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邏輯投資週報-2024.01.07(合併號)

閱讀時間約 4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心得與觀念分享(含週報),目的是作為股票投資領域之學術討論與知識分享,未有推介股票意圖,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作者也未曾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研究、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IG,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 2023年底的感想與感謝

「邏輯投資」於2022年12月11日啟動「邏輯投資週報」這個主題,開始每週分享自己對總體經濟、市場話題、產業景氣、投資策略與個股觀察的觀點,並針對專欄介紹過的「潛力股」進行定期追蹤。

raw-image


一年多過去,截至目前共發布42篇週報(不包括本期週報),如果假設每篇平均一萬字的話,那我已經寫了超過42萬字,相當於寫了兩本「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覺得真是不可思議。

raw-image


至於內容方面,雖然文章主要來自於我在臉書粉專的撰文,但其實我還是常常重新寫過並附上更多圖文,力求觀點與資訊更加完整;此外臉書受限於平台調控觸及率,很多文章並不會主動推播給讀者,因此我就整理在週報裡面,一方面方便讀者閱讀思考與回顧,另一方面也是幫自己寫過的內容作個整理。

raw-image


通常我會在週末運用空檔時間寫週報,每篇平均要花上6個小時,因此讀者常常會看到我在星期一凌晨才發布週報,那通常是因為我週末有其他事情,所以只能利用星期日的晚上趕工,結果就是寫到半夜。

不過週報確實也得到讀者不錯的迴響,每一篇平均都有超過四千人次閱讀,完讀率也相對較高,想想辛苦也是值得的,也希望這份陪伴讀者超過一年的「週報」,讀者們看完都能有所收穫。

raw-image


2023年已經過去,作為訂閱專欄的作者,我將年度選股成績寫在「潛力股追蹤|「邏輯投資」2023年專欄選股成績與檢討回顧」這一篇文章當中,還沒看過的讀者記得看一下,內容還包括操作失誤的檢討,該篇文章免費公開。

展望2024年,我想我會以「穩定專欄品質」為原則,維持既有的輸出頻率與內容水準,讓付費訂閱的讀者能從專欄持續獲得知識與資訊,並轉化為自身進步的食糧,但還是那句老話,這是一個「沒有推薦標的」、「沒有買賣建議」、「沒有收會員」、「沒有開群組」、「沒有目標價」的知識專欄,所以我也期待讀者能給我更多回饋與指教,希望與各位讀者在財富自主的道路上共同邁進。



※ 近期發布文章



※ 【活動】你最想問「邏輯投資」的問題?

1月下旬「邏輯投資」預計和 雪人的投資夏天摩股史塔克(Moore Stock) 兩位投資達人一起錄 Podcast 節目,談話內容會放在摩股史塔克的 Podcast 頻道 當中。

這次訪談有個小活動,就是希望徵求聽眾最想問當事人的問題,我特別設計一個調查表單,如果你有想問「邏輯投資」的問題,麻煩填寫一下,我會從裡面挑1~2個問題在節目中回答!表單連結在 這邊,填寫截止時間至1月15日23時59分。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 提醒自己不能自滿,2024年將面臨更多挑戰

2023年已邁入尾聲,看著PTT股票板或是臉書上有無數強者分享對帳單與神人般的績效,儘管自己今年的投資績效也遠超原本預期(個人績效說明我有放在留言區,但看看就好,不要認真),甚至心態都開始有點飄了,但我還是不斷提醒自己,2023年自己其實做錯不少決定(詳請請見:潛力股追蹤|「邏輯投資」2023年專欄選股成績與檢討回顧),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然而諷刺的是,今年還被許多網友取了個綽號叫「飆股投資」,甚至一度認了一堆兒子、孫子,但必須強調,在下面這張圖片中,我對自己的認知定位是「第二階段」,離第三階段還有一大段距離,更別說第四階段的「強者」了,我與我接觸過的「眾神們」,距離還很遙遠。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我個人投資時間長達15年,但真正「開竅」的時間相當晚,最早我接觸的是共同基金,當時根本不流行ETF,至於真正開始接觸股票後,我的持股是中華電、統一超、恆義(中華食)、大統益等,跟現在的選股風格差異甚遠,至於「槓桿工具」,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真正學習、接觸與運用,而這也帶來獲利的大幅成長。

要說我「換了一個人」嗎?

我覺得真的就是那樣,但我慶幸自己的蛻變,跨入全新的領域,而且在2022年成立臉書粉專與vocus專欄後,我很幸運地有機會接觸更多強者,隨著視野與見識越來越廣闊,我能感受到自己持續的進步,但也更能體會自己的弱小與過去的無知。

所以…我不是「老師」喔!,也請讀者千萬不要叫我「老師」。

我跟讀者們一樣都只是普通的投資人,我有本業,也有家人,有揹著房貸的房子,也有讓我傷透腦筋的孩子,我會為選股發愁,也會為虧損焦慮,當然也會為賺大錢開心,「邏輯投資」就只是一個持續學習而且喜歡分享自己觀點與研究的投資人,如此而已。


在此祝福各位投資朋友,2024新年快樂!


感謝你我一起相伴,我們又成功度過一個年頭,過程中我們睡過公園,一起搶過廁所旁的熱門露宿地點,我們也一起歡慶飆股,感受到了興奮與刺激,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今年沒有從股市畢業,還能持續享受這份投資與研究帶來的樂趣,在此也預祝各位讀者2024年都能過得更好,並取得自己滿意的投資成績。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 幫親人做投資組合規劃的績效與調整

2022年開始我幫親戚的60萬元做投資組合規劃,因為不是自己的錢,而且對方是長輩,所以規劃上我比較保守,或許你也有類似的投資屬性或相同年齡的投資規劃需求,所以我將這件事情分享出來,提供讀者們參考。

在這個投資組合當中,我以自己發掘的「定存成長股」(「私藏潛力股」文章列表)為核心持股,但對於自己有把握且預期未來能帶來豐厚獲利的標的,如新美齊、新潤等,也有納入配置,以提高投資組合的整體報酬率。

投資組合包括:長虹、華固、京城銀、冠德、宏全、順達、新美齊、新潤、閎康、中興電等,資金是分批投入,並採分散配置,但有加入個人的選股與擇時判斷

2022-2023年期間,該帳戶共領到約7萬多元的現金股利,而以整體資產淨值來看,2年淨值共增加43.5%,資產價值從60萬元增加至86萬元左右。

raw-image


與元大高股息ETF0056做比較,其2022-2023年整體投資報酬率為28.7%(資料來源:元大投信ETF-AI智能投資平台,比較起點為2022年初至2023年底)。若跟元大0050做比較,其兩年投資報酬率為0.12%,我想這個成績應該還行,我的親戚應該也可以「樂活」一下囉!

資料來源:元大投信ETF-AI智能投資平台

資料來源:元大投信ETF-AI智能投資平台

另外也趁著年底計算損益的過程,幫既有投資組合進行調整,減倉新美齊,將部分停利資金轉倉順達,並開倉兩檔我正在研究,或許有機會寫在專欄的股票,這一點就請讀者期待,或是多看看「訂閱讀者專屬討論區」的內容囉!。

期待新的投資組合在2024年還能有不錯表現,畢竟不是自己的錢,操作起來還是有壓力,但也是有趣的經驗!



※ 2024年選股方向探討

雪人的投資夏天」是我相當佩服的投資人,重點是他「非常年輕」,但他對股市的理解與選股的敏銳度,總是令我汗顏,想我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

圖片來源:相信音樂

圖片來源:相信音樂


而最近「雪人的投資夏天」不藏私地分享了他對於2023年股市的看法,以及2024年選股的方向,非常值得參考,並提到應該尋找獲利大幅提升,而且並非仰賴估值乘數增加的標的,這一點也讓我深有啟發。

但要怎麼尋找呢?我的淺見是可以從幾個方向思考:

  1. 已經度過循環谷底,有可能邁向復甦,且估值尚未充分反應復甦的產業:如自行車、工具機、製鞋、運動用品等。
  2. 有擴廠且產能有機會填滿的產業或公司。
  3. 新科技或環境趨勢下的受益企業,如台積電先進製程、AI PC、光通訊、先進封裝、中國推動本土替代、美國推動「中國+1」、碳稅碳費課徵等。
  4. 新產品、新技術可望放量或取得認證出貨等。
  5. 已取得藥證但股價低迷,市場擁有龐大天花板的新藥生技股。
  6. 銷售狀況樂觀、土地成本低廉、股價低於淨值的營建股。

方向是有了,但能否找到心中滿意的標的,才是更大的學問,即便同樣看好某個產業,但不同投資者發掘到的標的可能天差地遠,但我覺得這也是投資的樂趣之一,因為選股以及跟市場對答案的過程中,你不僅會學到更多,而這些知識與逐漸培養出來的自信心,也將帶領你逐漸接近投資致富的聖杯。



※ 情緒三部曲之一:覺察負面情緒,提升投資等級

本週週報我把跟投資「情緒面」有關的議題整理出來,分為三部曲,建議讀者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思考。


今年開盤流年不利,從封關17,931點持續走跌,1月5日收在17,519點,共跌掉412點。

圖片來源:玩股網

圖片來源:玩股網


美股也不遑多讓,開局就由蘋果、微軟、亞馬遜、輝達、特斯拉等大型科技公司領跌。

圖片來源:TradingView

圖片來源:TradingView


觀察各股票討論群組冷冷清清,儘管台灣加權指數本週跌幅僅-2.3%,不算特別嚴重,但似乎對市場參與者仍帶來不小挫折。

但如果你看到這種幅度的下跌,心裡就感覺有點慌,我認為這是「警訊」,你必須要思考到底是股價追太高,還是開了槓桿怕爆虧,亦或你已經對持股失去信心?

這裡我想強調,我認為在投資過程中,有「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包括開心、自滿、焦慮、痛苦等,但重要的是投資人應該要試著去「覺察」情緒,必須去認知到「情緒」的存在,接著再往自己內心去「發掘」情緒的「根源」,這樣才有可能對症下藥。

例如你在這種行情當下感覺到焦慮,這是好事,代表你已經開始「覺察」到你的情緒,而不會單純被情緒牽著鼻子走,開始做出不理性的決策與行動。

下一步則是設法找出自己情緒的根源,例如你認為焦慮的源頭來自於槓桿開太大,因此對於虧損感到擔憂,那是否代表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不如自己想像得這麼高呢?若是如此,那麼降低槓桿對你來說就是合理的選擇,否則當虧損擴大,就很可能迫使你做出更不理性的決策。

又或者你的持股先前沒漲,但最近大盤跌卻跟跌(例如:潛力股短評|每年股利5元?產業復甦加業外收入催生想像空間|順達(3211)),你發現心底的焦慮其實來自於股價表現不如預期,那是否代表你對自己的選股與持股其實缺乏信心與耐心呢?此刻不妨回想一下當初買進這檔股票的理由,重新審視當時決策的合理性,如果只是聽信報牌而買入,自己其實對這家公司缺乏了解與信心,那壯士斷腕、停損或停利出場,或許也是合理的抉擇。

而作為價值投資人,我建議讀者要轉換思維,把「下跌」或「波動」當朋友,試想如果好股票沒有下跌讓你能上車,你又怎麼可能領得到未來甜美的報酬呢?

波動是朋友!
擁抱波動,低檔勇敢入場



※ 情緒三部曲之二:龍年添財運,請先斬掉「忌妒」之龍

今天在「Yet Another Value Blog」讀到一篇文章,我認為值得跟讀者仔細分享,因為探討的主題是「忌妒」。


每年到了年末,都會有許多投資達人分享自己的年度投資績效,又或者身邊也會有親朋好友透露自己的投資成績,如果他們成績比自己更好,或是遠超自己預期,那心中難免就會產生「忌妒」的情緒。

  • 例如某個自己不認同或評價投資實力比自己更差的投資人,但他的績效卻勝過自己。
  • 例如自己跟對方都看到相同的投資機會,也都參與其中,對方卻因重壓或開槓桿大賺,自己卻因提早離場或沒有重壓而只有小賺。
  • 例如自己費盡心力選股投資,好不容易獲得打敗大盤的績效,但身邊親友投資高股息ETF,績效卻輕鬆勝過自己甚至還遭到嘲笑。


總之,如果遇到上述這些情境,「忌妒」的情緒是難以避免的。但要注意,這種情緒可能對投資有害。

  • 例如你可能會因此想開槓桿試圖追趕落後的績效。
  • 例如你再次遇到看好的股票,即使價格偏高,但你認為機不可失,選擇大舉買入重壓,違反了自己原本設定的「安全邊際」與「資產分配比例」等原則,
  • 例如你開始選擇投資一些自己過去不曾研究或不熟悉的「類飆股」。


而上述這些因情緒催化產生的各種不理性行為,很可能會帶來超乎預期的損失。


--

針對「忌妒」這個問題,「Yet Another Value Blog」的作者分享了四點處理技巧:

  • 提醒自己正在打的是「持久戰」

「優異的表現通常是在低迷的市場中建立的.而非上漲的市場」(Outperformance is generally built in down markets, not up markets.),提醒自己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優異績效,而非某個年度的高報酬。


  • 提醒自己其他人的績效對自己毫無影響(我的講法比較直接,就是告訴自己「關自己屁事」)

作者的比喻很貼切,他說不要因為鄰居的牛比自己的牛大一點,就希望牠死掉。


  • 提醒自己某些高報酬,其實來自於承擔鉅額風險或低基期投資人的成果

例如高股息ETF是否能夠長期帶給投資人高報酬與高股息呢?如果今年ETF的高股息來自去年的高資本利得,那明年有可能持續嗎?

另外對方開槓桿承擔風險,結果賺得多,但若失敗,也可能一次畢業,自己是否真能接受這種結果?


  • 如果無法停止忌妒,那就先做些投資以外的事情

投資不是生活的全部,陪伴家人,吃頓大餐,感受除了投資以外其他美好的事物,你會發現自己並沒有這麼「貧乏」。

--


2023年已經是去年的事情,然而投資卻是一輩子的任務,你會為小學國語期中考輸給隔壁同學就念念不忘嗎?又或者出社會之後,你還會為大學運動會跑步排名而耿耿於懷嗎?

所以我們要努力鍛鍊心性,不要去計較一時成敗,反而應該認真回顧2023年自己做對或做錯的事情,幫助自己持續進步或學到更多教訓;只要我們跟自己相比有持續在進步,並保持一顆開放學習的心,不要先入為主,也不要看扁自己或對手,更不要選擇躺平放棄,我想讀者將會看到進步的成效,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 情緒三部曲之三:擺脫慣性思考與刻板印象,並設法在股市充分利用他們

在近期的曾博恩與退役飛官外送員的爭議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留言指責曾博恩,例如:

「你就是OOOO的人」、「只是在作秀啦」、「沒OOOO的人就是在騙人」、
「果然是業配」、「真正誠實的人應該OOOO」

人類是擅長「分類」的生物,「分類」可以幫助個人更快理解眼前發生的事情,並採取對應的動作,但「分類」也會導致你忽略人物或事件的起源與細節,讓你在資訊與思考不足的情況下快速得到結論,這個過程叫作「慣性思考」,而貼上負面標籤則構成「刻板印象」。

曾博恩的例子與心聲,反應他正困在群眾的「刻板印象」中走不出來,人們認為某些事情是必然相伴出現的,或者根據你以前的行為斷定你未來的表現,這種慣性思考讓曾博恩動輒得咎,無法擺脫。

反過來的例子則是正面的「刻板印象」,以投資圈為例,有的人可能認為:

「提供對帳單等於誠信」、「不收費就是可信(或收費就是騙錢)」、「賺很多錢代表投資能力好」
「他上一檔報牌大漲所以這檔我絕對不能錯過」

但請讀者仔細思考,上述這些事情之間真的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嗎?

然而為什麼投資人會本能地這樣思考,甚至有的當事人也如此堅信?原因就在於前面提到的「刻板印象」或「思考慣性」作祟。

所以「邏輯投資」在臉書粉專或週報當中,就曾提醒過讀者,要習慣「懷疑」投資領域當中的人、事、物,包括網友的預測、媒體的報導、公司的說法、專家的觀點等,都未必可信,你要試著讓「懷疑」或「反向思考」變得像喝水一樣自然,甚至包括「邏輯投資」的立場、言論與觀點,你也應該要全盤質疑才是。

但要注意,這不是要你像群眾懷疑曾博恩那樣,而是你應該要「獨立思考」,當你懷疑時,你不是習慣性地選擇全盤否定,而是應該去搜尋資料、檢視過去表現,然後根據自己的推理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而當你知道你真的懂什麼,不懂什麼,你才是真正的「理解」, 「人云亦云」是很難長期在股市獲得超額報酬的,「懷疑」是第一步,「自己找到答案」這個步驟是關鍵的下一步。

當你從習慣「慣性思考」的那群人當中走出來,開始能用自己的角度看待市場與云云眾生,你會發現那些「慣性思考」者或甚至是拒絕思考的人,他們反而是自己的助力,正因為有他們,才會讓市場充滿不理性,並存在一位極度瘋狂或極度憂鬱的「市場先生」,而對價值投資者來說,他們正是我們最需要的「神隊友」。

raw-image



※ 房價到底會不會跌?我們透過案例與圖表來思考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表示,2024房市預料會「量縮、價緩跌、買氣弱」,就像他自己選出的2024年代表歌「舊情綿綿」,「看這首歌就知道倒了」,並對認為房價不會跌的人嗆聲送出7個字:

天真活潑又可愛



只能說顏總真的很會捕捉觀眾的眼球,然而建商的觀點就大相逕庭,整理如下:

  • 潤泰創新董事長簡滄圳-等自住客發現「房價沒跌」,就會陸續歸隊,也就是「夢醒時分」、市場買氣就會回歸。
  • 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政府一系列打炒房措施是「短空長多」,認為接下來不動產市況會逐漸恢復並回歸基本面。
  • 國泰建設發言人林清樑-買方對房價向下修正的預期心理逐漸淡化,在剛性自住需求支撐下,房價沒有悲觀條件,將維持「量縮價穩」格局。
  • 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持穩看待今年房市,認為交易量將維持去年表現,而在通膨仍未受到全面壓抑下,價格可能溫和上漲。
  • 興富發建設發言人廖昭雄-剛需買盤仍在,今年房市就是回歸供需基本盤,市場買氣仍以「低總價」、「小坪數」產品為主流。

這裡可以看到社會各界對於台灣房市的預期出現明顯分歧,甚至同一個「供需市場」,一邊判斷需求不足,另一邊卻看到強勁的基本需求。


那到底誰說得對呢?

我們先看供給面,下圖是「樂居」的資料,可以看到「新建案」(包括預售屋跟新成屋)與「二手屋」的待售存量(供給量)持續下降,2023年初房市拋售的壓力得以舒緩,這也是房市信心逐漸增加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樂居

圖片來源:樂居


另外也可以觀察到2023年建商主動大幅度減少建照量的申請,因此僅管2021-2022年建商大量開案,會在2024-2025年逐漸開出供給量,但供給不至於無序增加。

圖片來源:樂居

圖片來源:樂居


至於需求面,我們來看幾張人口的數據,其中112年度的資料結算至當年度11月底,但我認為應已具代表性。


  • 戶數持續增加
raw-image

許多人認為台灣在「少子女化」或「人口減少」的背景下,房市需求應該會持續減弱,但需求不減反增的原因在於「戶數」增加,且向上趨勢相當穩定,原因在於家戶人口持續減少,為人子女者通常傾向將戶籍遷出另外建立自己的家庭,因此帶來購屋需求。

「分家」的需求,加上雙北都會區房價居高不下,再加上年輕人對新成屋的偏好,以及老年人購買電梯宅的需要,使得買屋需求從蛋黃區外溢到蛋白區,特別是有交通建設(高鐵、捷運、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不包括輕軌)經過的區域,都會受惠於此類買盤,並且以「小坪數」、「低總價」作為主力銷售產品。


  • 出生數持續減少,但死亡數在疫情過後也有回落
raw-image

出生數減少,是否代表人口會快速下降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於醫療技術成熟,國人的壽命也在增加,因此人口數會見頂回落,但不會是斷崖式下跌。

這裡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當退休老人增加,但他們受惠於完整的退休福利保障,生活費無虞之外,又有房貸已經還完的房產與不小的積蓄,他們是否會持續購屋或者支持兒女購屋呢?

要知道長輩們的房貸已經還完,加上多數人生性節儉,每個月的月退俸或許都還會有賸餘,帳戶也有積蓄,所以我認為接下來的退休世代高機率會幫助下一代購屋,促使買盤維繫。


  • 國際遷入人數恢復正常
raw-image

2020-2022年受到疫情影響,遷出本國人數遠高於遷入,但解封後想遷入台灣的人就一口氣暴增了,回推疫情前我國的遷入人數一直維持正數,也形成在台購屋置產的穩定需求,而解封後這個需求也到位恢復。


基於上述似乎沒大家想像得悲觀的「人口因素」,再疊加台灣佔據國際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半導體產值持續增加,並帶動外國大廠到台灣進行投資,以及台商鮭魚返鄉的資金回流等,似乎看不到房市明顯轉負面的因素。

這倒不是說房價一定只會漲不會跌,但我認為台灣短期很難出現像韓國、中國、越南一樣的房價崩跌,如果投資人有自住買房的需求,可能還是要斟酌是否要長期堅持觀望立場。

至於營建股,除了股價漲多本身就是利空外,長期展望似乎無須過度悲觀,然而「賣得掉」比起「推案多」,我認為前者更重要,銷售是否能維持穩定表現,以及推案區域是否有更多政府建設加持,會是我在選股上同步關注的重點。



※ 亞翔法說會釋出的營造業及產業觀點

亞翔法說會的一張簡報有呈現公司對明年度營建營造產業的觀點,值得一觀。

資料來源:亞翔法說會簡報

資料來源:亞翔法說會簡報


  • 台灣亞翔(EPC統包、無塵室與機電工程):展望「持平」
  • 台灣榮工(甲級綜合營造、營建管理):展望「樂觀」
  • 亞翔蘇州(EPC統包、機電工程):展望「樂觀」
  • 成都翔生(土地開發):展望「持平」
  • 越南(EPC統包、機電工程):展望「偏樂觀」
  • 新加坡(EPC統包、機電工程):展望「偏樂觀」

上述展望是亞翔基於截至2023年底看到的訂單與產業趨勢給出來的資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邏輯投資」認為亞翔的觀點透露幾個重點:

  1. 中國經濟並非一灘死水,仍存在投資機會:儘管中國景氣不佳,但因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國產替代」以及透過補貼積極搶奪更多產業的市占,因此「設廠」、「設備」或「檢測分析」需求反而會增加,有利於亞翔、巨路、閎康這類在中國有佈局的公司開疆闢土,投資朋友可以持續關注(巨路介紹:發掘潛力股|低基期、迎成長,合約負債大增,被低估的績優股?巨路(6192)|閎康介紹:私藏定存股|持續成長的半導體醫生|股利成長定存股|閎康(3587))。
  2. 營造業/工程業/重電業最美好的時代:公共工程、都更、商辦、廠辦及住宅需求仍舊強勁,對於營造業、工程承攬與重電業者來說,是最美好的時刻,特別是水資源、軌道建設、都更工程等,都屬於長線題材,所以皇昌、國統、中工今年也是股價大漲(皇昌介紹:潛力股短評|在建工程餘額超過450億元的營造小巨人|皇昌(2543)|中工介紹:潛力股短評|全民共享普發6000元買什麼股票?我選這一家|中工(2515)),其他像是欣陸、中興電、亞力、東元、潤弘等也可望受惠(中興電介紹:發掘潛力股|重電五霸比較|獲利持續成長但官司烏雲壟罩,投資潛力與風險並存|中興電(1513)|潤弘介紹:私藏定存股|預鑄工法訂單滿載,盈餘分配率90%,潤泰集團小金牛|潤弘(2597)),這一塊應該還有寶藏可以挖,值得研究。
  3. 半導體產業工程訂單保守看待:因庫存調整影響,資本支出放緩,來自半導體業者設廠而釋出的工程訂單有所減少,預期要等到下一輪資本支出擴張,相關業者的春天才會到來,我個人會觀察明年是否反映業者工程訂單減量的利空,再評估研究與布局。
  4. 東南亞正向看待,但訂單模糊:針對東南亞的擴廠需求,目前營造或設備業者說法都很一致,普遍是看好,但誰能拿到訂單就不好說了,另外因未來景氣能見度仍不足,有不少業者仍抱持保守立場,因此業績發酵跟介入時機就得審慎考量。

最近有不少讀者詢問我關於迅得(專欄文章:發掘潛力股|PCB產業新南向趨勢及半導體產業自動化,雙引擎推升成長|迅得(6438))的看法,我目前也只能建議大家保持耐心,「新南向」的題材我仍認為有機會發酵,但2024年才會比較明朗,仍需要時間觀察與醞釀。



※ 高雄預售建案「孟學苑」四日完銷的啟示

raw-image

位於高雄多達933戶(含16戶店面)的預售建案「孟學苑」,據傳四天完銷,秘密就在於建商提供超低首付方案。

一般來說買屋要準備至少兩成頭期款,但「孟學苑」這案一直到開工,假設總價是1,000萬元,購屋者只需要繳「15萬元」的訂簽加上「25萬元」的開工款,共計「40萬元」,接著工程款每一期也只要繳2萬元,且只需要繳10期共20萬元,二者合計「60萬元」(佔總價6%,圖中紅色部分)即可。

raw-image


那奇怪了,1000萬元的預售屋,到完工交屋前至少應該要付20%的頭期款共200萬,怎麼只需要拿出60萬元?

原來建商還另外提供「90萬元」開工款及「50萬元」交屋款,合計「140萬元」的無息優惠貸款(佔總價14%,圖中綠色部分),且這筆錢到2028-2029年分期償還即可。

簡單說你只要有60萬元的資金,就可以買一戶,且五年後(2029年)才完工,屆時才需要開始支付94%的貸款,除了還有時間籌錢外,這五年內如果房屋有增值,也都能算為自己的收益,也難怪投資者趨之若鶩,如果是有增值潛力的地段,又有建商提供優渥的付款條件,誰不心動呢?

這裡有兩個論點值得思考:

  • 建商推優惠付款政策,不就代表房子不好賣嗎?

這一點是正確的,但我們要思考高雄房子不好賣的原因包括「房價漲太快,市場接受度或認同度還未跟上」、「購屋者仍在觀望或等待」,所以建商透過推出優惠付款政策,降低購屋門檻,把潛在購屋者、觀望者、懷疑者都拉出來,也是合理的行銷策略。

而且你不能只看「優惠付款政策」這個單一論點,卻無視「四天完銷」的事實啊!後者不也反映潛在購屋者的需求量嗎?看空者習慣尋找看空觀點,反之亦然,但這是我們在投資與分析時要去避免的問題。


  • 預售屋其實「很好賣」

這一點可能跟讀者想像得很不一樣,但卻是代銷或營建業者普遍的共識,這是因為預售屋可以透過行銷與付款方式的調整來吸引購屋者,「孟學苑」就是一個代表性案例,加上「囤屋稅2.0」大概率會正式上路,預期未來「預售案」比例會增加,類似行銷策略或付款方式的調整也會越來越多。


換個角度想,我知道有很多人包括網路名人仍看壞房市,但這起事件反而突顯台灣潛在的房屋買盤可能比你想像更踴躍,而這又回到我過去一直強調的「超額儲蓄」與「低利率環境」的問題,台灣的貨幣條件與金融環境就像助長房價的溫床,如果超額儲蓄的資金政府仍無法有效引導到消費、工廠興建或建設投資,同時銀行給予的存款利率極低,若你是「資金」,你會往哪裡走呢?

而作為一位投資人,如果大環境是這樣,你又該何去何從呢?值得思考。



※ 2024年降息共識的解讀

「聯準會傳聲筒」華爾街日報的記者 Nick Timiraos 彙整各單位對聯準會2024年降息幅度與降息時間點的預估。

raw-image


有不少機構預測三月就會啟動降息,但也有相當多的機構認為六月才會啟動降息,這可能是第一個目前市場的「共識」:

最快2024年上半年「一定」會降息

至於降息幅度,大多數的機構都不認同聯準會利率點陣圖對於2024年降息三碼(75個基點)的預估,多數認為至少降息四碼,其他還有五碼、七碼、八碼甚至九碼的預測,換言之,第二個共識是:

現在市場可能早已將超過三碼的降息「計價」,至少四碼或五碼


既然市場對上半年啟動降息以及2024年大幅度降息已有共識,因為市場是交易未來,那是否意味著現在已經提前用完「降息」事件的紅利呢?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我們可以從1月5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告的非農就業報告及市場反應看出端倪。

-1月5日美國公布去(2023)年12月非農就業報告:

  • 非農新增就業人數:21.6 萬人,高於預期值17 萬人及前值 17.3 萬人
  • 失業率:3.7%,低於預期值 3.8%,與前值 3.7% 相當
  • 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4.1%,高於預期值 3.9%及修正後前值 4.0%
  • 平均每小時薪資月增率:0.4%,高於預期值 0.3%,與前值 0.4% 相當
  • 勞動參與率:62.5%,低於預期值 62.8%及前值 62.8%

這裡幾乎所有勞動數據都往好的方向發展,意味經濟與就業維持穩定,甚至比想像中更熱,而市場接收到的訊息就是:

完了!應該不會這麼快降息!
可能不會降息降這麼多!

所以 FedWatch 工具顯示 3 月份的降息預期再度下降,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揚。

資料來源:Fed Watch Tools

資料來源:Fed Watch Tools

資料來源:鉅亨網

資料來源:鉅亨網

而2024年第1週美股的開局也非常糟糕,如下圖所示,科技股大幅下跌,反映的就是市場對於降息預期急踩剎車。

raw-image


但要注意,這種「好數據、股市跌」的劇本,其實去年已經上演無數次,結果卻是美股不斷創新高,這是因為很快市場又會意識到,如果說美國人就業穩定,那代表他們還有錢可以持續消費,若通膨仍穩定回落,則代表「軟著陸」的理想劇本正在逐步實現,此時資金又會回過頭來重新追逐復甦與成長題材的股票,構成一個「精神錯亂」的迴圈。

所以我個人仍會選擇「留在市場」,至於手上的持股則是持續「逢高停利」並將資金「轉往低基期、有復甦或成長題材、估值偏低或尚未將復甦及成長完全定價」的股票當中。

最後聊聊讀者也可能擔心的另一套劇本-「通膨死灰復燃」,因中東地區戰火延燒,航運漲價,油價也蠢蠢欲動,但我認為2024年通膨還是會持續下行,原因在於:

  1. 因高利率壓抑消費需求。
  2. 中國殺價競爭幫助抑制通膨(輸出通縮)。
  3. 房租通膨放緩的影響仍會持續傳導到通膨指標當中。


所以這裡「邏輯投資」提出個人推測,我的觀點偏向樂觀,我認為聯準會三月就會啟動降息,幫助市場建立「緩步降息」的預期,之後再視經濟、就業與違約率等指標調整降息速度,這是因為聯準會本身也希望不要再犯錯,所以他們會珍惜「軟著陸」的機會,簡單說他們不會像他們宣稱得如此鷹派。

然而也要提醒讀者,我的觀點跟目前市場看法相近(如下表,市場目前仍預期3月降息,且全年降息6碼),這個觀點無法帶來超額報酬,也無法藉此「逆勢操作」,所以2024年我的策略是順著市場做,跟2022年的逆勢策略會有不同。

raw-image



※ 探討2023年ETF投資績效

2023年封關,你的投資績效如何呢?

以台灣前四大熱門ETF(按市值排名),參考「財經M平方」網站資料,2023年總績效分別是:

  • 元大台灣50(0050):27.52%
  • 元大高股息ETF(0056):56.85%
  •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43.80%
  • 元大美債20年ETF(00679B):3.09%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從這個排名可以了解幾件事情:

  1. 從2023年初就開始投資美國長天期公債的投資人,儘管今年是美股跟台股牛市的一年,但心情可能不會太美麗,這也再度告訴我們,當市場「具有高度共識」,一致都認為某種投資商品或某檔股票一定會繼續上漲,甚至大家都上了車的時候,反而結果會跑輸大盤,原因在於「大家都上車了,誰來拉抬價格呢?」,請讀者記得這個原理,並養成「遠離共識」或「反共識」的第二層思考。
  2. 今年指數投資者最愛的0050總報酬率逼近三成,如果主動投資者去年跟今年的投資報酬率都輸給0050,可能還是要認真思考「打不贏就加入」的可能性,如果你投資的目的只是要穩定累積資產,那透過VT或VOO獲得市場平均報酬是合理也單純的策略。
  3. 如果你是0050+0056的擁護者,平均報酬率超過四成,相當驚人,但今年主要由於AI概念股帶起成分股漲勢,且部分配息來源自「資本利得」,那是否未來能夠維持高報酬,我個人是認為「難」。然而高股息ETF的共同持股,是否會出現過往沒有的大幅度波動?這反而是我明年希望關注的投資機會。



※ 高股息ETF是低風險、高回報的「白吃午餐」嗎?

raw-image

在聊這個話題前,希望讀者要有一個關於投資的基本概念。

投資收益通常來自公司獲利分配(股利)與股價變化,而投資股票則是透過承擔股價變動的資產減損風險,取得獲取投資收益的機會。

換言之,承擔風險,才能獲得投資收益,這也是「高風險高報酬」原理的由來,也是市場運作的基本規則。

為何銀行存款利率低呢?因為風險極低。為何股票長期平均投資報酬率通常高於債券跟銀行存款呢?也是在於這些投資商品之間需要承擔的風險程度不同。

正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做」,前者如果你願意給他鉅額報酬,那殺手就可能願意「賣命」,承擔鉅額風險,換言之,你要「獲利」,往往就必須承擔部分風險,不然「虧本」生意是不可能有人做的。

然而「邏輯投資」觀察到,已經有部分投資人認為「高股息ETF」這類投資工具,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並獲得高股息的回報,他們的投資哲學是「不考慮股價波動(風險),專注獲取現金回報」,甚至追求每月領取股利(且領取的股利部分來自於自己原始投入資金的退款),但真的存在這種「白吃午餐」?

讓我們進一步思考,所謂的「高殖利率」可能來自幾個面向,包括:

  • 公司獲利成長增加配息
  • 公司不特定年度的高收益增加配息(如景氣循環股、營建股)
  • 公司因大筆業外收入而增加配息
  • 因股價下跌導致殖利率提升

其中「股價下跌」如果反映的是公司基本面與前景的衰退,股價將持續下跌,這很可能會抵消ETF投資組合當中其他優質企業的表現;同樣的,如果公司的高獲利只是短期表現,如果ETF基於高殖利率而買進,也可能會承擔未來獲利表現不佳造成股價下跌的損失。換句話說,以「殖利率」作為選股指標,未必能保證帶來好的回報。

所以如果我們的投資目標設定在「安心領股利」,而「抗拒承擔市場波動」,就很可能會陷入一種「我有在投資」、「我有穩定獲利」的假象,我知道說這些話不太中聽,而且以今年高股息ETF的股價表現,勢必會讓其投資人更聽不進去,或許等到明年底我們在來回顧這個話題,看看時間拉長後,這類風靡台灣的投資產品,是否禁得起歲月的考驗,到時候可能就會有更多人願意正視這個問題,並且重新選擇擁抱「風險」與「波動」。



※ 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1207)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自行整理

  • 本週週報將整理八貫的法說會內容,其中我認為八貫2024年的成長蠻值得關注的,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多加了解。
  • 台耀、迅得公布12月營收,本週也會做追蹤。
  • 遠雄港現金增資案訂定2024年1月10日為普通股上市暨股款繳納憑證終止上市日,可能要注意新股短線賣壓。
歡迎付費訂閱解鎖價值內容
本篇內容共 18115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168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週內容:(1)理解的力量、(2)「價值投資」等於買便宜的股票嗎、(3)超越「雜訊」、(4)「絕對金額」的報酬等於會投資嗎、(5)美光釋出樂觀展望、(6)「留在市場」的重要性、(7)閒聊房市專家趣味觀點、(8)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1224)、(9)潛力股追蹤:南僑、迅得、意德士、威宏-KY
本週內容:(1)本週停止追蹤京城銀、亞昕、宏全、(2)Podcast初體驗、(3)逆勢的關鍵、(4)主動投資醍醐味、(5)半導體成長的定心丸、(6)笑不出來的微笑曲線、(7)營建股還能投資嗎?(8)記憶體籌碼思考、(9)這種定存股你喜歡嗎?、(10)內線投資行不行?、(11)下跌時你有記得扛小麥嗎
本週週報內容:(1) 公告停止追蹤上洋、(2)先苦後甘的投資醍醐味、(3)「慢飆股」其實也不賴、(4)付費學習的合理觀念、(5)張教授的退休宅經驗談、(6)台灣房價到底會不會跌?、(7)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1126)、(8)潛力股追蹤:南僑、京城銀、上洋、意德士、威宏-KY、宏全
本週週報內容:(1)潘健成聊記憶體,原來四月早預告、(2)年收70萬30歲零存款能東山再起嗎?、(3)遇到飆股怎麼下車?、(4)皇昌與雙喜?、(5)堅持與固執你是哪一種?、(6)房地產回溫與代銷產業的機遇、(7)潛力股資訊總整理、(8)本週追蹤潛力股:勤美、新美齊、八方雲集、台耀、長虹、遠雄港、迅得
本週週報內容:(1)慎防假帳號詐騙、(2)關於記憶體與群聯、(3)金管會的言外之音、(4)台積電有可能會倒,所以應該投資0050?(5)高票價會是常態嗎?(6)外資對ABF族群看法翻轉、(7)該抄底鴻海嗎?、(8)華爾街日報透露新趨勢、(9)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0)潛力股追蹤:八貫、冠德、潤弘
本週內容:(1)理解的力量、(2)「價值投資」等於買便宜的股票嗎、(3)超越「雜訊」、(4)「絕對金額」的報酬等於會投資嗎、(5)美光釋出樂觀展望、(6)「留在市場」的重要性、(7)閒聊房市專家趣味觀點、(8)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1224)、(9)潛力股追蹤:南僑、迅得、意德士、威宏-KY
本週內容:(1)本週停止追蹤京城銀、亞昕、宏全、(2)Podcast初體驗、(3)逆勢的關鍵、(4)主動投資醍醐味、(5)半導體成長的定心丸、(6)笑不出來的微笑曲線、(7)營建股還能投資嗎?(8)記憶體籌碼思考、(9)這種定存股你喜歡嗎?、(10)內線投資行不行?、(11)下跌時你有記得扛小麥嗎
本週週報內容:(1) 公告停止追蹤上洋、(2)先苦後甘的投資醍醐味、(3)「慢飆股」其實也不賴、(4)付費學習的合理觀念、(5)張教授的退休宅經驗談、(6)台灣房價到底會不會跌?、(7)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1126)、(8)潛力股追蹤:南僑、京城銀、上洋、意德士、威宏-KY、宏全
本週週報內容:(1)潘健成聊記憶體,原來四月早預告、(2)年收70萬30歲零存款能東山再起嗎?、(3)遇到飆股怎麼下車?、(4)皇昌與雙喜?、(5)堅持與固執你是哪一種?、(6)房地產回溫與代銷產業的機遇、(7)潛力股資訊總整理、(8)本週追蹤潛力股:勤美、新美齊、八方雲集、台耀、長虹、遠雄港、迅得
本週週報內容:(1)慎防假帳號詐騙、(2)關於記憶體與群聯、(3)金管會的言外之音、(4)台積電有可能會倒,所以應該投資0050?(5)高票價會是常態嗎?(6)外資對ABF族群看法翻轉、(7)該抄底鴻海嗎?、(8)華爾街日報透露新趨勢、(9)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0)潛力股追蹤:八貫、冠德、潤弘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隨著美國大選進入最後階段,川普在面對賀錦麗的競爭情勢中展現出領先態勢,影響了市場動向及股市表現。根據聯準會的最新預測,今明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穩定在2%。川普若勝選,預計將有利於金融股及內需類股,而賀錦麗勝選則可能繼續拜登政策,市場反應經濟基本面。投資人應關注選舉結果,合理配置投資組合。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隨著美國大選進入最後階段,川普在面對賀錦麗的競爭情勢中展現出領先態勢,影響了市場動向及股市表現。根據聯準會的最新預測,今明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穩定在2%。川普若勝選,預計將有利於金融股及內需類股,而賀錦麗勝選則可能繼續拜登政策,市場反應經濟基本面。投資人應關注選舉結果,合理配置投資組合。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我看懂你的邏輯投資週報了、原則上、你非常的厲害 包含你所推的潛力股我也一直在研究了
Thumbnail
收到高寶書版的邀請閱讀這本書真的非常喜歡,收穫滿出來,光看書名就已經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如果巴西下雨,就買星巴克的股票》 為什麼呢?根據本書的邏輯鍊是這樣的: 巴西下雨 > 咖啡豆豐收 > 咖啡豆價格下跌 >星巴克成本降低 > 利潤增加 > 股價上揚。 雖然這樣的傳導過程中仍有許多不可控的變數,但其
Thumbnail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01投資方向:從需求到供給 02投資邏輯:從財務投資到價值投資 03投資回報:從短期變現到長期持有 總結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繼續幫舊文章搬家,這是當時遇到的有趣議題,作價差跟持有週期是兩碼子事,但如果腦袋清楚的話,邏輯上應該可以分辨的出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剛泡好泡麵。對著電腦,路上無車無人,夜深無聲。廢文想太久,對腦子傷害也太重,我想該是和大家清楚說幾句話的時候。來點重口味的,心臟受不了拜託就此打住,不然血壓飆高真的不太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我又來騙篇數了,這篇一樣是臉書粉專的舊文,持續龜速搬家中。  在〈關於投資邏輯與架構的建立〉一文中曾提過有關投資邏輯建立的議題, 第一階段是關於「心」也就是戰略面的建立,包括目標與核心想法兩概念,對韭菜來說,太複雜的思考模式大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吧?當然也可能是已經習慣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這篇是粉絲專頁的舊文,持續龜速搬家中。 在整個投資邏輯與架構上,書僮我是將此議題歸納為兩階段共四層次,眾人最愛的所謂基本面、技術面之爭,對本書僮而言其實只是後階段關於手段層次的枝微末節問題罷了。 以下細細說來
Thumbnail
道瓊指數續創歷史新高,投資是否要從科技成長股轉到價值股? 二月中旬以來Nasdaq的下跌、ARK基金的大跌,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持有美股、特別是科技成長股投資人最近感到焦慮的問題,那麼跟是否投資法院旁的停車場有何關係呢? 從巴菲特夥伴、高齡97歲的查理蒙格對投資法院旁停車場的觀點思考投資方向!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我看懂你的邏輯投資週報了、原則上、你非常的厲害 包含你所推的潛力股我也一直在研究了
Thumbnail
收到高寶書版的邀請閱讀這本書真的非常喜歡,收穫滿出來,光看書名就已經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如果巴西下雨,就買星巴克的股票》 為什麼呢?根據本書的邏輯鍊是這樣的: 巴西下雨 > 咖啡豆豐收 > 咖啡豆價格下跌 >星巴克成本降低 > 利潤增加 > 股價上揚。 雖然這樣的傳導過程中仍有許多不可控的變數,但其
Thumbnail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01投資方向:從需求到供給 02投資邏輯:從財務投資到價值投資 03投資回報:從短期變現到長期持有 總結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繼續幫舊文章搬家,這是當時遇到的有趣議題,作價差跟持有週期是兩碼子事,但如果腦袋清楚的話,邏輯上應該可以分辨的出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剛泡好泡麵。對著電腦,路上無車無人,夜深無聲。廢文想太久,對腦子傷害也太重,我想該是和大家清楚說幾句話的時候。來點重口味的,心臟受不了拜託就此打住,不然血壓飆高真的不太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我又來騙篇數了,這篇一樣是臉書粉專的舊文,持續龜速搬家中。  在〈關於投資邏輯與架構的建立〉一文中曾提過有關投資邏輯建立的議題, 第一階段是關於「心」也就是戰略面的建立,包括目標與核心想法兩概念,對韭菜來說,太複雜的思考模式大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吧?當然也可能是已經習慣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這篇是粉絲專頁的舊文,持續龜速搬家中。 在整個投資邏輯與架構上,書僮我是將此議題歸納為兩階段共四層次,眾人最愛的所謂基本面、技術面之爭,對本書僮而言其實只是後階段關於手段層次的枝微末節問題罷了。 以下細細說來
Thumbnail
道瓊指數續創歷史新高,投資是否要從科技成長股轉到價值股? 二月中旬以來Nasdaq的下跌、ARK基金的大跌,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持有美股、特別是科技成長股投資人最近感到焦慮的問題,那麼跟是否投資法院旁的停車場有何關係呢? 從巴菲特夥伴、高齡97歲的查理蒙格對投資法院旁停車場的觀點思考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