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還有多少人在寫日記?我說的日記是指用筆寫在紙本的這種。其實你祇要去一趟書店文具用品店,你仍然買得到精美的紙本日記,有些不止紙張高級,印刷精美,還可以上鎖,表明現今仍有人在寫紙本日記。
我還存留不少紙本日記,大都斷斷續續的,寫完一整年的僅16本,顯示我堅持精神還是很不夠的。年少的日記,基本記錄的是感情生活。青年時期,我記錄很多孤獨、迷惘,對人情世態的不解;不乏失敗的挫折,成功的欣喜,開悟的成長,自以為是的執見。
我佩服那些堅持一生都在寫日記的名流,常妄想自己的日記説不定也能成為「歷史資料」,被人膜拜,被人引用。後來證明:妄想,畢竟就是個妄想。回顧自己的日記,不外乎一些雞毛蒜皮,就算有丁點知見上的長進,也是卑之無甚高論,怎麼夠格作為未來史家可以引用的「史料」?但是,這些日記還是寶貴的。畢竟它記錄了自己從幼稚不堪到逐漸成長穩重的完整過程。
我成家之後,仍然記日記,整整15年,都在記錄和前妻吵吵鬧鬧的瑣事,唯獨前妻所生的一對男孩逐漸長大,和孩子的互動記錄,看他們順著自己的期待長大成人,令我感到無比快慰。
後來我成為文科學者, 甚至嘗試用文言文寫日記,搖頭擺尾,咬文嚼字自我娛樂一 番,很快警覺到是在自綁手腳,立刻改回原來的記錄方式。之後因為教學的忙碌,論文寫作的壓力,基本上已經中斷紙本日記寫作。
我在80年代就已電腦化(精確地說是民國74年),很快展開電子日記寫作。我打字算快,當年存儲設備不若今日之方便,有時更新了系統,也恰好遺失很多資料,包括日記在內。
練書出現之後,改用臉書記錄生活,既可以添加相片資料,又有互動的模式,何樂不為?於是每天的臉書內容都刻意弄得五花八門,非常精釆;因為我仍然以寫紙本日記的精神在臉書「展演」我的生活。Potato Media出現之前,我已在報紙和各類入口網站提供的空間經營部落格,置入各種生活感受、讀書心得,靈修成長,紙本日記的那種 「作者兼讀者」寫作模式勢必得改變了。雖然仍在記錄生活,但是既已「面向讀者」, 不僅寫作模式得改,心態也不得不改。
寫作已經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日記中的記錄更是「私密中的私密」才是,可當今很多人恨不得「敞開」得不夠,對此,我仍然相當保留。某些隱私,還是不宜過度陳示在大眾面前。唯獨思維的成長,無論多麽平凡無奇,還是有人喜歡你這樣子坦然。
Potato Media改變了自己記錄生活的方式。我現在發表的,就是我前此經歷的。先師趙滋蕃教授曾説: 「人到了二十歲,進入『美學階段』;到了三十歲,進入『文學階段』;到了四十歲, 進入『經濟學階段』;到了五十歲 ,進入『哲學階段』;到了六十歲,則進入『神學 階段』。」 這段話實在説得太妙了!完全符合我人生階段的發展。回顧我的日記,我不就是他所說的這樣嗎?因此,書櫃裡面還收藏著的近20本陳舊的紙本日記,越來越覺得這些紙本不能丟,會不會成為公眾的史料?我倒沒如此狂妄,但是在自己的家族中,肯定還是有價值。