROE以及淨值與總資產間的一定比例並穩定,以目前ROE約12%,淨值與總資產約當1比6倍多,預期也將穩定在此一水準附近,來考量股利配發


關於京城銀(2809),我們曾在「私藏定存股|不一樣的銀行!三大潛力帶動獲利成長,未來10年配息>1.8元?長期殖利率>5%?|京城銀行(2809)」做個專文介紹,追蹤期間也提過京城銀的資本公積已完全提列,未來有增發股利的空間,甚至在停止追蹤時,我們也提過這家公司有「補償性增發股利」的可能,只是沒想到公司不僅大幅度提高股利水準,甚至直接跟市場宣告股利政策走向轉變。

raw-image


這項改變會帶來什麼結果呢?「邏輯投資」樂觀認為京城銀的評價有機會翻轉,甚至未來受惠高股息ETF的買盤。

首先,從下圖可以看到京城銀的股價淨值比近十年多數時間落在0.8倍至1.1倍的區間當中,代表股價長期低於淨值,而這其實跟公司過於保守的股利政策不無關連。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與壽險型金控如富邦金(2881)相比,富邦金的股價淨值比長期多處於1.1倍以上。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如果我們針對銀行業或金控股的獲利能力做比較,你會發現京城銀的ROA其實領先同業,但股價淨值比卻是後段班甚至屈居末席。

資料來源:財報狗

資料來源:財報狗

資料來源:財報狗

資料來源:財報狗


現在京城銀明確宣示幾項重點,包括:

  • 根據每年的盈餘來分配股利(盈餘導向)
  • 盈餘分配率有機會逐年提升(分配導向)
  • 認同配發股利給股東是更好的做法(經營層觀念轉變)


這其實意味:

  • 股利政策能夠被預測(有機會受惠高股息ETF買盤)
  • 股利有機會逐年增加(有機會得到存股族青睞)


基於上述原因,「邏輯投資」看好京城銀的評價提升,如果根據京城銀4Q23最新淨值為45.1元,抓1.1倍股價淨值比,股價或許還存有上檔空間;另外今年配發現金股利3元,對照最新(3/1收盤價)股價44.7元,仍有6.7%以上的殖利率,這都讓股價存在更多想像空間,也再度映證我們先前長期看好京城銀,並選作「定存成長股」的觀點是合理的,期待轉變觀念的經營層未來能持續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 關於記憶體族群美光與群聯的操作思考

「邏輯投資」曾在週報、專欄討論區以及最近的紀念直播,提過自己對於記憶體概念股長期展望看好的觀點,也曾分享過自己投資的標的包括美光($MU)與群聯(8299)。

raw-image


而近期這兩檔股票都再度創下股價新高。

美光($MU)先前股價挑戰90美元大關不順利,之後經歷一段不小幅度的修正,但3月1日則是順利突破95美元。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群聯(8299)若是看還原權值K線,也已創下歷史新高,所以如果從去年開始有投資這兩檔股票的讀者,應該收穫頗豐。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然而股價漲多本身就是一種利空,也有不少讀者詢問我之後會如何操作?何時打算停利?

關於這兩檔股票,我有不同的思考點。

針對美股當中的美光($MU),我會考慮尋找出場點,倒不是不看好這家公司或記憶體產業前景,而是我認為小型股其實有更好的機會,從下圖可以看到,過去一年納斯達克指數漲幅接近四成,但代表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僅上漲9.11%,如果我們相信未來美國會降息,經濟會復甦並重新轉向擴張性成長,那小型股或許有落後補漲的機會與更大的空間,基於這一點,我想將美光獲利了結,轉向小型股ETF布局。

raw-image


至於群聯(8299),雖然我目前部位帳面獲利相當可觀,但近期外資再度上調群聯的目標價,並大幅調高至792元。

再對照公司老闆積極增加自家公司持股,因此我仍樂觀看好今年記憶體族群的行情與未來業績表現,並且不預設高點,但這只是我的個人操作,要提醒讀者,我的成本跟讀者可能完全不同,面臨的壓力或可以押注的賭注也截然不同,建議讀者仍應有自己的判斷或停損原則,因為漲多的股票還是有可能遇到明顯修正,以群聯來說,近半年已經漲了將近五成,讀者仍應居高思危,審慎看待。



※ 高息+動能是個好策略嗎?

資料來源:Smart智富、統一投信

資料來源:Smart智富、統一投信


最近00939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的廣告打得很兇啊!看到不少投資達人都提到這檔新發行的ETF,這不會是巧合。

細看其投資策略,主要概念在於「除權息前卡位高息股」、「淡季加碼強勢股」,打造兼具「高息」、「高效」的投資模式,參考統一投信資料,這檔ETF會在5月審定成分股,並在1、9月調整權重,而且應該會以「高股息」的個股為主,只是在1、9月根據Sharp值做比重調整(這算動能嗎?)。

資料來源:統一投信

資料來源:統一投信

資料來源:統一投信

資料來源:統一投信


它的這套策略聽起來其實很微妙,因為「高股息概念股」在除權息前,通常會出現下列兩種狀況:

  1. 股價已經漲多,反映股利政策利多或貼近市場認同的股息殖利率。
  2. 股價不漲反跌,反映市場對公司獲利穩定性與填息可能性的擔憂,此時買入可能賺了股利卻賠上價差

以我自己的經驗,我通常會在前一年度的10-12月就布局高股息概念股,如果等到5月才做選股,高機率股息的利多題材已經反映在股價上,所以真的會變成只是參與「除權息」這一段,換句話說就是領錢回來而已,後面是否能順利填息,尚有變數。

所以00939能否透過這套策略長期打敗大盤,我持懷疑態度。

另一點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你認同這檔ETF的選股邏輯,為何不考慮自己選股?

因為這類依賴策略的ETF,就會有定期換股的問題,這其實是增加持有這檔ETF的成本,所以如果你理解某個策略並認為有效,不妨嘗試自己選股,若你要追求分散性,也可以透過零股交易,或許在降低了不必要的換股成本以及買入自己理解並認同的好公司,你的存股績效或許會更好也說不定。



※ 五年內將年薪50萬元提升到100萬元?這是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嗎?

有投資網紅建議投資人應該努力提升收入,設法在五年內將年收入從50萬元達到100萬元,但這個建議或目標是否容易達成呢?

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在台灣約有80%的受僱者年薪低於90.1萬元,所以顯然年薪百萬並非努力一下便能俯拾即是。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況且薪資水準跟所處行業有很大的關係,例如同樣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跟「學前教育業」,每人每月平均薪資可以相差多達二至三倍。

當然五年內要重新進修,跨入全新的行業,這件事不是做不到,然而不少中年人身上背負房貸、車貸、長照費用與子女教養等各種支出,轉業勢必面臨不少掙扎與風險,因此我很難完全認同「五年內衝刺年薪百萬」是對普羅大眾都適用的建議。

不過不管這個目標或建議本身是否務實,積極並持續充實自己的專業、職場競爭力以及投資能力,此乃正論。

投資自己是絕對必要且正確的決定,但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例如除了開源跟節流外,是否有其他提早累積本金的管道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專欄先前寫過的這篇文章,這可能是另一條門徑。



※ 投資簡單就好?但你有凡事都追求「簡單」嗎?

投資簡單就好,不要讓投資理財佔據你的人生。

有投資網紅最近說了這句話,並得到許多投資者的認同,然而有趣的是,這套論述其實可以套用到所有你我都會遇到的事情上,例如:

  • 吃飯簡單就好,不要讓餐點與餐廳選擇浪費你的人生。
  • 旅遊簡單就好,不要讓去哪個國家玩或規劃行程佔據你的人生。
  • 工作簡單就好,不要認真工作或想著往上爬佔據你的人生。

如果這套論述真的管用,那是否凡事都應該追求簡單呢?這似乎也符合老子「無為」的思想。

不過細究其中道理,你就能明白,並非「投資」應該簡單就好。到底什麼事情應該追求「簡單」?什麼事情又該追求「深入」?這不過是價值觀與個人取捨罷了,並無境界高下之分。


但讀者應該要理解一個更基本的道理: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如果你在投資道路追求「簡單」,那「報酬」通常也很簡單,可能最好的狀況就是貼近大盤長期平均報酬率而已,當然這樣的報酬率並不壞,端視你的目標設定在哪裡罷了。

至於追求深入且複雜投資或花費時間研究公司與產業的人,他們也未必就浪費了人生,也許他們最終換到了成就感、專業知識、對世界與社會運作更深層的理解,而其中某些人甚至有幸能換得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財富。

相互尊重,各取所需,但不用文人相輕,投資最終是為自己做的,箇中滋味以及付出是否值得,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至少以我自己的經歷與目前得到的回報來看,我認為我的付出相當值得,並且讓我的人生更富足、更精采、更升級。

raw-image



※ 從美國智慧型手機銷售趨勢思考未來展望

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發布了美國1月份智慧型手機銷量的調查結果,重點包括:

  1. 美國1月份智慧型手機銷量年增率-10%。
  2. 美國1月份智慧型手機銷量僅約2017年高峰期的一半,衰退-45%。
  3. 低階Android手機銷售疲軟,導致銷量下滑。
  4. iPhone 市佔率持續增加,但銷售量也下降低個位數。
  5. 預期三星 Galaxy S24 銷售強勁,將對iPhone帶來競爭。
raw-image


這份調查報告呈現幾個面向:

  1. 美國收入較低的民眾消費疲軟,但收入較高的民眾影響有限,因此高階手機的銷量仍然穩定,這一點跟iPhone在2022年中國銷售的狀況有點像,但最終消費疲軟的趨勢還是會蔓延到高收入族群。
  2. 智慧型手機銷量持續下滑,因不同手機之間差異有限,消費者會轉為品牌導向。後續可以觀察三星 S24 Ultra的AI手機能否刺激需求,挑戰Apple地位,或者趁機拿回市佔,這種狀況如果成真,就會刺激AI手機快速發展。
  3. 高利率環境仍會壓抑非必需品消費,不宜對自行車產業的復甦過於樂觀,因手機與自行車都屬於非必需品,消費動能都會受到利率環境壓抑,即便自行車產業今年庫存回到相對正常的水位,並不等於業績就會大幅成長,只是市場評價仍可以提升帶動股價上漲。



※ 投資南僑的思考歷程與事後檢討

遲來的一根紅K棒。

raw-image


「邏輯投資」專欄2022年1月發布「發掘潛力股|肥皂→烘培油脂→米果→?「十年一變」70年老店迎接下一個黃金十年?|南僑(1702)」,當時看好的理由包括「獲利能力持續回升(高價棕櫚油去化)」、「中國疫情後復甦」、「中國餐飲服務業復甦」、「冷凍麵團」、「擴廠」等。

當時我內心期待的劇本是:

隨著獲利不斷提升,加上業績展望轉佳,南僑有機會EPS跟本益比評價都上修,也就是達到所謂的「戴維斯雙擊」。

事實證明自己對於公司業績展望的判斷還算正確,至少大方向是對的,南僑2023年EPS達4.07元(2022年為2.26元),4Q23單季EPS 1.44元更是歷史新高,但預期的評價提升並沒有發生,或者說不如自己原本預期。

個人推測是受到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不明影響,另外公司因缺乏強韌的議價能力,因此市場還是會擔心原料成本影響公司利潤,因此評價無法有效提升。

以上都是推測,畢竟市場在想什麼,沒人說得準,所以儘管股價有持續上漲,但獲利並沒有贏過大盤多少,所以最後我也做了「停止追蹤」的決定。


後來的故事呢?

南僑20日公告1月營收20.62億,創歷史新高,稅後淨利年增286%,自結EPS為 0.47元,我不確定市場看到什麼,這對我來說只是符合預期的結果,但股價噴了一根創近3年來新高,一度漲到54.9元,但這仍比不上2021年最高價60元,那是我本來認為有機會達到的位置。


分享這則經驗,其實也是想說明投資困難的地方,即使你有能力選出不錯的公司,並做出許多正確的預測或判斷,結果也未必能盡如人意,甚至績效還可能輸給「無心插柳」的投資人,讓你嘔到吐血。

但換個角度思考,這其實也只是投資中的其中一個插曲罷了。


首先,選股的勝率本來就不可能百分百,有個六成到七成就不錯了,其次是操作細節與押注倉位,這也會影響總體績效,再包括個股研究的深度與正確性等,你會發現其中涉及到的變數非常多,牽一髮而動全身。然而當你真正走過這一遭,吸收到了各種經驗,你才能真正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模組與判斷標準,接著才有機會逐步「最佳化」,找到最適合自己,績效也能開始放大的模式。

要從一般散戶變成稍微強一點的散戶(?),除了學習、思考、閱讀、蒐集資訊外,設法做出自己的預測還是有必要的,不要只相信別人或法人的預測,當你開始自己思考並自己做出判斷,你就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至於南僑還能不能抱?

投資朋友只要記得觀察棕櫚油、公司營收與自結損益(可以算出利潤率)的變動、公司釋出的業績展望,就應該能夠做判斷了,先前的週報追蹤也都有介紹到這些觀念或數據,不妨參考看看。其實我認為南僑是有不錯的競爭力與前景的,只是身處中國這個「內卷」的市場,我只能說它真的是辛苦,也很努力了。



※ 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40303)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 本期重要資訊:

  • 八貫、凱撒衛、新美齊、迅得、意德士公告2023年度合併財務報表。
  • 迅得公告2024年2月營收。
  • 八貫、凱撒衛、迅得、意德士公告2023年度盈餘分配案(股利配發)。


歡迎富費訂閱解鎖更多價值內容
本篇內容共 10642 字、19 則留言,僅發佈於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168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週報內容:(1)年後開紅盤是運氣、(2)存股請看投資最重要的事、(3)女兒紅包投資、(4)人性不是放棄思考的理由、(5)1月CPI暴雷、(6)藝人投資失敗啟示錄、(7)談入場點判斷、(8)少子化造成房價A型反轉、(9)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0)潛力股追蹤:潤弘、八方雲集、遠雄港、意德士、威宏-KY
本週內容:(1)主動投資人的覺悟、(2)散戶等於魯蛇、(3)電視劇繁花的啟示、(4)關注自己、(5)原因更關鍵、(6)AI已成為全村希望、(7)該投資輝瑞嗎、(8)本多終勝是你的毒藥、(9)特斯拉要垮台了嗎、(10)國泰房地產指數、(11)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2)潛力股追蹤:八貫、冠德、台耀、迅得
週報內容:(1)停止追蹤南僑、(2)台積電法說重點、(3)勇於犯錯是投資必經之路、(4)通膨死灰復燃、(5)再談長期投資偏見、(6)人貴自知、(7)這是台灣房市劇本嗎、(8)從媒體生態談消息面投資、(9)新興市場新藍海、(10)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1)潛力股追蹤:南僑、八方雲集、意德士、威宏-KY
本週內容:(1)大選後投資思考、(2)收益平準金邏輯混亂、(3)林恩平循環、(4)美國通膨就業啟示、(5)記憶體產業韓廠搗亂、(6)碳費題材與影響性、(7)你又FOMO了嗎、(8)打造自己的ETF、(9)AI電動車趨勢、(10)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1)潛力股追蹤:八貫、勤美、新美齊、潤弘、八方雲集
週報內容:(1)2023感想、(2)提醒自己、(3)幫親人做規劃、(4)2024選股、(5)情緒:覺察負面、(6)情緒:忌妒、(7)情緒:擺脫慣性、(8)房價會跌?(9)亞翔法說、(10)孟學苑完銷啟示、(11)降息解讀、(12)探討ETF績效、(13)高股息ETF是白吃午餐?(14)潛力股總整理
週報內容:(1)年後開紅盤是運氣、(2)存股請看投資最重要的事、(3)女兒紅包投資、(4)人性不是放棄思考的理由、(5)1月CPI暴雷、(6)藝人投資失敗啟示錄、(7)談入場點判斷、(8)少子化造成房價A型反轉、(9)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0)潛力股追蹤:潤弘、八方雲集、遠雄港、意德士、威宏-KY
本週內容:(1)主動投資人的覺悟、(2)散戶等於魯蛇、(3)電視劇繁花的啟示、(4)關注自己、(5)原因更關鍵、(6)AI已成為全村希望、(7)該投資輝瑞嗎、(8)本多終勝是你的毒藥、(9)特斯拉要垮台了嗎、(10)國泰房地產指數、(11)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2)潛力股追蹤:八貫、冠德、台耀、迅得
週報內容:(1)停止追蹤南僑、(2)台積電法說重點、(3)勇於犯錯是投資必經之路、(4)通膨死灰復燃、(5)再談長期投資偏見、(6)人貴自知、(7)這是台灣房市劇本嗎、(8)從媒體生態談消息面投資、(9)新興市場新藍海、(10)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1)潛力股追蹤:南僑、八方雲集、意德士、威宏-KY
本週內容:(1)大選後投資思考、(2)收益平準金邏輯混亂、(3)林恩平循環、(4)美國通膨就業啟示、(5)記憶體產業韓廠搗亂、(6)碳費題材與影響性、(7)你又FOMO了嗎、(8)打造自己的ETF、(9)AI電動車趨勢、(10)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1)潛力股追蹤:八貫、勤美、新美齊、潤弘、八方雲集
週報內容:(1)2023感想、(2)提醒自己、(3)幫親人做規劃、(4)2024選股、(5)情緒:覺察負面、(6)情緒:忌妒、(7)情緒:擺脫慣性、(8)房價會跌?(9)亞翔法說、(10)孟學苑完銷啟示、(11)降息解讀、(12)探討ETF績效、(13)高股息ETF是白吃午餐?(14)潛力股總整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