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ative Selves多話自我系列】以日記磨筆鋒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ON AIR(▸)

00:00:00

Talkative Selves

5.9.2017

今天英史教上了「diary」這個文類,我曉得這詞若入文學準類,其意義與人在夜燈下潦潦抄寫自己心中字句那「紀錄」的動作是不一樣的。

我記得很久以前讀龍應台寫過,她翻過自己幾十年前、青少年時期自己的日記簿,款款閱過跡跡行行,竟發現某頁除了封存她少時悲緒騷情的文字,還順便封存了她那時滴在該頁的幾粒淚水。

幾十年後她成了華文文壇中極為犀利的筆客,那支筆涮在文壇壇水上都能劃出野火。

但又年年霜換草去,孩子春茁夏長,她寫《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以及《目送》,最後一者也寫她雙親歸秋回冬。她便是在這些心情裡認得那頁當年的自己是那麼地多情應笑,也是在目送爸媽背影的悲懷與釋懷中寫了類近尋根與駐根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日記讓每個人想起心中的辛棄疾。當年多愛上層樓,說有多愁,不過盡是些小事:被爸媽打了、零錢給偷了、考得差些了、狗兒走失了、跌得痛亟了、愛人被愛了、臺上出糗了、落第失標了、感情脫軌了、......。直到識盡愁滋味,才知道要該寫寫天良好秋才是呀。

「生命的熟成」若有詳盡的觀察紀錄,會是一本叫做「日記」的自我食譜。

當然我也寫了好久的日記,直到現在還在寫。

而且有兩種日記,一種是私人的,另一種便是這個專欄:「Talkative Selves」。如果你有看過我第一期(次)對這個專欄的寫作形式與動機之介紹,不曉得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非常奇怪」。

它既是私人心情的文字紀錄(日記),亦是公開的心情廣播,可仍是日日紀錄、逐字真摯的「日記」。只不過多了觀眾,這種日記就沾染了「戲劇性」,真的有點奇怪,對不對?

可是,以戲劇理論而言,我是不斷地在「打破」那「第四面牆」與讀者/觀眾對話的。

而且以布雷希特(Brecht)的話講:「...he(me) knows that he(me) is being watched by an audience.」他在他的時代和他的劇場裡,希望他的演員能體認「the presence of the actor himself/herself, or, the gestus of the acting itself.」

簡單而言,當代劇場演員的精神之一就是「隨時保持一個重要的意識:『知道自己正在被觀看』。」

再者,「日常生活的戲劇行為(Goffman's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以及文學中的「後設(meta fiction)」也可以從這裡被衍伸提及。

說到底,到底當文學被放在觀眾/閱者眼前時,算不算是一種「表演(戲劇)」?你可能會說當然不一樣,那麼當你閱讀「劇本」時,與閱讀其他種類的文學相比,是否多了一點可閱的「表演性(drama)」?

那麼,若有一種文學,其定義近似「日記」,但其創作模式是「急性、即時地盡量捕捉、寫下作者腦中的眾多人格間的對話」,而且書寫紀錄的過程與發表展示的時刻之間的距離不長,則它算是「日記」還是「劇本」;是「被閱讀」還是「被觀看」;是「文句」或者「演出」?我能肯定,你一定抱有以上選項之外的答案。

接下來開始動筆寫明天就要交的寫作作業吧,今天不睡了。

來看看這樣的專欄會變成怎樣。

Shit, I just started writing my assignment by now, 03:01, after a bunch of preparation. Let it be off air now then...

03:05:41

OFF AIR(.)


這是實驗室,歡迎各位Homeless Cosmopolitans,意指「無家可歸的國際客」。在文字裡無家可歸是很正常的,就如同我自己從不喜歡有家可歸。這是一種人生狀態、這是一種生活模式、這裡只在乎:【不做選擇跟做出選擇有著同等的高尚】。 這裡是我個人創作工作室Studio WKL--走吻學工作室--的一部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本..生活週記 我還留到現在. 可能想要保存那時候瞎掰故事的過程吧. 字醜請忽略.那時候寫字很隨性. 但畫畫的時候反而很認真..🫠 那時候同學一直請我幫她畫仿畫. 黑白的那種 她都貼在房間牆壁上. 人家說什麼就做什麼的概念.🤣 有這麼乖 青春小鳥跟庫洛魔法使那些 不過很感
Thumbnail
那一年,帶著滿心傷痛,一頭栽入了『部落格』的文字世界,我開始跟自己對話,自言自語,只為心裡面那多許多的『說不出口的秘密』。 為自己取了個虛擬筆名,或許,這虛幻不實的網路世界,可以給我一個避風檔雨的空間,幫自己療傷,走出陰影和傷痛。
把思緒繞進輾轉難眠的雨夜,呼吸漸漸有了輪廓,一片漆黑中拾起了地上撕碎的舊相片,封閉的眼淚漸漸湧出,卻記得那句都不要回頭,日曆上全是虛線與紅筆的印記。 門把快速轉動,門縫下滲出了唯一的解藥,把傷害跟謊話放上藏在角落的天平,門外的隨意淚珠及新鮮的空氣,房內的無法低頭與年少的狂妄,是不被回應的偏愛與不曾
Thumbnail
近半年來,我耗盡數支筆芯寫過一頁又一頁的日記,其中包含幾段無疾而終的故事,我實實在在地瞭解到要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文字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也因此,讓我對文字再添上一層的喜愛。想讓自己在不需要顧慮任何事情的情況下,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1.作者提及之一行日記內容及其四個步驟 (1) 今日記事:寫下當日發生覺得有趣的事或是挑選一個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事件,用簡短的筆記記錄下來即可 (2) 對自己的意義:以「這件事對我有什麼意義」回頭思考所發生的事情 (3) 新發現:發現自己的思想所代表的意涵 (4) 我的行動:針對這件事情,自己
Thumbnail
最近自己的時間就跟日記一樣短而零碎,讀這本遊子的日記意外地與裡面的徬徨與不安產生一些共鳴。
Thumbnail
我還存留不少紙本日記,大都斷斷續續的,寫完一整年的僅16本,顯示我堅持精神還是很不夠的。年少的日記,基本記錄的是感情生活。青年時期,我記錄很多孤獨、迷惘,對人情世態的不解;不乏失敗的挫折,成功的欣喜,開悟的成長,自以為是的執見。
2010年5月12日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 喜歡上一個人 就會開始為她寫日記 記錄每一天的心情 回憶和她一起擁有的記憶 因為害怕漸漸聽不清她開朗的聲音 假裝和她一起 渡過每一天的黎明 或許她可能一輩子也看不見,但就是會想拿起筆記 想像她會像電影情節般不經意的碰觸 這些 每次為她留下的字
Thumbnail
日記本就像是我的老朋友,它能接納我所有的正面及負面的情緒,以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當我難過或是快樂時都會跟它分享,它靜靜地耹聽我毫不掩飾的心聲訴說,甚至幫我記錄了點點滴滴的生活,它陪伴我走過青春的歲月。 與老朋友相遇源自於2004年的開端,持續為我記載到2018年止,共14年。
Thumbnail
這本..生活週記 我還留到現在. 可能想要保存那時候瞎掰故事的過程吧. 字醜請忽略.那時候寫字很隨性. 但畫畫的時候反而很認真..🫠 那時候同學一直請我幫她畫仿畫. 黑白的那種 她都貼在房間牆壁上. 人家說什麼就做什麼的概念.🤣 有這麼乖 青春小鳥跟庫洛魔法使那些 不過很感
Thumbnail
那一年,帶著滿心傷痛,一頭栽入了『部落格』的文字世界,我開始跟自己對話,自言自語,只為心裡面那多許多的『說不出口的秘密』。 為自己取了個虛擬筆名,或許,這虛幻不實的網路世界,可以給我一個避風檔雨的空間,幫自己療傷,走出陰影和傷痛。
把思緒繞進輾轉難眠的雨夜,呼吸漸漸有了輪廓,一片漆黑中拾起了地上撕碎的舊相片,封閉的眼淚漸漸湧出,卻記得那句都不要回頭,日曆上全是虛線與紅筆的印記。 門把快速轉動,門縫下滲出了唯一的解藥,把傷害跟謊話放上藏在角落的天平,門外的隨意淚珠及新鮮的空氣,房內的無法低頭與年少的狂妄,是不被回應的偏愛與不曾
Thumbnail
近半年來,我耗盡數支筆芯寫過一頁又一頁的日記,其中包含幾段無疾而終的故事,我實實在在地瞭解到要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文字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也因此,讓我對文字再添上一層的喜愛。想讓自己在不需要顧慮任何事情的情況下,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1.作者提及之一行日記內容及其四個步驟 (1) 今日記事:寫下當日發生覺得有趣的事或是挑選一個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事件,用簡短的筆記記錄下來即可 (2) 對自己的意義:以「這件事對我有什麼意義」回頭思考所發生的事情 (3) 新發現:發現自己的思想所代表的意涵 (4) 我的行動:針對這件事情,自己
Thumbnail
最近自己的時間就跟日記一樣短而零碎,讀這本遊子的日記意外地與裡面的徬徨與不安產生一些共鳴。
Thumbnail
我還存留不少紙本日記,大都斷斷續續的,寫完一整年的僅16本,顯示我堅持精神還是很不夠的。年少的日記,基本記錄的是感情生活。青年時期,我記錄很多孤獨、迷惘,對人情世態的不解;不乏失敗的挫折,成功的欣喜,開悟的成長,自以為是的執見。
2010年5月12日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 喜歡上一個人 就會開始為她寫日記 記錄每一天的心情 回憶和她一起擁有的記憶 因為害怕漸漸聽不清她開朗的聲音 假裝和她一起 渡過每一天的黎明 或許她可能一輩子也看不見,但就是會想拿起筆記 想像她會像電影情節般不經意的碰觸 這些 每次為她留下的字
Thumbnail
日記本就像是我的老朋友,它能接納我所有的正面及負面的情緒,以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當我難過或是快樂時都會跟它分享,它靜靜地耹聽我毫不掩飾的心聲訴說,甚至幫我記錄了點點滴滴的生活,它陪伴我走過青春的歲月。 與老朋友相遇源自於2004年的開端,持續為我記載到2018年止,共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